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菊科蔬菜菌核病病原鉴定及其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阿根 朱颖 +3 位作者 程静雯 石铖开 张传清 吴鉴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0,共8页
菌核病是我国蔬菜主要病害之一,亦分布全球。为明确菊科蔬菜菌核病的致病菌,从浙江省杭州市3个蔬菜基地采集具有典型菌核病病症的样本分离病原菌,联合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和laccase 2基因序列鉴定病原,并测定其致病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 菌核病是我国蔬菜主要病害之一,亦分布全球。为明确菊科蔬菜菌核病的致病菌,从浙江省杭州市3个蔬菜基地采集具有典型菌核病病症的样本分离病原菌,联合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和laccase 2基因序列鉴定病原,并测定其致病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叶用莴苣(生菜、油麦菜)和茎用莴苣(莴笋)上分离到的62株病原菌菌株,6株属于小核盘菌(Sclerotinia minor),56株属于核盘菌(S.sclerotiorum);S.minor的菌丝生长速率显著低于S.sclerotiorum,但前者产生菌核的时间较早,数量较多。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类核盘菌在3种菊科蔬菜上都可引起水渍状、褐色病斑,后期在病组织上形成白色菌丝和菌核,但S.minor的致病力显著弱于S.sclerotiorum,这是国内首次报道S.minor在菊科蔬菜上的为害。离体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这两类核盘菌菌丝生长均有较高的抑制活性,83.9%的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的EC50值<0.01μg·mL^(-1),可以推荐使用氟唑菌酰羟胺及其复配药剂防治菊科蔬菜菌核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蔬菜 核盘 小核盘 致病性 羟胺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小麦赤霉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抗性检测及抗性群体的生物学特性
2
作者 杨家伟 刘楚楚 +2 位作者 陈星 孙扬 陈雨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532,共8页
为明确安徽省小麦赤霉病菌主要致病菌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抗性现状,以5μg/mL的氟唑菌酰羟胺为抗性检测的区分剂量,对2024年采自安徽省10个地市的6900株小麦赤霉病菌进行抗性检测,... 为明确安徽省小麦赤霉病菌主要致病菌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抗性现状,以5μg/mL的氟唑菌酰羟胺为抗性检测的区分剂量,对2024年采自安徽省10个地市的6900株小麦赤霉病菌进行抗性检测,并检测抗性菌株的突变基因型和产毒化学型,比较抗、感菌株群体的生存适合度及其对其他常用杀菌剂(氟吡菌酰胺、多菌灵、戊唑醇和氰烯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6900株小麦赤霉病菌中共检测出30株氟唑菌酰羟胺抗性菌株,总抗性频率为0.43%,所有抗性菌株的琥珀酸脱氢酶C_(1)亚基(SdhC_(1))发生了A83V的氨基酸突变;田间抗性菌株的产毒化学型均为雪腐镰孢菌烯醇(NIV)型;田间敏感群体较田间抗性群体致病性强,但两者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无显著差异;氟唑菌酰羟胺与同作用机制杀菌剂氟吡菌酰胺间存在交互抗性,与多菌灵、戊唑醇和氰烯菌酯等其他类型杀菌剂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研究表明,安徽省部分小麦产区已出现赤霉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抗性群体,预测长期单一使用氟唑菌酰羟胺防治小麦赤霉病具有较高的抗性风险。研究结果可为该药剂的抗性风险治理及在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羟胺 抗药性 产毒化学型 生物适合度 交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 g/L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明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7期78-79,93,共3页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发生范围广、危害重、易暴发成灾的病害。为筛选出防治油菜菌核病的高效经济药剂,开展了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825、900、975 g/hm^(2)对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发生范围广、危害重、易暴发成灾的病害。为筛选出防治油菜菌核病的高效经济药剂,开展了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825、900、975 g/hm^(2)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均在86%以上,防效显著高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0 g/hm^(2)和清水对照。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各剂量处理油菜产量均较清水对照提高。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适合作为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药剂,在油菜盛花期施药1次。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对油菜生长有不利影响,在生产上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核病 200 g/L羟胺悬浮剂 防效 产量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唑菌酰羟胺与丙环唑混配对小麦白粉病与叶锈病的防效
4
作者 陆志杰 阮赞誉 +2 位作者 胡振海 居梦婷 林蔚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51-53,64,共4页
为了研究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与三唑类杀菌剂丙环唑混配组合对于田间小麦叶部病害白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通过植保无人机对田间小麦进行了不同药剂及用量的喷雾处理,并于药后进行防效和产量调查,评价使用植保无... 为了研究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与三唑类杀菌剂丙环唑混配组合对于田间小麦叶部病害白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通过植保无人机对田间小麦进行了不同药剂及用量的喷雾处理,并于药后进行防效和产量调查,评价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施氟唑菌酰羟胺及丙环唑混配组合对于小麦叶部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施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00mL/hm^(2)+25%丙环唑乳油600mL/hm^(2)混配组合,对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的防效均最佳。其中:该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病指防效为85.75%,优于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减量施用处理和使用担架式喷雾器喷施处理;对小麦叶锈病的病指防效为93.12%,显著优于使用担架式喷雾器喷施处理,优于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减量施用处理。同时,该处理相对于清水对照可使小麦增产23.80%。因此,生产中可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施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与25%丙环唑乳油混配组合,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同时,可有效兼治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胺 丙环 植保无人机 小麦白粉病 小麦叶锈病 防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白粉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基线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杜笑笑 张欣颖 +7 位作者 丁成 张美惠 王奥霖 袁军海 瓮巧云 范洁茹 刘伟 周益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0,365,共5页
氟唑菌酰羟胺是一种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DHI)类杀菌剂,2019年在我国登记在小麦上防治赤霉病,为明确其对小麦白粉病的潜在防治效果,以及为监测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其是否产生抗药性,本文采用离体... 氟唑菌酰羟胺是一种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DHI)类杀菌剂,2019年在我国登记在小麦上防治赤霉病,为明确其对小麦白粉病的潜在防治效果,以及为监测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其是否产生抗药性,本文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了2000年前和2019年采自我国河南、山东等9省市的110株小麦白粉病菌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采自2019年的88株菌株,其EC_(50)范围为0.0102~0.7668μg/mL,平均EC_(50)为(0.2243±0.1796)μg/mL;采自2000年前的22株菌株,其EC_(50)范围为0.0521~0.8824μg/mL,平均EC_(50)为(0.3563±0.2796)μg/mL;两组菌株群体间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氟唑菌酰羟胺对110株菌株的EC_(50)范围为0.0102~0.8824μg/mL,平均EC_(50)为(0.2507±0.2103)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可作为小麦白粉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基线。本研究结果可为氟唑菌酰羟胺防治小麦白粉病以及未来监测该病原菌对药剂的抗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胺 小麦白粉病 敏感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唑菌酰羟胺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及对烟叶和土壤的安全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勇 秦言敏 +6 位作者 熊书斌 黄长权 冯佳 李义强 王杰 张超群 黄斌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2,共9页
为明确烟草赤星病菌对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水平以及该药在烟叶和土壤中的安全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烟草赤星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并在云南、四川、贵州、福建、重庆等省市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分... 为明确烟草赤星病菌对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水平以及该药在烟叶和土壤中的安全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烟草赤星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并在云南、四川、贵州、福建、重庆等省市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分析了其在烟叶上的残留降解,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其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共发生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氟唑菌酰羟胺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菌丝生长阶段最为敏感,对169株病株的EC50值为0.0064~0.1832 mg/L。氟唑菌酰羟胺2次施药对烟草赤星病的田间防效达到69.42%~88.09%,并增加了烟叶产量。另外,氟唑菌酰羟胺在鲜烟叶和干烟叶的降解半衰期范围为3.2~8.8 d。氟唑菌酰羟胺使用后土壤中链霉菌属、假单胞菌属、木霉菌属、拟青霉属等有益菌显著富集,且细菌和真菌共发生网络的复杂度增加。因此,氟唑菌酰羟胺可用于烟草赤星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胺 烟草赤星病 敏感基线 安全性评价 微生物共发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景壮 吴进龙 郭海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S01期20-22,共3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 SB-C_(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30nm波长下对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标准偏差...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 SB-C_(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30nm波长下对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标准偏差为0.01,变异系数为0.21%,平均回收率为9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胺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媛媛 韩晓清 +3 位作者 郭志刚 王淑荣 李劲松 张尚卿 《长江蔬菜》 2021年第10期73-75,共3页
为了明确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其在黄瓜上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能够快速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 为了明确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其在黄瓜上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能够快速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速效性;第2次药后3、5、7、10、14 d,该药剂130、200 mg/L 2个处理的防效均高于89%,且显著高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乙嘧酚悬浮剂3种对照药剂。该药剂对黄瓜安全,结合成本核算,建议生产中使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有效成分130 mg/L)防治黄瓜白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胺·苯醚甲环 田间防治效果 黄瓜 白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对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莎莎 王江兵 +3 位作者 许强 刘婷 王晔 陈振 《湖北植保》 2023年第2期42-44,共3页
为验证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本文选择25%咪鲜胺EC 50 mL/667m^(2)、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 mL/667m^(2)、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25%咪鲜胺EC 40+50 mL/667m^(2)共3种药剂配方来研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为验证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本文选择25%咪鲜胺EC 50 mL/667m^(2)、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 mL/667m^(2)、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25%咪鲜胺EC 40+50 mL/667m^(2)共3种药剂配方来研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 mL/667m^(2)在油菜盛花期一次施药,病株率为0.67%、病情指数0.38,发病最轻,防效达到88.74%,防效最好;且施药后无药害,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核病 防治效果 200 g/L羟胺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氟唑菌酰羟胺·联苯吡菌胺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俊欢 张黎辉 +1 位作者 刘希玲 李长红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1年第8期33-39,共7页
研制了一种以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复配为原药,25%有效成分含量的悬浮剂。试验通过对不同润湿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的筛选,得到最佳配方:氟唑菌酰羟氨10%、联苯吡菌胺15%、CF20S 2%、A7552%、D4251%、黄原胶0.... 研制了一种以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复配为原药,25%有效成分含量的悬浮剂。试验通过对不同润湿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的筛选,得到最佳配方:氟唑菌酰羟氨10%、联苯吡菌胺15%、CF20S 2%、A7552%、D4251%、黄原胶0.18%、硅酸镁铝1%、丙二醇5%、消泡剂0.5%,水补足至100%。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产品悬浮率达到>90%,热储[(54±2)℃]分解率<5%,产品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要求。此制剂为目前防治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由麦类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D.Cf.sp.triticiE.Marchal.)引起的白粉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胺 联苯吡 白粉病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氟唑菌酰羟胺·噁霉灵种子处理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俊欢 张黎辉 +1 位作者 郝丽霞 刘希玲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7期26-31,共6页
研制了一种以氟唑菌酰羟胺和噁霉灵复配为原药,30%有效成分含量的悬浮剂。试验通过对不同表面活性剂(润湿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成膜剂、防冻剂等的筛选,得到较优配方:氟唑菌酰羟氨10%、噁霉灵20%、500LQ 2%、D3052%、T801%、黄原胶... 研制了一种以氟唑菌酰羟胺和噁霉灵复配为原药,30%有效成分含量的悬浮剂。试验通过对不同表面活性剂(润湿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成膜剂、防冻剂等的筛选,得到较优配方:氟唑菌酰羟氨10%、噁霉灵20%、500LQ 2%、D3052%、T801%、黄原胶0.2%、硅酸镁铝1.2%、液体硅酸钠3%、丙二醇4%、消泡剂0.4%,水补足至100%。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悬浮率90%以上,热储[(54±2)℃]分解率<5%,产品其他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胺 噁霉灵 恶苗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羟胺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 被引量:3
12
作者 祁月月 邵宇 +4 位作者 张平 胡宗林 钮建国 冯星凯 胡永阳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667-671,共5页
为探明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对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的联合毒力。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丙硫唑菌和氟唑菌酰羟胺对禾谷镰刀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确定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羟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丙硫... 为探明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对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的联合毒力。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丙硫唑菌和氟唑菌酰羟胺对禾谷镰刀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确定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羟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_(50)分别为22.44、0.33 mg·L^(-1)。在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羟胺的3个不同配比中,2∶3配比时EC_(50)最小,为0.19 mg·L^(-1);1∶1配比时EC_(50)值最大,为0.47 mg·L^(-1)。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羟胺质量比为1∶1、2∶3和1∶2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37.54、285.91、175.36。综合增效作用考虑,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羟胺以2∶3混配效果最佳。结果表明,50%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300、400、500 mL·hm^(-2)施药25 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76%、97.03%、99.77%,防治效果突出。50%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可以防治小麦赤霉病,在小麦赤霉病发生初期使用,施药2次,2次施药间隔10~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硫 羟胺 小麦赤霉病 联合毒力测定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严桂江 郭登兄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6期100-100,102,共2页
为明确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750、900、1 050 mL/hm^2对赤霉病均有较好防效,且随着剂量和用药次数的增加防效提高,防治2次的病指防效均在96%以上,远远高于对照药剂50... 为明确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750、900、1 050 mL/hm^2对赤霉病均有较好防效,且随着剂量和用药次数的增加防效提高,防治2次的病指防效均在96%以上,远远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的病指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胺悬浮剂(apn) 小麦赤霉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对烟草叶部病害的田间防效及对烟草产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卢燕回 韦学平 +6 位作者 罗刚 农世英 李俊霖 宋战峰 张得平 冯佳 王杰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71-75,共5页
为探索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对烟草白粉病和靶斑病的田间防效及对烟草产质量的影响。通过采用叶面喷雾法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福建、重庆5地展开烟草白粉病和靶斑病田间防效测试和烟草产质量调查。结果显示200g/... 为探索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对烟草白粉病和靶斑病的田间防效及对烟草产质量的影响。通过采用叶面喷雾法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福建、重庆5地展开烟草白粉病和靶斑病田间防效测试和烟草产质量调查。结果显示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团棵期40mL/667m^(2)施药2次后,对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均在90.0%以上,最高达100%,对靶斑病的田间防效均在85%以上,且叶片未发现变黄、萎蔫等药害现象。同时,对烟草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产量和产值增加显著。烟叶化学成分分析表明,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处理烟草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和总氮含量增加、烟碱降低,评吸质量总分显著提升,且不存在浓度差异性。田间观察发现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处理后,烟叶柔软度增加。上述结果表明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在防治烟草白粉病和靶斑病的同时,可以提升烟草的产量和品质,可在烟草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胺·苯醚甲环 烟草 叶部病害 防效 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唑菌酰羟胺等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15
作者 季岩 王永勤 +1 位作者 梁红娟 周建 《农业装备技术》 2024年第5期42-44,共3页
为了解几种新型杀菌剂对镇江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或40%环丙唑醇悬浮剂防效最好,病穗防效达90%,病指防效达95%。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和48%氰... 为了解几种新型杀菌剂对镇江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或40%环丙唑醇悬浮剂防效最好,病穗防效达90%,病指防效达95%。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和48%氰烯·戊唑醇防效也较好,病指防效达到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羟胺 丙硫 氰烯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对氟唑菌酰羟胺敏感性基线的建立及药剂田间防效 被引量:21
16
作者 向礼波 杨立军 +6 位作者 薛敏峰 张学江 曾凡松 史文琦 宋远胜 龚双军 喻大昭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451,共7页
为明确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新型吡啶酰胺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在中国小麦赤霉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氟唑菌酰羟胺对湖北省6个地区106株禾谷镰孢菌的室内毒力、田间防效及其与多菌灵和氰烯菌酯的... 为明确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新型吡啶酰胺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在中国小麦赤霉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氟唑菌酰羟胺对湖北省6个地区106株禾谷镰孢菌的室内毒力、田间防效及其与多菌灵和氰烯菌酯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氟唑菌酰羟胺对106株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EC_(50)值为(0.018 0±0.209 0)mg/L,平均值为(0.072 8±0.025 9)mg/L;对分生孢子萌发的EC_(50)值为(0.052 7±0.473 2)mg/L,平均值为(0.176 0±0.059 6)mg/mL;且其EC_(50)值频率分布均呈单峰曲线,因此可分别将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平均EC_(50)值作为禾谷镰孢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基线。初步的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抗多菌灵或氰烯菌酯的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均未表现出抗性。田间试验显示,氟唑菌酰羟胺有效剂量200 g/hm^2处理的防效(超过90.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氰烯菌酯600 g/hm^2的防效(78.0%),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效果在127%~135%之间。经氟唑菌酰羟胺处理后,小麦籽粒中由禾谷镰孢菌产生的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含量比空白对照降低了55.09%。研究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禾谷镰孢菌呈现出较高的室内活性且田间防效优越,同时还能降低小麦籽粒中DON毒素的含量及提高小麦产量,因此可作为生产中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或后备药剂,同时也可考虑用作为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抗性治理的替代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 羟胺 敏感性 防治效果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小麦赤霉病 脱氧雪腐镰刀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上的残留分析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方方 张月 +1 位作者 乐渊 韩丙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48-1454,共7页
建立了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香蕉全果和果肉中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在云南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研究了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上的残留消解行为并进行了长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0.01~1 mg/kg添加... 建立了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香蕉全果和果肉中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在云南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研究了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上的残留消解行为并进行了长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0.01~1 mg/kg添加范围内,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香蕉全果和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5%~115%和78%~10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5.0%和1.0%~5.3%,方法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1 mg/kg。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云南香蕉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9、20.4 d。施药后21、28、35 d收获的香蕉中,氟唑菌酰羟胺残留量均低于0.01 mg/kg,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中的最高残留量为0.048 mg/kg。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香蕉中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残留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处于安全水平。该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线性良好;残留消解试验及膳食风险评估为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上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胺 苯醚甲环 香蕉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侯毅平 曲香蒲 +5 位作者 蔡小威 武洛宇 陈长军 王建新 田宝华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3-491,共9页
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是引起水稻恶苗病的主要致病菌,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一种新型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藤仓镰孢菌的生物活性及其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从江苏和... 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是引起水稻恶苗病的主要致病菌,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一种新型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藤仓镰孢菌的生物活性及其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从江苏和浙江两省不同地区分离鉴定出100株藤仓镰孢菌,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建立了藤仓镰孢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基线,测定了该药剂对藤仓镰孢菌的生理影响及其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100株藤仓镰孢菌菌丝生长的EC_(50)值的范围为0.0125~0.1118μg/mL,平均值为0.0503(±0.0029)μg/mL;对100株藤仓镰孢菌孢子萌发的EC_(50)值的范围在0.0001~0.0245μg/mL之间,平均值为0.0038(±0.0005)μg/mL。用0.05μg/mL(EC_(50)值)或1.3μg/mL(EC_(90)值)的氟唑菌酰羟胺处理藤仓镰孢菌菌丝体后,菌丝体顶端分支增多、产孢量下降、细胞膜和细胞器(如线粒体)受损、细胞内含物渗漏增加,胞外多糖产量无变化,而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10、15和20 g的剂量拌种处理100 kg水稻种子,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77%、98.60%和100%。研究结果说明,氟唑菌酰羟胺对藤仓镰孢菌高活性,对水稻恶苗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胺 水稻恶苗病 藤仓镰孢 敏感性基线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检测麦穗中氟唑菌酰羟胺的残留和消解动态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琴燕 陈宏州 +3 位作者 李冬冬 张文文 杨红福 庄义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建立了小麦扬花期和收获期麦穗中氟唑菌酰羟胺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方法,明确了氟唑菌酰羟胺在小麦麦穗中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当乙腈浓度为60%,液固比为20 mL/g,超声破碎时间为15 min,扬花期... 建立了小麦扬花期和收获期麦穗中氟唑菌酰羟胺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方法,明确了氟唑菌酰羟胺在小麦麦穗中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当乙腈浓度为60%,液固比为20 mL/g,超声破碎时间为15 min,扬花期和收获期样品中氟唑菌酰羟胺提取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分别为3.34μg/g和1.12μg/g;利用空白加标试验,扬花期和收获期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0.3%~115.8%,方法的检出限为0.03 ng/mL,定量限为0.15 ng/mL。氟唑菌酰羟胺在麦穗上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3.2~4.4 d。收获后麦粒中氟唑菌酰羟胺残留量为0.12μg/g,低于美国规定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0.3μg/g)。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用于小麦病害防治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胺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麦穗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成 徐锦瑾 +3 位作者 朱淑华 吴丹 李涛 成玮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364-365,357,共3页
开展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草莓叶部和果实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白粉病发病初期,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600倍液隔7 d施药2次,第2次药后7 d叶部和果实的防效分别为91.6%和74.9%,14 d防... 开展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草莓叶部和果实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白粉病发病初期,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600倍液隔7 d施药2次,第2次药后7 d叶部和果实的防效分别为91.6%和74.9%,14 d防效则为96.0%和82.0%,对叶部的防治效果好于果实。试验浓度条件下无药害产生,适宜作为草莓白粉病防治药剂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白粉病 羟胺·苯醚甲环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