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泡大小对反应器内氧传递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炎 黄为民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734-736,740,共4页
在气液反应过程中,气泡的大小对结果往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减小气泡的尺寸,可以促进气液传递,加快反应的进程.在气液搅拌式反应器上安装了一种特殊的气体分布器,通过搅拌产生离心场,从而诱导生成泰勒涡柱,使大量进入反应器的空气气... 在气液反应过程中,气泡的大小对结果往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减小气泡的尺寸,可以促进气液传递,加快反应的进程.在气液搅拌式反应器上安装了一种特殊的气体分布器,通过搅拌产生离心场,从而诱导生成泰勒涡柱,使大量进入反应器的空气气泡保持在泰勒涡柱的内部.由于减少了气泡间的凝并作用,气泡尺寸减小,与对照组相比,反应器中最小的气泡尺寸减小了近50%,气泡的比表面积增加近80%.通过对不同通气流量和搅拌速度下气液反应器内氧传递系数的测量,与对照实验比较,使用特殊气体分布器的反应器中,氧的传递系数增加了10%~40%,证明这种气体分布器确实可以增加气液间氧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表面积 氧传递系数 泰勒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回归法计算曝气设备清水氧传递系数 被引量:10
2
作者 丁志强 曹瑞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4,71,共3页
分析对比作图法、线性回归法和非线性回归法计算曝气设备清水氧传递系数 (KLa)各自的优缺点。指出在实际测定曝气设备性能中 ,使用非线性回归法计算 KLa更加可靠 ,而且可以使测试过程更加容易控制。所以在实际测试过程中 ,推荐使用非线... 分析对比作图法、线性回归法和非线性回归法计算曝气设备清水氧传递系数 (KLa)各自的优缺点。指出在实际测定曝气设备性能中 ,使用非线性回归法计算 KLa更加可靠 ,而且可以使测试过程更加容易控制。所以在实际测试过程中 ,推荐使用非线性回归法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回归法 曝气设备 氧传递系数 对比作图法 KLA 线性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及其氧传递系数测定 被引量:2
3
作者 胡龙兴 卞华松 刘宇陆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2-43,45,共3页
介绍了一种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并求出了在给定的工艺条件下的氧传递系数。结果表明 :本反应器有较强的氧传递能力 。
关键词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氧传递系数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粒载体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及其氧传递系数测定
4
作者 方一丰 胡龙兴 卞华松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3-166,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生物膜反应器 :以陶粒为载体的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并求出了在设定的工艺条件下的氧传递系数 .结果表明 :本反应器有较强的氧传递输送能力 。
关键词 陶粒载体 系数测定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氧传递系数 废水处理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聚谷氨酸发酵过程中体积氧传递系数的控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恩 白雪 +1 位作者 冉茂双 张慧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86-288,共3页
研究了发酵罐的转速对γ-聚谷氨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速为500 r/min,体积氧传递系数KLa为250 h-1时,供氧比较合适,γ-聚谷氨酸的产量为34 g/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通过改善发酵条件来提高γ-聚谷氨酸的产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 转速 体积氧传递系数 Γ-聚谷氨酸 发酵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内构件内循环三相流化床氧传递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韦朝海 吴锦华 +2 位作者 吴超飞 任源 吴海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7-510,共4页
以树脂作为载体,研究了新型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氧传递速率和氧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载体量、气速、导流挡板及布气器设置的位置).结果表明,当载体量<10%时,三重管、五重管的溶氧性能较好;当载体量>10%时,直管、多重管的溶氧性... 以树脂作为载体,研究了新型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氧传递速率和氧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载体量、气速、导流挡板及布气器设置的位置).结果表明,当载体量<10%时,三重管、五重管的溶氧性能较好;当载体量>10%时,直管、多重管的溶氧性能更好;当载体量为15%时,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氧传递速率增大,而气速分别在0.022 m/s和0.033m/s时,直管和多重管的氧转移效率达到最大值;底部布气优于其他高度布气;导流挡板的设置增强氧的传递作用.研究结果为反应器的放大及操作条件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 氧传递系数 转移效率 内构件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气升式内环流硝化反应器氧传递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金仁村 郑平 +1 位作者 王向东 谢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5,共6页
在废水处理领域,气升式内环流硝化反应器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氧传递性能有待进一步改善。通过调整导流简直径以及导流简内静态混合元件的个数,试验了反应器结构对氧传递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导流简直径取5.5cm,并在导流简... 在废水处理领域,气升式内环流硝化反应器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氧传递性能有待进一步改善。通过调整导流简直径以及导流简内静态混合元件的个数,试验了反应器结构对氧传递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导流简直径取5.5cm,并在导流简内安装13个静态混合元件时,这种改进型硝化反应器的氧传递能力显著提高。在表观气速为5.05~23.80cm·s^-1。的条件下,测得氧传递系数为0.151~0.778min^-1,充氧能力为7.84~42.80g O2·h^-1,容积供氧能力为2.00-10.93kg O2·m^-3·d^-1,氧转移效率为39.2%~48.1%,氧转移动力效率为3.2~4.0kg O2·(kW·h)^-1,相对于普通气升式内环流硝化反应器,改进型内环流硝化反应器的氧传递系数、充氧能力、氧转移效率和氧转移动力效率都提高72.5%。根据Higbie渗透模型和Kolmogoroff各向同性理论,建立了氧传递系数与相关参数的关联式,预测值与试验结果相吻合,两者的相对误差为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内环流硝化反应器 氧传递系数 转移效率 静态混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有填料的河水修复反应器中氧的传递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唐玉斌 刘宏伟 +1 位作者 陆柱 赵庆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5-628,636,共5页
考察了曝气方式、填料填充率、填料的结构特性、河水水质等对圆柱形反应器模拟生物桩中氧传递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微孔曝气条件下 ,与无填料时相比 ,氧转移速率在填料填充率为40 %和 6 0 %时有所增加 ,而填充率为 80 %时则下降。... 考察了曝气方式、填料填充率、填料的结构特性、河水水质等对圆柱形反应器模拟生物桩中氧传递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微孔曝气条件下 ,与无填料时相比 ,氧转移速率在填料填充率为40 %和 6 0 %时有所增加 ,而填充率为 80 %时则下降。穿孔曝气时 ,氧转移速率随填充率增加而增大。微孔曝气效果优于穿孔曝气。在填充率分别为 40 %、6 0 %和 80 %时 ,微孔曝气的充氧速率分别是穿孔曝气的 2倍、1 .6 2倍、1 .1倍 ,氧转移率分别是穿孔曝气的 2倍、1 .6 4倍、1 .0 6倍。两种曝气方式下 ,最佳填充率均为 6 0 %。穿孔曝气有利于发挥新型针状填料对氧传递的强化作用。该填料因具有较大孔隙率和比表面积且结构呈针状 ,对大气泡可有效切割 ,氧传递系数较大。在本实验条件下 ,河水的氧传递动力学参数与清水相比差别不大 ,河水中悬浮颗粒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氧传递既有正面作用 ,也有负面影响 ,河水的 α因子值约等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水 曝气 填料 氧传递系数 α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搅拌系统气液氧传递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被引量:7
9
作者 夏建业 张嗣良 唐寅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8-31,共4页
研究了搅拌槽中搅拌桨组合形式对气液氧传递特性的影响,主要采用Garcia-Ochoa和Gomez基于Higbie渗透理论提出的气液氧传递理论模型,在ANSYS CFX11.0软件基础上开发了用于模拟搅拌生物反应器中氧传递过程的方法。通过模拟比较了不同搅拌... 研究了搅拌槽中搅拌桨组合形式对气液氧传递特性的影响,主要采用Garcia-Ochoa和Gomez基于Higbie渗透理论提出的气液氧传递理论模型,在ANSYS CFX11.0软件基础上开发了用于模拟搅拌生物反应器中氧传递过程的方法。通过模拟比较了不同搅拌桨组合的气液氧传递系数,以及在有氧消耗和无氧消耗情况下反应器内饱和氧浓度的分布,发现上层为轴流式的三宽叶搅拌桨底层为径流式的六弯叶圆盘透平桨的组合形式氧供应能力最强,体积氧传递系数与桨的形式没有直接关系,同样的搅拌桨安装在不同的桨组合中或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所形成的体积氧传递系数是有差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槽 气液氧传递系数 CFD模拟 搅拌桨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转移系数K_(La)的计算机数据采集与计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林堂 徐亚军 +2 位作者 吴军 张键 周春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6-88,274,共4页
常规的曝气设备充氧性能实验中K La测定需要作图及大量的计算,花费大量的人工,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求出K La。本文将通过计算机数据采集的方法,自动记录溶解氧数据,再由计算机非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拟合计算。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计算机自... 常规的曝气设备充氧性能实验中K La测定需要作图及大量的计算,花费大量的人工,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求出K La。本文将通过计算机数据采集的方法,自动记录溶解氧数据,再由计算机非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拟合计算。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计算机自动数据采集的方法除了可以避免手工数据记录误差、测定快速之外;还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判断,对可能的导致实验误差或错误的问题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系数KLa 计算机数据采集 非线性回归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生菌素发酵过程中溶解氧参数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培国 朱昌雄 +2 位作者 蒋细良 谢德龄 倪楚芳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7年第4期159-162,共4页
通过试验测定了所用发酵罐的体积氧传递系数,发现中生菌素分批发酵过程中溶解氧浓度呈现规律性变化,得出生长临界氧浓度为12%,发酵的最适溶解氧浓度为40%左右。溶解氧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发酵过程状态的指标。
关键词 中生菌素 溶解 体积氧传递系数 临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供给对啤酒酵母生长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的影响
12
作者 汪文俊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81-1084,共4页
在5L发酵罐中不同体积氧传递系数(KLa)和溶解氧分压对高产腺苷甲硫氨酸的啤酒酵母(S.cere-visiae)生长和S-腺苷甲硫氨酸(SAM)合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KLa和溶解氧分压对S.cerevisiae的生长和SAM合成有着显著的影响,较高的KL... 在5L发酵罐中不同体积氧传递系数(KLa)和溶解氧分压对高产腺苷甲硫氨酸的啤酒酵母(S.cere-visiae)生长和S-腺苷甲硫氨酸(SAM)合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KLa和溶解氧分压对S.cerevisiae的生长和SAM合成有着显著的影响,较高的KLa和溶解氧分压更有利于生长和SAM合成。在初始KLa为148.5 h-1时,S.cerevisiae的生物量、SAM产量和含量最高,分别为19.37 g·L-1、1.99 g·L-1和103 mg.g-1 DCW。在溶解氧分压为较高的50%时,S.cerevisiae的生物量、SAM产量较高,最大值分别为18.57 g·L-1和1.91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氧传递系数 溶解分压 S-腺苷甲硫氨酸 啤酒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选择作用及K_La对污泥颗粒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志华 赵敏 +1 位作者 贺春博 王晓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40,45,共5页
采用3个结构不同的SBR反应器R1、R2和R3,研究了旋流选择作用和体积溶解氧系数(KLa)在低负荷条件下对絮体污泥颗粒化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的时间与颗粒污泥的孔隙率依次为53 d、41 d、25 d和82%~95%、92%~97... 采用3个结构不同的SBR反应器R1、R2和R3,研究了旋流选择作用和体积溶解氧系数(KLa)在低负荷条件下对絮体污泥颗粒化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的时间与颗粒污泥的孔隙率依次为53 d、41 d、25 d和82%~95%、92%~97%、60%~75%;3个反应器的化学需氧量(COD)平均去除率都在92%以上;R1和R2中氨氮(NH3-N)的平均去除率都在97%以上,而R3中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从反应器启动初期的99%下降到完全颗粒化后的56%。说明旋流选择作用延缓了好氧污泥颗粒化的时间并对出水水质影响不大;较高的KLa促进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并对于COD的处理基本没有影响,但对于氨氮去除效果的负面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旋流选择作用 体积溶氧传递系数 处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底生物反应器的动物细胞培养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力 张淑香 +2 位作者 唐寅 郭美锦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8-341,共4页
宫颈癌细胞(HELA)、人胚肾细胞(HEK293)和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O)3种细胞系在用于哺乳动物细胞悬浮培养的锥底生物反应器(FCB)、平底生物反应器(FB)和常规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STR)中进行培养和冷模实验。结果表明:FCB中HELA细胞的最高... 宫颈癌细胞(HELA)、人胚肾细胞(HEK293)和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O)3种细胞系在用于哺乳动物细胞悬浮培养的锥底生物反应器(FCB)、平底生物反应器(FB)和常规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STR)中进行培养和冷模实验。结果表明:FCB中HELA细胞的最高密度比FB高27%,HEK293和CHO细胞的最高密度分别比STR高38%和43%。FCB的混合时间平均比FB短27%,比STR长35%;kLa比FB和STR分别高83%和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动物细胞悬浮培养 混合时间 氧传递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