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5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FTIR气体分析仪检测微量氟化物的评价
1
作者 胡树国 尹冬梅 +2 位作者 杜秋芳 方梦醒 张体强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6-701,共6页
利用气体稀释装置发生(5~100)μmol·mol^(-1)的氮中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八氟丙烷、三氟甲烷和六氟丙烯气体标准,考察了其在高温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上的重复性和线性;通过两种方法计算了的5种氟化物在仪器上的检出限和不确定度... 利用气体稀释装置发生(5~100)μmol·mol^(-1)的氮中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八氟丙烷、三氟甲烷和六氟丙烯气体标准,考察了其在高温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上的重复性和线性;通过两种方法计算了的5种氟化物在仪器上的检出限和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含量为(5~100)μmol·mol^(-1)的5种氟化物在仪器上单独测量的重复性均小于0.1%,线性系数接近0.9999,检出限小于0.1μmol·mol^(-1)。通过对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和八氟丙烷混合气的测量发现,三种化合物之间存在一定干扰,对混合的氟化物定量时需要重新进行方法确认。检出限的测量与使用标准物质的含量、仪器噪声和仪器线性均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傅里叶红外 气体分析仪 氟化 检出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氟化硫全流程分析用八氟丙烷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2
作者 李龙 胡树国 +7 位作者 张体强 杨扬仲夫 赵佳龙 邓保家 代靓君 张盈 李柯 杨华夏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7-563,共7页
六氟化硫气体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冶炼、大气示踪、电子制造等行业,因绝缘强度高,被重点用作高压电气设备及配电网络的绝缘介质。在从生产、应用至回收再利用的全流程使用中,八氟丙烷作为杂质或反应产物,其测量结果可用于优化生产工艺、控... 六氟化硫气体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冶炼、大气示踪、电子制造等行业,因绝缘强度高,被重点用作高压电气设备及配电网络的绝缘介质。在从生产、应用至回收再利用的全流程使用中,八氟丙烷作为杂质或反应产物,其测量结果可用于优化生产工艺、控制产品质量或反应六氟化硫气体的工作状态,因此其准确测量至关重要,需要配备合适的标准物质作为测量依据。针对六氟化硫中八氟丙烷杂质的分析需求,开展了六氟化硫为平衡气的八氟丙烷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物质的量分数范围为(50.0~100)μmol/mol。开发了对八氟丙烷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优于0.1%,精密度良好。对标准物质特性量值的均匀性、稳定性、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气体标准物质在12个月内稳定性良好,特性量值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物质 氟化 八氟丙烷 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甲基丙烯酸酯改性压力敏感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刘家楹 魏春华 +3 位作者 杨瑜珂 蒋海林 杨军校 梁磊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氟化丙烯酸酯聚合物因其对氧气的敏感性高,光降解率低及温度敏感性低等优点在压力敏感涂料(PSP)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为了改善聚对叔丁基苯乙烯用作PSP基体聚合物的性能,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氟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与对叔丁基苯乙烯共聚... 氟化丙烯酸酯聚合物因其对氧气的敏感性高,光降解率低及温度敏感性低等优点在压力敏感涂料(PSP)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为了改善聚对叔丁基苯乙烯用作PSP基体聚合物的性能,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氟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与对叔丁基苯乙烯共聚物,通过核磁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测试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将共聚物与氧探针混合并喷涂制备了压力敏感涂层,对其氧传感性、压力敏感性、温度敏感性以及光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筛选出最适合用作PSP基体聚合物衬底。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六氟异丙酯与对叔丁基苯乙烯的共聚物综合性能最为优异,压力敏感性高(S_(p)=0.7154%/kPa),温敏感性低(S_(T)=-0.4978%/℃),光降解性较低(I_(d)=9.9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敏感材料 氟化聚合物 铂卟啉 喷涂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检查术与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增强超声内镜检查术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覃家凭 姚朝光 +2 位作者 陈丽芬 黄理 程读创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术(EUS)与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增强超声内镜检查术(CE-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上消化道SMT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EUS和以六氟化硫微泡为造影剂的CE-...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术(EUS)与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增强超声内镜检查术(CE-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上消化道SMT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EUS和以六氟化硫微泡为造影剂的CE-EUS,分析EUS和以六氟化硫微泡为造影剂的CE-EUS下的上消化道良性SMT和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图像特征。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EUS、以六氟化硫微泡为造影剂的CE-EUS单独检查,以及两者联合检查,在上消化道良性SMT和GIST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2例上消化道SMT经影像学检查和手术结果证实,肿瘤位于食管上段、食管中段、食管下段、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的占比分别为7.32%、10.98%、10.98%、4.88%、29.27%、26.83%、6.10%和3.66%。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SMT 51例,占比62.20%;GIST 31例,占比37.80%。其中,良性SMT主要位于食管和胃部,并以平滑肌瘤最为多见;GIST主要位于胃部,并以胃底和胃体多见。良性SMT组回声均匀、表面黏膜光滑和边缘规则占比明显高于GIS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T组多普勒丰富血流信号和起源于固有肌层占比明显高于良性SM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回声性质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SMT组同质性强化占比明显高于GI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T组动脉期高增强、静脉期弥漫性增强和不规则血管占比明显高于良性SM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US鉴别诊断GIST和良性SMT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64.52%、74.51%和70.73%,以六氟化硫微泡为造影剂的CE-EUS分别为90.32%、88.24%和89.02%,两者联合检查分别为100.00%、90.20%和93.90%。结论EUS与以六氟化硫微泡为造影剂的CE-EUS,对上消化道良性SMT和GIST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检查术(EUS) 造影增强超声内镜检查术(CE-EUS)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 氟化硫微泡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传感器检测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登平 陆恬 +2 位作者 杨星琦 张冬辉 夏瑜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3期159-164,共6页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and Polyfluorinated Compounds,PFASs)作为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持久性污染物,已对水体和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为了减少和控制PFASs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需要建立简单有效的分析方法对水环境中的PFASs进...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and Polyfluorinated Compounds,PFASs)作为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持久性污染物,已对水体和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为了减少和控制PFASs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需要建立简单有效的分析方法对水环境中的PFASs进行及时监测。而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及其衍生物的传感器可以快速灵敏地检测水中痕量PFASs,其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并具有现场应用的潜力。本文主要综述MOFs光学传感器、MOFs电化学传感器和MOFs固相微萃取传感器在水环境PFASs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并讨论MOFs传感器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环境中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合物和多氟化合物 金属-有机框架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复杂水质中25种全氟/多氟化合物
6
作者 吴萍 王炜 +3 位作者 刘惠敏 段秀锋 曲腊腊 尤本胜 《化学分析计量》 2025年第1期12-20,共9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复杂水质中25种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s)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直接过滤、乙腈提取或固相萃取,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分离,以含0.01%甲酸的甲醇溶液和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复杂水质中25种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s)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直接过滤、乙腈提取或固相萃取,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分离,以含0.01%甲酸的甲醇溶液和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用内标法定量。25种PFASs的质量浓度在0.5~100μ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3种样品处理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6~0.20、0.002~0.006μg/L和0.1~0.2 ng/L。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69.9%~115%,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19.6%(n=6)。该方法简单快捷、重现性好、灵敏度较高,适用于氟化工园区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中25种PFASs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多氟化合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直接进样 乙腈提取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辨识在氢氟化系统先进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刘琛 李雪 +2 位作者 郑芳 张瑜 李雷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针对铀纯化转化生产中非线性、大迟延、多变量耦合程度高的氢氟化系统生产流程,采用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算法,建立氢氟化系统中相关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进而优化控制系统相关参数。通过对比采用了模型辨识的先进控制系统与原控制系统的仿... 针对铀纯化转化生产中非线性、大迟延、多变量耦合程度高的氢氟化系统生产流程,采用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算法,建立氢氟化系统中相关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进而优化控制系统相关参数。通过对比采用了模型辨识的先进控制系统与原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辨识在先进控制中的重要性、优越性、可行性,对改善复杂系统的控制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辨识 参数优化 先进控制 氟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环境氟化物测定中的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伟 王桃源 +3 位作者 高基景 赵剑 李殿春 秦超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3期40-43,共4页
本文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氟化物。为提高测定结果的精确性,测定实验中需要使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选取TISAB1和TISAB2两种常用缓冲液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TISAB1缓冲液的3次测定结果均在保证值规定范围内,可以更好... 本文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氟化物。为提高测定结果的精确性,测定实验中需要使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选取TISAB1和TISAB2两种常用缓冲液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TISAB1缓冲液的3次测定结果均在保证值规定范围内,可以更好地满足氟化物测定实验中提高测定精度的需要。金属离子干扰实验表明,在Al^(3+)浓度不超过10 mg/L、Fe^(3+)浓度不超过50 Mg/L、Ca^(2+)浓度不超过100 mg/L的情况下,3种金属离子不会对氟化物测定结果产生干扰。土壤水溶态氟化物的检出限为2.1μg,土壤全态氟化物的检出限为2.2μg,可以满足土壤环境氟化物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测定实验 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法 校准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对钛锂离子筛制备及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张理元 张菁菁 +1 位作者 吴娜 沈如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4-61,共8页
以二氧化钛为钛源,氢氧化锂为锂源,氟化铵为改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氟改性钛酸锂(F-Li_(2)TiO_(3)),经盐酸洗脱得到氟化钛锂离子筛(F-H_(2)TiO_(3))。研究氟化铵用量和煅烧温度对Li_(2)TiO_(3)前驱体形貌、晶体结构的影响以及F-Li_(2)TiO... 以二氧化钛为钛源,氢氧化锂为锂源,氟化铵为改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氟改性钛酸锂(F-Li_(2)TiO_(3)),经盐酸洗脱得到氟化钛锂离子筛(F-H_(2)TiO_(3))。研究氟化铵用量和煅烧温度对Li_(2)TiO_(3)前驱体形貌、晶体结构的影响以及F-Li_(2)TiO_(3)洗脱和F-H_(2)TiO_(3)吸附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分析仪(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别对样品的表面形貌、晶相组成、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元素含量和价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氟钛比为0.15时,可以得到颗粒分散且具有多孔结构的F-Li_(2)TiO_(3),经过700℃热处理的样品各晶面结晶度最完整,洗脱率达到96.98%,显著高于未改性样品(90.55%)。F-H_(2)TiO_(3)最大吸附容量达到46.52 mg/g,与未改性样品(35.51 mg/g)相比有较大提升,对Li+的吸附速率明显加快,吸附平衡时间从12 h缩短到10 h。F-H_(2)TiO_(3)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方式为化学单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锂离子筛 氟化 水热法 洗脱率 吸附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尺寸Mn^(4+) 掺杂氟化物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罗沛兰 罗志怀 +3 位作者 周志军 陈哲 何雪龙 张文华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2-106,共5页
Mn^(4+)掺杂氟化物荧光材料展现出众多优势,包括无毒、蓝光激发、超窄发射谱带、高发光效率、符合Rec.2020标准的发射波长、无重吸收以及优良的热稳定性。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下一代Mini/Micro-LED显示技术的理想红光介质材料。然而,要应用... Mn^(4+)掺杂氟化物荧光材料展现出众多优势,包括无毒、蓝光激发、超窄发射谱带、高发光效率、符合Rec.2020标准的发射波长、无重吸收以及优良的热稳定性。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下一代Mini/Micro-LED显示技术的理想红光介质材料。然而,要应用于Mini/Micro-LED,需要小尺寸的氟化物。因此,本文从制备方法入手,深入探讨了国内外小尺寸Mn^(4+)掺杂氟化物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当前小尺寸Mn^(4+)掺杂氟化物面临的关键问题,旨在为研发高效优质的小尺寸Mn^(4+)掺杂氟化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4+) Micro-LED 红色荧光粉 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氟化反应产物生产的风险分析及安全技术措施
11
作者 宋建国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44-47,60,I0003,共6页
利用危险及可操作性方法,结合精细化工反应热评估结果,对一种采用氟化氢溶剂法生产六氟磷酸锂的间歇反应釜生产技术进行安全分析,查找出该工艺氟化反应、合成反应过程存在的反应失控、温度过高、反应釜压力过高等异常事件,及由此引发高... 利用危险及可操作性方法,结合精细化工反应热评估结果,对一种采用氟化氢溶剂法生产六氟磷酸锂的间歇反应釜生产技术进行安全分析,查找出该工艺氟化反应、合成反应过程存在的反应失控、温度过高、反应釜压力过高等异常事件,及由此引发高毒介质泄漏带来人员中毒的现实风险。提出了本质安全设计、仪表联锁控制、异常情况保护、人员技能提升等削减风险的措施建议。对采取的措施进一步开展保护层分析,可知生产过程风险处在可接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反应 合成反应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保护层分析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电解法制备镨钕金属氟化钡部分替代氟化锂对电解生产影响研究
12
作者 李虎平 朱珍旭 +2 位作者 孙伟 袁敦 李明臻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3期14-16,共3页
随着氟化锂价格逐渐攀升,针对熔盐电解生产镨钕金属氟化锂单耗偏高的现象,氟化锂替代或部分替代研究实验再次被提出来,寻求氟化锂替代或部分替代品已经成为稀土熔盐电解行业亟需解决的工作任务之一,因此,进行氟化钡部分替代氟化锂对电... 随着氟化锂价格逐渐攀升,针对熔盐电解生产镨钕金属氟化锂单耗偏高的现象,氟化锂替代或部分替代研究实验再次被提出来,寻求氟化锂替代或部分替代品已经成为稀土熔盐电解行业亟需解决的工作任务之一,因此,进行氟化钡部分替代氟化锂对电解生产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采用氟化钡对氟化锂进行部分替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电解生产过程中氟化锂的消耗,氟化钡替代比为10%~15%时,对金属的质量、产量、一次合格率均影响较小,氟化钡替代比超过15%,其会影响金属的正常电解,造成产量、质量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体系 氟化 氟化 熔盐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锰脱除硫酸锰溶液中钙镁的工艺条件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裴正清 王家伟 +6 位作者 王海峰 杨春元 周兴杰 郑可欣 鲁菊 马德华 路坊海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以氟化锰为脱除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氟化锰过量系数、溶液pH值、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硫酸锰溶液中钙镁脱除率的影响。在氟化锰过量系数2.0、溶液pH=5、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80 min的优化工艺条件下,钙和镁脱除率分别为97.06%和95... 以氟化锰为脱除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氟化锰过量系数、溶液pH值、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硫酸锰溶液中钙镁脱除率的影响。在氟化锰过量系数2.0、溶液pH=5、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80 min的优化工艺条件下,钙和镁脱除率分别为97.06%和95.48%。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硫酸锰溶液中钙和镁的沉淀反应均符合Avrami方程,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8.01 kJ/mol和53.23 kJ/mol,表面化学反应是影响钙镁沉淀反应速率的限制性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锰溶液 除钙 除镁 钙镁 氟化 沉淀 工艺条件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废水中氟化钙颗粒结晶行为及其可浮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雨茜 次曲 +4 位作者 李军霄 孔令豪 钱玉鹏 黄鸶云 刘东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6,共6页
为解决氟资源加工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高含氟废水中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系统研究了含氟酸性废水中形成的氟化钙结晶颗粒的沉降行为和粒度特征,探索了氟化钙结晶颗粒的浮选特性,并结合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氟化钙化学沉淀形... 为解决氟资源加工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高含氟废水中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系统研究了含氟酸性废水中形成的氟化钙结晶颗粒的沉降行为和粒度特征,探索了氟化钙结晶颗粒的浮选特性,并结合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氟化钙化学沉淀形成过程,利用XRD表征结晶颗粒的物相组成,采用Zeta电位测试分析Na OL与氟化钙颗粒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用氯化钙处理含氟酸性废水时,在强酸条件下,无法形成氟化钙结晶颗粒;在p H>5时,能获得稳定的氟化钙结晶沉淀产物,且废水中F^(-)浓度越高,结晶颗粒数量越多,粒度越大,所获得氟化钙结晶纯度高,几乎不含其他杂质;油酸钠在p H为5~9时,能够吸附在氟化钙结晶颗粒表面,使其具备良好的可浮性,且油酸钠用量与废水中F^(-)浓度呈等比例关系,浮选回收效果良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处理含氟废水和回收氟化钙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酸性废水 氟化 结晶行为 可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宠物毛发中全氟/多氟化合物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晨 李鹏飞 +1 位作者 王媛 史亚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7-1234,共8页
该研究对宠物毛发中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的萃取方法进行优化,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HPLC-MS/MS)同时测定宠物毛发中包括替代品6∶2氯代多氟醚磺酸(6∶2 Cl-PFESA)和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OBS)在内的24种PFAS的分... 该研究对宠物毛发中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的萃取方法进行优化,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HPLC-MS/MS)同时测定宠物毛发中包括替代品6∶2氯代多氟醚磺酸(6∶2 Cl-PFESA)和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OBS)在内的24种PFAS的分析方法。样品以乙腈为溶剂超声和振荡萃取2次,萃取液用弱阴离子交换(WAX)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收集洗脱液氮吹浓缩后进行HPLC-MS/MS分析。在优化条件下,目标化合物的仪器检出限(LOD)和方法检出限(MDL)分别为0.005~0.136 ng/mL和0.009~0.273 ng/g。24种PFAS的加标回收率为66.2%~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21%。采用该方法对52个实际宠物毛发样品进行分析,24种PFAS均被检出,检出率为3.8%~98.1%,PFAS总含量为0.89~17.94 ng/g,平均含量为5.02 ng/g。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应用于宠物毛发中PFAS分析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多氟化合物 宠物毛发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电化学氟化中HF的干燥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爱红 王凤花 +1 位作者 粱培玉 张宝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9-49,56,共2页
以氟化氢为溶剂的有机物的氟化过程中 ,氟化氢的含水量对反应至关重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干燥氟化氢的方法 。
关键词 氟化 干燥 电化学氟化 氟化氢钾 吸收剂 氟气 预电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氟化锐钛矿与金红石/锐钛矿混合晶相TiO_(2)光催化性能对比研究
17
作者 王梓 陈宏标 +2 位作者 王慧 马军涛 葛素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197,共6页
以四氯化钛为钛源,通过改变氢氟酸(HF)用量、水热反应温度和时间调控TiO_(2)的晶相组成,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子顺磁共振(ESR)、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等手段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物,对... 以四氯化钛为钛源,通过改变氢氟酸(HF)用量、水热反应温度和时间调控TiO_(2)的晶相组成,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子顺磁共振(ESR)、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等手段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物,对比研究了表面氟化锐钛矿TiO_(2)与金红石/锐钛矿混合晶相TiO_(2)光催化性能及反应机制。结果表明:混合晶相有利于电子和空穴共同参与光催化反应,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光催化性能;表面氟化锐钛矿TiO_(2)能抑制电子的作用,导致其催化活性弱于混合相TiO_(2)。这为高活性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表面氟化 混合晶相 罗丹明B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晶石伴生氟化物的赋存状态及浸出试验研究
18
作者 范智禹 聂登攀 +3 位作者 李维娟 王一雍 李继东 庞启航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03,107,共6页
研究了重晶石伴生氟化物赋存状态,结合Plackett-Burman试验法,采用HCl-AlCl_(3)浸出重晶石伴生氟化物,考察HCl浓度、AlCl_(3)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比对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晶石中氟元素主要以萤石形式存在,呈浸染状... 研究了重晶石伴生氟化物赋存状态,结合Plackett-Burman试验法,采用HCl-AlCl_(3)浸出重晶石伴生氟化物,考察HCl浓度、AlCl_(3)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比对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晶石中氟元素主要以萤石形式存在,呈浸染状和条带状分布;HCl浓度3 mol/L、AlCl_(3)浓度0.4 mol/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 min、液固比10 mL/g、矿样粒度48~75μm、搅拌速度300 r/min条件下,氟浸出率可达93.20%,浸出后重晶石质量分数95.91%;各因素影响氟浸出率的显著性排序为:反应温度>HCl浓度>反应时间>AlCl_(3)浓度>液固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晶石 氟化 赋存状态 HCl-AlCl_(3) 浸出 Plackett-Burman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缓解氟化钠诱导小鼠卵母细胞氧化应激的研究
19
作者 英提扎尔·阿不力孜 郭延华 +4 位作者 艾日夏提·地里夏提 艾克拜尔·艾合麦提 妮格尔阿依·安尼瓦尔 王旭光 阿布力孜·吾斯曼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46-4254,共9页
【目的】研究单宁酸(TA)对氟化钠(NaF)诱导小鼠卵母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为开发氟中毒解毒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0(对照)、0.25、0.50、0.75 mmol/L NaF,通过检测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 【目的】研究单宁酸(TA)对氟化钠(NaF)诱导小鼠卵母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为开发氟中毒解毒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0(对照)、0.25、0.50、0.75 mmol/L NaF,通过检测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确定NaF最适作用浓度。以最佳作用浓度NaF处理小鼠卵母细胞后,通过添加不同浓度TA(0、1、10、100μg/L),确定最佳TA作用浓度。在上述试验基础上设置对照组、毒性组(NaF)和解毒剂组(NaF+TA),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卵母细胞内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以及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统计各组小鼠卵母细胞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25~0.75 mmol/L NaF组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后续以0.25 mmol/L NaF作为有效毒性剂量进行试验。小鼠卵母细胞经NaF处理后,与0μg/L TA组相比,10μg/L TA组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极显著升高(P<0.01)。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aF组小鼠卵母细胞ROS水平显著上升(P<0.05),GSH、MMP水平和SOD、GSH-Px活性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与NaF组相比,NaF+TA组小鼠卵母细胞GSH、MMP水平以及SOD和GSH-Px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ROS水平和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早期胚胎发育统计结果显示,NaF组小鼠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aF+TA组小鼠卵母细胞受精率、卵裂率以及囊胚率均极显著高于NaF组(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aF通过提高卵母细胞内ROS和MDA水平诱导小鼠卵母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并降低细胞MMP水平,影响早期胚胎发育。添加10μg/L TA可以缓解NaF诱导小鼠引起的氧化应激,提高小鼠卵母细胞成熟质量,从而促进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 单宁酸 小鼠 卵母细胞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改性类水滑石对废水中氟化物的吸附性能
20
作者 尹波 李政 +3 位作者 顾贵洲 于喜洋 王辉 徐习习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两种吸附剂镁铝焙烧态水滑石(MgAl LDO)和镁铝铁焙烧态水滑石(MgAlFe LDO),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BET比表面积测试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两种吸附剂镁铝焙烧态水滑石(MgAl LDO)和镁铝铁焙烧态水滑石(MgAlFe LDO),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BET比表面积测试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两种吸附剂对废水中F^(-)的吸附性能;考察了金属的物质的量比、煅烧温度、F^(-)初始质量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对废水中F^(-)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gAlFe LDO孔结构分布均匀,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对废水中F^(-)的吸附能力高于MgAl LDO;当n(Mg^(2+))/n(Al^(3+))/n(Fe^(3+))=3.0∶0.6∶0.4、F^(-)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煅烧温度为300℃、MgAlFe LDO的投加量为0.4 g时,废水中F^(-)的去除效果最佳;反应2 h后,废水中F^(-)的去除率为98.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铁焙烧态水滑石 废水氟化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