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平原区多时间尺度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及其与水汽来源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雷蕊宇 丁梦瑶 +5 位作者 吴华武 范宏翔 李楷文 祝子淳 李静 付丛生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2-662,共11页
基于对鄱阳湖平原区降水的连续、长时间监测,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δD、δ^(18)O)示踪技术与后向轨迹模型,结合天气雷达图分析了该区庐山市牯岭镇和上饶市鄱阳县大气降水δD与δ^(18)O的组成特征及其变化反映的环境效应,探讨水汽来源和... 基于对鄱阳湖平原区降水的连续、长时间监测,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δD、δ^(18)O)示踪技术与后向轨迹模型,结合天气雷达图分析了该区庐山市牯岭镇和上饶市鄱阳县大气降水δD与δ^(18)O的组成特征及其变化反映的环境效应,探讨水汽来源和天气系统与其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年尺度上,2地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均较全球大气降水线偏大,过量氘长期偏高,表明研究区气候湿润、大面积地表蒸发水汽参与降水,依据二源混合模型得出夏季湖泊蒸发水汽对鄱阳县降水的贡献比为15.4%,大于对牯岭镇的贡献(13.1%);水汽源区的变化导致季节尺度上降水δ^(18)O贫富变化明显,表现为春冬富集、夏秋贫化;连续降水主要受水汽类型与天气系统影响,冷锋降水δ^(18)O表现为逐渐下降,由冷锋转变为对流的降水δ^(18)O呈现“V”型变化。根据水汽源地(大陆与海洋)、路径距离(即轨迹所跨纬度)的差异,将连续降水的水汽划分为远源大陆水汽、近源大陆水汽、海洋性水汽3种类型,牯岭镇降水主要受到海洋性水汽的影响,鄱阳县降水主要受到近源大陆水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平原区 大气降水 稳定氢氧同位素 水汽来源 HYSPL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酉阳龙潭槽谷和毛坝向斜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婷婷 杨琰 +2 位作者 姜修洋 罗振宇 唐越尔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6-809,共14页
为深入探究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龙潭槽谷和毛坝向斜两个相邻地形区大气降水中δ^(18)O、δD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文章基于两个水文年(2 020.06-2 022.05)在重庆市酉阳县龙潭槽谷(海拔333 m)和毛坝向斜(海拔1 140 m)降水δ^(18)O和δD的采... 为深入探究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龙潭槽谷和毛坝向斜两个相邻地形区大气降水中δ^(18)O、δD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文章基于两个水文年(2 020.06-2 022.05)在重庆市酉阳县龙潭槽谷(海拔333 m)和毛坝向斜(海拔1 140 m)降水δ^(18)O和δD的采样数据,建立了两地的大气降水线,分析两地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龙潭槽谷和毛坝向斜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均大于全球大气降水线。大气降水δ^(18)O和δD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雨季(5-10月)偏负,旱季(11月至次年4月)偏正。两地大气降水δ^(18)O表现出显著的降水量效应,温度效应的影响较弱。(2)龙潭槽谷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小于毛坝向斜,两地大气降水线的差异主要受控于水汽凝结时的温度和蒸发条件。(3)龙潭槽谷大气降水中的δ^(18)O和δD的平均值较毛坝向斜偏正。d-excess的结果表明,龙潭槽谷δ^(18)O和δD存在微弱的云下二次蒸发。同次降水过程中龙潭槽谷大气降水δ^(18)O总体上较毛坝向斜降水δ^(18)O偏正,这表明龙潭槽谷和毛坝向斜两地的大气降水δ^(18)O受高程效应影响。(4)年际变化上,龙潭槽谷和毛坝向斜两地大气降水δ^(18)O的变化主要受印度洋水汽输送比例的影响。2020年夏季,印度洋水汽到达研究区的比例为76%,降水δ^(18)O偏负;2021年夏季,印度洋水汽到达研究区的比例为52%,降水δ^(18)O偏正。研究结果对增进西南岩溶槽谷区水循环过程的认识和今后展开龙潭槽谷和毛坝向斜两地生态水文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局部地形 龙潭槽谷 毛坝向斜 武陵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流域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 被引量:1
3
作者 金可 于江 +5 位作者 张乾柱 周火明 万丹 赵姹 胡月 吴颐杭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4,共9页
金沙江下游流域地处干热河谷气候影响区,大气降水对该区域水文循环至关重要。分析了金沙江下游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同位素示踪和HYSPLIT模型探讨了流域大气降水水汽来源。结果表明:金沙江下游流域降... 金沙江下游流域地处干热河谷气候影响区,大气降水对该区域水文循环至关重要。分析了金沙江下游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同位素示踪和HYSPLIT模型探讨了流域大气降水水汽来源。结果表明:金沙江下游流域降水δ^(2) H和δ^(18) O雨季偏负而旱季偏正,气温和降水量对同位素组成影响较大而高程效应不显著;流域大气降水线斜率和截距均低于全球和我国大气降水线,主要受到非平衡蒸发作用影响;流域大气降水水汽来源和昆明地区类似,雨季降水主要受到西南与南亚季风影响,旱季降水潜在来源为西风带或极地大陆气团。研究成果对金沙江下游区域水文循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 影响因素 水汽来源 金沙江下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与东北地区事件降雪稳定氢氧同位素的变化特征——以长沙站和长春站为例
4
作者 杜昂丽 田怡苹 +2 位作者 黄畅 李云霞 饶志国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9,共11页
稳定同位素方法是研究降水与气候环境要素关系的重要手段,将其用于短时间尺度的冬季降雪研究,对于理解降雪成因和演变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22年12月-2023年2月期间在吉林长春站和湖南长沙站2个采样点收集的50个降雪样品以及... 稳定同位素方法是研究降水与气候环境要素关系的重要手段,将其用于短时间尺度的冬季降雪研究,对于理解降雪成因和演变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22年12月-2023年2月期间在吉林长春站和湖南长沙站2个采样点收集的50个降雪样品以及相应的气象资料,探讨了降雪期间两个地区降雪稳定氢氧同位素(δD/δ18 O)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数据、水汽输送通量图、HYSPLIT模型,分析了影响两个地区降雪δD和δ18 O变化的主要因素以及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与传统Dansgaard提出的温度效应和雨量效应不同,冬季降雪δD和δ18 O在高纬度的长春地区和相对低纬度的长沙地区均不存在显著的温度效应和雨量效应;(2)两个地区降雪δD和δ18 O变化主要受控于区域水汽来源和传输路径的影响;(3)在事件尺度上,长沙站点降雪稳定同位素前期符合气团雨除效应,后期由于南来水汽不断输送,其值逐渐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雪 稳定氢氧同位素 水汽来源 雨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塬区大气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 被引量:33
5
作者 陈曦 李志 +2 位作者 程立平 刘文兆 王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6,共9页
降水是水资源的主要输入,分析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可为水循环研究提供重要的背景信息。基于4a的降水样品采集,测定和分析了黄土塬区降水氢氧同位素(2H,17O和18O)的组成特征,进而分析了其水汽来源。降水同位素有明显的年内变化,2—6月... 降水是水资源的主要输入,分析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可为水循环研究提供重要的背景信息。基于4a的降水样品采集,测定和分析了黄土塬区降水氢氧同位素(2H,17O和18O)的组成特征,进而分析了其水汽来源。降水同位素有明显的年内变化,2—6月富集而7—11月贫化;δD和δ18O存在雨量效应和温度效应,分别出现在6—9月和10—5月;但这些组成特征受气候变异影响存在年际差异。综合分析降水方程线、D盈余和17O盈余,发现黄土塬区6—9月降水来自海洋性气团,10—5月降水是局地水汽蒸发和大陆性气团起主导作用;雨季少数降水事件直接来源于海洋性气团,其他降水事件则是海洋性气团经再分配相对湿度达90%左右时才产生。全年至少30%的降水事件经历了严重的二次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氢氧同位素 水汽来源 黄土塬区 17O盈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溪河流域大气降水稳定氢氧同位素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荷 罗明明 +4 位作者 陈植华 周宏 张亮 周彬 史婷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42,共7页
香溪河流域地处不同地理、气候、岩溶地貌分区的重要过渡位置,研究其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时空分布特征,是利用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流域水循环特征的基础。本文通过不同高程布设的观测点,获取到研究区大气降水稳定氢氧同位素(D、^(18)O... 香溪河流域地处不同地理、气候、岩溶地貌分区的重要过渡位置,研究其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时空分布特征,是利用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流域水循环特征的基础。本文通过不同高程布设的观测点,获取到研究区大气降水稳定氢氧同位素(D、^(18)O及17O)观测数据,由此首次建立了香溪河流域大气降水线(δD=8.17δ^(18)O+13.38),氧同位素间的关系式(δ'17O=0.512δ'^(18)O+0.024),并深入分析氢氧同位素时空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流域 大气降水 氢氧同位素 ^(17)O 时空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规律及其气候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文杰 聂文婷 +3 位作者 刘纪根 许文盛 韩素军 黄金权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28,共8页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其复杂多变的降水过程及水汽来源是导致流域洪旱灾害易发、多发的重要因素。以全球降水同位素监测网络(Global Network of Isotope in Precipitation,GNIP)监测的多年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为基础,探...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其复杂多变的降水过程及水汽来源是导致流域洪旱灾害易发、多发的重要因素。以全球降水同位素监测网络(Global Network of Isotope in Precipitation,GNIP)监测的多年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为基础,探讨了淮河流域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其气候指示意义;通过分析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δ^(18)O、δ^(2)H、氘盈余)、大气降水线特征与流域气温、降水量的响应关系,解析流域不同季节大气降水水汽来源及气团移动路径。结果表明:①淮河流域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能够指示南北气候过渡带特征;②同位素时空变化及异常低的大气降水线斜率、截距与局地降水环境关系不大,主要是由水汽来源差异及降水气团在移动过程中同位素分馏造成的。氘盈余示踪和HYSPLIT模型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流域降水水汽来源及变化受季风活动的控制,冬季风和夏季风的交替进退使得淮河流域的降水氘盈余变化具有明显的“V”型特征。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调度管理、极端气候应对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水汽来源 气候意义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潭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沈业杰 彭新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降水地区各种气象因素变化密切相关。同时,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关系是水同位素应用的主要基础,对深入研究降水中水汽来源,地下水补给等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西鹰潭地区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大气... 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降水地区各种气象因素变化密切相关。同时,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关系是水同位素应用的主要基础,对深入研究降水中水汽来源,地下水补给等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西鹰潭地区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气象资料,研究了该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关系及降水量,温度等气象因素对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8.61δ18O+18.34(n=72,R2=0.98),与全球大气降水线方程(δD=8δ18O+10)相比,鹰潭地区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均偏大,这与凝结物在未饱和大气中降落时重同位素的蒸发富集作用有关,同时反映了该地区湿润多雨,降水过程中受二次蒸发影响较小的气候特点。该地区降水中δD(-113.3‰~7.5‰)、δ18O(-14.9‰^-0.9‰)和氘盈余(3.8‰~23.2‰)变化幅度很大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半年(4-9月)δD、δ18O与氘盈余均显著低于冬半年(10-3月)(P<0.01),反映出不同季节降水的水汽来源及蒸发条件的差异。对该地区降水同位素与降水量和温度相关性的分析表明,降水中δ18O与降水量和温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方程式分别为:y=-0.056x–4.7(R2=0.39,P<0.01)和y=-0.203x–2.99(R2=0.23,P<0.01),说明该地区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存在显著的降水量效应和反温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大气降水 降水量效应 氘盈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宝天曼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
9
作者 任冉冉 许文斌 +4 位作者 徐庆 张蓓蓓 高德强 牛保亮 左海军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3期21-30,38,共11页
【目的】探究中国暖温带−北亚热带过渡区河南宝天曼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为准确预测气候过渡区大气降水的时空分布格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了宝天曼地区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2个水文年)128次降水的稳定同位素(δD... 【目的】探究中国暖温带−北亚热带过渡区河南宝天曼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为准确预测气候过渡区大气降水的时空分布格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了宝天曼地区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2个水文年)128次降水的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O)组成,为了确定影响降水δD(δ^(18)O)组成的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降水δD(δ^(18)O)与气象因子(降水量、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等)的关系,并运用拉格朗日积分轨迹模型(HYSPLIT)模拟大气气团水汽来源。【结果】宝天曼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86δ^(18)O+12.29(n=128,R^(2)=0.96,P<0.05),其斜率较全球大气降水线斜率偏低。大气降水δD(δ^(18)O)和过量氘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整体上呈生长季期间偏低和非生长季期间偏高的特点。该地区降水来源也存在季节变化,非生长季水汽来源于印度西南季风气流、中纬度西风气流及局地的水汽蒸发,生长季水汽来源于中南半岛南海气流及中纬度西风气流。宝天曼地区大气降水δD(δ^(18)O)在年尺度上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表现出降水量效应。此外,在年尺度上,过量氘与日照时间、空气温度、水汽压、太阳总辐射及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大气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水汽来源的季节和高度变化通过影响降水量间接影响大气降水δD(δ^(18)O)组成,局地环境因子直接影响大气降水δD(δ^(18)O)组成。研究补充了宝天曼地区大气降水δD(δ^(18)O)数据,同时为研究宝天曼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河南宝天曼 水汽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流域大气降水稳定性氢氧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郭政昇 王娟 赵培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8-82,共5页
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对于明确流域水循环过程、水汽来源和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指示作用。选取珠江流域的广州、桂林、柳州和香港4个站点的IAEA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数据,对其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 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对于明确流域水循环过程、水汽来源和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指示作用。选取珠江流域的广州、桂林、柳州和香港4个站点的IAEA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数据,对其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降水中氧同位素的变化呈现出旱季高、雨季低的特点。全年尺度下,4个站点主要受温度效应影响,只在旱季有着较为微弱的降水量效应;得到的珠江流域大气降水线方程:δD=8.084δ^(18)O+10.998,R=0.965,对比全球及中国大气降水线方程,都较为接近,证明该地区降水主要遵循瑞利分馏过程;d盈余值的变化呈现出雨季低、旱季高的特征,表明珠江流域水汽主要源于海洋,在旱季受到北方空气南下及局地水循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流域 大气降水 氢氧同位素 水汽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蓓蓓 徐庆 +3 位作者 高德强 左海军 任冉冉 许文斌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4期13-20,共8页
【目的】探究中国亚热带地区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可以获取其水汽循环过程及气候信息,为准确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大气降水的时空分布格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数据整合分析方法,从72篇文献中收集了中国亚热带地区78个站点的... 【目的】探究中国亚热带地区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可以获取其水汽循环过程及气候信息,为准确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大气降水的时空分布格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数据整合分析方法,从72篇文献中收集了中国亚热带地区78个站点的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探究该地区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及过量氘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与有关因素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揭示影响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结果】研究发现,中国亚热带地区大气降水δD(δ^(18)O)存在西部贫化中东部富集现象,分布范围为−111.19‰~−19.80‰(−15.32‰~−3.74‰)。与之类似,大气降水过量氘同样呈现西低东高的格局,分布范围为−11.27‰~26.55‰。此外,发现大气降水δD(δ^(18)O)与经度(δD:r=0.61,P<0.001;δ^(18)O:r=0.51,P<0.001)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海拔(δD:r=−0.60,P<0.001;δ^(18)O:r=−0.57,P<0.001)呈显著负相关。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上述2类因子均不是大气降水δD(δ^(18)O)的主要调控因子,而纬度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该地区大气降水δD(δ^(18)O)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二者与大气降水δD(δ^(18)O)呈显著正相关。具体表现为:纬度每增加1°,大气降水δD(δ^(18)O)相应富集2.65‰(0.25‰);年均降水量每增加100 mm,大气降水δD(δ^(18)O)相应富集1.43‰(0.17‰)。【结论】中国亚热带地区大气降水δD(δ^(18)O)呈西部贫化中东部富集的格局。另外,该地区大气降水δD(δ^(18)O)呈现“反纬度效应”和“反降水量效应”,这与经典大气降水同位素理论中的“纬度效应”及“降水量效应”明显不同,表明不同地区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值的环境效应差异较大,建议今后研究中应加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过量氘 中国亚热带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过程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理论关系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永森 陈建生 +2 位作者 汪集旸 童海滨 陈亮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4-208,共5页
大气降水过程中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呈现一定的规律,分析了瑞利分馏中分馏系数的影响因子,基于瑞利分馏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分别推导了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降水过程中的稳定同位素微分方程模型,研究了大气降水过程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 大气降水过程中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呈现一定的规律,分析了瑞利分馏中分馏系数的影响因子,基于瑞利分馏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分别推导了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降水过程中的稳定同位素微分方程模型,研究了大气降水过程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规律,导出了云团水汽和降水氢、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这一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过程 瑞利分馏 氢氧关系 稳定同位素 微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2
13
作者 李小飞 张明军 +2 位作者 王圣杰 马雪宁 李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9-277,共9页
大气降水δ18O值的变化是一个蒸发和凝结的物理过程,与纬度、海拔、距海岸的距离、季节和降水量等因素有关,具有规律变化的特征。根据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取得的降水同位素数据和降水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域降水中δ18O的时空变化特征... 大气降水δ18O值的变化是一个蒸发和凝结的物理过程,与纬度、海拔、距海岸的距离、季节和降水量等因素有关,具有规律变化的特征。根据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取得的降水同位素数据和降水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域降水中δ18O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了流域上中下游降水中稳定同位素与温度和降水量的关系,揭示了流域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流域上游和中下游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具有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上游地区表现为夏季富集、冬季贫化,中游和下游则与之相反;在空间变化上,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自上而下整体趋于逐渐贫化,波动明显,存在显著的极值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具有不同的同位素过程,上游地区受海拔效应和内陆循环影响显著,而中下游则主要受季风系统和局地因素的影响。局地大气水线以及d与大气水汽压关系的分析表明,流域降水在从云层底部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二次蒸发现象,并伴随着同位素的分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大气降水 二次蒸发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大气水汽、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及与水汽输送关系 被引量:20
14
作者 黄一民 章新平 +2 位作者 孙葭 黄一斌 魏乃琼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8-506,共9页
基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长沙降水事件同位素资料和搭载在Aura卫星上的TES观测仪所反演的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全球日大气中HDO、H2O资料,对长沙大气水汽、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的关系,不同水汽来源及输送强度变化对... 基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长沙降水事件同位素资料和搭载在Aura卫星上的TES观测仪所反演的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全球日大气中HDO、H2O资料,对长沙大气水汽、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的关系,不同水汽来源及输送强度变化对降水中同位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汽中同位素值随高度增加而贫化,水汽中同位素较降水中同位素大为贫化,降水中同位素为冬春富集、夏秋贫化,水汽中同位素则表现出春夏富集、秋冬贫化,水汽、降水中同位素存在着较大波动。通过对长沙冬、夏季所有降水事件的水汽输送轨迹的分析发现:夏季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输送的海洋性气团,降水中同位素贫化;冬季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风带输送的大陆性气团,降水中同位素富集。另外,长沙2010~2012年夏季的水汽输送通量与降水同位素的关系再次证明环流效应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 大气水汽 大气降水 稳定同位素 环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蔡明刚 黄奕普 +3 位作者 陈敏 刘广山 金德秋 周锡煌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46-453,共8页
本文研究了厦门地区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 ,提出了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 =8.1 6δ18O + 1 0 .6 8,并与全国及全球降水线进行比较 ,揭示了该降水线方程的特征。对全年氘过剩值 (d)及降水线特征研究表明 ,厦门岛全年降水来源较为单... 本文研究了厦门地区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 ,提出了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 =8.1 6δ18O + 1 0 .6 8,并与全国及全球降水线进行比较 ,揭示了该降水线方程的特征。对全年氘过剩值 (d)及降水线特征研究表明 ,厦门岛全年降水来源较为单一 ,主要为海洋性气团。降水中δD与δ18O的降水量效应明显 ,且该影响远远掩盖了温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大气降水 同位素 温度效应 降水线 降水量效应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鼎湖山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高德强 徐庆 +3 位作者 张蓓蓓 马迎宾 陈婕 刘世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4-391,共8页
[目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热带与亚热带交汇处,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占居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格局变化将影响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内部小气候。降水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中重要的输入因子,研究鼎湖山大气... [目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热带与亚热带交汇处,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占居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格局变化将影响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内部小气候。降水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中重要的输入因子,研究鼎湖山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和水汽来源,对探讨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森林群落演替动态及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等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运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和分析鼎湖山2013年8月~2014年8月13个月108个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运用HYSPLIT模型后向轨迹法模拟大气降水气团传输途径和过程,判定该地区水汽来源。[结果]鼎湖山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863δ^(18)O+9.664(R^2=0.975,n=108);δD和δ^(18)O值范围分别为-118.26‰^-15.52‰,-16.05‰~2.25‰,均值分别为-34.44‰,-5.58‰;大气降水过量氘(d)显示出冬高夏低的季节变化;鼎湖山降水量效应显著,温度效应不显著。[结论]鼎湖山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干季的气团主要来自局地蒸发、中国华北地区及寒冷干燥的亚欧大陆,湿季的气团主要来自温暖湿润的西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大气降水 水汽来源 氢氧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荒漠夏季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与水汽来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婕 高德强 +3 位作者 徐庆 郝玉光 马迎宾 张蓓蓓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1-918,共8页
[目的]内蒙古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变化较敏感,探究该地区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水汽来源,对揭示我国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减缓或防止土地沙漠化和制定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策略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目的]内蒙古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变化较敏感,探究该地区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水汽来源,对揭示我国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减缓或防止土地沙漠化和制定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策略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本研究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西鄂尔多斯荒漠夏季大气降水的δD和δ18O组成、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同时,运用HYSPLIT气团轨迹模型判定了该地区夏季大气降水的水汽来源。[结果]西鄂尔多斯夏季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关系为δD=7.287δ18O+1.170;大气降水δD(δ18O)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温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大气降水过量氘(d-excess)均为正值且小于全球平均d值(10‰),表明该地区受到了海洋季风作用的影响;HYSPLIT气团轨迹模型得出西鄂尔多斯荒漠在6月和8月的水汽来源于大量局地蒸发和西北方向的水汽,特大暴雨(>30 mm)是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而7月的水汽来源于东南和西南方向海洋性水汽团。[结论]西鄂尔多斯荒漠大气降水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蒸发作用;西鄂尔多斯夏季降水量效应显著,温度效应不显著;夏季降水受到西北方向、东南和西南方向季风以及局地蒸发水汽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鄂尔多斯荒漠 大气降水 水汽来源 氢氧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18
作者 邓志民 张翔 潘国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17,22,共7页
为了解武汉市降水同位素组成,收集武汉市2011—2013年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并结合气象资料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简称IAEA)提供的1986—1998年的数据资料,建立了武汉市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分析了... 为了解武汉市降水同位素组成,收集武汉市2011—2013年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并结合气象资料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简称IAEA)提供的1986—1998年的数据资料,建立了武汉市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分析了武汉地区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市地区降水线为δD=8.29δ^(18)O+7.44,与中国大气降水线相接近;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组成季节变化明显,春季降水中δ^(18)O值最大,而夏季最小;武汉市降水中δ^(18)O值呈现上升趋势,降水中δ^(18)O与气温和降水量均呈现负相关关系,且在时间上是多变的。水汽源是控制武汉市大气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稳定同位素 水汽源 大气降水线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武塬区大气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锐 刘文兆 宋献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59,共4页
通过测定长武塬区2005年降水水样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了该区降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长武塬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44δ^(18)O+1.69,其斜率和截距与全球以及我国大气降水线相比均偏小,这与研究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 通过测定长武塬区2005年降水水样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了该区降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长武塬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44δ^(18)O+1.69,其斜率和截距与全球以及我国大气降水线相比均偏小,这与研究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降水氘盈余d值4—6月份较大,大于或接近10,7—10月份则小于10;以天为时间单位采集的次降水,其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温度效应和降水量效应均不显著,而连续2 d长历时降水的雨量效应极显著;降水氢氧同位素组成季节变化明显,春季降水的氢氧同位素值较高,夏季同位素值降低,秋季同位素值最小,这在以次降水量为权重的加权平均值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降水 大气降水线 环境效应 氘盈余 长武塬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宜昌地区大气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32
20
作者 赵家成 魏宝华 肖尚斌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6-531,共6页
根据宜昌2007年5—11月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和气象资料,分析了宜昌地区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宜昌降水中氘过剩值(d)偏高,说明宜昌地区大气降水的水汽原蒸发较快;稳定同位素与降水时的平均温度呈正相关,并且存在... 根据宜昌2007年5—11月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和气象资料,分析了宜昌地区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宜昌降水中氘过剩值(d)偏高,说明宜昌地区大气降水的水汽原蒸发较快;稳定同位素与降水时的平均温度呈正相关,并且存在阶段性差异,δ^(18)O的分馏时段与δD相反;但与降水量的相关性不明显,只表现在夏季的6月和7月。研究得出,宜昌大气降水线与全球和全国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宜昌的地理环境、地理背景以及宜昌的大气环流模式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温度 稳定同位素 宜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