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容量氟掺杂碳包覆纳米硅负极材料:气相氟化法制备及其储锂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苏楠 邱介山 王治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7-953,共7页
具有超高储锂比容量的硅材料是备受瞩目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硅嵌锂时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使之快速失效,从而限制了其应用性能。本研究提出一种简易低毒的气相氟化方法制备氟掺杂碳包覆纳米硅材料。通过在纳米硅表面包覆高缺陷... 具有超高储锂比容量的硅材料是备受瞩目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硅嵌锂时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使之快速失效,从而限制了其应用性能。本研究提出一种简易低毒的气相氟化方法制备氟掺杂碳包覆纳米硅材料。通过在纳米硅表面包覆高缺陷度的氟掺杂碳层,抑制硅材料嵌锂体积膨胀,提供丰富的锂离子输运通道,同时形成富含LiF的稳定SEI膜。获得的氟掺杂碳包覆纳米硅负极在0.2~5.0 A·g^(–1)电流密度下,比容量达1540~580 mAh·g^(–1),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率>75%。本方法解决了传统氟化技术氟源(如XeF_(2)、F_(2)等)高成本、高毒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负极 氟掺杂碳 气相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氟共掺杂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在核黄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丽婷 高杉 +2 位作者 马榕 李宁波 乔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2-768,共7页
以柠檬酸、L-赖氨酸和氟化钠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明亮蓝色荧光的氮氟共掺杂碳点(NFCD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对合成的NFCDs进行表征,并基于核黄素与NFCD... 以柠檬酸、L-赖氨酸和氟化钠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明亮蓝色荧光的氮氟共掺杂碳点(NFCD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对合成的NFCDs进行表征,并基于核黄素与NFCDs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构建了NFCDs荧光探针用于核黄素的检测。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核黄素的线性范围为3.0~66.5μmol/L,检出限为0.26μmol/L,将其用于牛奶和奶粉中核黄素的测定,回收率为96.7%~103%。经MTT法测定NFCDs对HeLa细胞为低毒性,并成功用于细胞中核黄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点(NFCDs) 荧光探针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核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