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性纳米Fe_(3)O_(4)的氧化共沉淀法制备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侯思宇 李玮瑶 +4 位作者 刘家东 王斐 柳雯思 杨静 张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77-1582,共6页
以单一Fe^(2+)作为铁源,0.4%的H_(2)O_(2)为氧化剂,NaOH为沉淀剂,采用氧化共沉淀法制备了尺寸为7 nm的Fe_(3)O_(4)颗粒。为进一步体外模拟肿瘤饥饿治疗,设计了一个包含5 mL(10 μg·mL^(-1))的葡萄糖氧化酶和15 mL(5 mg·mL^(-... 以单一Fe^(2+)作为铁源,0.4%的H_(2)O_(2)为氧化剂,NaOH为沉淀剂,采用氧化共沉淀法制备了尺寸为7 nm的Fe_(3)O_(4)颗粒。为进一步体外模拟肿瘤饥饿治疗,设计了一个包含5 mL(10 μg·mL^(-1))的葡萄糖氧化酶和15 mL(5 mg·mL^(-1))葡萄糖溶液的体系,以探究纳米Fe_(3)O_(4)的类过氧化氢酶(CAT)与类过氧化物酶(POD)催化性能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在1 mg·mL^(-1) pH=5.0时,纳米Fe_(3)O_(4)的类CAT活性能推动葡萄糖氧化反应的反应速度增加、限度增大;pH=5.0时,纳米Fe_(3)O_(4)的类POD活性更好,能高效率催化H_(2)O_(2)产生活性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_(3)O_(4) 氧化共沉淀法 催化性能 肿瘤饥饿治疗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共沉淀法制备Ce_(0.65)Zr_(0.25)Y_(0.1)O_(1.95)的结构转化过程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磊 郑灵敏 +4 位作者 郭家秀 吴冬冬 龚茂初 王健礼 陈耀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42-1346,共5页
以氨水和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氧化-共沉淀法制备了Ce0.65Zr0.25Y0.1O1.95复合氧化物,并对不同处理温度下制备的样品用热重-差示扫描分析(TG-DSC)、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衍射(XRD)和表面分析仪(BET)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以氨水和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氧化-共沉淀法制备了Ce0.65Zr0.25Y0.1O1.95复合氧化物,并对不同处理温度下制备的样品用热重-差示扫描分析(TG-DSC)、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衍射(XRD)和表面分析仪(BET)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得到的沉淀物同时含有羟基和羧基,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分别在100-170℃、250-300℃和420-500℃温度范围内先后发生脱水、脱羟基和脱羧基反应,在此过程中固溶体逐渐形成.提出了由沉淀物转变为Ce0.65Zr0.25Y0.1O1.95复合氧化物的结构转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ZrO2-Y2O3 结构转变 氧化-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还原共沉淀法制备的Mn-Ce催化剂及其低浓度甲烷燃烧催化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仲柳 李鑫 +4 位作者 方庆艳 余圣辉 许豪 张成 陈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8-384,I0008,共8页
采用氧化还原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n/Ce比的Mn-Ce催化剂,用N_2吸附、XRD、XRF、XP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对其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n/Ce比对Mn-Ce催化剂的活性有较大的影响;当Mn/Ce比从3∶7增加到9∶1时,其催... 采用氧化还原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n/Ce比的Mn-Ce催化剂,用N_2吸附、XRD、XRF、XP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对其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n/Ce比对Mn-Ce催化剂的活性有较大的影响;当Mn/Ce比从3∶7增加到9∶1时,其催化活性逐渐增加,甲烷转化率为50%的温度(t_(50))从501℃降低到446℃;而进一步增加Mn含量则会导致其催化活性降低。表征结果显示,Mn-Ce催化剂活性与其比表面积、表面Mn^(4+)浓度、Ce^(3+)含量和晶格氧浓度等密切相关;物相KMn_8O_(16)有利于Mn-Ce催化剂活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甲烷 Mn-Ce催化剂 催化燃烧 氧化还原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法合成电化学性能优异的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i_(1.5)Ni_(0.25)Mn_(0.75)O_(2.5)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卓 杨秀山 +1 位作者 滑纬博 唐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3-969,共7页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和熔盐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得到了电化学性能优异的富锂锰基Li_(1.5)Ni_(0.25)Mn_(0.75)O_(2.5)正极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和熔盐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得到了电化学性能优异的富锂锰基Li_(1.5)Ni_(0.25)Mn_(0.75)O_(2.5)正极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颗粒形貌、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XRD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完善的α-NaFeO2层状结构(空间群为R3m)和较低的Li^+/Ni^(2+)阳离子混排。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该材料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较小,且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十分优异。具体而言,在2.0~4.8V,0.1C时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为50mAh·g^(-1)(首次库伦效率84%);在10C时的放电比容量还能达到102mAh·g^(-1);在0.5C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205mAh·g^(-1)(容量保持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 氧化共沉淀 富锂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铈锆固溶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金银龙 王国清 +2 位作者 张利军 王育 杨沙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57-861,共5页
采用氧化共沉淀法制备了铈锆固溶体Ce_(0.67)Zr_(0.33)O_2前体。对经不同焙烧温度处理后的铈锆固溶体Ce_(0.67)Zr_(0.33)O_2试样进行了XRD,TG-DSC-MS,BET,XPS,Raman,H_2-TPR表征,考察了焙烧温度对铈锆固溶体结构性能、比表面积、储氧量... 采用氧化共沉淀法制备了铈锆固溶体Ce_(0.67)Zr_(0.33)O_2前体。对经不同焙烧温度处理后的铈锆固溶体Ce_(0.67)Zr_(0.33)O_2试样进行了XRD,TG-DSC-MS,BET,XPS,Raman,H_2-TPR表征,考察了焙烧温度对铈锆固溶体结构性能、比表面积、储氧量、还原性能、表面元素含量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氧化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前体在550℃焙烧时可彻底去除其中的盐类,且550℃焙烧可形成稳定的铈锆固溶体,经550~900℃焙烧的试样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试样的比表面积下降,晶粒变大,氧空穴数目减少,还原能力降低;高温下铈锆固溶体的部分烧结,使试样中Ce^(3+)的相对含量和储氧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共沉淀法 铈锆固溶体 储氧量 焙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径Fe3O4磁粉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贾东 谢志强 卢俊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22-1427,共6页
采用简易化共沉淀氧化法,以盐酸酸洗碳钢废液为原料制备Fe3O4磁粉。通过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监测反应溶液中的n(Fe^3+)∶n(Fe^2+),为氧化共沉淀法提供了简易化操作。比较了制备的小粒径(18~20nm)Fe3O4与Alfa试剂级50~100 nm粒径的Fe3O4... 采用简易化共沉淀氧化法,以盐酸酸洗碳钢废液为原料制备Fe3O4磁粉。通过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监测反应溶液中的n(Fe^3+)∶n(Fe^2+),为氧化共沉淀法提供了简易化操作。比较了制备的小粒径(18~20nm)Fe3O4与Alfa试剂级50~100 nm粒径的Fe3O4在香豆素衍生物和喹喔啉衍生物合成中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自制Fe3O4的催化效果较好、产率较高,且明显缩短了反应时间。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X射线衍射仪、TEM对制备的Fe3O4样品进行了表征;化合物的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共沉淀法 FE3O4 磁粉 酸洗废液 香豆素衍生物 喹喔啉衍生物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Li-Ni-Co-Mn-O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瑞娟 王晓清 +2 位作者 侯佩玉 周恩娄 张联齐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7-190,共4页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合成了Lix[Ni0.2Mn0.7Co0.1]Oy(0≤x≤2,2≤y≤3)系列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形貌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所得样品的成分、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合成了Lix[Ni0.2Mn0.7Co0.1]Oy(0≤x≤2,2≤y≤3)系列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形貌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所得样品的成分、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ICP元素分析表明,所制备的氢氧化物前驱体的实际组成与理论组成基本一致。XRD物相分析表明,随着x值的变化,材料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最初的尖晶石结构(LiNi0.5Mn1.5O4)过渡到尖晶石-层状复合结构,最后成为α-NaFeO2层状结构。SEM测试表明,随着x值的变化,材料的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在2.00~4.95 V电压范围内,以20 mA/g的电流充放电,材料依据成分不同,有不同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层状结构 氧化共沉淀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0.5)Ni_(0.5-x)Co_xO_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8
作者 王秋红 李建刚 +3 位作者 王丽媛 姚琼 刘才 何向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3-125,129,共4页
以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合成前驱体,氢氧化锂为锂源,通过高温煅烧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0.5)Ni_(0.5-x)Co_xO_2(x=0、0.1、0.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CV)及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 以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合成前驱体,氢氧化锂为锂源,通过高温煅烧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0.5)Ni_(0.5-x)Co_xO_2(x=0、0.1、0.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CV)及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技术对制备条件和钴掺杂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材料均具有良好的α-NaFeO_2层状结构;当pH=10.5,煅烧温度为850℃,x=0.1时,所制备LiMn_(0.5)Ni_(0.4)Co_(0.1)O_2材料0.2C放电容量达155mAh/g,5C放电容量仍达110mAh/g,0.2C倍率下循环5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氧化共沉淀 层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overy of magnetite from FeSO_4·7H_2O waste slag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 with calcium hydroxide as precipitant 被引量:3
9
作者 余旺 彭映林 郑雅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62-70,共9页
Proper utilization of the FeSO4·7H2O waste slag generated from TiO2 industry is an urgent need, and Fe3O4 particles are currently being widely used in the wastewater flocculation field. In this work, magnetite wa... Proper utilization of the FeSO4·7H2O waste slag generated from TiO2 industry is an urgent need, and Fe3O4 particles are currently being widely used in the wastewater flocculation field. In this work, magnetite was recovered from ferrous sulphate by a nove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with calcium hydroxide as the precipitant.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the obtained spherical magnetite particles are well crystallized with a Fe304 purity of 88.78%, but apt to aggregate with a median particle size of 1.83 μm. Magnetic measurement reveals the obtained Fe304 particles are soft magnetic with a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81.73 A-m2/kg. In addition, a highly crystallized gypsum co-product is obtained in blocky or irregular shape. Predictably, this study would provide addi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application of low-cost Fe3O4 particles in water treatment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O4·7H2O TiO2 industry MAGNETITE CO-PRECIPITATION calcium hydroxide magnetic seeding flocc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AgSnO_2 composite powders by hydrothermal process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天足 杜作娟 +2 位作者 古映莹 邱晓勇 江名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2期176-180,共5页
Silver-tin oxide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with Ag(NH_3)_2^+ solution and Na_2SnO_3 solution as raw materials and Na_2SO_3 as reductant. The precipitation conditions of Na2SnO3 solution and t... Silver-tin oxide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with Ag(NH_3)_2^+ solution and Na_2SnO_3 solution as raw materials and Na_2SO_3 as reductant. The precipitation conditions of Na2SnO3 solution and the reduction conditions of Ag(NH_3)_2^+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powders prepared were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energy spectrum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H value of the solution is a key parameter in the formation of Sn(OH)_4 precipitate and the reduction reaction of Ag(NH_3)_2^+ can release H+ ions, which results in synchronous precipitation of Sn(OH)_6~2- as Sn(OH)_4. The reduction of Ag(NH_3)_2^+ and precipitation of Na_2SnO_3 occur simultaneously and the coprecipitation of silver and tin oxide is reached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The silver-tin oxide composite powders have mainly flake shape of about 0.3 μm in thickness and there exists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tin oxide and silver in the powder synthe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tin oxide powder hydrothermal method flake structure coprecipi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