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风险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桂静 王峰 +2 位作者 杨慧 蔡于茂 洪创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995-2002,共8页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结核(PTB)患者的风险评估潜力。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门诊就诊的单纯高脂血症组病例60例、PTB组病例100例、T2DM组病例100例和T2DM合并PTB组病例100例,其中PTB...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结核(PTB)患者的风险评估潜力。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门诊就诊的单纯高脂血症组病例60例、PTB组病例100例、T2DM组病例100例和T2DM合并PTB组病例100例,其中PTB组、T2DM组和T2DM合并PTB组再二次分组为血脂正常亚组40例和高脂血症亚组60例,共计360例为病例组;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入组年龄段为35~70岁。各组均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液中的HbA1C、INS、FSG、TC、TG、HDL、LDL、ApoA I和Apo B,并采用ELISA法检测oxLDL,比较各组间的水平差异。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oxLDL水平与PTB和T2DM合并PTB的关联。结果T2DM高脂血症亚组的BMI、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等情况与T2DM合并PTB高脂血症亚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高脂血症亚组oxLDL水平高于对照组2倍以上,其血脂正常亚组的ox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DM合并PTB高脂血症亚组和单纯高脂血症组的oxLD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倍以上,但与PTB高脂血症亚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高脂血症亚组和T2DM合并PTB高脂血症亚组的TG和LDL均与oxLDL呈显著正线性相关(R=0.352,P<0.05),PTB高脂血症亚组人群的CHOL和LDL均与oxLDL呈显著正线性相关(R=0.441,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xLDL高于对照组2倍以上水平均是PTB和T2DM合并PTB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显著升高的oxLDL水平可能是T2DM和PTB共病的危险因素,建议对oxLDL高于对照组2倍以上水平作为一个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水平去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肺结核 氧化低密度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α-氨基腈及α-氨基膦酸酯类衍生物对人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倩 慕邵峰 +1 位作者 杨日芳 汪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8-470,共3页
关键词 α-氨基腈 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 人低密度蛋白 氧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妇女血清脂类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动态变化和脐血血脂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承 李翰卿 +2 位作者 梁元姣 汪俊军 吴元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国内外已有针对病理妊娠中血脂异常表现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正常中晚期妊娠妇女血清脂类、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at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及脐带血Ox-ldl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正常妊娠妇女中期妊娠开始的5个不同时... 目的国内外已有针对病理妊娠中血脂异常表现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正常中晚期妊娠妇女血清脂类、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at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及脐带血Ox-ldl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正常妊娠妇女中期妊娠开始的5个不同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样,同时收集新生儿脐带血,正常非孕健康妇女20例作对照组。采用聚合免疫酶联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orbent assay,ELISA)方法对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中晚孕期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较对照有明显增高;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值在孕37周较非孕状态下有显著升高;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在分娩前明显增高。新生儿脐带血中除TG与成人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项指标TC、HDL-c、LDL-c、Lpa均偏低,但T-AOC在脐带血中水平明显偏高。结论正常妊娠中晚期血清脂质较对照组变化较大,新生儿脐带血中主要指标和成人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总抗氧化能力 脐带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水平的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马立勤 郑华 吴赛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nti-oxLDL)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26例急性心肌梗死、2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稳定性心绞痛和21例对照者的CRP、anti-oxLDL和anti-LDL水平,比较各组中...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nti-oxLDL)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26例急性心肌梗死、2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稳定性心绞痛和21例对照者的CRP、anti-oxLDL和anti-LDL水平,比较各组中上述指标有无显著差异并评估CRP水平与anti-oxLD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CS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ACS患者的anti-oxLDL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anti-oxLDL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中CRP水平与anti-oxLDL水平成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特异性抗原oxLDL的免疫反应,在导致斑块的不稳定及ACS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anti-oxLDL水平可能是评价ACS斑块不稳定的重要特异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 C反应蛋白 氧化低密度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THP1细胞Notch1表达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付文波 李大主 +4 位作者 丁世芳 何少林 王妍 黎明 冯义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刺激人单核细胞株THP1对Notch1表达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经氟波酯(PMA...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刺激人单核细胞株THP1对Notch1表达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经氟波酯(PMA)刺激转化为巨噬细胞后给予不同浓度ox-LDL刺激,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检测不同浓度ox-LDL刺激后细胞表面Notch1 mRNA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测定Notch1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ve molecule-1,V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分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浓度。结果 ox-LDL诱导48 h后巨噬细胞形态发生树突样细胞改变;与对照组相比,ox-LDL能刺激巨噬细胞表面Notch1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培养上清液中VCAM-1和MCP-1表达升高(P<0.05),在50 mg/L浓度下诱导最佳。结论 ox-LDL能够刺激THP1细胞诱导Notch1表达增加,同时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细胞因子VCAM-1和MCP-1的分泌,ox-LDL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部分由Notch1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型ldl脂蛋白类 NOTCH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及脂蛋白(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郝烘玉 邢星 +1 位作者 褚红珊 段瑞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sd-LDL)及脂蛋白(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AC...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sd-LDL)及脂蛋白(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ACI患者160例,所有患者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据颈动脉斑块情况分为无斑块组43例、稳定斑块组56例和不稳定斑块组61例,另取同期河北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临床资料、sd-LDL、脂蛋白(a)水平,评估sd-LDL、脂蛋白(a)水平对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斑块组比较,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显著升高,不稳定斑块组总胆固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显著降低,对照组NIHSS评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NIHSS评分、LDL-C、sdLDL、脂蛋白(a)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对照组脂蛋白(a)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d-LDL、脂蛋白(a)水平与NIHSS评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LDL-C、sd-LDL、脂蛋白(a)是ACI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因素(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sd-LDL、脂蛋白(a)及联合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847、0.921,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sd-LDL、脂蛋白(a)单项指标检测(93.44%vs 88.52%、86.89%,P=0.000)。结论血浆sd-LDL、脂蛋白(a)水平与ACI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具有一定关联性,可作为临床相关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蛋白 ldl 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类1型清道夫受体介导的高密度脂蛋白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艳艳 郑乐民 +4 位作者 杨娜娜 付艺文 孔翎宇 范华菊 王祥慧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1,共8页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胆固醇代谢失调和叶黄素水平异常易导致视网膜异常脂质沉积和玻璃膜疣,进而增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患病风险。视网膜细胞上的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胆固醇代谢失调和叶黄素水平异常易导致视网膜异常脂质沉积和玻璃膜疣,进而增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患病风险。视网膜细胞上的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1,SR-B1)在脂质代谢和视网膜保护中至关重要。组织细胞表面的SR-B1通过识别并结合细胞外的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将游离胆固醇逆向转运至肝脏,对维持全身包括视网膜的脂质代谢平衡与避免脂质沉积至关重要。此外,HDL同样作为转运体参与叶黄素的视网膜转运过程。叶黄素,以其独特的蓝光过滤和抗氧化功能,减少蓝光对视网膜的潜在损伤并清除有害的氧自由基,发挥保护视网膜的作用。本综述将详细探讨SR-B1在视网膜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协助胆固醇清除和叶黄素抗氧化防御方面的重要性,并评述SR-B1以及携带的有益成分如HDL和叶黄素对缓解AMD发病的机制与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清道夫受体 高密度蛋白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胆固醇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冠心病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及其病理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青 胡大一 杜雪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 ,并探讨其病理意义。方法 :75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者 3 0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者 2 3例 ,稳定性心绞痛者 2 2例 ) ,对照组 3 0例 ,测定两组空腹静脉血浆氧化...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 ,并探讨其病理意义。方法 :75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者 3 0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者 2 3例 ,稳定性心绞痛者 2 2例 ) ,对照组 3 0例 ,测定两组空腹静脉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丙二醛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MDA LDL)的浓度。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OX LDL、MDA LDL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0 1) ,均有显著性差异 ;不稳定性心绞痛者及急性心肌梗死者血浆MDA LDL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者 (P <0 0 0 1) ,有极显著性差异 ;稳定性心绞痛者、不稳定性心绞痛者及急性心肌梗死者 3者间血浆OX LDL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OX LDL水平增高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生化危险指标 ;MDA LDL水平增高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不稳定的生化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氧化修饰低密度蛋白 病理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属性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IgM亚类抗体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冯旭阳 任彬诚 +1 位作者 曹开宇 徐瑞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天然属性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IgM亚类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部分小鼠巨噬细胞分为LDL组、铜(Cu)oxLDL组与对照组,LDL组、CuoxLDL组分别预先与LDL、冰CuoxLDL孵育,然后与对照组进行黏附实验。3A6,5G8和2H7... 目的探讨天然属性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IgM亚类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部分小鼠巨噬细胞分为LDL组、铜(Cu)oxLDL组与对照组,LDL组、CuoxLDL组分别预先与LDL、冰CuoxLDL孵育,然后与对照组进行黏附实验。3A6,5G8和2H7分别与^(125)I-CuoxLDL混合,另取部分巨噬细胞分为3A6组,5G8组和2H7组,分别加入上述处理的^(125)I-CuoxLDL进行黏附实验。采用油红O染色以及细胞内脂质分析泡沫细胞。结果 CuoxLDL组结合^(125)I-Cuox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LDL组(P<0.01)。5G8组和2H7组结合^(125)I-CuoxLDL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3A6组结合^(125)I-Cuox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5G8组和2H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未活化的巨噬细胞未见油滴,3A6组有少量油滴,而对照组油滴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3A6组胞内胆固醇酯水平明显降低了45%,且TG水平明显降低170%(P<0.01)。结论抗体3A6能够有效阻断未活化巨噬细胞与ox-LDL相结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ldl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球蛋白M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α-类脂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望春 田桂玲 杜留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 ,oxLDL)及抗氧化剂α 类脂酸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L 精氨酸 一氧化氮系统的影响。方法 白细胞介素 1β诱导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 ,oxLDL)及抗氧化剂α 类脂酸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L 精氨酸 一氧化氮系统的影响。方法 白细胞介素 1β诱导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 ,iNOS)并产生一氧化氮 ,然后用不同浓度和氧化程度的oxLDL及α 类脂酸进行干预。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中iNOSmRNA表达量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结果 oxLDL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iNOSmRNA的表达并减少一氧化氮的产量 ;iNOSmRNA表达及一氧化氮产量与oxLDL的浓度和氧化程度呈负相关 ;预先经α 类脂酸处理后能减轻oxLDL的上述抑制作用。结论 oxLDL显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中L 精氨酸 一氧化氮系统 ,这一抑制效应与它的浓度和氧化程度有关。α 类脂酸能减轻oxLDL的上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LD 氧化 氧化氮合酶 氧化 平滑 血管 精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胱抑素C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0
11
作者 王群 鹿庆华 +6 位作者 蒋卫东 杜贻萌 王欣 郝琳 董兆强 徐冬玲 盛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19-2323,共5页
目的:研究胱抑素C(cystatin C)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作用,以探讨cystatin C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ox-LDL诱导人VSMC,MTT法检测ox-LDL诱导时间及浓度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确定ox-... 目的:研究胱抑素C(cystatin C)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作用,以探讨cystatin C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ox-LDL诱导人VSMC,MTT法检测ox-LDL诱导时间及浓度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确定ox-LDL最佳诱导浓度和时间,将对数生长期的人VSMC随机分成正常细胞组、pCDNA3.1-cystatin C转染组、ox-LDL诱导组以及ox-LDL+pCDNA3.1-cystatin C转染组,检测各组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ROS)、三磷酸腺苷(ATP)生成量以及caspase-3活性变化,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组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Bax、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ox-LDL+pCDNA3.1-cystatin C转染组与ox-LDL诱导组比较,LDH、ROS生成量和caspase-3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P生成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显示ox-LDL诱导组促凋亡基因bax及Bax蛋白表达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2蛋白表达减少,ox-LDL+pCDNA3.1-cystatin C转染组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statin C抑制ox-LDL诱导的VSMC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cl-2及下调Bax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血管平滑肌细胞 蛋白 ldl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高脂血症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及调血脂治疗对其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永健 俞虹 +5 位作者 秦学文 王兴宇 孙余华 陈纪林 寇文镕 陆宗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的变化 ,观察血脂康调血脂治疗对高脂血症患者小而密LDL C的影响。方法 :采用非变型梯度凝胶电泳法分别测定 37例冠状动脉 (冠脉 )正常的高脂血症患者 (A组 ) ,...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的变化 ,观察血脂康调血脂治疗对高脂血症患者小而密LDL C的影响。方法 :采用非变型梯度凝胶电泳法分别测定 37例冠状动脉 (冠脉 )正常的高脂血症患者 (A组 ) ,131例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的高脂血症患者 (B组 )及 40例冠脉及血脂均正常的受检者 (对照组 )和 80例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 (C组 )血清小而密LDL C的水平 ,比较A、B和C组间小而密LDL C水平的差异 ;将B组分为 3个亚组即 4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B1组 )、49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 (B2组 )、42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 (B3组 ) ,给予调血脂治疗 8周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该 3个亚组血清小而密LDL C的水平 ,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A组患者血清小而密LDL C占总LDL C含量的百分比仅有轻度升高 [(45 5± 5 5 ) %比(40 6± 6 3) % ,P >0 0 5 ] ,B组和C组患者血清小而密LDL C的含量明显升高 [(65 8± 8 2 ) %和 (68 3± 13 8) % ,P <0 0 1]。B组中以B 2组 [(65 7± 7 8) % ,P <0 0 1]和B3组 [(69 3± 7 8) % ,P <0 0 1]患者升高最为明显。调血脂治疗后血清小而密LDL C实际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 :合并有冠心病的高脂血症患者小而密LDL C的升高更为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症 蛋白 ldl胆固醇 调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3
13
作者 林秋雄 余细勇 +2 位作者 单志新 林曙光 Huiyao Lan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94-1797,共4页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对人巨噬细胞分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株 2 8SC ,在其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 15 0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时间效应实验 ,37℃共育后 ,分别于 0h、3h...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对人巨噬细胞分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株 2 8SC ,在其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 15 0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时间效应实验 ,37℃共育后 ,分别于 0h、3h、6h、12h、2 4h、36h收集细胞和培养介质 ;在其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 0mg/L、15mg/L、30mg/L、75mg/L、15 0mg/L、30 0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进行剂量效应实验 ,37℃共育 2 4h后收集细胞和培养介质。采用RT -PCR和ELISA分别测定MI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培养巨噬细胞分泌MIFmRNA和蛋白 ,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ldl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20
14
作者 许寅宏 徐恩 +1 位作者 林清原 邱少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评估ox-LDL对易损性颈动脉斑块的识别能力,为早期识别易损性颈动脉斑块探索新的途径。资料与方法选择经CT和MRI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8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评估ox-LDL对易损性颈动脉斑块的识别能力,为早期识别易损性颈动脉斑块探索新的途径。资料与方法选择经CT和MRI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81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将其分为无斑块组48例、稳定斑块组38例、易损斑块组95例。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及血清ox-LDL水平,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总斑块面积(TPA)及斑块性质,分析血清ox-LDL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斑块组合并高血压、血清ox-LDL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易损斑块组血清ox-LDL、TPA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血清ox-LDL水平与颈动脉IMT、总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r1=0.154,P〈0.05;r2=0.338,P〈0.05;r3=0.38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ox-LDL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8,95%CI 1.008-1.069,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ox-LDL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形成独立相关,ox-LDL可以作为临床筛查易损斑块的血清学指标,颈动脉超声联合应用血清学检查可以早期识别可能导致脑缺血事件发生的颈动脉易损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急性病 蛋白 ldl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颈动脉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减轻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导致的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损伤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敏 孙玲 +1 位作者 李红玲 孙黔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9-683,共5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ATV)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导致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ox-LDL激活和损伤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前加入ATV与内皮细胞孵育。细胞暴露于ox-LDL后,MTT法测定细胞活力,酶活性测定法检...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ATV)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导致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ox-LDL激活和损伤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前加入ATV与内皮细胞孵育。细胞暴露于ox-LDL后,MTT法测定细胞活力,酶活性测定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ELISA检测上清中ICAM-1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质内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并采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测定NF-κB的核内转录活性。结果 OxLDL能导致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和损伤。ATV的干预可有效减轻ox-LDL对细胞活力的抑制、减少LDH释放、下调ICAM-1分子的表达、减弱细胞质内NF-κB p65的磷酸化、抑制NF-κB核内转录活性的上调。结论 ATV能有效减轻ox-LDL导致的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磷酸化和核内转录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氧化低密度蛋白 NF-ΚB 阿托伐他汀 炎症 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剪切力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段丹丹 于秋丽 +3 位作者 赵颖馨 张华 柴强 刘振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剪切力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AEC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均采用精密输液泵施加剪切力,实验组同时给予oxLDL 100μg/ml共刺激。2组根据剪切力施...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剪切力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AEC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均采用精密输液泵施加剪切力,实验组同时给予oxLDL 100μg/ml共刺激。2组根据剪切力施加梯度,又各分为3个亚组:无剪切力组(n=5)、低剪切力组(n=5)和高剪切力组(n=5),剪切力分别为0、4、15dyn/cm2(1dyn/cm2=0.1Pa)。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的NO、eNOS mRNA和eNOS蛋白的表达量低剪切力组明显低于无剪切力组,高剪切力组明显高于无剪切力组和低剪切力组;实验组无剪切力组、低剪切力组及高剪切力组NO[(1.09±0.33)μmol/L vs(2.27±0.90)μmol/L、(0.20±0.08)μmol/L vs(0.71±0.36)μmol/L、(3.03±0.71)μmol/L vs(4.93±1.16)μmol/L]、eNOS mRNA(0.65±0.20 vs 1.11±0.32、0.22±0.13 vs 0.49±0.22、1.05±0.22 vs 1.90±0.56)和eNOS蛋白(0.50±0.19 vs 1.10±0.26、0.18±0.52 vs 0.62±0.19、1.07±0.20 vs 1.70±0.38)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同亚组,低剪切力组NO下降率明显高于无剪切力组,高剪切力组eNOS蛋白、eNOS mRNA和NO下降率明显低于低剪切力组。结论 oxLDL可削弱高梯度剪切力诱导的内皮细胞活性,也可加剧低梯度剪切力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ldl 内皮细胞 氧化氮合酶 RNA 信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五聚素蛋白3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17
作者 易立 脱厚珍 +3 位作者 郭芳 赵媛 王琦 陈滢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96-1198,共3页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正五聚素蛋白3(pentraxin 3,PTX3)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20只,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和正常饮食组,每...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正五聚素蛋白3(pentraxin 3,PTX3)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20只,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和正常饮食组,每组10只。饲养16周后行主动脉超声检查,处死后取主动脉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PTX3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传代培养后,分别与不同浓度ox-LDL(0、20、50、100mg/L)共同孵育,选增殖最明显100mg/L ox-LDL作为实验组,并以正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作为对照组。检测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程度,PTX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脂饮食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较正常饮食组严重[(29.71±2.07)%vs(3.26±0.81)%,P<0.01]。实验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PTX3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 PTX3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与脂质代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五聚素蛋白3 蛋白 ldl 动脉粥样硬化 蛋白E 小鼠 基因敲除 肌细胞 平滑肌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对氧磷酯酶1活性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蒋兴亮 周京国 +1 位作者 唐中 张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 1(PON1)活性变化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99例冠心病患者 [稳定性心绞痛 (SAP) 35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30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34例 ]和 4 2例健康...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 1(PON1)活性变化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99例冠心病患者 [稳定性心绞痛 (SAP) 35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30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34例 ]和 4 2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血清PON1活性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oxLDL水平。同时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PON1活性和oxLD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PON1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 ,而血浆oxLD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冠心病组中的SAP、UAP和AMI患者 ,血清PON1活性依次下降 ,而oxLDL浓度依次升高。PON1活性与oxLDL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的PON1活性降低 ,导致抗氧化能力的减弱 ,使血浆oxLDL水平增加 ,这种改变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蛋白 ldl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对氧磷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晓春 陈鹏 朱永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 )自身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对 6 1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6例高血压患者和 12 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 ox- LDL自身抗体及其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并同...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 )自身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对 6 1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6例高血压患者和 12 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 ox- LDL自身抗体及其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并同步测定 ox- LDL和血脂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自身抗体 Ig G[2 1.4 8(17.5 8~ 2 9.0 1) ]U/L和 Ig M[4 .71(3.88~ 7.0 6 ) ]U/ L以及 ox- L DL [0 .87(0 .4 4~ 1.0 8) ]mg/ L均显著高于高血压组 [15 .93(11.12~2 2 .2 6 ) U/ L、2 .5 4 (1.17~ 5 .0 5 ) U/ L、0 .32 (0 .16~ 0 .6 1) mg/ L ]和健康对照组 [11.12 (4.70~ 16 .5 7) U/ L、1.6 1(0 .6 0~ 3.0 3) U/ L、0 .2 3(0 .12~ 0 .36 ) mg/ L],P均 <0 .0 0 1,而循环免疫复合物 [2 .6 3(1.6 9~ 5 .90 ) U/ L ]显著低于高血压组 [15 .71(6 .2 5~ 2 8.74 ) U/ L]和健康对照组 [12 .5 4 (8.2 8~ 2 3.90 ) U/ L ],P均 <0 .0 0 1。ox- LDL与其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在各组之间存在不一致性。结论 :ox- LDL自身抗体与循环免疫复合物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可能与ox- L DL及其自身抗体在冠状动脉硬化进程中发挥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氧化低密度蛋白自身抗体 免疫复合物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国峰 陆峰 +1 位作者 赵霞 杨传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ox-LDL组、不同浓度川芎嗪为1μmol/L组、10μmol/L组、100μmol/L组。用RT-PCR及Weste...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ox-LDL组、不同浓度川芎嗪为1μmol/L组、10μmol/L组、100μmol/L组。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和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 p65蛋白的核转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MCP-1、ICAM-1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ox-LDL组比较,10μmol/L组、100μmol/L组MCP-1、ICAM-1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1),1μmol/L组、10μmol/L组MCP-1、ICAM-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免疫荧光显示,1μmol/L组、10μmol/L组可抑制NF-κB p65亚基的核转位。结论川芎嗪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蛋白 ldl 内皮 血管 趋化因子CCL2 胞间黏附分子1 NF-κB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