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及阻尼性能
1
作者 莫笑君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3,54,共7页
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性能,因而具备较理想的机械阻尼性能。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对机械阻尼性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可得到具有较宽温域范围(>50℃)的阻尼材料。本文以苯乙... 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性能,因而具备较理想的机械阻尼性能。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对机械阻尼性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可得到具有较宽温域范围(>50℃)的阻尼材料。本文以苯乙烯和异戊二烯为单体,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和选择性加氢技术,合成了具有不同3,4-结构含量、苯乙烯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加氢度的SEPS,建立了聚合物主要结构参数与其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聚异戊二烯段3,4结构含量在55%以上、苯乙烯含量在20%、数均分子量控制在1.0×10^(5)以上的SEPS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有效阻尼温域(阻尼因子>0.3)范围为-20~35℃,温差达到55℃,是较理想的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阻尼减震材料,可用作减震、去耦、隔声、消声覆盖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聚异戊二烯3 4-结构 阴离子聚合 选择性加 阻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吕金龙 曾舒 +3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杨康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68,共6页
为了实现聚乙烯薄膜具备高透光性、高雾度和低光泽等性能特征,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对聚乙烯(PE)进行改性,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消光膜。同时,通过对SBR/PE共混物薄膜的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了SBR对PE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 为了实现聚乙烯薄膜具备高透光性、高雾度和低光泽等性能特征,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对聚乙烯(PE)进行改性,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消光膜。同时,通过对SBR/PE共混物薄膜的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了SBR对PE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光电雾度仪和光泽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随着SBR含量的增加,PE消光膜的雾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则相应降低。当SBR质量分数超过15%时,PE薄膜的雾度超过60%,透光率大于88%,光泽度低于10 GU,展现出优异的消光特性。万能拉力试验机的测试结果表明,PE消光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随SBR质量分数的增加趋于一致,显示出良好的纵/横向力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BR对PE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显示,SBR/PE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随着SBR质量分数的增加,PE的结晶度逐渐降低。毛细管流变仪测试结果表明,SBR能够有效提高PE的加工性能。综上所述,SBR改性PE制备的消光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乙烯 消光膜 共混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纤化纤维素/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彭旋华 陈京环 +5 位作者 刘金刚 赵涛 肖贵华 刘文波 许传波 杜秀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7,共8页
目的以阔叶浆为原料制备改性微纤化纤维素,并将其用于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方法采用共研磨的方式,以Ca(OH)_(2)为研磨助剂和润胀剂,将阔叶浆解离成微纤化纤维素(MFC),再经碳酸化和硬脂酸钠改性后制得硬脂酸钙包覆的微... 目的以阔叶浆为原料制备改性微纤化纤维素,并将其用于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方法采用共研磨的方式,以Ca(OH)_(2)为研磨助剂和润胀剂,将阔叶浆解离成微纤化纤维素(MFC),再经碳酸化和硬脂酸钠改性后制得硬脂酸钙包覆的微纤化纤维素(CS-MFC)。然后采用溶剂浇铸法将CS-MFC以不同比例添加到ABS中,经双螺杆混合挤出和硫化机压片后制得CS-MFC/ABS复合材料,测定MFC、CS-MFC和CS-MFC/ABS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氢氧化钙具有显著的助研磨作用,得到的CS-MFC中硬脂酸钙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包覆在MFC表面,水接触角由18.2°提升到72.3°。将CS-MFC添加到ABS基体中,当CS-MFC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38.0MPa,增幅为15.5%;当CS-MFC的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达到1.72GPa,增幅为5.5%;CS-MFC对ABS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结论经共研磨及硬脂酸钠改性得到的CS-MFC能有效提升ABS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有利于提高ABS的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纤纤维素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硬脂酸钠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杜丽利 金滟 刘荣梅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3年第4期70-73,共4页
从相态结构、改性及其共混等几个角度分别概述了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的研究近况,并对SEBS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了较详报道。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研究进展 相态结构 改性 共混 相容性 SEBS S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共轭二烯共聚物镍系加氢催化剂脱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传清 贺小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4,23,共4页
对国内外苯乙烯-共轭二烯共聚物镍系加氢催化剂脱除方法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对各种脱除加氢催化剂的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及比较,并对该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苯乙烯-共轭二烯共聚物 脱除 萃取 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形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的粘弹弛豫与相形态 被引量:4
6
作者 杜淼 郁秋明 +1 位作者 王万杰 郑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3-757,共5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的粘弹弛豫与相形态.DSC分析发现,SBS的相结构特别是其中质量分数较低的PS相畴的大小受热历史影响显著.用TEM表征了SBS的双相连续形态和两相相畴尺寸.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研究了不同...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的粘弹弛豫与相形态.DSC分析发现,SBS的相结构特别是其中质量分数较低的PS相畴的大小受热历史影响显著.用TEM表征了SBS的双相连续形态和两相相畴尺寸.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SBS嵌段大分子的松弛行为.结果表明,在低于PS相玻璃化转变温度时,嵌段分子中的PB段已可发生运动;而当高于PS玻璃化转变温度后,由于PB与PS间的相互作用及PB的链缠结所限制,体系仍保持较高的弹性模量,呈现“第二平台”特征流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粘弹弛豫 相形态 有序-无序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溶液粘度的测定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郑昌仁 徐敏 +2 位作者 吴石山 李洪泊 刘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8-82,共5页
采用 NEX- 1型锥板粘度计和 HAAK- 10 0型锥板粘度计测定了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BS)两种型号 SBS140 1和 SBS4 4 0 2的环己烷溶液和甲苯溶液的粘度 ,温度范围为 2 0℃~ 60℃ ,浓度范围为1%~ 2 5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溶液粘度... 采用 NEX- 1型锥板粘度计和 HAAK- 10 0型锥板粘度计测定了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BS)两种型号 SBS140 1和 SBS4 4 0 2的环己烷溶液和甲苯溶液的粘度 ,温度范围为 2 0℃~ 60℃ ,浓度范围为1%~ 2 5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溶液粘度的影响 ,并计算出了运动粘度。 8%以下溶液呈现牛顿流体的性质 ,粘度基本不随剪切速率改变。浓度从 10 %起 ,溶液呈现出非牛顿性 ,粘度随剪切速率呈幂率变化 ,粘流活化能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增高。在本文的测量范围内 ,绝对粘度与浓度呈三次多项式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高分子溶液 粘度 测定 锥板粘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共混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郭正虹 申瑜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51,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性、相形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发现,PPO和ABS属于热力学不相容聚合物,SMA可以在PPO/ABS合金中起到较好的增容作用; PPO/ABS合金中ABS的含量越高,合金加工流动性越好,SMA可以使PPO/ABS合金的转矩明显降低,但其含量对转矩的影响较小; PPO/ABS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差,加入适量SMA后合金的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都有较大改善; PPO/ABS共混合金中PPO的含量越高,合金的热稳定性越好,SMA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 共混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溶液导热系数的测定与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敏 张军 +3 位作者 吴石山 郑昌仁 刘青 李洪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9-162,共4页
采用热针法测定了嵌段共聚物 SBS14 0 1,SBS4 40 2及无规共聚物 SBR环己烷溶液的导热系数 (λ)。测量温度范围从 15℃到 4 0℃ ,浓度范围从 0 .0 0 38g/m L到 0 .10 75 g/m L。并研究了温度、浓度、密度、分子结构及自然对流等因素对导... 采用热针法测定了嵌段共聚物 SBS14 0 1,SBS4 40 2及无规共聚物 SBR环己烷溶液的导热系数 (λ)。测量温度范围从 15℃到 4 0℃ ,浓度范围从 0 .0 0 38g/m L到 0 .10 75 g/m L。并研究了温度、浓度、密度、分子结构及自然对流等因素对导热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测定 研究 SBS SBR 高分子溶液 导热系数 热针法 有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选择性催化加氢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东妮 郭方 +2 位作者 荣泽明 王越 张淑芬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3-1191,共9页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通过催化加氢可提高物理化学性能,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中。以氯铂酸、尿素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浸渍还原法制备了Pt/g-C_(3)N_(4)催化剂并应用于SIS非均相催化加氢反应。采用XRD、TEM、^(1)HNMR和...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通过催化加氢可提高物理化学性能,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中。以氯铂酸、尿素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浸渍还原法制备了Pt/g-C_(3)N_(4)催化剂并应用于SIS非均相催化加氢反应。采用XRD、TEM、^(1)HNMR和DSC对催化剂及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组成、Pt负载量、反应条件等因素对SIS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环己烷作溶剂,SIS用量是催化剂质量的2.3倍,在140℃、2 MPa条件下反应2 h,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活性和选择性,SIS加氢度为85%,对聚异戊二烯段碳碳双键选择性高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选择性加 非均相催 Pt/g-C_(3)N_(4)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中改性剂含量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莉宁 缑晶 +3 位作者 符小红 蔡娜娜 况栋梁 陈华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54-61,共8页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掺量是决定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抵制市场上SBS改性沥青中改性剂掺假现象,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SBS改性剂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整理总结,其中主要包括物理方...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掺量是决定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抵制市场上SBS改性沥青中改性剂掺假现象,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SBS改性剂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整理总结,其中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即红外光谱法、荧光显微法、凝胶渗透色谱法、热重分析法、提取分离法、双键滴定法以及电位滴定法。系统梳理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化学检测方法比传统的物理方法精确度高。由于SBS含量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采用单一的检测方法并不能完全地反映出改性剂的含量,因此结合各方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交叉检测方法理念:红外光谱法作为基础的定性判断,采用化学方法进行改性剂含量测定,最终通过其他物理手段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改性沥青 SBS含量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对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刁建志 巴信武 +1 位作者 王素娟 丁海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7,共4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温度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熔体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PP g (St co MMA) ( 80 / 2 0 / 6)共混物中加入 1份HBP时 ,就可以很好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使共混物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 ,同时使熔体表观黏度达到较小值。该共混物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增强了PP/PVC/PP g (St co MMA)的界面粘结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聚(酰胺-酯) 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化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钠共聚物共混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瑞雪 史先进 +1 位作者 周慧 高青雨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69-473,共5页
用热分析 (DSC、TG)和FTIR对聚氧化乙烯 (PEO) /苯乙烯 -马来酸钠 (St -alt -MANa ,简称SMANa)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分子间作用、热失重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共混物可以任意比互溶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PEO的醚键“ -O -... 用热分析 (DSC、TG)和FTIR对聚氧化乙烯 (PEO) /苯乙烯 -马来酸钠 (St -alt -MANa ,简称SMANa)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分子间作用、热失重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共混物可以任意比互溶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PEO的醚键“ -O -”和共聚物盐中的“ -COOH”之间形成了氢键。TG分析结果表明 ,随温度的升高 ,首先形成了酸酐 ,这可由FTIR光谱确定。热降解产物如CO2 作为酸酐和共聚物中羧基的降解产物。与不饱和结构相关的谱带 ( 1774cm-1、14 4 9cm-1)在 3 5 0℃和 4 5 0℃的红外光谱中可观察到 ,这可能是主要的碳 -碳链断裂的结果。共混体系的Tg 随SMAN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而体系结晶温度Tc、熔融温度Tm 却略有下降 ,这说明两组分间具有良好的溶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容性 离子-偶极相互作用 聚氧乙烯 苯乙烯 马来酸钠 共聚物 改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偶联星形嵌段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康新贺 刘淑琴 +3 位作者 王妮妮 徐林 于国柱 卜少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共9页
采用阴离子聚合法成功制备了锡偶联星形嵌段苯乙烯(St)-异戊二烯(Ip)-丁二烯(Bd)三元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气相色谱、凝胶渗透色谱、透射电镜、动态力学分析等方法表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并与通用橡胶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St含量低... 采用阴离子聚合法成功制备了锡偶联星形嵌段苯乙烯(St)-异戊二烯(Ip)-丁二烯(Bd)三元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气相色谱、凝胶渗透色谱、透射电镜、动态力学分析等方法表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并与通用橡胶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St含量低于30%时,共聚物趋于无规分布,St含量高于35%时,苯乙烯嵌段结构产生,随着St含量的增加,共聚物侧基结构含量下降;三元共聚中St,Ip,Bd的转化率随总转化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St含量较低时,共聚物微观相态均一,随St含量的增大,微观相态产生相分离,损耗峰向高温移动,宽度略有增加;嵌段共聚物的物理力学性能与其他橡胶材料相当,抗湿滑性优于通用胶,滚动阻力小于通用胶,是一种理想的轮胎胎面用橡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 锡偶联 阴离子聚合 力学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与纳米CaCO_3协同改性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合金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宁 郭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86,共6页
研究了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组分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纳米CaCO3单独使用与复配对P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发现,随着PC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 研究了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组分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纳米CaCO3单独使用与复配对P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发现,随着PC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与断裂拉伸应变先降后升再降,PC质量分数在50%~60%,出现极大值,拉伸强度先降后升再降再升;随着ACR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与断裂拉伸应变先升后降,ACR质量分数在5%左右时,出现极大值,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随着纳米CaCO3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与拉伸强度先升后降,断裂拉伸应变急剧下降,质量分数在4%左右时,综合性能优异;ACR与纳米CaCO3复配使用时,材料性能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当纳米CaCO3质量分数为4%,ACR质量分数为5%时,拉伸强度可达59 MPa,冲击强度可达108 kJ/m2;通过扫描电镜照片发现,ACR改善了纳米CaCO3的界面结合与分散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纳米CACO3 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合金 协同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法测定聚苯乙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宏雄 贝沁红 +3 位作者 朱慧红 黄金凤 杨蓓 陈谷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0-93,共4页
采用手动法和计时法测定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熔体密度,研究了自动法测定熔体流动速率。结果表明,自动法测定PS、ABS的熔体流动速率方便快捷,与手动法比较,其误差小于2%。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熔体流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乳化沥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金香 黄玮 丛玉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3-276,共4页
介绍了乳化沥青的发展进程,SBS改性乳化沥青的优点、制备工艺以及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乳化沥青在碎石封层、稀浆封层以及微表处的作用,最后对其改性乳化沥青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沥青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微表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液体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闯 李杨 +3 位作者 张春庆 张红霞 周娟娟 王玉荣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42,共6页
采用阴离子聚合制备了线型和星型液体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LBSC)、含渐变段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采用甲酸-H_2O_2原位法对上述LBSC进行了环氧化反应。考察了H_2O_2用量、环氧化反应时间和温度、相对分子质量、苯乙烯含量和序列结构... 采用阴离子聚合制备了线型和星型液体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LBSC)、含渐变段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采用甲酸-H_2O_2原位法对上述LBSC进行了环氧化反应。考察了H_2O_2用量、环氧化反应时间和温度、相对分子质量、苯乙烯含量和序列结构等对LBSC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了环氧化液体丁苯共聚物(ELBSC)偶联剂对聚丁二烯活性链末端偶联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H_2O_2用量可以得到环氧值可控的ELBSC,当H_2O_2与丁苯共聚物中聚丁二烯双键的摩尔比为0.6,反应时间在120 min,温度在50℃时可达到最大环氧值;随着ELBSC用量的增加,偶联效率逐渐增大,相对臂数逐渐减小,在环氧基团与锂的摩尔比为1.0时偶联效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环氧反应 环氧值 序列结构 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环化物的工艺优化及吸氧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方园 卢立新 +1 位作者 邱晓琳 唐亚丽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34-838,共5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环化物(环化SBS)的制备研究,以吸氧性能为评价指标,对影响环化SBS吸氧共混物吸氧性能的工艺因素进行优化,同时,试验评价贮存时间、温度、湿度等条件对环化SBS吸氧共混物吸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环化物(环化SBS)的制备研究,以吸氧性能为评价指标,对影响环化SBS吸氧共混物吸氧性能的工艺因素进行优化,同时,试验评价贮存时间、温度、湿度等条件对环化SBS吸氧共混物吸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化SBS的优化合成条件为:SBS的质量分数20%,对甲苯磺酸的质量分数0.2%,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3 h,在该条件下制备的环化SBS吸氧共混物的吸氧能力达40.5 m L/g,吸氧速率为0.129 m L/(g·cm2·d)。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以及贮存温度的升高,吸氧共混物的吸氧性能有所降低;贮存湿度对于吸氧共混物的吸氧性能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反应 吸氧 贮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件超低温处理后的性能研究
20
作者 刘红梅 王建军 +3 位作者 倪红军 米乐 姚尧 李欢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38,共4页
为了应对3D打印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ABS)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机械性能破坏的情况,尝试对ABS试样进行超低温恒温冷藏处理。室温下,将试样分4批放置在深冷箱内冷却至-190℃,并分别保持恒温3、6、9和12h,然后回至室... 为了应对3D打印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ABS)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机械性能破坏的情况,尝试对ABS试样进行超低温恒温冷藏处理。室温下,将试样分4批放置在深冷箱内冷却至-190℃,并分别保持恒温3、6、9和12h,然后回至室温,对各组试样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与未处理试件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深冷处理能有效提升试样的抗拉强度;超过6h的处理会降低试样的延展性;深冷处理时间超过9h后,可以提高ABS试样的耐磨性;深冷处理能改变ABS试样的结晶度,使试样中高分子链排列得更加致密、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深冷处理 抗拉强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