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氧化反应器内错流射流场数值模拟
1
作者 吕志敏 张曙明 +2 位作者 李春忠 丛德滋 胡英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53,共5页
气相法制备颗粒材料的管式氧化反应器中 ,原料气通过管壁的开孔或环缝喷入反应器内与轴向流动的高温氧气流混合并反应 ,混合质量是决定颗粒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采用k ε湍流模型对气体通过环缝喷入管内轴向气流形成的错流射流场进行了... 气相法制备颗粒材料的管式氧化反应器中 ,原料气通过管壁的开孔或环缝喷入反应器内与轴向流动的高温氧气流混合并反应 ,混合质量是决定颗粒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采用k ε湍流模型对气体通过环缝喷入管内轴向气流形成的错流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及有关文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k ε湍流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管内错流射流流场的基本特征 ,可以用来预测气相氧化反应器内错流射流场的有关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氧化反应器 内错流射流场 数值模拟 湍流混合 管式氧化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法制备钛白氧化反应器内射流混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吕志敏 李春忠 +3 位作者 丛德滋 张曙明 刘洪来 胡英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28,共4页
氧化反应器是制备氯化法钛白粉的核心设备 ,反应器内的混合特征决定了产品性能。文中采用示踪法研究了四氯化钛氧化反应器内径向射流混合特征 ,探讨了射流环开孔结构和动量比等因素对射流混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射流环开孔结构对混... 氧化反应器是制备氯化法钛白粉的核心设备 ,反应器内的混合特征决定了产品性能。文中采用示踪法研究了四氯化钛氧化反应器内径向射流混合特征 ,探讨了射流环开孔结构和动量比等因素对射流混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射流环开孔结构对混合效果有重要影响 ,复合开孔结构的混合效果比均匀开孔结构的好 ;增大动量比有利于提高射流混合效率 ,对于开孔尺寸小的射流环此影响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白 氧化反应器 射流混合 特性 氯化法 颜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钛白氧化反应器壁结疤机理 被引量:12
3
作者 姜海波 李春忠 +2 位作者 吕志敏 丛德滋 朱以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利用预燃烧直管反应器 ,研究氯化钛白氧化反应器内的结疤机理。氧化反应器内结疤主要起因于氧化过程生成的超细 Ti O2 颗粒在反应器壁的沉积和烧结 ,反应器壁面温度越高结疤速率越快。当反应器壁面温度较低时 ,靠近壁面为 Ti O2 颗粒堆... 利用预燃烧直管反应器 ,研究氯化钛白氧化反应器内的结疤机理。氧化反应器内结疤主要起因于氧化过程生成的超细 Ti O2 颗粒在反应器壁的沉积和烧结 ,反应器壁面温度越高结疤速率越快。当反应器壁面温度较低时 ,靠近壁面为 Ti O2 颗粒堆结层 ,而靠气相主体的疤层发生了部分烧结。反应温度升高、反应物浓度增大时 ,结疤速率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法 钛白粉 结疤 氧化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段式硝化型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及特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淼 彭永臻 +3 位作者 王聪 汪传新 薛晓飞 庞洪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09,共9页
采用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三段式串联的硝化型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的挂膜启动及各段的硝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中间沉淀池出水作为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的进水进行自然挂膜,在无需投加接种污泥的情况下,20d挂膜成熟,NH4+-N的去除率达到98... 采用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三段式串联的硝化型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的挂膜启动及各段的硝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中间沉淀池出水作为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的进水进行自然挂膜,在无需投加接种污泥的情况下,20d挂膜成熟,NH4+-N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反应器中随着沿程推流,三段的生物量和生物膜厚度逐渐降低,最大的生物量和生物膜厚度分别为1271.25mg/L和119.45μm.分析各段的硝化特性,发现三段在低温15℃条件下仍具有较高的比硝化速率,并且在同一温度下(15,23,32℃),第2、3段的比硝化速率均大于第1段.针对上述现象,根据比耗氧速率SOUR粗略估计了AOB和NOB在各段中的相对比例.3段AOB的百分比分别为(25.64+4.89)%,(34.59+5.02)%,(42.50+1.57)%,而NOB的百分比为(23.52+3.35)%,(39.65+4.26)%,(40.69+2.19)%.此外,系统运行125d的FISH结果表明,3段的微生物菌群分布确实存在差异.与第1段相比,后2段的AOB和NOB更容易成为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 生物膜 比硝化速率 比耗氧速率 启动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pH对高负荷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建伟 郑平 +1 位作者 唐崇俭 余燚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0-324,共5页
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是一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ANAMMOX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需与短程硝化(SHARON)联合应用。SHARON是一个产酸反应,而ANAMMOX是一个嗜碱反应,后者会受前者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低进水pH冲击... 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是一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ANAMMOX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需与短程硝化(SHARON)联合应用。SHARON是一个产酸反应,而ANAMMOX是一个嗜碱反应,后者会受前者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低进水pH冲击对高负荷(总氮负荷9.3~27.7kg·(m3·d)-1)ANAMMOX反应器效能具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总氮负荷可削弱低进水pH冲击的影响,设置回流也可缓解低进水pH冲击所致的负面效应。低进水pH冲击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效能的影响主要来自低pH与游离亚硝酸毒性的双重抑制,其中低pH的直接作用对反应器效能的影响更大。低进水pH冲击所致的反应器效能恶化可采用停车自然恢复、清水冲洗恢复和外加碱液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pH冲击 失稳机理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法钛白氧化反应器气体错流混合 被引量:12
6
作者 程易 刘喆 +1 位作者 骆培成 魏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40-2846,共7页
氧化反应器是氯化法制取钛白粉的关键设备,混合区的流场设计直接影响反应产品TiO2颗粒的质量(如粒径和粒径分布).利用无干扰流场测试技术——粒子图像测速仪(PIV)研究了不同气体错流混合区的结构设计对混合区域流场的影响,考察了气流动... 氧化反应器是氯化法制取钛白粉的关键设备,混合区的流场设计直接影响反应产品TiO2颗粒的质量(如粒径和粒径分布).利用无干扰流场测试技术——粒子图像测速仪(PIV)研究了不同气体错流混合区的结构设计对混合区域流场的影响,考察了气流动量比、射流狭缝宽度以及射流角度对混合区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的气流动量比、窄射流狭缝宽度和接近90°的射流能获得更好的混合区速度分布.进一步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手段对相应的流场进行了模拟,与PIV实验结果吻合很好,验证了模型对冷态流动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法钛白 氧化反应器 气体混合 粒子图像测速仪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工艺下对二甲苯氧化反应器模拟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勤波 陈筱金 +2 位作者 谢刚 李希 成有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67-972,共6页
建立了对二甲苯高温液相催化氧化反应器的CSTR模型,并对不同的富氧工艺条件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采用24%的富氧操作后,在同样负荷情况下总进气量与溶剂蒸发量均减少,导致温度升高了1.8~2.0℃,需降低压力约40 kPa才能使温度维持原... 建立了对二甲苯高温液相催化氧化反应器的CSTR模型,并对不同的富氧工艺条件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采用24%的富氧操作后,在同样负荷情况下总进气量与溶剂蒸发量均减少,导致温度升高了1.8~2.0℃,需降低压力约40 kPa才能使温度维持原状;富氧操作有显著的增容潜力,主要是可以等压升温约2℃,同时提高尾气氧含量也可强化传质与反应,二者的综合效果可使富氧升温增氧措施提高产能约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对苯二甲酸 氧化反应器 CSTR模型 富氧工艺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6
8
作者 张少辉 郑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6-500,共5页
研究了以自养型反硝化生物膜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先培养自养型反硝化生物膜,再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方法,可在110d内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反应器的容积总氮负荷为0.145kg/(m3d),NH4+-N和NO2--N去除率分别... 研究了以自养型反硝化生物膜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先培养自养型反硝化生物膜,再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方法,可在110d内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反应器的容积总氮负荷为0.145kg/(m3d),NH4+-N和NO2--N去除率分别为98.59%和99.08%.启动初期,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出水pH值低于进水pH值,随启动过程的推进,进出水pH值趋向一致.稳态运行时,反应器内呈碱性,NH4+-N去除量、NO2--N去除量和NO3--N生成量的比值为1:1.01:0.19.启动过程中,NH4+-N去除量与NO2--N去除量、NO3--N生成量之间的比值,以及反应器内pH值和污泥颜色的变化,可以指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反硝化生物膜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沉淀+电氧化反应器联合处理造纸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谭磊 王宝山 +1 位作者 李德生 徐东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22,共4页
研究了采用混凝沉淀+电氧化反应器联合处理造纸废水工艺。首先对造纸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先投加聚合氯化铝(PAC)120 mg/L,再投加聚丙烯酰胺(PAM)1.0 mg/L,对废水的CODCr去除率可达到75%。出水再利用电氧化反应器处理,电氧化反应器反应级... 研究了采用混凝沉淀+电氧化反应器联合处理造纸废水工艺。首先对造纸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先投加聚合氯化铝(PAC)120 mg/L,再投加聚丙烯酰胺(PAM)1.0 mg/L,对废水的CODCr去除率可达到75%。出水再利用电氧化反应器处理,电氧化反应器反应级数为一级,当电流密度15 mA/cm2、反应时间140 min时,对废水的CODCr的再次去除率可达90%以上,并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采用混凝沉淀与电氧化反应器联合处理造纸废水,处理效果好,出水稳定,对废水中CODCr、悬浮物、色度均有很高的去除效率,是造纸废水适宜的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废水 混凝 氧化反应器 可生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复合床/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艳娇 赵丽红 +1 位作者 李慧婷 张鑫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49,共3页
采用厌氧复合床/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UBF/BCOR)处理垃圾渗滤液。试验结果表明,经60d微生物培养,UBF/BCOR顺利完成启动;通过变负荷试验,确定UBF/BCOR的COD容积负荷最大为9.54kg/(m3.d);UBF/BCOR稳定运行后期,COD总去除率平均为87.8%,BOD... 采用厌氧复合床/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UBF/BCOR)处理垃圾渗滤液。试验结果表明,经60d微生物培养,UBF/BCOR顺利完成启动;通过变负荷试验,确定UBF/BCOR的COD容积负荷最大为9.54kg/(m3.d);UBF/BCOR稳定运行后期,COD总去除率平均为87.8%,BOD5总去除率平均为93.5%,NH3-N总去除率平均为72.4%,去除效果较好;UBF/BCOR的pH大致保持在弱碱性,能够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因此试验过程中不需调节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厌氧复合床 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载体生物膜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银华 马悦欣 +2 位作者 刘长发 朱学惠 朱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0-506,共7页
采用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1055F/1392R-GC获得的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了两个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不同运行时间其载体生物膜上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两个反应器在不同运行时间其细菌种群多样性有一定差异。DGGE优势... 采用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1055F/1392R-GC获得的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了两个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不同运行时间其载体生物膜上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两个反应器在不同运行时间其细菌种群多样性有一定差异。DGGE优势条带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载体生物膜上的细菌类群主要是陶厄氏菌属Thauera、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外硫红螺旋菌科Ectothiorho-dospiraceae、酸杆菌门Chloroflexi、绿弯菌门Acidobacteria及不可培养细菌。当反应器运行208 d时,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去除率维持较高水平,两者去除率之比为1.1,表明反应器内发生了厌氧氨氧化反应。针对厌氧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引物Pla46F/Amx368R-GC获得的PCR产物,采用DGGE技术对载体生物膜上的厌氧氨氧化细菌进行了检测。DGGE优势条带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器中富集得到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分别与Planctomycete KSU-1、Candidatus Jettenia asiatica的相似性均为96%,可以认为它们是反应器内起厌氧氨氧化作用的主要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生物膜 PCR—DGGE 细菌多样性 厌氧氨氧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批式接触氧化反应器中细菌多样性及其功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山杉 付丽丽 +1 位作者 金玉花 全成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119,共9页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构建16S rDNA基因文库,对新型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系统——序批式生物砾间接触氧化反应器中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并讨论了多种细菌共存对剩余污泥减量化的贡献.共有72个克隆子用于细菌系统发育分析.结...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构建16S rDNA基因文库,对新型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系统——序批式生物砾间接触氧化反应器中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并讨论了多种细菌共存对剩余污泥减量化的贡献.共有72个克隆子用于细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填料表面附着细菌与孔隙内细菌由变型菌属、噬纤维菌-屈挠杆菌-拟杆菌组(CFB)、硝化杆菌科、低G+C革兰氏阳性细菌、高G+C革兰氏阳性细菌、疣微菌科和绿菌科等七大类细菌组成.其中,优势菌群分别是以兼具呼吸/发酵代谢方式的β变形菌纲(分别占生物膜和内泥中克隆子总量的18%和35%)和δ变形菌纲,以及以呼吸/发酵为主要代谢方式的CFB(分别占克隆子总量的24%和23%).多种细菌对剩余污泥减量化的主要功能可归纳为能量解偶联、共代谢作用、生物溶胞作用和慢性生长种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生物砾间接触氧化反应器 细菌多样性 16SrDNA基因文库 剩余污泥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氧化反应器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英林 赵军 孟令岩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19,共5页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某大型氧化反应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考虑包括地震等各种载荷的基础上,对其在不同载荷工况下的应力强度进行了计算,并依据JB 4732《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进行了应力评定。结果表明该氧化反应...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某大型氧化反应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考虑包括地震等各种载荷的基础上,对其在不同载荷工况下的应力强度进行了计算,并依据JB 4732《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进行了应力评定。结果表明该氧化反应器各部分满足强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反应器 有限元模型 载荷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酐生产氧化反应器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赫 蔡凤英 谈宗山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1-43,共3页
为预防苯酐生产中最危险部位氧化反应器组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详细分析了苯酐生产中氧化反应器组各部位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在危险性分析基础上 ,提出了可行的安全对策与措施 。
关键词 苯酐 氧化反应器 火灾 危险性分析 爆炸事故 安全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热催化氧化反应器导流系统的数值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永启 杜德娟 +3 位作者 毛明明 陈帅 郑斌 孟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00-1805,共6页
针对反应室入口截面的气体速度分布均匀性对预热催化氧化反应器的氧化效率和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利用CFD软件对预热催化氧化反应器反应室入口的导流分配系统进行模拟计算,确定了扩张段的最佳导流分配方案。结果表明:未加导流板时的原模型... 针对反应室入口截面的气体速度分布均匀性对预热催化氧化反应器的氧化效率和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利用CFD软件对预热催化氧化反应器反应室入口的导流分配系统进行模拟计算,确定了扩张段的最佳导流分配方案。结果表明:未加导流板时的原模型在反应室入口处,速度呈现出周围低、中间高的趋势,速度梯度比较大,反应室氧化床入口截面的速度分布不均匀性系数为0.8左右;布置了水平导流板之后,反应室纵向速度分布略微改善,反应室入口处截面的速度分布不均匀性系数降低到0.5左右;增加垂直导流板改装成网格状导流板后,反应室入口处整个截面的速度分布均匀性明显提高,不均匀性系数降低到0.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热催化氧化反应器 不均匀性系数 导流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二甲苯氧化反应器网络的合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丽军 张宏建 李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13-1417,共5页
为了获得对二甲苯氧化反应器的最大生产能力,采用反应器合成的方法对多个氧化反应器组成的网络进行了优化研究.在不改变现有装置及工艺条件情况下,考察了两类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反应器网络形式:主反应器串联预反应器网络和三釜混联... 为了获得对二甲苯氧化反应器的最大生产能力,采用反应器合成的方法对多个氧化反应器组成的网络进行了优化研究.在不改变现有装置及工艺条件情况下,考察了两类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反应器网络形式:主反应器串联预反应器网络和三釜混联反应器网络.运用混合逻辑非线性(MLNLP)方法对上述两类网络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优化的反应器组合形式和工艺条件.计算结果表明,在原有的主反应器前串联体积为主反应器体积8.4% 的平推流反应器,可提高28.9%的生产能力;将现有的三釜并联反应器调整为互联形式,可提高14.7%的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氧化 反应器网络 混合逻辑非线性规划 二甲苯氧化 合成 最大生产能力 氧化反应器 平推流反应器 工艺条件 优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对苯二甲酸装置氧化反应器国产化扩容设计与改造 被引量:4
17
作者 雷玲 钱枝茂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39,141,共4页
介绍了PTA氧化反应器由225 kt/a扩容至600 kt/a的设计原理。以工业试验数据确定氧化反应器温度,依据温度确定反应器压力,确定了氧化反应器的设计温度280℃和设计压力2.15 MPa;以生产装置得到的反应物料停留时间和传质数据等数据,确定了... 介绍了PTA氧化反应器由225 kt/a扩容至600 kt/a的设计原理。以工业试验数据确定氧化反应器温度,依据温度确定反应器压力,确定了氧化反应器的设计温度280℃和设计压力2.15 MPa;以生产装置得到的反应物料停留时间和传质数据等数据,确定了氧化反应器的设计尺寸Φ8 000 mm×9 500 mm。提出了大型氧化反应器须改用新型搅拌机,以增加传质速度。国内自主扩容设计的氧化反应器投入生产后,运行情况良好,产品质量达标,PTA装置产量达到了650 kt/a,超过了设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反应器 扩容设计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间接触氧化反应器中细菌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山杉 金玉花 付丽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9-852,共4页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构建16S rDNA基因文库,对新型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系统——砾间接触氧化反应器中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通过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对细菌多样性及优势菌种富集状况进行了系统...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构建16S rDNA基因文库,对新型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系统——砾间接触氧化反应器中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通过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对细菌多样性及优势菌种富集状况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共有80个克隆子,分别代表29个OTU,用于系统细菌分析。其中,石球外膜46个克隆子(17个OTU),石球内泥34个克隆子(12个OTU)。生物膜中细菌多样性及优势菌种富集状况均好于孔隙内泥中的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间接触氧化反应器 细菌多样性评价 16S rDNA基因文库 剩余污泥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对苯二甲酸氧化反应器中气体停留时间分布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建新 徐彦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31,共4页
对苯二甲酸的工业生产多采用对二甲苯液相催化氧化方法,因此,氧化气体的混合特性就成为氧化反应器设计、放大的重要参数。文中针对工业中采用的涡轮桨和斜叶桨组合搅拌反应器型式,以氢气为示踪剂,采用阶跃激发响应技术测定了不同气量、... 对苯二甲酸的工业生产多采用对二甲苯液相催化氧化方法,因此,氧化气体的混合特性就成为氧化反应器设计、放大的重要参数。文中针对工业中采用的涡轮桨和斜叶桨组合搅拌反应器型式,以氢气为示踪剂,采用阶跃激发响应技术测定了不同气量、搅拌转速下气体停留时间分布,同时开展了对二甲苯氧化试验,了解了气体混合对氧化中间产物含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搅拌桨叶尖速度高于一个临界值,使气体接近全混的状态,才能实现单釜氧化目的产物的高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停留时间分布 精对苯二甲酸 氧化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A装置氧化反应器腐蚀穿孔修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大仰 《压力容器》 2002年第11期48-49,共2页
简要介绍了PTA装置氧化反应器因内部折流板脱落造成的腐蚀损坏情况 ,采用基层堆焊及耐腐蚀层贴补方法修复损坏部位 ,并介绍了相应的焊接工艺及局部消除应力热处理工艺 。
关键词 PTA装置 氧化反应器 腐蚀穿孔 修复 精对苯二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