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粪沼液施用对稻麦轮作系统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黄红英 曹金留 +1 位作者 靳红梅 常志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53-2361,共9页
以典型的猪粪尿发酵沼液为对象,探讨了沼液施入量和管理方式对以中国东部稻麦轮作农田系统土壤N2O排放规律和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化学氮肥相比,沼液施用未影响稻麦轮作系统土壤N2O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但影响其排放量的大小。... 以典型的猪粪尿发酵沼液为对象,探讨了沼液施入量和管理方式对以中国东部稻麦轮作农田系统土壤N2O排放规律和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化学氮肥相比,沼液施用未影响稻麦轮作系统土壤N2O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但影响其排放量的大小。稻季100%施用沼液的处理(N100%DPS)其累积排放量为0.71kg·hm-(22008年)和1.38kg·hm-(22009年),显著高于100%施用化肥的处理(N100%Ure)a,即0.68kg·hm-2和1.06kg·hm-2。麦季N100%DPS处理N2O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6.56kg·hm-(22008年)和5.05kg·hm-2(2009年),与N100%Urea处理(2008年:5.89kg·hm-2;2009年:3.93kg·hm-2)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稻季各处理。随着沼液替代化学肥料用量的降低,稻田N2O排放量呈降低趋势,而沼液一次性施入和分次施入对稻田N2O排放的季节动态和累积排放量均无显著影响;但沼液不同的管理方式对麦季累积N2O排放量更为复杂。稻、麦两季N100%DPS处理中N2O排放系数(f)均最大,分别达到0.3%和1.6%,但沼液分次施入和一次性施入的处理间f值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沼液 稻麦轮作 氧化亚氮(n2o) n2o排放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2O单组元微推进系统贮箱自增压特性 被引量:8
2
作者 孙威 方杰 蔡国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90-1293,共4页
建立了氧化亚氮(N2O)贮箱自增压地面试验系统,针对亚牛级氧化亚氮单组元微推进系统的推进剂自增压供给过程开展了初步测试试验.基于三区域集总参数物理模型建立了氧化亚氮单组元微推进系统贮箱自增压数学模型,针对相同试验条件下的贮箱... 建立了氧化亚氮(N2O)贮箱自增压地面试验系统,针对亚牛级氧化亚氮单组元微推进系统的推进剂自增压供给过程开展了初步测试试验.基于三区域集总参数物理模型建立了氧化亚氮单组元微推进系统贮箱自增压数学模型,针对相同试验条件下的贮箱自增压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仿真及试验结果均表明,为了确保推力器工作全过程中推进剂供应稳定,在亚牛级氧化亚氮单组元微推进系统的自增压过程中需要对氧化亚氮贮箱进行热量补偿来保证贮箱压力的稳定性,而贮箱压力下降速度分别随着贮箱初始充填率的减少、贮箱容积的减小及氧化亚氮质量流率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推进系统 氧化亚氮(n2o) 推进剂贮箱 自增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N_2O排放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林衣东 韩文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6-464,共9页
以森林和蔬菜土壤作对照,采用实验室培养研究了高产、中产和低产等三种茶园土壤N2O的排放水平,试验设不加氮(对照)与加氮[200mg/kg,(NH4)2SO4]二处理,在25℃恒温培养0、1、3、7和14d时分别取样检测N2O释放量。另外,选择两种茶园土壤研... 以森林和蔬菜土壤作对照,采用实验室培养研究了高产、中产和低产等三种茶园土壤N2O的排放水平,试验设不加氮(对照)与加氮[200mg/kg,(NH4)2SO4]二处理,在25℃恒温培养0、1、3、7和14d时分别取样检测N2O释放量。另外,选择两种茶园土壤研究了土壤含水量与加氮对N2O排放影响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对于不加氮的对照土壤组,高产茶园具有较高的N2O排放量,14d内平均日排放量高达11.26mg/(kg·d)(以纯氮计),显著高于其它四种土壤;但对于加氮处理组,以菜园土壤的N2O排放水平最高,极显著高于茶园和林地土壤;所有五种土壤加氮后,N2O排放量均有明显提高。茶园土壤N2O排放水平随着土壤含水量的提高而增加,并与施氮存在显著的正交互作用,当土壤含水量较高时施氮具有刺激N2O排放的作用。文章根据土壤培养期间NH4+和NO3-含量的变化就N2O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氧化亚氮(n2o) 施氮 含水量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B锅炉燃烧中N_2O的生成机理与减排控制 被引量:5
4
作者 殷立宝 阎维平 +1 位作者 叶学民 王卓 《锅炉制造》 2004年第1期14-17,共4页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洁净煤技术,它具有高效脱硫和低NOX排放的优点。然而最近研究表明它燃烧释放出来的N2O比常规煤粉炉要高出很多,因此如何正确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我国的发展。简单介绍了N2O...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洁净煤技术,它具有高效脱硫和低NOX排放的优点。然而最近研究表明它燃烧释放出来的N2O比常规煤粉炉要高出很多,因此如何正确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我国的发展。简单介绍了N2O的生成机理,以及一些降低N2O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CFB) 锅炉 氧化亚氮(n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羟胺和亚硝态氮非生物过程对N_2O排放的贡献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兰 李晓波 +1 位作者 李博伦 颜晓元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1-1190,共10页
羟胺(NH_2OH)和亚硝态氮(NO_2^--N)均可以通过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但是同一土壤中其对N_2O排放的相对贡献尚不明确。本文采用高压灭菌和室内培养方法,测定了采自6个不同地点的农业利用土壤在灭菌和非灭菌条件下添加NH_2OH或NO_2^--N后N... 羟胺(NH_2OH)和亚硝态氮(NO_2^--N)均可以通过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但是同一土壤中其对N_2O排放的相对贡献尚不明确。本文采用高压灭菌和室内培养方法,测定了采自6个不同地点的农业利用土壤在灭菌和非灭菌条件下添加NH_2OH或NO_2^--N后N_2O的排放量,以研究土壤中NH_2OH和NO_2^--N非生物过程对N_2O排放的相对贡献及其关键因子。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NH_2OH非生物过程产生的N_2O贡献介于6%~73%,NO_2^--N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占的比例为3%~236%;在pH<7的衢州茶园、鹰潭旱地、常熟菜地和海伦旱地土壤中,添加NO_2^--N后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比例大于添加NH_2OH的处理,但是在pH>7的常熟果园和封丘旱地土壤中则相反;pH是影响NH_2OH和NO_2^--N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的关键因子,添加NH_2OH处理中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占N_2O总排放量的比例与土壤pH呈正相关(p<0.05),而在添加NO_2^--N处理中呈负相关(p<0.01)。上述结果说明,NO_2^--N在偏酸性土壤中可能主要通过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而在偏碱性土壤中主要通过生物过程;NH_2OH则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n2o) 羟胺(nH2oH) 亚硝态氮(no2^--n) 非生物-生物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条件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赵峥 岳玉波 +2 位作者 张翼 陆欣欣 曹林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73-2278,共6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监测体系研究了上海郊区3种不同施肥条件下稻田系统温室气体(GHGs)排放特征及其全球增温潜能(GWP)。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稻田系统CO2的排放通量,但不同施肥条件对其影响差异不显著;施用有机肥能显著增加稻...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监测体系研究了上海郊区3种不同施肥条件下稻田系统温室气体(GHGs)排放特征及其全球增温潜能(GWP)。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稻田系统CO2的排放通量,但不同施肥条件对其影响差异不显著;施用有机肥能显著增加稻田系统CH4的排放通量,同时也能显著降低稻田N2O排放通量。整个水稻生育期,不施肥CK处理的GWP最低,为14 852 kg CO2·hm-2。相较于CK处理,施用尿素的CT处理、有机无机混施的MT处理和施用有机肥的OT处理分别增加了86.9%、111.5%和134.3%的稻田GWP,表明施肥会增加稻田土壤GHGs的GW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甲烷(CH4) 氧化亚氮(n2o) 稻田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纯林和混交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差异 被引量:5
7
作者 徐睿 姜春前 +2 位作者 白彦锋 刘秀红 汪思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7-317,共11页
为了探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和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杉木纯林及3种杉木-阔叶树混交林(杉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混交林、杉木-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混... 为了探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和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杉木纯林及3种杉木-阔叶树混交林(杉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混交林、杉木-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混交林、杉木-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混交林)的土壤温室气体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杉木纯林土壤二氧化碳(CO_2)的排放通量(490.48 mg·m^(-2)·h^(-1))高于杉木-栲树混交林(254.27 mg·m^(-2)·h^(-1))和杉木-桤木混交林(331.51 mg·m^(-2)·h^(-1)),杉木纯林(32.29μg·m^(-2)·h^(-1))和杉木-桤木混交林(32.24μg·m^(-2)·h^(-1))土壤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通量高于杉木-栲树混交林(2.66μg·m^(-2)·h^(-1))。在杉木-栲树混交林、杉木-桤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中,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呈线性相关,杉木人工林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和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呈极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杉木-栲树混交林、杉木-桤木混交林、杉木纯林的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与土壤WFPS呈指数增长关系, 4种林分中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呈线性关系。森林的树种组成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有影响。杉木纯林转换为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后,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减少。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的变化来源于样地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杉木纯林 杉木-阔叶树混交林 亚热带森林土壤 氧化碳(Co2) 氧化亚氮(n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