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热条件下Cu_2O的连生习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之战 施尔畏 +2 位作者 李汶军 郑燕青 仲维卓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9-374,共6页
Cu2 O具有立方体、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三角三八面体等多种单形。其形貌特征因不同的制备方法而各异。本文首次发现在水热条件下 ,Cu2 O出现取向连生的形貌特征。{ 10 0 }面为连生面。
关键词 氧化亚铜 连生现象 负离子配位多面体 生长基元 水热条件 cu2o 晶体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石酸还原Cu(Ⅱ)制备多种形貌Cu_2O晶体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阮青锋 邱志惠 +2 位作者 黄丽萍 宋林 杨杨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9-142,146,共5页
以CuSO_4·5H_2O为原料,KOH为添加剂,酒石酸为还原剂,在水热条件下通过调整相关的实验参数,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形态的Cu_2O微-纳米晶体及三维十字形枝晶。采用XRD、SEM等手段对不同形态的Cu_2O晶体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不同因素变化对Cu... 以CuSO_4·5H_2O为原料,KOH为添加剂,酒石酸为还原剂,在水热条件下通过调整相关的实验参数,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形态的Cu_2O微-纳米晶体及三维十字形枝晶。采用XRD、SEM等手段对不同形态的Cu_2O晶体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不同因素变化对Cu_2O晶体形态的影响。分析认为,晶体生长过程控制了晶体的具体形貌和大小,Cu_2O晶体显露的单形晶面随晶体生长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在低温、弱碱性、高浓度溶液中有利于形成八面体形态的Cu_2O晶体,而菱形十二面体单形晶面在高温、强碱性、低浓度溶液中形成的晶体中显露的面积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cu2o 晶体形貌 枝晶 水热法 酒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O微米晶的调控合成及影响其形貌的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伦 顾修全 +1 位作者 倪中海 应鹏展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39,共6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调控合成了Cu2O八面体和立方体等7个微米晶样品。探讨了表面活性剂PVP的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Cu2O微米晶最终形貌的影响。当PVP用量由0.180 g增加至0.338 g时,Cu2O八面体和立方体的形貌变化不大;而PVP用量有相近改变时,... 采用化学沉淀法调控合成了Cu2O八面体和立方体等7个微米晶样品。探讨了表面活性剂PVP的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Cu2O微米晶最终形貌的影响。当PVP用量由0.180 g增加至0.338 g时,Cu2O八面体和立方体的形貌变化不大;而PVP用量有相近改变时,Cu2O纳米球的形貌和分散性有很大改变,对此文中从微米颗粒和纳米颗粒的受力角度进行了分析。当反应温度从20℃增加至60℃时,Cu2O八面体演变为球形;而反应温度从20℃增加至50℃时,Cu2O立方体形貌未发生明显改变,只是增添了很多小颗粒附着在其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cu2o) 形貌调控 表面活性剂 反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Cu2O纳米薄膜及其光电性能
4
作者 丁红 高云鹏 +2 位作者 苏泉 黎燕 钟福新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2-147,159,共7页
以Zn粉与Cu(Ac)_2为主要反应物,采用水热法在新型反应液中制备了Cu_2O纳米薄膜。探讨了Cu(Ac)_2的浓度、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浓度、NaOH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制备条件对样品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釜中加入... 以Zn粉与Cu(Ac)_2为主要反应物,采用水热法在新型反应液中制备了Cu_2O纳米薄膜。探讨了Cu(Ac)_2的浓度、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浓度、NaOH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制备条件对样品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釜中加入10 mL 0.2 mol/L Cu(Ac)_2溶液、0.5 mL 0.127 mmol/L CTAB和5 mL 0.15 mol/L NaOH溶液,ITO导电玻璃插入反应釜中,置于170℃烘箱中反应6 h时,得到的Cu_2O纳米薄膜具有较高光电压,其值为0.286 6 V。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显示,位于36.441°的(111)晶面和77.417°的(222)晶面分别具有最强衍射峰和最弱衍射峰。以O元素对Cu_2O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样品中Cu和O元素的原子数分数分别为54.80%和27.40%,质量分数分别为75.50%和9.50%。Cu_2O样品呈现不规则的削顶多棱锥多面体晶体结构,分散均匀,锥底最大径向宽度为1~2.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氧化亚铜(cu2o) 光电性能 光电压 开路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波脉冲法制备Cu2O@Cu/TiO2三维阵列纳米复合材料及其作为高灵敏无酶型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关高明 柯汝丹 +4 位作者 邱燕璇 黎秀镇 谢思怡 刘江帆 蒋辽川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0-866,共7页
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TiO2三维阵列纳米管(TiO2 NTAs),再利用方波脉冲法在TiO2 NTAs表面电沉积Cu薄膜,经过煅烧处理后得到Cu2O@Cu/TiO2 NTAs纳米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表明该材料中Cu和Cu2O共存。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 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TiO2三维阵列纳米管(TiO2 NTAs),再利用方波脉冲法在TiO2 NTAs表面电沉积Cu薄膜,经过煅烧处理后得到Cu2O@Cu/TiO2 NTAs纳米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表明该材料中Cu和Cu2O共存。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显示,TiO2管壁的外表面均匀生长Cu2O,选区电子衍射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材料为混晶材料。差分脉冲伏安法表明,Cu2O@Cu/TiO2 NTAs在+0.56 V处出现明显的葡萄糖氧化峰,表明该纳米复合材料对葡萄糖具有强的电催化作用,可用于葡萄糖的测定。计时电流法得到葡萄糖的线性范围为0.19~3.5 mmol/L,灵敏度为372.0μA·L·mmol^-1·cm^-2,检出限为3μmol/L。交流阻抗测得Cu2O/TiO2 NTAs的传荷阻抗为526.2Ω,Cu2O@Cu/TiO2 NTAs为1.8Ω,二者相差292倍,说明Cu作为中间过渡层降低了电子传导的传荷阻抗。将该电极用于血清中葡萄糖含量的检测,测试结果与医院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Cu2O@Cu/TiO2 NTAs可作为一种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选择性较好的无酶型葡萄糖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cu2o) 三维阵列 脉冲电沉积 葡萄糖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所氧化亚铜新能源材料研究获进展 被引量:2
6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84-3184,共1页
氧化亚铜(Cu2O)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半导体材料,它具有2.1 e V(590 nm)的直接帯隙以及很高的可见光吸收系数,再加上它具有无毒、低价、原料丰富等优点,已成为太阳能转化与利用研究领域的重要材料。理论预计基于Cu2O的太阳能电池效率可... 氧化亚铜(Cu2O)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半导体材料,它具有2.1 e V(590 nm)的直接帯隙以及很高的可见光吸收系数,再加上它具有无毒、低价、原料丰富等优点,已成为太阳能转化与利用研究领域的重要材料。理论预计基于Cu2O的太阳能电池效率可达20%,通过掺杂引入合适的中间带(intermediate band)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材料 氧化亚铜 太阳能电池 物理 半导体材料 光吸收系数 性能优异 cu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F体系中Cu2O球晶的制备及形貌分析
7
作者 饶盛源 邱志惠 +4 位作者 徐金燕 徐鑫 张琦 隆颖 阮青锋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79,共7页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通过改变铜源和表面活性剂,调控反应参数,溶剂热条件下制备了三维十字形、空心及实心的Cu2O球晶。利用XRD、SEM等表征手段,分析探讨了工艺条件变化对Cu2O球晶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DMF浓度的增大,体...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通过改变铜源和表面活性剂,调控反应参数,溶剂热条件下制备了三维十字形、空心及实心的Cu2O球晶。利用XRD、SEM等表征手段,分析探讨了工艺条件变化对Cu2O球晶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DMF浓度的增大,体系的还原能力增强,Cu^+增多,溶液的过饱和度增大,Cu2O晶体集合体形态由晶体结构控制的各向异性与对称性的球晶逐渐向各向同性球晶演变。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表面活性剂有助于降低溶液的过饱和度,增加结晶质的表面扩散能力,有利于规则形态Cu2O晶粒的形成。反应体系中,Cu(Ac)2·H2O水解生成的羧基与DMF中的甲酰基在高温下发生脱羧反应产生CO2气体以及SDS发泡作用产生的气体是形成空心Cu2O球晶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cu2o) 球晶 溶剂热法 N N-二甲基甲酰胺(DMF) 溶液过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汽器黄铜管泄漏原因分析及防腐措施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彩侠 刘玉民 +1 位作者 陈吉刚 王志钢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5-97,102,共4页
针对某电厂2号机组凝汽器黄铜管(HSn70-1B)泄漏问题,从铜管的材质、内壁膜特性和垢层及运行工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凝汽器铜管泄漏是由于铜管内壁没有形成连续的与基体紧密结合的氧化亚铜(Cu2O)保护膜,凝汽器管内冷却水的流速... 针对某电厂2号机组凝汽器黄铜管(HSn70-1B)泄漏问题,从铜管的材质、内壁膜特性和垢层及运行工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凝汽器铜管泄漏是由于铜管内壁没有形成连续的与基体紧密结合的氧化亚铜(Cu2O)保护膜,凝汽器管内冷却水的流速过低,导致管内壁存在大量沉积物产生点腐蚀而引起。对此,建议采用凝汽器循环泵,提高凝汽器管内的冷却水流速,防止泥沙沉积。同时,保证铜管表面质量,不使用内壁曾经污染和腐蚀或存在碳膜的铜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汽器 黄铜管 泄漏 点蚀 氧化亚铜(cu2o)保护膜 冷却水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