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取向氢氧化镁的改性及其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金帅 马亚丽 +4 位作者 王海棠 司傲龙 郑强 贾松岩 李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9,120,共10页
以菱镁矿煅烧得到的轻烧粉(主要成分为MgO)为原料,硝酸铵溶液为蒸氨母液,改变蒸氨条件提高蒸氨转化率,采用氨循环法合成层状高取向Mg(OH)_(2)。研究了蒸氨过程中硝酸铵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C_(NH_(4)NO_(3)))、蒸氨温度、氨/镁物质的量... 以菱镁矿煅烧得到的轻烧粉(主要成分为MgO)为原料,硝酸铵溶液为蒸氨母液,改变蒸氨条件提高蒸氨转化率,采用氨循环法合成层状高取向Mg(OH)_(2)。研究了蒸氨过程中硝酸铵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C_(NH_(4)NO_(3)))、蒸氨温度、氨/镁物质的量比对蒸氨转化率的影响;并以制得的Mg(OH)_(2)为研究对象,采用硅烷偶联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HD-171)和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HD-172)作为表面改性剂,对Mg(OH)_(2)进行改性,将改性剂HD-171和HD-172改性后Mg(OH)_(2)添加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中,并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阻燃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温度、氨/镁物质的量比是影响蒸氨反应镁离子浸出率的关键因素,成功制备出纯度为99.98%、粒径为1.3μm、六方片状的高取向[I(001)/I(101)=1.3,I为晶面衍射峰强度]Mg(OH)_(2)产物。通过对比改性前后Mg(OH)_(2)的吸油值可知:在反应温度75℃,改性剂HD-171的质量分数为4%,反应60 min的条件下,改性剂HD-171对Mg(OH)_(2)的改性效果最好;在反应温度85℃,改性剂HD-172的质量分数为4%,反应60 min的条件下,改性剂HD-172对Mg(OH)_(2)的改性效果最好。在添加剂的质量分数均为70%的情况下,与未改性Mg(OH)_(2)/EVA复合材料相比,HD-171和HD-172改性Mg(OH)_(2)/EV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4.05和2.53 MPa,氧指数分别提升了2.6%和1.1%,说明HD-171和HD-172改性后的Mg(OH)_(2)可以有效地提高EVA的阻燃性和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高取向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硅烷偶联剂 阻燃性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两嵌段共聚物薄膜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和丙酮溶剂耦合作用下的形貌演化
2
作者 李亚南 李妍凝 +2 位作者 诸婷婷 包锦标 陈忠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66,共5页
以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b-PMMA)两嵌段共聚物薄膜为考察对象,首先对比研究了PS-b-PMMA薄膜分别在丙酮溶剂和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环境中退火的形貌演变,进而提出利用scCO_2和丙酮溶剂的耦合作用调控嵌段共聚物薄膜的相转变... 以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b-PMMA)两嵌段共聚物薄膜为考察对象,首先对比研究了PS-b-PMMA薄膜分别在丙酮溶剂和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环境中退火的形貌演变,进而提出利用scCO_2和丙酮溶剂的耦合作用调控嵌段共聚物薄膜的相转变。实验结果表明,利用scCO_2和丙酮溶剂的耦合作用,能够显著缩短嵌段共聚物薄膜的有序-无序相转变时间,得到高度有序的分相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薄膜 丙酮 超临界二氧化 相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移植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周诺 黄旋平 +3 位作者 江献芳 宋继传 李华 谢庆条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目的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Pluronic F-127)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 目的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Pluronic F-127)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固定期第2天A组于牵张间隙注射200μLBMP-2基因修饰BMSCs与Pluronic F-127复合物;B组注射等量BMP-2基因修饰BMSCs液;C组注射等量BMSCs液;D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固定2、6周时处死半数动物获取标本,通过X线片、组织切片及免疫组化观察骨质愈合改建情况。结果通过X线片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经过统计软件分析,在固定2周和6周时,A组牵张区内骨密度和BMP-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B、C、D组(P<0.01),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1);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隙内成骨质量好于C、D组,A组好于B组。结论 BMP-2基因修饰BMSCs复合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Pluronic F-127移植能有效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基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氧化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 牵张成骨 新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铝对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力学与阻燃性能及热降解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年华 张勇辉 +2 位作者 张强 熊奇 李治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5-68,共4页
采用极限氧指数、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技术和手段研究了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氢氧化铝(ATH)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热降解行为,探讨了 ATH 的添加量对 EBA 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ATH 的... 采用极限氧指数、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技术和手段研究了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氢氧化铝(ATH)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热降解行为,探讨了 ATH 的添加量对 EBA 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ATH 的引入能恶化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但可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当 ATH 的添加量为60%时,阻燃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可达33.1%。ATH 提高了 EBA 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降低了 EBA 的热降解速率,扩大了热失重温度范围。ATH 以吸热方式在凝缩相和气相中发挥阻燃作用;此外,ATH 分解形成的活性Al_2O_3对 EBA 还具有成炭催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 ATH 的凝缩相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氧化 阻燃 热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邱凤仙 周钰明 刘举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1,51,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醋酸乙烯酯/二氧化硅杂化聚合物材料;用紫外光谱(UV),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溶胶抽提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体系中凝胶的含量很高;SEM观察了杂化材料的形貌;示差扫...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醋酸乙烯酯/二氧化硅杂化聚合物材料;用紫外光谱(UV),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溶胶抽提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体系中凝胶的含量很高;SEM观察了杂化材料的形貌;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测试分析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醋酸乙烯 杂化材料 氧化 性能研究 制备 共聚物 傅立叶红外光谱 示差扫描量热法 溶胶-凝胶法 聚合物材料 SEM观察 紫外光谱 结构表征 材料体系 热稳定性 测试分析 热重法 抽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对含聚氧化乙烯链段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形貌的调控作用
6
作者 丁永红 张微微 +2 位作者 朱梦冰 蒋姗 俞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8-62,共5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两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b-聚苯乙烯(PEO-b-PS)和三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b-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丁酯(PEO-b-PS-b-PBA),再将聚丙烯酸(PAA)分别与PEO-b-PS和PEO-b-PS-b-PBA进行溶液共混和旋涂成膜,通...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两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b-聚苯乙烯(PEO-b-PS)和三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b-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丁酯(PEO-b-PS-b-PBA),再将聚丙烯酸(PAA)分别与PEO-b-PS和PEO-b-PS-b-PBA进行溶液共混和旋涂成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PAA对2种嵌段共聚物薄膜微相分离形貌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PEO-b-PS/PAA共混薄膜呈现PEO/PAA为分散相以柱状形态垂直分布在PS连续相中的微相分离形貌,柱状微区尺寸随着PAA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当PAA质量分数达到30%后,PEO/PAA分散相向层状形态转变。PEO-b-PS-b-PBA与PAA共混后,PEO/PAA相区从原先平行于薄膜表面排列的层状形态向随机取向的柱状形态转变,PS微相区在薄膜表面形成细小的锥状突起,随着PAA质量分数增加,PEO/PAA柱状微区向薄膜表面垂直排列取向得到增强,PS微相区的突起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氧化乙烯共聚物 丙烯 共混薄膜 微相分离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P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夏攀登 路翠苹 +1 位作者 王兴东 张书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9,共4页
用α-溴代丙酸乙酯(EPN-B)/氯化亚铜(CuCl)/联二吡啶(bpy)作为ATRP催化引发体系,环己酮为溶剂,进行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得到单分散PTFEMA-X预聚体。并以此预聚体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 用α-溴代丙酸乙酯(EPN-B)/氯化亚铜(CuCl)/联二吡啶(bpy)作为ATRP催化引发体系,环己酮为溶剂,进行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得到单分散PTFEMA-X预聚体。并以此预聚体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分子质量可控、分子质量分布窄的聚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考察了大分子引发剂的分子质量、配位剂等对聚合过程的影响。并用1H-NMR、FTIR、GPC、DSC等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甲基丙烯酸2 2 2-三氟乙酯 乙烯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化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钠共聚物共混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瑞雪 史先进 +1 位作者 周慧 高青雨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69-473,共5页
用热分析 (DSC、TG)和FTIR对聚氧化乙烯 (PEO) /苯乙烯 -马来酸钠 (St -alt -MANa ,简称SMANa)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分子间作用、热失重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共混物可以任意比互溶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PEO的醚键“ -O -... 用热分析 (DSC、TG)和FTIR对聚氧化乙烯 (PEO) /苯乙烯 -马来酸钠 (St -alt -MANa ,简称SMANa)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分子间作用、热失重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共混物可以任意比互溶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PEO的醚键“ -O -”和共聚物盐中的“ -COOH”之间形成了氢键。TG分析结果表明 ,随温度的升高 ,首先形成了酸酐 ,这可由FTIR光谱确定。热降解产物如CO2 作为酸酐和共聚物中羧基的降解产物。与不饱和结构相关的谱带 ( 1774cm-1、14 4 9cm-1)在 3 5 0℃和 4 5 0℃的红外光谱中可观察到 ,这可能是主要的碳 -碳链断裂的结果。共混体系的Tg 随SMAN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而体系结晶温度Tc、熔融温度Tm 却略有下降 ,这说明两组分间具有良好的溶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容性 氢键 离子-偶极相互作用 氧化乙烯 乙烯 马来酸钠 共聚物 改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氰尿酸盐协效氢氧化镁阻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徐亚新 虞鑫海 李四新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50,共5页
以EVA为基体树脂,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氢氧化镁(MH)为主阻燃剂,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协效阻燃剂,添加相容剂MC328,制备了EVA复合材料,研究和对比了MCA、MC328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燃烧、极限氧指数等性能的影响。... 以EVA为基体树脂,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氢氧化镁(MH)为主阻燃剂,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协效阻燃剂,添加相容剂MC328,制备了EVA复合材料,研究和对比了MCA、MC328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燃烧、极限氧指数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CA的加入改善了体系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提高了燃烧性能,但对氧指数有负面影响;而相容剂MC328的加入可以极大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氧指数,但是降低了阻燃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氧化 MCA MC328 协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二氧化硅协效氢氧化镁阻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亚新 虞鑫海 李四新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8,共4页
采用气相二氧化硅(SiO2)协效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氢氧化镁(KH550-MH)制备了无卤阻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复合材料,对比了不同SiO2含量对复合材料体系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KH550-MH占体系的47%、SiO2... 采用气相二氧化硅(SiO2)协效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氢氧化镁(KH550-MH)制备了无卤阻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复合材料,对比了不同SiO2含量对复合材料体系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KH550-MH占体系的47%、SiO2占体系的8%时,体系的阻燃等级为V-0级,断裂伸长率达到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二氧化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卤含磷阻燃剂协效氢氧化镁阻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亚新 虞鑫海 李四新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5,共4页
采用新型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和双马来酰亚胺(BMI)反应,合成了一种无卤含磷阻燃剂(DB)。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基体树脂,KH550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镁(MH)为主阻燃剂(KH550-MH),DB为协效阻燃剂,... 采用新型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和双马来酰亚胺(BMI)反应,合成了一种无卤含磷阻燃剂(DB)。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基体树脂,KH550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镁(MH)为主阻燃剂(KH550-MH),DB为协效阻燃剂,制备了EVA复合材料,研究了DB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垂直燃烧性、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DB可提高EVA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改善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氧化 无卤含磷阻燃剂 协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氧化乙烯嵌段的三元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长生 过俊石 谢洪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3-36,共4页
用聚乙二醇、聚丙二醇、遥爪羟基聚苯乙烯和二氯甲烷在氢氧化钾存在下合成了氧亚甲基连接的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苯乙烯多嵌段聚合物;并研究其乳化性能和相转移催化性能。
关键词 共聚物 两亲共聚物 乳化性能 氧化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交联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氢氧化镁无卤阻燃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亚柯 吕建平 汤存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80,86,共5页
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氢氧化镁(MH)无卤阻燃复合材料在光引发剂下的紫外光交联及其相关性能。采用凝胶含量测定、热延伸试验、UL-94垂直燃烧试验、极限氧指数、扫描电镜、热重分析、拉伸测试等表征了复合材料的交联度、阻燃... 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氢氧化镁(MH)无卤阻燃复合材料在光引发剂下的紫外光交联及其相关性能。采用凝胶含量测定、热延伸试验、UL-94垂直燃烧试验、极限氧指数、扫描电镜、热重分析、拉伸测试等表征了复合材料的交联度、阻燃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凝胶含量和热延伸测试结果证明紫外光可以对复合材料快速交联。光照交联后,材料的拉伸强度得到明显提高,断裂伸长率略有下降;极限氧指数、热重分析、扫描电镜测试表明光交联的复合材料试样比未交联的试样具有更好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氢氧化 紫外光交联 无卤阻燃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铸全氟磺酸-聚四氟乙烯共聚物/磺化氧化锆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宏英 孟瑞晋 高妍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72,共4页
利用溶液再铸法制备了全氟磺酸-聚四氟乙烯共聚物(Nafion~)/磺化氧化锆(SZ)复合膜,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失重分析仪等研究了所制备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形貌以及性能。结果表明,棒状SZ颗粒以平行于膜表面的方向排列,均匀... 利用溶液再铸法制备了全氟磺酸-聚四氟乙烯共聚物(Nafion~)/磺化氧化锆(SZ)复合膜,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失重分析仪等研究了所制备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形貌以及性能。结果表明,棒状SZ颗粒以平行于膜表面的方向排列,均匀分布在Nafion~膜的骨架中,改善了膜在中温区的热稳定性;将复合膜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电解质膜时,使用了3%和6%SZ的Nafion~/SZ复合膜的DMFC在45℃和5mol/L甲醇进料时的峰值输出功率密度分别为46.27、59.47mW/cm2,明显高于同样条件下Nafion膜的38.2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磺酸-聚四氟乙烯共聚物 磺化氧化 溶液再铸 复合膜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氧化乙烯嵌段的二元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性能
15
作者 周爱军 刘长生 《湖北化工》 2002年第2期15-17,共3页
用遥爪羟基聚苯乙烯与聚乙二醇和二氯甲烷在氢氧化钾存在下合成了氧亚甲基连接的聚氧乙烯 -聚苯乙烯多嵌段共聚物 ,采用FT -IR、1HNMR、分子量测定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征共聚物的结构 ,研究了共聚物的乳化性能和相转移催化性能。结果表... 用遥爪羟基聚苯乙烯与聚乙二醇和二氯甲烷在氢氧化钾存在下合成了氧亚甲基连接的聚氧乙烯 -聚苯乙烯多嵌段共聚物 ,采用FT -IR、1HNMR、分子量测定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征共聚物的结构 ,研究了共聚物的乳化性能和相转移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氧化乙烯 二元多共聚物 合成 性能 两性共聚物 乳液性能 相转移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乙烯基吡啶-甲基丙烯酸甲酯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蔡庆华 孙建中 周其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6-140,共5页
采用阴离子活性聚合方法合成了聚2-乙烯基吡啶(P2V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两嵌段共聚物(P2VP-b-PMMA),并采用GPC、FT-IR、NMR等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聚合产物为数均分子量103166、多分散指数1.08的单分散P2VP-b-PMMA。
关键词 2-乙烯基吡啶 甲基丙烯酸甲酯 阴离子活性聚合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二氧化硅分离膜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长青 肖长发 +2 位作者 黄庆林 王纯 陈明星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为成膜聚合物,以丙三醇和聚乙二醇(PEG-600)为混合稀释剂,以纳米级二氧化硅为添加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EVOH多孔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微孔膜表面及横截面形貌,并对其渗透性能、亲水性... 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为成膜聚合物,以丙三醇和聚乙二醇(PEG-600)为混合稀释剂,以纳米级二氧化硅为添加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EVOH多孔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微孔膜表面及横截面形貌,并对其渗透性能、亲水性、孔隙率、孔径及其分布、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EVOH膜表面平均孔径随成膜体系中二氧化硅含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膜横截面呈蜂窝状孔结构;膜纯水通量、孔隙率及亲水性随二氧化硅含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当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0.5%时,其纯水通量为511 L/(m2·h),孔隙率为74.0%,接触角为4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共聚物(EVOH) 热致相分离法(TIPS) 混合稀释剂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液体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闯 李杨 +3 位作者 张春庆 张红霞 周娟娟 王玉荣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42,共6页
采用阴离子聚合制备了线型和星型液体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LBSC)、含渐变段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采用甲酸-H_2O_2原位法对上述LBSC进行了环氧化反应。考察了H_2O_2用量、环氧化反应时间和温度、相对分子质量、苯乙烯含量和序列结构... 采用阴离子聚合制备了线型和星型液体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LBSC)、含渐变段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采用甲酸-H_2O_2原位法对上述LBSC进行了环氧化反应。考察了H_2O_2用量、环氧化反应时间和温度、相对分子质量、苯乙烯含量和序列结构等对LBSC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了环氧化液体丁苯共聚物(ELBSC)偶联剂对聚丁二烯活性链末端偶联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H_2O_2用量可以得到环氧值可控的ELBSC,当H_2O_2与丁苯共聚物中聚丁二烯双键的摩尔比为0.6,反应时间在120 min,温度在50℃时可达到最大环氧值;随着ELBSC用量的增加,偶联效率逐渐增大,相对臂数逐渐减小,在环氧基团与锂的摩尔比为1.0时偶联效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乙烯共聚物 氧化反应 环氧值 序列结构 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聚丙烯嵌段共聚物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佳慧 王影 +3 位作者 徐秀志 史颖 刘立志 宋立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42,65,共6页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S)以及拉伸与冲击实验,研究了新型增容剂等规聚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iPP-PE)的结构与性能,探究了iPP-PE嵌段共聚物增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聚烯烃弹性...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S)以及拉伸与冲击实验,研究了新型增容剂等规聚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iPP-PE)的结构与性能,探究了iPP-PE嵌段共聚物增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物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iPP-PE中,两组分存在于材料中并且可以独立结晶。充分降温结晶条件下,两组分不发生相分离。从纳米结构的表征上来看,iPP-PE有一个平均的长周期,PP先于PE结晶。使用iPP-PE增容改性PPR与POE共混物,添加少量增容剂(5%),提高POE含量,断裂伸长率增大,增容剂可以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当样品中POE含量不变(10%),提高样品中增容剂的含量,断裂伸长率呈现上升趋势,共混物相容性更优异。添加增容剂与POE后,样品冲击强度变大,改善了PPR本身的脆性,引入增容剂可以增加POE含量来提高共混物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乙烯共聚物 增容剂 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丙烯酸嵌段共聚物在不同pH值和Ca^(2+)浓度下的胶束行为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满泉 史林启 +1 位作者 安英丽 何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120-2122,共3页
The micelles behavior of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 P(Styrene\|b\|acrylic acid), in aqueous solvent was studied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and TEM techniques. The diameters of micelle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 The micelles behavior of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 P(Styrene\|b\|acrylic acid), in aqueous solvent was studied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and TEM techniques. The diameters of micelle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pH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similar phenomenon was also detec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calcium ion. Without added acid, the micelles were small spheres of low polydispersity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48 nm. When the value of pH was less than 2, the micelles were unstable. It was found that the Ca\+\{2+\} was linked with the carboxyl in the same micelle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CaCl\-2 was less than 0\^2 mg/mL. The diameter of micelle was smaller than the one without Ca\+\{2+\}. The Ca\+\{2+\} was linked with the carboxyl between the different micelle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CaCl\-2 was more than 0\^5 mg/mL and the micelle was unstable. The diameters of micelles(from 37 nm to 100 nm) can be controlled by adding an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of CaCl\-2 between 0\^2\0\^5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共聚物 胶束 CA^2+ 钙(Ⅱ) 离子浓度 PH值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