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氧燃烧条件下Q235B钢坯氧化反应动力学
1
作者 王俊博 于庆波 +2 位作者 赵俣 秦勤 胡贤忠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58,共7页
针对富氧燃烧加热炉内钢坯的氧化烧损问题,基于氧化反应动力学原理,通过热重实验探究了温度和气氛等因素对钢坯氧化的影响,确定了Q235B钢坯氧化烧损模型.结果表明:烟气中O2体积分数的增大会加剧钢坯的氧化,通过数据拟合可确定O2线性氧... 针对富氧燃烧加热炉内钢坯的氧化烧损问题,基于氧化反应动力学原理,通过热重实验探究了温度和气氛等因素对钢坯氧化的影响,确定了Q235B钢坯氧化烧损模型.结果表明:烟气中O2体积分数的增大会加剧钢坯的氧化,通过数据拟合可确定O2线性氧化速率表达式中常系数C1为87.583;在CO_(2)和H_(2)O氧化钢坯实验中,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钢坯氧化逐渐加剧,且温度越高,氧化增重受温度的影响越大;CO_(2),H_(2)O与钢坯反应的指前因子分别为0.784,3630.23,活化能分别为204530.25 J/mol,203323.84 J/mol;当氧化速率较小时,氧化增重与时间近似成线性关系;当氧化速率较大时,氧化增重曲线后程变为抛物线,可确定抛物线氧化速率表达式中常系数D0为1.78×10^(7),活化能为115694.69 J/mol;助燃气体富氧程度的提高会加剧钢坯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富氧燃烧 氧化反应动力学 Q23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活性无烟煤固定床二氧化碳催化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林荣英 张济宇 +1 位作者 陈峰 季春晗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7-682,共6页
在内径18 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福建低活性无烟煤二氧化碳催化气化反应动力学.考察了消除内外扩散影响的实验条件.在750 ℃~907 ℃,以碳酸钠为催化剂分别测定了永安丰海筛无烟煤、永安加福筛无烟煤和永定无烟煤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 在内径18 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福建低活性无烟煤二氧化碳催化气化反应动力学.考察了消除内外扩散影响的实验条件.在750 ℃~907 ℃,以碳酸钠为催化剂分别测定了永安丰海筛无烟煤、永安加福筛无烟煤和永定无烟煤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以碳酸钾及纸浆黑液为催化剂测定了永定无烟煤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永安加福筛无烟煤采用均相一级反应模型及未反应缩芯模型进行拟合,得出气化反应速率常数、反应活化能和指前因子,与热天平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固定床反应速率常数明显变大,活化能和指前因子也大,是由于固定床中有较高的二氧化碳到煤粒表面的传递速率和较高的升温速率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 催化气化 低活性无烟煤 氧化碳气化反应动力学 反应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黄铁矿氧化溶解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岳梅 赵峰华 +1 位作者 孙红福 任德贻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79,共5页
对不同煤系的黄铁矿样品进行了氧化溶解动力学实验.研究表明,在模拟煤矿酸性水(pH≈2)的环境下,煤系黄铁矿的氧化速率随液相中Fe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反应为Fe3+浓度的一级反应.温度对黄铁矿氧化反应速率有明显影响,温度每升高10K,氧化... 对不同煤系的黄铁矿样品进行了氧化溶解动力学实验.研究表明,在模拟煤矿酸性水(pH≈2)的环境下,煤系黄铁矿的氧化速率随液相中Fe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反应为Fe3+浓度的一级反应.温度对黄铁矿氧化反应速率有明显影响,温度每升高10K,氧化速率平均增加约2倍.不同黄铁矿样品氧化溶解反应的活化能在50kJ/mol以上,表明反应受表面反应的控制.不同来源煤系黄铁矿样品所含的杂质种类和含量不同,可能是造成其抗风化能力差异的重要因素,反映在其反应速率以及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但反应机理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黄铁矿 氧化反应动力学 酸性矿坑排水(A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110)/Sb电极上甲酸的电催化氧化特征和动力学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毅芸 周志有 +4 位作者 吴启辉 郑明森 谷艳娟 陈声培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01-1204,共4页
研究了 Sb在 Pt( 1 1 0 )晶面上不可逆吸附电化学特性及甲酸在 Sbad修饰 Pt( 1 1 0 )电极 [Pt( 1 1 0 ) /Sb]上的电催化氧化特征及其反应动力学 .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 Eu≤ 0 .4 5 V时 ,Sbad可稳定地吸附在 Pt( 1 1 0 )表面上 ,从而有... 研究了 Sb在 Pt( 1 1 0 )晶面上不可逆吸附电化学特性及甲酸在 Sbad修饰 Pt( 1 1 0 )电极 [Pt( 1 1 0 ) /Sb]上的电催化氧化特征及其反应动力学 .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 Eu≤ 0 .4 5 V时 ,Sbad可稳定地吸附在 Pt( 1 1 0 )表面上 ,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甲酸的解离吸附 .与未修饰的 Pt( 1 1 0 )上的结果相比 ,在 Pt( 1 1 0 ) /Sb上甲酸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 0 .35 V.当θSb=0 .1 2 6时 ,Pt( 1 1 0 ) /Sb电极对甲酸的电催化活性最高 .还研究了 Pt( 1 1 0 ) /Sb上甲酸氧化反应的动力学 ,定量解析了不同θSb下甲酸氧化的速度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逆吸附 吸附原子 甲酸 氧化反应动力学 电催化氧化 锑修饰 铂(110)单晶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敏酸和富里酸与Fe^(3+)氧化还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强 魏世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0-483,共4页
采用邻二氮菲比色法研究了Fe3+与不同浓度的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采用常用动力学方程对反应过程进行拟合,二级反应方程比较满意.在相同腐殖酸浓度下,随着Fe3+初始浓度的增加,腐殖酸还原Fe3+的速度... 采用邻二氮菲比色法研究了Fe3+与不同浓度的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采用常用动力学方程对反应过程进行拟合,二级反应方程比较满意.在相同腐殖酸浓度下,随着Fe3+初始浓度的增加,腐殖酸还原Fe3+的速度常数k2降低,而还原反应半衰期t1/2增大;HA还原Fe3+的速率常数k2大于FA,半衰期小于FA.HA对Fe3+的还原能力较FA高,氧化还原容量亦比后者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酸 富里酸 FE^3+ 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对玉米油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旭 赵月 +5 位作者 李婷婷 张如春 李丹 刘芳 郭文奎 于殿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7-12,共6页
分别将生育酚、β-胡萝卜素和迷迭香提取物天然抗氧化剂添加到纯化后的玉米油中,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对比纯化玉米油,研究天然抗氧化剂对玉米油稳定性的影响,建立氧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3种抗氧化剂抗氧化能力为迷迭香提取... 分别将生育酚、β-胡萝卜素和迷迭香提取物天然抗氧化剂添加到纯化后的玉米油中,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对比纯化玉米油,研究天然抗氧化剂对玉米油稳定性的影响,建立氧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3种抗氧化剂抗氧化能力为迷迭香提取物>β-胡萝卜素>生育酚。当每100 g玉米油添加天然抗氧化剂0.02 g时,玉米油添加生育酚、β-胡萝卜素和迷迭香提取物后的动力学模型分别为k=e^(40.62)e^(-13 528.21/T)、k=e^(44.45)e^(-13841.05/T)和k=e^(42.26)e^(-14120.09/T),而纯化玉米油的动力学模型为k=e^(40.21)e^(-13330.36/T),并推测出纯化玉米油与添加过3种天然抗氧化剂后,一级玉米油的货架期分别为15、19、24、27个月。所以以迷迭香提取物为抗氧化剂添加到玉米油中,可明显提高玉米油的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 玉米油 氧化反应动力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戊烯氧化制戊二醛连续化过程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窦晓冬 袁向前 张濂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9-333,共5页
以小试和中试为基础 ,双环戊二烯为原料生产戊二醛 ,对环戊烯双氧水氧化制戊二醛过程进行工程开发研究 ,建立环戊烯氧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为实现戊二醛生产工艺过程的连续化 ,用环戊烯氧化动力学简化二级模型对全混流反应器进行多定... 以小试和中试为基础 ,双环戊二烯为原料生产戊二醛 ,对环戊烯双氧水氧化制戊二醛过程进行工程开发研究 ,建立环戊烯氧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为实现戊二醛生产工艺过程的连续化 ,用环戊烯氧化动力学简化二级模型对全混流反应器进行多定态 (包括极限环 )热稳定性的动态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戊烯 戊二醛 稳定性 动态分析 氧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 连续化过程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Ⅵ)螯合物催化辛烯-1环氧化
8
作者 常炳南 林富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3年第6期775-781,共7页
本文研究了在钼(Ⅵ)螯合物催化下,用叔丁基氢过氧化物进行辛烯-1环氧化反应动力学。比较了不同配位基的钼(Ⅵ)螯合物催化性能的差异。配位基与钼(Ⅵ)的结合愈不牢固,反应速度常数愈大,而催化剂稳定性愈差。当存在过量给予体时,钼(Ⅵ)螯... 本文研究了在钼(Ⅵ)螯合物催化下,用叔丁基氢过氧化物进行辛烯-1环氧化反应动力学。比较了不同配位基的钼(Ⅵ)螯合物催化性能的差异。配位基与钼(Ⅵ)的结合愈不牢固,反应速度常数愈大,而催化剂稳定性愈差。当存在过量给予体时,钼(Ⅵ)螯合物因解离受到抑制,则没有催化活性。如给予体适量,既可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又可增加催化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Ⅵ) 反应速度常数 催化剂稳定性 氧化 氧化反应动力学 给予体 螯合物 配位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纳米羟基磷灰石@多孔碳构建锂硫电池高效反应界面 被引量:1
9
作者 汪佳裕 仝学锋 +5 位作者 彭启繁 关越鹏 王维坤 王安邦 刘乃强 黄雅钦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0-122,共13页
由于正极活性物质硫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廉和储量丰富等优点,锂硫(Li-S)电池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严重阻碍了其实用化进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借助动物软骨的组成和... 由于正极活性物质硫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廉和储量丰富等优点,锂硫(Li-S)电池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严重阻碍了其实用化进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借助动物软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多孔碳(nano-HA@CCPC)复合材料,并以此设计了面向正极的锂硫电池隔膜涂层。研究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不仅对多硫化物具有吸附固定作用,并且对多硫化锂的转化具有催化作用,加快了多硫化锂的氧化还原动力学,有效地提升了活性物质硫的利用率。另外,软骨基碳复合材料的多孔结构形成了很好的导电网络,为电化学反应提供了优良的电子传导路径;也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加快了离子传输;碳的氮原子掺杂进一步限制了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因此,采用nano-HA@CCPC隔膜涂层的锂硫电池表现出较长的循环寿命、低的容量损失以及高的倍率性能。在0.5 C下,循环325次后,电池仍然能保持815 m Ah·g^(-1)的放电比容量,并且每次的容量衰减率仅为0.051%。nano-HA@CCPC的设计制备将为锂硫电池的发展提供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碳框架 纳米羟基磷灰石 反应界面 改性隔膜 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言:庆祝杨裕生院士九秩华诞专辑
10
作者 张浩 曹高萍 +1 位作者 骞伟中 张强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共3页
杨裕生,江苏如皋人,核试验技术专家、分析化学家、电化学专家。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60年底于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留学回国。1963年奉调参加核试验基地研究所的筹建,历任该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所长... 杨裕生,江苏如皋人,核试验技术专家、分析化学家、电化学专家。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60年底于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留学回国。1963年奉调参加核试验基地研究所的筹建,历任该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所长、核试验基地科技委主任,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调任防化研究院研究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先生在核试验技术、放射分析化学等领域,开创了中国核爆炸烟云取样和分析研究,领导建立了我国的核烟云取样技术,在首次核试验中任取样队长,荣立二等功;在氢弹发展阶段,建立了高空火箭取样和无人机取样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碳框架 纳米羟基磷灰石 反应界面 改性隔膜 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of a high-rate anammox reactor under high hydraulic loading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microbial structure and process kinetics 被引量:2
11
作者 SONG Yu-xia M.Ali +4 位作者 FENG Fan CHAI Xi-lin WANG Shuo WANG Yun-yan TANG Chong-ji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197-1210,共14页
In this study, a lab-scale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 reactor was applied to studying the high-rate nitrogen removal of granule-based anammox process. The nitrogen removal rate(NRR) finally improved to 15.7... In this study, a lab-scale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 reactor was applied to studying the high-rate nitrogen removal of granule-based anammox process. The nitrogen removal rate(NRR) finally improved to 15.77 kg/m3/d by shortening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 to 1.06 h. Well-shaped red anammox granules were extensively enriched inside the reactor. The results of nitrogen removal kinetics indicated that the present bioreactor has great nitrogen removal potential, because the maximum rate of substrate utilization(Umax) predicted by Stover-Kincannon model is suggested as 55.68 kg/(m3·d). Analysis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howed that the anammox genus Candidatus Kuenenia dominated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Candidatus Kuenenia rose from 12.29% to 36.95% after progressively shorter HRT and higher influent substrate concentrations, illustrating the stability of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and biomass enrichment offered by the UASB in carrying out high-rate anammox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MMOX UASB reactor KINETICS granular sludge microbial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mechanism of rusticyanin (Rus.) isolated from A.ferrooxidans measured by Rus.-ZnS-QDs/L-Cys/Au electrode
12
作者 孙静 余润兰 +3 位作者 苗雷 钟代立 刘杰 顾帼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389-1394,共6页
Electrochimcal behaviors of rusticyanin (Rus.) isolated from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Rus.-ZnS-QDs/L-Cys/Au electrode. The cyclic voltammetric results indicate that rusticyanin immobi... Electrochimcal behaviors of rusticyanin (Rus.) isolated from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Rus.-ZnS-QDs/L-Cys/Au electrode. The cyclic voltammetric results indicate that rusticyanin immobilized on the surface of Rus.-ZnS-QDs/L-Cys/Au electrode can undergo a direct quasi-reversibl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The immobilized rusticyanin is not denatured and still retains its activity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9-43 ℃. The reduction ability of the protein increases and its oxidation ability becomes weak with the increase of pH from 6.0 to 7.8. Fe^2+ ions in the solution can promote the electron transfer kinetics of the immobilized rusticyanin and make its peak potentials (φp) markedly move neg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ticyanin acidithiobacillusferrooxidans cyclic voltammetry ELECTROCHEMIS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method to produce potassium chromate from carbon ferrochrome
13
作者 胡国荣 王家良 +1 位作者 彭忠东 杜柯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264-1268,共5页
The oxidizing roasting of carbon ferrochrome in the presence of potassium carbonate and air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ratio of alkali-to-ore were studied, together with a di... The oxidizing roasting of carbon ferrochrome in the presence of potassium carbonate and air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ratio of alkali-to-ore were studied, together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thermodynamics and macro kinetic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time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oasting reaction. The reaction mechanism changes greatly as the temperature varies. A two-stage roasting process is favorable for the roasting reaction, and a recovery ratio of 96.51% is obtained through this two-stage roasting method. The chromium residue yielded from this method is quite little, only one third of the product. Moreover, the component of Fe in the residue is as high as 54.28%. Therefore, it can be easily recovered to produce sponge iron, realizing zero-emission of chromium resid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ferrochrome potassium chromate two-stage roasting chromium residue zero-emi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