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喹诺酮C-3均三唑衍生物抗增殖活性的QSAR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杰元 杨雪颖 +2 位作者 杨沛艳 冯惠 冯长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27-2332,共6页
基于拓扑化学理论,用原子类型的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_(A))描述了48个氟喹诺酮C-3均三唑衍生物分子的化学微环境。基于E_(A)和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上述化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抗增殖活性(p H)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其最优四... 基于拓扑化学理论,用原子类型的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_(A))描述了48个氟喹诺酮C-3均三唑衍生物分子的化学微环境。基于E_(A)和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上述化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抗增殖活性(p H)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其最优四元(E_(8)、E_(13)、E_(19)、E_(42))模型的判定系数(R^(2))和逐一剔除法交叉验证系数(R_(cv)^(2))分别为0.853和0.813。经R^(2)、R_(cv)^(2)、F_(IT)、A_(IC)、F、V_(IF)等统计指标检验,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相关性和预测能力。结果显示影响氟喹诺酮C-3均三唑衍生物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抗增殖活性的主要因素是与靶标形成氢键,以及配位和疏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c-3均三唑衍生物 人白血病细胞(HL60) 抗增殖活性 原子类型 电性拓扑指数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均三唑稠杂环类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理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冯惠 冯长君 王志荣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3-398,共6页
为了探讨氟喹诺酮均三唑稠杂环类衍生物(FQTHs)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微观机理,建立其对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鼠白血病细胞(L1210)和人白血病细胞(HL60)等的体外抗肿瘤活性(A_j:A_C、A_L、A_H)与量化参数Q_t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QSAR)... 为了探讨氟喹诺酮均三唑稠杂环类衍生物(FQTHs)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微观机理,建立其对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鼠白血病细胞(L1210)和人白血病细胞(HL60)等的体外抗肿瘤活性(A_j:A_C、A_L、A_H)与量化参数Q_t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QSAR)模型。采用半经验计算法MOPAC-AM1计算15种化合物的量化参数(Qt,如E_(HOMO)、E_(LUMO)、μ、Q_(Cd)、Q_(Ne)、Q_(Of)、Q_F、Q_S等)。运用最佳变量子集回归方法建立FQTHs体外抗肿瘤活性的QSAR模型。A_C的最佳三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R^2和逐一剔除法交叉验证系数R_(cv)~2分别为0.910和0.827,A_L对应的R^2和R_(cv)~2分别为0.874和0.815,A_H对应的R^2和R_(cv)~2分别为0.941和0.894。通过R^2、R_(adj)~2、F、R_(cv)~2、V_(IF)、A_(IC)、F_(IT)等检验证明上述模型具有稳健性和预测能力。模型显示Q_(Cd)、Q_(Ne)、Q_(Of)和μ直接影响15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三唑稠杂环类衍生物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鼠白血病细胞 人白血病细胞 抗胂瘤活性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FA对氟喹诺酮酰胺衍生物的分子建模与设计
3
作者 冯惠 冯长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57-2862,共6页
基于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研究25种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抗肿瘤活性(K_(S)、K_(H))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21个化合物组成训练集用于建立预测模型,余下9个化合物(含13号模板分子和新设计4个分子)组建测试集作为模型验证... 基于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研究25种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抗肿瘤活性(K_(S)、K_(H))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21个化合物组成训练集用于建立预测模型,余下9个化合物(含13号模板分子和新设计4个分子)组建测试集作为模型验证。所建训练集CoMFA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R_(cv)^(2))、非交叉验证系数(R^(2)),对于K_(S)分别为0.333、0.883,对于K_(H)分别为0.363、0.887,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预测能力。该模型中立体场、静电场的贡献率,对于K_(S)依次为60.3%、39.7%,对于K_(H)依次为60.8%、39.2%,表明影响抗肿瘤活性(K_(S)、K_(H))的主要因素是取代基的疏水性和空间位阻,其次是取代基的库仑力、氢键及配位作用。基于此研究结果,设计了4个具有较高预测活性的新化合物。这些发现不仅为理解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抗肿瘤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设计抗肿瘤活性更高的化合物提供了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 抗肝癌活性(K_(S)) 抗白血病活性(K_(H))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三维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