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气泡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静 姜曼松 +1 位作者 孙泰屹 郑晓伟 《水道港口》 2003年第1期39-42,共4页
采用氢气泡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DigitalParticleImageVelocimetry,DPIV)对圆柱绕流进行了研究。一般DPIV拍摄时相机固定 ,可得出一种速度场分布。本文采用静止坐标 ,用简单的方法可以达到相机随流场移动的效果 ,从而利用DPIV技术将原来... 采用氢气泡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DigitalParticleImageVelocimetry,DPIV)对圆柱绕流进行了研究。一般DPIV拍摄时相机固定 ,可得出一种速度场分布。本文采用静止坐标 ,用简单的方法可以达到相机随流场移动的效果 ,从而利用DPIV技术将原来显示不出来的涡在变换后的参考坐标系下显示出来。发现DPIV实验结果静止坐标和运动坐标间的联系 ,并与实际流动显示结果进行比较 ,发现一般拍摄的流动显示结果为静止坐标结果 ,而直接DPIV计算结果为运动坐标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泡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DPIV 圆柱绕流 静止坐标 计算 运动坐标 旋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纤维改性珊瑚泥面层龟裂模型试验研究
2
作者 方华强 丁选明 +5 位作者 张灵芝 李一夫 王红 辛义文 彭宇 李铮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8-380,共13页
为了开发珊瑚泥的工程应用价值,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技术,进行了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简称PVA)纤维改性珊瑚泥面层模型龟裂试验研究。获得了珊瑚泥面层的位移场和速度场,从多物理场作用、能量... 为了开发珊瑚泥的工程应用价值,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技术,进行了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简称PVA)纤维改性珊瑚泥面层模型龟裂试验研究。获得了珊瑚泥面层的位移场和速度场,从多物理场作用、能量耗散角度揭示了珊瑚泥面层龟裂及抑裂机制。探讨了多物理场与土体水分蒸发、收缩以及龟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龟裂动力学行为提供了新视角。结果表明:(1)珊瑚泥面层表面颗粒移动轨迹在重力场的影响下呈现为顺时针涡流形式的收缩方向。珊瑚泥面层土颗粒在裂隙位置处具有极大值速率,而且随着裂隙的萌生、发育到扩展稳定,土颗粒速率会经历加速阶段,到达峰值后转变为衰减阶段。(2)珊瑚泥内部分碳酸盐矿物成分会发生化学硬化、结晶以及胶凝,PVA纤维与珊瑚泥颗粒之间以及珊瑚泥颗粒与颗粒之间产生胶结作用,提升了珊瑚泥强度。当纤维掺量为0.5%时珊瑚泥性能最优,珊瑚泥表面几乎无裂隙出现。(3)珊瑚泥龟裂存在张拉破坏、剪切破坏以及拉剪混合破坏3种形式。(4)从多场作用、能量耗散角度,揭示了珊瑚泥面层龟裂及抑裂机制,提出了对多物理场与土体蒸发、收缩以及龟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新见解。土体龟裂过程中的水分场、位移场、速度场和应力场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土体的裂隙形成和发展。这些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着土体的稳定性和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泥面层 纤维改性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收缩与龟裂 多物理场 抑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节状地下连续墙变形特性与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九江 肖琳 +1 位作者 王丽娟 张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07-2718,共12页
节状地下连续墙(简称节状墙)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基础形式,具备良好的工程特性,相对于传统地下连续墙而言,由于节部的存在,其抗拔承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目前,节状墙的应用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变形特性与破坏模式亟待摸清。通过室内... 节状地下连续墙(简称节状墙)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基础形式,具备良好的工程特性,相对于传统地下连续墙而言,由于节部的存在,其抗拔承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目前,节状墙的应用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变形特性与破坏模式亟待摸清。通过室内模型试验辅以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技术对节状墙基础竖向受拉下的位移和破坏形态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端部与中部节的设置扩大了深部与浅部土体的影响范围,多部节的设置相对于单部节有利于调动更广范围的土体。节状墙的破坏模式包括垂直滑移面、倒金字塔状或正切曲线和花瓶状曲线(即曲线滑移面)相连接的滑移面。总体而言,与抗拔桩相比,节状墙的抗拔破坏面受到节部数量和位置的影响而表现为复合型,且部分滑移面的走向与土体内摩擦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状地下连续墙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变形与破坏模式 节部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三斜叶-Rushton组合桨槽内流场特性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4
作者 王家成 陶兰兰 +1 位作者 郭海锋 周勇军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5-120,145,共7页
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装配三斜叶-Rushton组合桨搅拌槽内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甘油-水溶液中研究了该组合桨在不同转速N、离底距C_(1)以及桨叶间距C_(2)时的槽内流场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转速N=100 r·min^(-1)时,上... 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装配三斜叶-Rushton组合桨搅拌槽内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甘油-水溶液中研究了该组合桨在不同转速N、离底距C_(1)以及桨叶间距C_(2)时的槽内流场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转速N=100 r·min^(-1)时,上桨叶区的混合效果有所改善,桨叶间速度分布相对均匀;当离底距C_(1)=0.3H时,上桨叶区低速区域最小,搅拌槽内的混合效果达到最佳;当桨间距C_(2)=0.25H时,上桨叶区的低速区得到改善,混合效果有所提升,两桨叶间速度分布趋于平稳有利于混合和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三斜叶-Rushton组合桨 流场 搅拌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检测心腔内涡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波 许婧 智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1期30-33,共4页
心腔内的血流模式是一个很敏感的指标,在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的同时就会受到即刻影响,从而为心血管生理学的理解以及发展超早期诊断工具提供了新视野。这一新型血流显像技术在超声心动图中的引入使临床显像和分析心腔内涡流成为了可... 心腔内的血流模式是一个很敏感的指标,在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的同时就会受到即刻影响,从而为心血管生理学的理解以及发展超早期诊断工具提供了新视野。这一新型血流显像技术在超声心动图中的引入使临床显像和分析心腔内涡流成为了可能,笔者回顾了目前已发表的数个物理实验、动物模型以及临床研究,就超声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原理、可行性、优化以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虽然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技术,但临床应用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以探索在不同病理条件下合适的涡流影像参数,以及对正常和异常环境下血流相关生理学的鉴定、检测和解释,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模式 涡流 超声心动图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显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及其在人体上呼吸道气流流场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福生 徐新喜 +2 位作者 赵秀国 孙栋 许世雄(审校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5期509-513,共5页
分析了流场测量常用方法,介绍了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与测试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利用PIV技术对人体上呼吸道内部气流运动测量的研究进展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展望了PIV技术在研究人体上呼吸道气流特性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人体上呼吸道 气流运动 气流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电站主变室通风的二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热态模型试验研究
7
作者 李安桂 包欣 +1 位作者 秦二伟 王国栋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7-31,共5页
在试验研究中考察了送风速度和热源发热量对工作区气流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主变室的热源发热量从107kW增大到178kW时,气流流场变化不大;送风速度从1.8m/s增大到3.3m/s时,气流流场存在较大变化。表明对于有集中热源且采用下送上回... 在试验研究中考察了送风速度和热源发热量对工作区气流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主变室的热源发热量从107kW增大到178kW时,气流流场变化不大;送风速度从1.8m/s增大到3.3m/s时,气流流场存在较大变化。表明对于有集中热源且采用下送上回气流组织的房间,机械力较热浮升力对气流流场有更大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模型试验 送风速度 热源发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开发与优化技巧 被引量:10
8
作者 柯森繁 石小涛 +5 位作者 王恩慧 何慧灵 胡晓 王志强 饶冬伟 樊后龑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4-150,共7页
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是一种瞬态流动平面二维速度场测试技术,在细部流场实测领域得到重视,但是成熟的PIV产品价格高昂。鉴于此,介绍了一种简易的PIV装置,主要由高速摄像机、激光发射器、柱面透镜和示踪粒子构成,以较低成本即可基本实... 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是一种瞬态流动平面二维速度场测试技术,在细部流场实测领域得到重视,但是成熟的PIV产品价格高昂。鉴于此,介绍了一种简易的PIV装置,主要由高速摄像机、激光发射器、柱面透镜和示踪粒子构成,以较低成本即可基本实现商业用PIV产品的功能。为了验证简易PIV性能,设计了PIV简易装置,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并结合PIV技术对比分析了简易PIV装置的优缺点,同时对影响结果的粒径大小和粒子跟随性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简易PIV装置适宜选用玉米粉作为示踪粒子,并需要根据示踪粒子跟随性所能达到的最大进口水流速度选择高速摄像机的帧率,最终能够较好地实现流场实测,进而达到对PIV技术进行开发和优化的目的,其分析结果将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示踪粒子 跟随性 优化开发 Fluent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低雷诺数下双层CBY桨搅拌槽内流场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国军 李志鹏 +1 位作者 曲博林 高正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4,共5页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双层CBY桨搅拌槽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在雷诺数(Re)为38~228的范围内,考察了Re和桨叶层间距对槽内流型的影响规律,同时采用扭矩传感器研究了Re对功率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功率准数随Re增大逐渐降...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双层CBY桨搅拌槽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在雷诺数(Re)为38~228的范围内,考察了Re和桨叶层间距对槽内流型的影响规律,同时采用扭矩传感器研究了Re对功率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功率准数随Re增大逐渐降低,桨叶层间距改变对功率准数影响较小;随Re增大,轴向速度较高的区域向槽壁偏移,无因次化速度数增大,下层桨端部上方出现漩涡,且漩涡宽度变窄;桨叶层间距/桨叶直径为0.4是临界层间距,小于该值可实现槽内物料的整体循环,否则两层桨问的流动出现分离。这对低Re下搅拌设备的设计和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CBY桨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流型 搅拌槽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的自由游泳草鱼动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国党 胡晓 +3 位作者 张奔 龙泽宇 张永年 石小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3-841,共9页
为研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在自由游泳状态下的动力形成过程与高效推进模式,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和涡量分析原理,在静水条件下对直线、转弯和后退3种游泳状态下的草鱼幼鱼(平均体长4~10 ... 为研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在自由游泳状态下的动力形成过程与高效推进模式,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和涡量分析原理,在静水条件下对直线、转弯和后退3种游泳状态下的草鱼幼鱼(平均体长4~10 cm)周身受力特征及推进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直线和转弯游泳时,草鱼幼鱼主要依靠尾部聚集的正涡形成推力,该部位的推力转化率最高可达73%,而后退时的幼鱼则主要依靠中部负涡产生的反向力来推动鱼体;试验数据显示,当头部偏角为9°~10°时,直线游泳的草鱼幼鱼整体推进效率最高可达83%,其次为转弯和后退游泳状态,这两种状态下的幼鱼最高推进效率分别为74%和65%。研究表明,尾部聚集的正涡是幼鱼前进推力形成的主要来源,且较小的头部偏角更有利于草鱼幼鱼的高效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 涡量 推进效率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下粒子图像测速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价
11
作者 徐春瑞 薛阳 +1 位作者 郭畅 黄博 《地基处理》 2024年第6期547-556,共10页
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作为一种无扰、瞬态、全速度场的测量手段,能够测量试验过程中土体的位移场变化、土体的瞬时运动速度等,具有传统的点或线式测量手段不具备的优势,近年来,已被推广应用于岩土工程离心模型试验中。然而,离心超重力... 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作为一种无扰、瞬态、全速度场的测量手段,能够测量试验过程中土体的位移场变化、土体的瞬时运动速度等,具有传统的点或线式测量手段不具备的优势,近年来,已被推广应用于岩土工程离心模型试验中。然而,离心超重力的极端环境使PIV系统测速的准确性面临严峻考验。通过自行设计的一套可在超重力下提供稳定速度场的伺服调速标定装置,并以该装置提供的速度场为基准,对一套PIV系统在不同离心加速度、基准速度以及拍摄模式下的测速误差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PIV系统的测速误差主要源自系统自身的时序控制误差,在50g离心加速度内,g值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有限,常重力下测试结果提出的速度修正式同样适用于超重力工况;PIV系统的测试精度与相机的工作模式相关,连续拍摄时,两幅图像间隔时间越短,测试数据的离散程度越低;双曝光工作模式测试的数据点更为集中,系统精度更高;在像场的不同区域,PIV系统均能保持较小的系统误差和变异系数,能够实现全域测量。本研究为超重力条件下PIV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校准方法,也为其他PIV系统的超重力性能测试与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离心模型试验 伺服调速标定装置 系统误差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泡网格图像测速法──瞬态二维速度场测量
12
作者 申功 马广云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6-190,共5页
本文介绍一种二维瞬态多点流场测量方法──网格图像测速法。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由氢气泡时间-染色线流动显示图像自动生成网格图像,网格图像的网格结点为氢气泡块角点的拟合点,由网格结点的位移确定流场速度。
关键词 网格图像测速 速度 测量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涡旋简易测控
13
作者 吴佩芳 张润生 +3 位作者 杜淼 吴利灿 刘宇帆 邵志刚 《物理实验》 2020年第4期54-58,61,共6页
基于立轴涡旋理想模型结合漏水及水泵冲击方法精巧设计了抽水进水平台,利用该装置生成稳定且可控的流体涡旋.采用跟踪流体运动的示踪粒子、激光器、CCD相机等器材构成本实验的测量系统,利用Virtual Dub软件处理视频得到连续分帧的清晰像... 基于立轴涡旋理想模型结合漏水及水泵冲击方法精巧设计了抽水进水平台,利用该装置生成稳定且可控的流体涡旋.采用跟踪流体运动的示踪粒子、激光器、CCD相机等器材构成本实验的测量系统,利用Virtual Dub软件处理视频得到连续分帧的清晰像,通过PIV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摄取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不同高度、距离涡旋中心不同距离的三维平面内的涡度、速度环量等涡旋相关物理量的具体数据.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稳定流体涡旋,越靠近涡旋中心,流速越小,涡度越大;涡旋高度越高,涡旋表面速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 地转偏向力 VIRTUAL DUB PIV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土体变形精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明亮 张险峰 《山西建筑》 2013年第34期87-89,共3页
对砂土变形测量的工况进行了试验,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对试验精度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砂土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但计算算法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较大,其中网格细化法测量精度最高,其精度可达0.01 mm,可满足土体试... 对砂土变形测量的工况进行了试验,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对试验精度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砂土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但计算算法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较大,其中网格细化法测量精度最高,其精度可达0.01 mm,可满足土体试验高精度变形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技术 变形 粒子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的高含水率软土真空预压试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晓东 周廉默 +3 位作者 孙宏磊 蔡袁强 史吏 袁宗浩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8-1085,共8页
为了更加直观地研究真空预压过程中土体的固结变形规律,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开展高含水率软土真空预压模型试验,观测真空预压过程中塑料排水板(PVDs)周围土体位移场的变化.结果表明:排水板周围土体产生了水平方向的位移,且随着... 为了更加直观地研究真空预压过程中土体的固结变形规律,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开展高含水率软土真空预压模型试验,观测真空预压过程中塑料排水板(PVDs)周围土体位移场的变化.结果表明:排水板周围土体产生了水平方向的位移,且随着真空预压的进行,产生水平位移的范围不断扩大;排水板近处的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主要发生径向固结,距排水板远处土体以竖向位移为主,主要发生竖向固结,并因此形成了排水板处土体凸起而远处下沉的"土桩"现象.结合孔隙水压力值监测结果,认为土体中不同区域的径向固结存在差异,距离排水板近处的土体排水固结更快.另外,对于距离排水板15 cm范围内的土体,通过径向位移计算得到的固结度大于通过孔隙水压力值计算得到的固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 塑料排水板(PVDs)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 高含水率软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2D-PIV技术的三维湍流流场测量方法
16
作者 吴利芸 李坤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7,共9页
机械搅拌釜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的混合操作,然而其内部三维流场常被假设为宏观对称的二维流场,且实验测量仅局限于单个垂直平面,未考虑搅拌方向不同位置处局部流场的细节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在不同垂直平面多次进行2D PIV测... 机械搅拌釜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的混合操作,然而其内部三维流场常被假设为宏观对称的二维流场,且实验测量仅局限于单个垂直平面,未考虑搅拌方向不同位置处局部流场的细节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在不同垂直平面多次进行2D PIV测量的方法,旨在解析速度场和湍流动能(TKE)在三维空间内的分布情况。随着PIV测量平面旋转,首次发现湍流流场在旋转方向上逐渐变化的重要细节。在靠近挡板的位置(5°和85°平面),主要大漩涡尺寸较大,且其中心点接近叶轮;然而在远离挡板的位置(25°、45°和65°平面),主要大漩涡尺寸较小,且其中心点接近壁面。挡板前(85°平面)的速度幅值明显大于挡板后(5°平面)的速度场,这是由于挡板的刚性阻挡作用改变流体流动方向。在各测量平面上,TKE主要分布在大漩涡流动区域,在搅拌釜顶部和底部几乎为零,且最高TKE值通常位于大漩涡的底部。该结果可为湍流扩散系数、耗散率等参数的测量计算和湍流数值仿真的新模型验证等提供一定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釜 三维流场 湍流动能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气机复杂流场PIV测量技术综述
17
作者 孔繁熙 朱慧玲 +2 位作者 周玲 徐杨 季路成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5-348,共14页
开展压气机复杂流场试验测量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压气机内部复杂流动机理、优化设计方案以及提升压气机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作为一种瞬态流场速度测量技术,相较于传统流体力学测速技术,能够实现空间流场... 开展压气机复杂流场试验测量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压气机内部复杂流动机理、优化设计方案以及提升压气机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作为一种瞬态流场速度测量技术,相较于传统流体力学测速技术,能够实现空间流场的非接触式全场定量测量,因此在最希望避免接触干扰的流体机械流场实验研究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本文以压气机内流的非接触定量测量为背景,按2D平面PIV到2D-3C体视PIV,再到3D-3C层析PIV和光场PIV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各类PIV技术的基本原理,随后综述了各类PIV技术在压气机内流测量中的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重点讨论了近年来这些技术在压气机流场测量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而分析了各类PIV技术在压气机流场测量中的独有优势、技术限制及发展前景.最后,本文总结了PIV技术在压气机内流测量领域的贡献,并针对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本研究旨在为PIV技术在压气机内流场测量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探讨其在流动机制分析中的发展潜力,并为相关领域技术的实验方法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复杂流场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流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齿型微通道内流流场的微尺度粒子图像测量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元 金文 何文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9-113,共5页
利用微通道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Re=150时,对断面尺寸为800μm×800μm的两种锯齿型微通道流动进行了研究.采用3μm荧光示踪粒子、10倍显微物镜和14位灰阶CCD相机获得了清晰的粒子图像,通过多幅图像平均的方法消除示踪粒子布朗运动的... 利用微通道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Re=150时,对断面尺寸为800μm×800μm的两种锯齿型微通道流动进行了研究.采用3μm荧光示踪粒子、10倍显微物镜和14位灰阶CCD相机获得了清晰的粒子图像,通过多幅图像平均的方法消除示踪粒子布朗运动的影响,使用滤光装置提高图像信噪比.对两种锯齿形微通道流动的整场测量发现:微通道内流体在各齿之间流动结构基本一致,尖角和圆角齿形微通道在转弯内侧都存在一个低速旋涡区,圆角齿形微通道旋涡区占据范围相对尖角通道更大;在尖角齿形流道的尖角处,除存在一个完整的大涡外,还发现在大涡上部存在一个与大涡方向相反的叠加涡,叠加涡流动结构不稳定,流速更低,流体中所挟带杂质更容易在该区域沉积形成堵塞,从而导致微流道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锯齿型微通道 叠加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V血流场显示测速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潮 曹英 郭永彩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7-40,52,共5页
通过分析多普勒测速技术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区别,从一个新角度把PIV全流场测速技术应用于血液流场的研究中。用激光片光源照亮血流粒子场,再计算确定实验系统光学参数,以获得最佳流场图片。对流场分析常用的互相关算法进行改进,辅以... 通过分析多普勒测速技术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区别,从一个新角度把PIV全流场测速技术应用于血液流场的研究中。用激光片光源照亮血流粒子场,再计算确定实验系统光学参数,以获得最佳流场图片。对流场分析常用的互相关算法进行改进,辅以曲面拟合和误差修正,获得了亚像素级的全流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并进一步计算出血流场的涡量分布和剪切率分布。为了验证改进的算法,对日本视频协会提供的PIV-STD序列标准图像进行仿真计算和误差分析,与原算法相比其速度矢量图的误差降低了2个百分点,流场速度值的平均误差小于±1%。该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方法是有效的,并可推广用于其它的流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血流场分析 互相关 曲面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微流场三维可视化测速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国忠 李萍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278,共6页
为实现微流场3D可视化速度测量,建立了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技术的微粒子跟踪速度测量系统。对系统组成原理、微粒子图像提取、匹配和速度计算方法等进行研究。介绍了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微流场速度测量系统组成及对渗入微粒子的微流场... 为实现微流场3D可视化速度测量,建立了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技术的微粒子跟踪速度测量系统。对系统组成原理、微粒子图像提取、匹配和速度计算方法等进行研究。介绍了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微流场速度测量系统组成及对渗入微粒子的微流场扫描及三维成像方法。利用中值滤波、最大类间方差二值化和体积滤波等方法搜索流场中各个微粒子,实现全流场流动特性3D可视化;利用微粒子之间距离、灰度二阶矩建立代价函数,对不同时刻扫描得到的微粒子进行匹配,根据微粒子三维坐标求其运动速度。对对流流场进行了测量,实现了微米级空间分辨的微粒子图像与速度矢量显示。适合于复杂微流场的三维速度检测,对微流动器件流动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光学相干层析 微流体 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