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气还原法制备Bi/Bi_(2)WO_(6)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梦颖 王晟 +1 位作者 王洁溪 续成雄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1-263,共13页
通过H_(2)还原法制备Bi/Bi_(2)WO_(6)以减少杂质的引入,并探讨最佳H_(2)还原条件、Bi/Bi_(2)WO_(6)为光催化剂的降解机制和稳定性。结果表明,200℃下还原30 min制得的Bi/Bi_(2)WO_(6)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活性,光照240 min后,降解率可达到69... 通过H_(2)还原法制备Bi/Bi_(2)WO_(6)以减少杂质的引入,并探讨最佳H_(2)还原条件、Bi/Bi_(2)WO_(6)为光催化剂的降解机制和稳定性。结果表明,200℃下还原30 min制得的Bi/Bi_(2)WO_(6)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活性,光照240 min后,降解率可达到69.7%。Bi/Bi_(2)WO_(6)光催化活性提高的原因有: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效应提高了对450~800 nm波长光的吸收;BWO与金属Bi接触产生的内置电场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氧空位的存在降低了禁带宽度、捕获了电子与吸附的O_(2)反应生成促进盐酸四环素降解的活性基团·O_(2)^(-)。盐酸四环素是被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_(2)^(-))和空穴(h+)矿化为无机小分子的,这3个活性物质对盐酸四环素降解的贡献顺序由大到小为·O_(2)^(-)、·OH、h+。Bi/Bi_(2)WO_(6)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只要每次循环实验前都用乙醇洗涤试样10次。在循环3次后,降解率从69.7%下降到63.58%,这是氧空位数量的轻微减少导致的。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原位还原制备Bi/Bi_(2)WO_(6)以增强对可见光的吸收和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氢气还原法 降解 盐酸四环素 Bi_(2)WO_(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还原法制备LiFePO_4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2
作者 张兵兵 杨长春 +3 位作者 杜红军 徐松 伍伟峰 石永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92-94,共3页
在溶液中制备FePO_4·2H_2O前驱体,利用氢气还原法于650℃制得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并对其进行了包覆和掺杂。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扫描电镜法(SEM)、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及充放电测试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 在溶液中制备FePO_4·2H_2O前驱体,利用氢气还原法于650℃制得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并对其进行了包覆和掺杂。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扫描电镜法(SEM)、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及充放电测试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得的材料具有单一的橄榄石结构,样品形貌规则、颗粒均匀。包覆碳和掺镁后,材料具有较低的阻抗及较高的首次放电比容量,LiFePO_4、LiFePO_4/C、LiMg_(0.01)Fe_(0.99)PO_4/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5.09mA·h/g、139.17mA·h/g、146.97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4 氢气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和氢气还原法制备纳米Mo–40Cu复合粉末及其烧结性能研究
3
作者 郭世柏 易正翼 +2 位作者 王南川 孙靖 廖景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7-382,共6页
结合水热法和氢气还原法制备纳米Mo–40Cu复合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氢气气氛下烧结工艺对Mo–40Cu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粉工艺为水热温度400℃和氢气还原温度700℃,获... 结合水热法和氢气还原法制备纳米Mo–40Cu复合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氢气气氛下烧结工艺对Mo–40Cu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粉工艺为水热温度400℃和氢气还原温度700℃,获得了均匀的Mo–40Cu复合粉末,粉末粒径为70~90 nm;在氢气气氛下最佳烧结工艺为1300℃保温2 h,合金的相对密度、抗弯强度、硬度、电导率和热导率分别为98.1%、1060 MPa、HRA 51、20.8 MS·m-1和191.7 W·m-1·K-1,热膨胀系数在500~700℃约为10.8×10-6 K-1,合金中组织均匀,晶粒细小,尺寸约为3~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Cu合金 水热法 氢气还原法 烧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球磨固相化学反应法-氢还原法制备超细球形钴粉
4
作者 杜小华 蒲勇 朱达川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8-50,53,共4页
以CoSO4·7H2O·NH4HCO3和适量表面活性剂为原料,采用室温球磨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超细球形钴粉,并利用XRD、SEM研究了还原温度、表面活性剂、球磨时间对钴粉的结构、形貌和粒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球料比8颐1,球磨机转速为250 r/... 以CoSO4·7H2O·NH4HCO3和适量表面活性剂为原料,采用室温球磨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超细球形钴粉,并利用XRD、SEM研究了还原温度、表面活性剂、球磨时间对钴粉的结构、形貌和粒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球料比8颐1,球磨机转速为250 r/min,球磨4 h,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还原温度为600℃,还原3h条件下,可制备晶格主要为面心立方结构的Co粉,其球化率和结晶度高,颗粒度为100~150 nm,粒度分布较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化学反应 氢气还原法 超细球形钴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还原法制取超微棒形铁粉
5
作者 方光绣 孙悦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超微铁粉 氢气还原法 化学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钼比对Ni-Mo-N催化剂结构及苯/噻吩加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钟小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69,71,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Ni-Mo-N催化剂在苯/噻吩加氢反应中的抗硫能力,采用氢气还原法制备了不同镍钼摩尔比的NiMo-N催化剂,考察镍钼摩尔比对其晶相结构、比表面积、孔径、还原性能以及氢气吸脱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还原法可以制备出纯相... 为了进一步提高Ni-Mo-N催化剂在苯/噻吩加氢反应中的抗硫能力,采用氢气还原法制备了不同镍钼摩尔比的NiMo-N催化剂,考察镍钼摩尔比对其晶相结构、比表面积、孔径、还原性能以及氢气吸脱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还原法可以制备出纯相Ni_2Mo_3N,适当地减小镍钼摩尔比,有利于形成晶粒尺寸较小的Ni_2Mo_3N,从而改变活性组分Ni_2Mo_3N与金属Mo的相互作用和催化剂的氢气吸脱附性能;催化剂Ni/Mo-2/4具有较小的晶粒尺寸(18.3 nm),最强的Ni_2Mo_3N与Mo间的相互作用和最大的高温氢气脱附量(18.24μmol/g)。将该催化剂用在0.003%噻吩存在下的苯加氢反应中发现,苯的转化率始终接近100%,并在53 h内保持很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加氢 Ni-Mo-N催化剂 氢气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电极用W-Cu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特性表征
7
作者 吴宝伟 张晓旭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37-139,共3页
为了提高车电极的导电性,探索一种共沉淀-氢气还原法制备的车电极用W-Cu复合材料,并利用XRD、TEM等检测手段,对制备新型W包覆Cu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了特性表征。结果表明:W-Cu复合粉体外形为球状颗粒,平均粒径约为2.5μm,主要由Cu WO... 为了提高车电极的导电性,探索一种共沉淀-氢气还原法制备的车电极用W-Cu复合材料,并利用XRD、TEM等检测手段,对制备新型W包覆Cu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了特性表征。结果表明:W-Cu复合粉体外形为球状颗粒,平均粒径约为2.5μm,主要由Cu WO_4H_2O与Cu_2WO_4(OH)_2组成,共沉淀产物并未完全晶化;沉淀物粉体形态表现为椭圆形的团聚状态,粒径均匀,为8~15 nm,同时分散性较好。在750℃下经氢还原处理后,材料颗粒基本都以规则椭圆形存在,其粒径尺寸处于20~60 nm之间。WO3被还原为W原子并在Cu晶体表面形核,使Cu被全面包裹,形成各自单独的包覆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复合材料 共沉淀-氢气还原法 特性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