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蓖麻油、聚乙二醇-1000(PEG-1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为反应原料,得到了PDMS改性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WPU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凝胶渗透色谱(G...以蓖麻油、聚乙二醇-1000(PEG-1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为反应原料,得到了PDMS改性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WPU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粒径分布测试等对改性前后WPU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改性前后WPUS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及浊点等性能.结果表明:改性WPUS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为28.05mN·m-1,浊点为94.0℃,临界胶束浓度为27.5g·L-1;中位粒径为193.48nm,数均分子量为2986,重均分子量为9677,分散系数为3.24.PDMS改性非离子型WPUS的综合性能优异.展开更多
文摘以苯基含氢硅油和烯丙基甲基聚醚为原料,异丙醇为溶剂,氯铂酸为催化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聚醚改性苯基含氢硅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MPS),利用FTIR和1H NMR对PMPS的结构进行表征,以Si—H转化率和PMPS表面张力为衡量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PMPS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并将PMPS与直链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FAPE)进行表面性能比较。表征结果显示,烯丙基甲基聚醚已接枝到聚硅氧烷的主链上,且符合设计结构。实验结果表明,PMPS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23℃,反应时间7 h,n(C=C)∶n(Si—H)=1.20,在该条件下Si—H转化率为84.89%,PMPS表面张力为26.08 m N/m,与模型预测值基本接近。PMPS的综合表面活性比FAPE更高,具有良好的破乳效果。
文摘以蓖麻油、聚乙二醇-1000(PEG-1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为反应原料,得到了PDMS改性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WPU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粒径分布测试等对改性前后WPU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改性前后WPUS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及浊点等性能.结果表明:改性WPUS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为28.05mN·m-1,浊点为94.0℃,临界胶束浓度为27.5g·L-1;中位粒径为193.48nm,数均分子量为2986,重均分子量为9677,分散系数为3.24.PDMS改性非离子型WPUS的综合性能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