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8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硅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志刚 占昌朝 +2 位作者 曹小华 胡庆华 谭景林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05-610,共6页
以含氢硅油(PMHS)、N-甲基-N-烯丙基-2-全氟-2-甲基-3-氧代己酰胺(NF2)和烯丙基聚醚(F6)为原料,在Karstedt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氟硅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F2F6;采用FT-IR、1H NMR和19F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产... 以含氢硅油(PMHS)、N-甲基-N-烯丙基-2-全氟-2-甲基-3-氧代己酰胺(NF2)和烯丙基聚醚(F6)为原料,在Karstedt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氟硅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F2F6;采用FT-IR、1H NMR和19F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产物的溶解度、浊点、表面张力和润湿性。结果表明,PF2F6在弱极性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度,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F6物质的量的增大而增大;当n(Si-H)∶n(NF2)∶n(F6)=2∶0. 7∶1. 3时,临界胶束浓度(cmc)和平衡表面张力(γ_(cmc))最小,其值分别为0. 13 g/L和22. 8 mN/m;随着反应体系中F6物质的量的增加,PF2F6的浊点增加,而在有机玻璃(PMMA)表面的接触角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硅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氢加成反应 表面张力 浊点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盐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2
作者 刘子龙 王馨 +2 位作者 黑艳晓 刘月亮 王敬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22,共11页
在高温高盐苛刻的油藏环境中,传统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失活,无法发挥最佳的采油效果。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具二者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耐高温耐高矿化度等优点,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乙... 在高温高盐苛刻的油藏环境中,传统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失活,无法发挥最佳的采油效果。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具二者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耐高温耐高矿化度等优点,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乙氧基数为7和9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AEO9)、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7、NP9)为原料,通过磺烷基化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带有磺酸基团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SO7、AESO9、NPSO7、NPSO9),产率均在70%左右,并测定了产物的表面活性、耐盐性、耐温性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ESO7、NPSO7溶液在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为27.16、28.67 mN/m,低于AESO9、NPSO9的。在矿化度为10~100 g/L的模拟海水中,4种表面活性剂展现出较好的耐盐性能,表面张力均保持稳定。随温度升高,AESO9、NPSO9乳状液的析水率较AESO7、NPSO7的略大,在温度为60~80℃下4种质量浓度为10 g/L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煤油按体积比1∶1所得到的乳状液的析水率基本保持稳定,改性后表面活性剂的耐温性能得到显著优化。AESO7、AESO9与α-环糊精(α-CD)按复配比为1∶2得到的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在不同温度下,相较于单一体系乳状液稳定性能提升约10%,同时在矿化度为10~100 g/L的模拟海水中其表面张力亦保持稳定,展现出优良的耐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盐 阴-离子表面活性 耐温耐盐 Α-环糊精 复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提取软枣猕猴桃总生物碱
3
作者 戈文靖 曹阳 +2 位作者 周松霖 朱丹 李丽丽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73-78,共6页
为建立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提取总生物碱的方法,以软枣猕猴桃茎为材料,采用超声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法进行总生物碱的提取,并通过液液萃取法分离纯化。以小檗碱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浸膏中的总生物碱含量。通... 为建立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提取总生物碱的方法,以软枣猕猴桃茎为材料,采用超声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法进行总生物碱的提取,并通过液液萃取法分离纯化。以小檗碱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浸膏中的总生物碱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浸泡时间、溶剂种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因素对总生物碱得率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乙醇溶液能提高生物碱得率。优化后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60 min,液料比35∶1(mL/g),提取溶液为1.7%Triton X-114乙醇溶液,超声时间28 min。在此条件下,软枣猕猴桃茎中总生物碱得率为0.741 mg/g。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总生物碱得率,且具有绿色、安全的特点,为软枣猕猴桃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总生物碱 超声辅助提取 离子表面活性 响应面优化 绿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吕斌 刘煜晨 +2 位作者 杨海恩 胡家瑞 高党鸽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127,共8页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和丙烯酸(AA)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中间体(AEO-AA),AEO-AA与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酸十二酯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阴-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AASL)。采用FTIR、^(1)HNMR、GPC、DLS和TE...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和丙烯酸(AA)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中间体(AEO-AA),AEO-AA与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酸十二酯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阴-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AASL)。采用FTIR、^(1)HNMR、GPC、DLS和TEM对P-AASL进行了表征,通过DSC、光学接触角测试仪、表面张力仪、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m(P-AASL)∶m(石油磺酸钠)对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表界活性和洗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ASL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相对分子质量为14027,多分散指数为1.157;P-AASL在水溶液中为分散均匀的球状胶束,平均粒径为141.7 nm,多分散指数为0.136;P-AASL水溶液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0.62 g/L,最低表面张力为33.4 mN/m;质量分数0.3%的P-AASL水溶液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10^(–1)mN/m,将油湿性天然岩心的水接触角降至40°以下;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可将原油和水界面张力降至1×10^(–3)mN/m,洗油效率可达7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表面活性 阴-离子表面活性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界面张力 复配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及两性型碳氢表面活性剂对全氟辛酸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
5
作者 张庆泉 赵燕鹏 +3 位作者 蔡兴 张琦 郭红岩 孙媛媛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碳氟型表面活性剂全氟辛酸(Perfuorooctanoic Acid,PFOA)的大量使用导致其与各类碳氢表面活性剂广泛共存于土壤-地下水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存在潜在威胁.通过柱实验探究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1.5 mmol·L^(-1)和30mmol·L... 碳氟型表面活性剂全氟辛酸(Perfuorooctanoic Acid,PFOA)的大量使用导致其与各类碳氢表面活性剂广泛共存于土壤-地下水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存在潜在威胁.通过柱实验探究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1.5 mmol·L^(-1)和30mmol·L^(-1)),非离子型碳氢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lkyl Polyglycoside,APG)及两性型碳氢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Dodecyl Dimethyl Betaine,BS-12)对PFOA在两种饱和土壤中迁移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PG能促进PFOA的迁移行为,其主控机制为APG与PFOA在土壤表面的竞争吸附作用;BS-12能通过对土壤表面负电荷的中和作用及疏水作用增强PFOA在土壤中的阻滞,抑制其迁移行为.因此,预测和评估PFOA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时,需考虑共存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酸 离子表面活性 两性表面活性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采油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温静 肖传敏 +2 位作者 张艳娟 王立成 郭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7-542,共6页
为了建立三次采油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通过对色谱要素的优化实验,确立了最佳色谱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实验确定色谱柱为羟基柱,规格为1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与水;梯度洗脱(0~3 mi... 为了建立三次采油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通过对色谱要素的优化实验,确立了最佳色谱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实验确定色谱柱为羟基柱,规格为1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与水;梯度洗脱(0~3 min:25%乙腈/75%水;3~8 min:90%乙腈/10%水;8.01 min:25%乙腈/75%水);流速为1.0 mL/min;质谱检测器正模式检测;进样量为2μL。该方法在20~2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998,检出限低至5 mg/L,加标回收率在88.10%~97.14%之间,10 min完成一次分析,展现了检测结果准确、检测方法灵敏、快速的色谱学优点,能够满足复杂采出液中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定量检测。因采用质谱检测器,可同时开展油井采出液中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醇聚氧乙烯醚 离子表面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三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膨润土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乳化溶剂提高稠油采收率 被引量:1
7
作者 裴海华 赵建伟 +3 位作者 张贵才 张菅 单景玲 蒋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7,共9页
针对水驱采收率低且经济上不适合热采的稠油油藏,以具有良好稠油降黏作用的混合芳烃为溶剂,通过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构建混合芳烃乳化溶剂驱油体系。结果表明: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以稳定... 针对水驱采收率低且经济上不适合热采的稠油油藏,以具有良好稠油降黏作用的混合芳烃为溶剂,通过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构建混合芳烃乳化溶剂驱油体系。结果表明: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以稳定乳化溶剂时间超过30 d,其协同机制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在纳米膨润土颗粒表面实现部分疏水改性,促使其牢固吸附在油水界面提高界面膜的刚性强度,从而大幅度提高乳化溶剂体系稳定性;纳米膨润土吸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后发生弱聚集作用,在连续水相中形成密集三维网状结构,提高乳化溶剂体系的体相黏度和界面黏弹性,增强乳化溶剂体系的流度控制能力;纳米膨润土强化乳化溶剂可以提高水驱稠油采收率超过25%,其主要机制是纳米膨润土增强了乳化溶剂的稳定性和流度控制能力,同时依靠乳化溶剂优异的混溶降黏作用,显著提高了稠油的流动能力,从而提高水驱稠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膨润土 离子表面活性 乳化溶 协同机制 提高稠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表面活性剂和纳米SiO2颗粒协同稳定的双重响应型O/W乳状液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佩 潘婷 +4 位作者 裴晓梅 宋冰蕾 蒋建中 崔正刚 Bernard P.Binks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合成了一种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智能表面活性剂,通过pH-响应可以在非离子型CH_(3)O(EO)_(5)-R_(11)-COOH(pHpKa)之间转换。单独使用时,非离子型和Bola型分别表现为不良乳化剂和优良乳化剂。与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使用时,非离子型能与SiO... 合成了一种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智能表面活性剂,通过pH-响应可以在非离子型CH_(3)O(EO)_(5)-R_(11)-COOH(pHpKa)之间转换。单独使用时,非离子型和Bola型分别表现为不良乳化剂和优良乳化剂。与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使用时,非离子型能与SiO_(2)颗粒协同稳定O/W(正癸烷)型Pickering乳状液,其中表面活性剂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到颗粒表面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提高了颗粒的表面活性,并且这种Pickering乳状液具有pH-和温度-双重响应性,能够通过改变pH或者温度使乳状液在稳定和破乳之间实现多次转换。另一方面,Bola型CH_(3)O(EO)5-R_(11)-COONa能够与纳米SiO_(2)颗粒协同稳定分散液包油(oil-in-dispersion)乳状液,该乳状液具有良好的耐温性,但对调节pH时产生的盐较为敏感。然而与破乳后能完全返回水相便于回收再利用的同系物CH_(3)O(EO)7-R_(11)-COOH相比,具有较短EO链的CH_(3)O(EO)_(5)-R_(11)-COOH无论处于非离子型还是Bola型状态仍具有相当的油溶性,破乳后不能完全返回水相,表明EO数大小对这类新型智能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阴离子Bola型表面活性 纳米SIO2颗粒 Pickering乳状液 pH-响应 温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与经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梁馨支 孙婷 +3 位作者 叶馨遥 王宇凯 白亮 李洪光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5-1165,共11页
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因其良好的表面活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扩展其下游应用空间,开发复合表面活性剂配方,文章将一种寡聚醇聚醚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与经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磺酸盐和醇醚磷酸盐)复配,详细探究了二... 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因其良好的表面活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扩展其下游应用空间,开发复合表面活性剂配方,文章将一种寡聚醇聚醚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与经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磺酸盐和醇醚磷酸盐)复配,详细探究了二元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混合吸附参数和混合胶束参数。随后围绕精选的复配比例,对二元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泡沫、乳液、悬浮液)性能在常见模型体系中进行了初步探究,为聚醚硅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应用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阴-离子表面活性复配 分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疏水尾链构型与低阶煤煤尘润湿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令坡 吴艳 马博文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92-697,共6页
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分子构型与低阶煤物性特征相互作用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以4种低阶煤煤尘为研究对象,利用煤质分析、FT-IR和接触角测定等手段,研究煤尘基础物性特征和润湿特性;利用FT-IR分析手段对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主要... 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分子构型与低阶煤物性特征相互作用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以4种低阶煤煤尘为研究对象,利用煤质分析、FT-IR和接触角测定等手段,研究煤尘基础物性特征和润湿特性;利用FT-IR分析手段对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主要官能团等结构进行分析表征,通过煤尘沉降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疏水尾链结构和性质与煤尘疏水基团相互作用机制,讨论对煤尘润湿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4组煤样在水中润湿性大小顺序为NMH<YL<DS<SL,SL、DS、YL这3种煤符合灰分越高、润湿性越好的规律,NMH煤润湿性差是由于含有最多的疏水性烷基侧链。低阶煤煤尘的芳环结构含量与其润湿性能(在水溶液中)无明显线性关系。由于直链烷基大于支链烷基的表面能,因此n-AEO-9降低表面、力、润湿煤尘的能力最低。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i-AEO-9和带芳环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OP-9对不同煤尘的润湿性能存在差异。对于NMH、SL和YL煤尘,i-AEO-9的润湿效果最好;DS煤尘由于芳环结构最多,与OP-9疏水尾链中的芳环结构存在强烈的π-π相互作用,因此OP-9的润湿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表面活性 低阶煤煤尘 疏水尾链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碳炔基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11
作者 李雅琪 邢攸美 +6 位作者 马杰文 张之钧 胡斌 方伟华 尹云舰 吴振 王国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123,共10页
以2,5,8,11-四甲基-6-十二炔-5,8-二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了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分别为2,4,5和7的4种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P1,P2,P3和P4).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1H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对P1~P4的结构进行... 以2,5,8,11-四甲基-6-十二炔-5,8-二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了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分别为2,4,5和7的4种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P1,P2,P3和P4).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1H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对P1~P4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表面张力仪和接触角测量仪等研究了不同聚氧乙烯链长度对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润湿性能、泡沫性能和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氧乙烯链长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cmc逐渐增加,cmc处的表面张力(γ_(cmc),mN/m)先减小后增大,P2的γ_(cmc)最小(27.19 mN/m).此类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均展现出优异的润湿性能,随着聚氧乙烯链长度增加,其发泡量和乳化能力逐渐增加.此类具有低表面张力和出色润湿性能的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半导体显影和工业清洗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Gemini表面活性 聚氧乙烯链 表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改性苯基含氢硅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睿 杨江月 +2 位作者 程敏 李欢乐 刘爱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22-1228,共7页
以苯基含氢硅油和烯丙基甲基聚醚为原料,异丙醇为溶剂,氯铂酸为催化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聚醚改性苯基含氢硅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MPS),利用FTIR和1H NMR对PMPS的结构进行表征,以Si—H转化率和PMPS表面张力为衡量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 以苯基含氢硅油和烯丙基甲基聚醚为原料,异丙醇为溶剂,氯铂酸为催化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聚醚改性苯基含氢硅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MPS),利用FTIR和1H NMR对PMPS的结构进行表征,以Si—H转化率和PMPS表面张力为衡量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PMPS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并将PMPS与直链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FAPE)进行表面性能比较。表征结果显示,烯丙基甲基聚醚已接枝到聚硅氧烷的主链上,且符合设计结构。实验结果表明,PMPS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23℃,反应时间7 h,n(C=C)∶n(Si—H)=1.20,在该条件下Si—H转化率为84.89%,PMPS表面张力为26.08 m N/m,与模型预测值基本接近。PMPS的综合表面活性比FAPE更高,具有良好的破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 苯基含氢 氢加成 响应面法 离子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聚醚改性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表征及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龚红升 胡文斌 +3 位作者 廖列文 张蔚欣 刘其海 胡国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81-2188,共8页
选用EO(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链长为7~8,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80的烯丙醇聚氧烷羟基醚(PE-38)和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MDHM)为原料,通过无溶剂聚合,在氮气保护下经Karstedt催化剂催化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非离子型聚醚改... 选用EO(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链长为7~8,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80的烯丙醇聚氧烷羟基醚(PE-38)和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MDHM)为原料,通过无溶剂聚合,在氮气保护下经Karstedt催化剂催化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非离子型聚醚改性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NTS),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质子核磁共振仪验证了其结构。采用响应面法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NTS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C C):n(Si—H)=0.93,反应温度为94℃,催化剂用量为6.4 mg·kg-1,在反应时间为2 h下,经3次重复试验所得产品的平均表面张力为18.417m N·m-1,与理论预测值基本相符。测试了产物NTS 0.1%(质量分数)的水溶液在p H为4、7和10的水溶液中的水解性能,发现该产物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可稳定存放30 d左右,在中性条件下可稳定存放60 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表面活性 有机 氢加成 水解性能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硅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志刚 史鸿鑫 +1 位作者 占昌朝 谭景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3-1009,共7页
以含氢硅油(PMHS)、N-甲基-N-烯丙基-2-全氟-2-甲基-3-氧代己酰胺(NF2)、N,N-二甲基烯丙胺(DAEMA)为原料,在Karstedt催化剂作用下,经硅氢化反应后,再与CH3I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备了氟硅阳离子表面活性剂(PF2DI);考察了温度、催化剂、反应... 以含氢硅油(PMHS)、N-甲基-N-烯丙基-2-全氟-2-甲基-3-氧代己酰胺(NF2)、N,N-二甲基烯丙胺(DAEMA)为原料,在Karstedt催化剂作用下,经硅氢化反应后,再与CH3I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备了氟硅阳离子表面活性剂(PF2DI);考察了温度、催化剂、反应物比例对硅氢化反应的影响;采用IR和19F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产物分子量、阳离子活性物含量、溶解度、表面张力和润湿性能。得到较优硅氢化反应条件:n(Si—H)∶n(NF2)∶n(DAEMA)=10∶1∶9,2.5 g含氢硅油,120μL Karstedt催化剂(16.123 g Pt/L),80℃反应6 h,在该条件下转化率为58%。当n(Si—H)∶n(NF2)∶n(DAEMA)从10∶0.5∶9.5到10∶2∶8变化时,PF2DI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阳离子活性物含量、在水和乙醇中溶解度、临界胶束浓度(CMC)均逐渐减小;PF2DI水溶液的γCMC和在有机玻璃板及石蜡表面的接触角都先减小再增大;当n(Si—H)∶n(NF2)∶n(DAEMA)=10∶1∶9时,三者均达到最小值,此时PF2DI水溶液润湿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氢化反应 表面张力 润湿性 溶解性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羟基聚硅氧烷改性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艳飞 宋海香 +1 位作者 王芳 张艳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113,共5页
以蓖麻油、聚乙二醇-1000(PEG-1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为反应原料,得到了PDMS改性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WPU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凝胶渗透色谱(G... 以蓖麻油、聚乙二醇-1000(PEG-1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为反应原料,得到了PDMS改性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WPU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粒径分布测试等对改性前后WPU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改性前后WPUS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及浊点等性能.结果表明:改性WPUS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为28.05mN·m-1,浊点为94.0℃,临界胶束浓度为27.5g·L-1;中位粒径为193.48nm,数均分子量为2986,重均分子量为9677,分散系数为3.24.PDMS改性非离子型WPUS的综合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 端羟基聚二甲基氧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结晶紫-硅钼杂多酸光度法测定痕量硅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镇棣 郑用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9期775-779,共5页
本文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结晶紫-硅钼杂多酸离于缔合物的分光光度性质,建立了灵敏度较高的水相测定痕量硅的分光光度法。硅量在0—3.0μg/25ml范围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5×10^(5)。还讨论了离子缔合物的... 本文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结晶紫-硅钼杂多酸离于缔合物的分光光度性质,建立了灵敏度较高的水相测定痕量硅的分光光度法。硅量在0—3.0μg/25ml范围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5×10^(5)。还讨论了离子缔合物的结构特点。测定实际样品的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杂多酸 分光光度法 离子缔合物 结晶紫 离子表面活性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痕量 比耳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短氟碳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益超 金勇 +1 位作者 周荣 周毓棠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39,46,共7页
以聚乙二醇-6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以及1H,1H,2H,2H-全氟己-1-醇为原料,一锅法合成了一类双短氟碳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F4-PEG600-F4),通过卡尔费休法,测得其含水量在0.1%以下(有效成分>99.9%)。采用FT-IR、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 以聚乙二醇-6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以及1H,1H,2H,2H-全氟己-1-醇为原料,一锅法合成了一类双短氟碳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F4-PEG600-F4),通过卡尔费休法,测得其含水量在0.1%以下(有效成分>99.9%)。采用FT-IR、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表面张力测试表明,F4-PEG600-F4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40 mmol/L,其临界表面张力可以降低至21.0 mN/m(25℃),且加入1.0%NaCl或调节pH至3.0~10.0时,其水溶液表面张力基本没有改变,仍维持在21.0 mN/m左右,具有较好的耐电解质和pH稳定性。将F4-PEG600-F4作为加脂助剂,应用于铬鞣山羊皮的加脂工艺中。结果表明,在加脂温度为40℃、表面活性剂用量为1%的条件下,加脂后成革的综合性能最佳,其柔软度、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其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分别提高了19.0%、4.2%和18.5%,成革表面防水性也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表面活性 碳链 表面活性 皮革加脂 表面防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沈益超 张晓玲 金勇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31,共8页
含氟表面活性剂具有"三高"、"两憎"的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聚乙二醇型、多元醇型两类非离子型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概述了其在皮革、消防、纺织、煤层气开采等方面的应用,并... 含氟表面活性剂具有"三高"、"两憎"的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聚乙二醇型、多元醇型两类非离子型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概述了其在皮革、消防、纺织、煤层气开采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含表面活性 研究进展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用非离子型及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0
19
作者 唐红娇 侯吉瑞 +2 位作者 赵凤兰 刘必心 徐海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简述了国内外油田用非离子、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非离子、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应用进展,并探讨了两种表面活性剂与其它类型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离子表面活性 阴-混合型表面活性 复配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对酯碱性水解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曾宪诚 李启麟 +4 位作者 秦自明 王茜 邹萍 李干佐 皇起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937-942,共6页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热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芳香酸酯和正脂肪酸酯在表面活性剂DTAB、TTAB、CTAB、SDS、Brij35、TritonX-100胶束中的碱性水解反应。阳、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对酯的碱性水解均有禁阻...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热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芳香酸酯和正脂肪酸酯在表面活性剂DTAB、TTAB、CTAB、SDS、Brij35、TritonX-100胶束中的碱性水解反应。阳、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对酯的碱性水解均有禁阻作用。讨论了胶束对酯碱性水解禁阻作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表面活性胶束 离子 离子 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