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态氚增殖包层中球床堆积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巩保平 冯勇进 +3 位作者 何开辉 廖洪彬 王晓宇 冯开明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0-427,共8页
基于球床堆积实验和离散元数值模拟对包层中球床的堆积性能做了初步研究。圆柱形一元(单尺寸颗粒)球床的堆积性能的结果显示随着球床直径与颗粒直径比的增大,球床的平均堆积因子逐渐增高,实验与模拟结果一致;采用二元颗粒(双尺寸颗粒)... 基于球床堆积实验和离散元数值模拟对包层中球床的堆积性能做了初步研究。圆柱形一元(单尺寸颗粒)球床的堆积性能的结果显示随着球床直径与颗粒直径比的增大,球床的平均堆积因子逐渐增高,实验与模拟结果一致;采用二元颗粒(双尺寸颗粒)、提高颗粒粒度比可以显著提高球床的堆积因子,二元球床的堆积因子随着大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大颗粒体积分数约为60%~80%时达到最大。优化了二元球床的填充工艺,最终二元球床的堆积因子基本达到0.8,但球床的均匀性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氚增殖包层 增殖剂球床 堆积性能 堆积因子 离散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冷氚增殖包层的中子学模拟
2
作者 刘辰 曹学武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68,共5页
建立起锂球壳模型,用三个不同的聚变评价中子数据库——FENDL2.1、FENDL3.0和JEFF3.2分别进行了中子输运模拟,比较了三个数据库的模拟结果。再对水冷增殖包层分别建立一维中子学模型和三维中子学模型,进行中子输运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 建立起锂球壳模型,用三个不同的聚变评价中子数据库——FENDL2.1、FENDL3.0和JEFF3.2分别进行了中子输运模拟,比较了三个数据库的模拟结果。再对水冷增殖包层分别建立一维中子学模型和三维中子学模型,进行中子输运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选择FENDL3.0作为水冷增殖包层三维中子学模拟的数据库;水冷增殖包层一维中子学模拟优先考虑柱壳模型模拟;水冷氚增殖包层的三维中子学模拟所得氚增殖率TBR能满足氚自持要求;而且外包层的TBR贡献是主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氚增殖包层 TBR 中子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层氚增殖球床不同装载方案的有效热导率研究
3
作者 王聪 陈磊 刘松林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1-137,共7页
针对聚变堆固态包层的产氚载体中锂陶瓷颗粒组成的氚增殖球床,建立了基于离散元-计算流体力学(DEM-CFD)方法的球床传热分析模型,进行了离散元(DEM)几何模型有效性验证、网格敏感性分析和计算流体力学(CFD)传热模型有效性验证。用该模型... 针对聚变堆固态包层的产氚载体中锂陶瓷颗粒组成的氚增殖球床,建立了基于离散元-计算流体力学(DEM-CFD)方法的球床传热分析模型,进行了离散元(DEM)几何模型有效性验证、网格敏感性分析和计算流体力学(CFD)传热模型有效性验证。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粒径分布球床、不同粒径的一元球床、二元球床的有效热导率,研究了相同填充率下,粒径分布、不同粒径及粒径混合对球床有效热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填充率相近的钛酸锂球床,粒径分布球床与一元等效粒径球床的有效热导率结果相差不大;在辐射换热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粒径尺寸对一元球床有效热导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二元混合钛酸锂球床相较于一元钛酸锂球床有更高的球床填充率和有效热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计算流体力学方法 球床有效热导率 粒径分布 氚增殖包层 二元球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氚增殖剂球床稳态传热数值模拟
4
作者 骆贝贝 葛艳艳 王玉林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9-553,共5页
聚变堆实验包层结构中包含由锂陶瓷小球随机堆积形成的球床.为研究其传热性能,特别是球床有效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采用离散单元法模拟了小球在方形容器中的堆积,并使用该模型进行了稳态传热的数值计算.该几何模型中距壁面不同距离... 聚变堆实验包层结构中包含由锂陶瓷小球随机堆积形成的球床.为研究其传热性能,特别是球床有效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采用离散单元法模拟了小球在方形容器中的堆积,并使用该模型进行了稳态传热的数值计算.该几何模型中距壁面不同距离处球床局部堆积系数符合经典关系式,验证了其合理性.由数值计算得到的球床有效热导率随球床平均温度的变化规律也能与相关实验测量值较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包层 离散单元法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CB-TBM包层Li_4SiO_4球床堆积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5
作者 巩保平 冯勇进 +3 位作者 刘洋 廖洪彬 王晓宇 冯开明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80,共8页
通过离散元法初步模拟了微球在重力作用下的堆积行为,并分析了氚增殖区Li_4SiO_4球床的局部堆积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和恢复系数对球床最终堆积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当摩擦系数较小时,摩擦系数对球床堆积结构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当... 通过离散元法初步模拟了微球在重力作用下的堆积行为,并分析了氚增殖区Li_4SiO_4球床的局部堆积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和恢复系数对球床最终堆积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当摩擦系数较小时,摩擦系数对球床堆积结构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当摩擦系数较大时,恢复系数对球床堆积结构的影响起主要作用。球形颗粒从靠近壁面处的规则分布逐渐过渡到内部区域的均匀随机分布。球床局部堆积因子表现出了明显的壁面效应,其分布随着微球到壁面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出振幅逐渐减小的振荡趋势。所得到的球床堆积结构信息可用于研究球床传热特性和提氚气体流动特性的随机堆积球床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氚增殖包层 堆积因子 堆积结构 离散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CB-DEMO氦冷固态包层热工水力计算及分析
6
作者 王苏豪 曹启祥 +3 位作者 武兴华 王晓宇 张国书 冯开明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3,共6页
根据这几年HCCB-DEMO包层技术的发展,对原氦冷固态氚增殖包层进行相应设计改进。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CFX对该改进设计进行了热工水力学计算及分析。分析模型包括:第一壁,增殖单元,筋板以及三者集成模型。结果表明:各子部件在单独分析的... 根据这几年HCCB-DEMO包层技术的发展,对原氦冷固态氚增殖包层进行相应设计改进。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CFX对该改进设计进行了热工水力学计算及分析。分析模型包括:第一壁,增殖单元,筋板以及三者集成模型。结果表明:各子部件在单独分析的情况下,材料最高温度低于设计要求限值;冷却剂进出口温度为300/500℃,满足设计需求。同时对比分析了集成计算及单独计算的结果,得出第一壁与铍球床之间的相互热作用较大,铍球床材料最大温度会高于设计限值。针对经集成计算后发现的问题,未来将对氦冷固态包层的设计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堆 氦冷固态氚增殖包层 3D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