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光整加工及其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计时鸣 黄希欢 +1 位作者 谭大鹏 谭云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5-864,共10页
考虑用流体抛光法加工大尺度工件存在效率低下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方法。该方法在约束流场中引入微纳米气泡,利用气泡在溃灭时释放的能量加速驱动磨粒运动,从而有效提升抛光效率。实验显示:在加工过程中,离心泵... 考虑用流体抛光法加工大尺度工件存在效率低下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方法。该方法在约束流场中引入微纳米气泡,利用气泡在溃灭时释放的能量加速驱动磨粒运动,从而有效提升抛光效率。实验显示:在加工过程中,离心泵的发热会导致流体黏度下降,进而影响工件近壁面的湍动能和动压力的大小及分布,而加工工件近壁面的湍动能和动压力会对表面纹理的均匀性和材料的去除效率有重要影响。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文中基于对磨粒流抛光机理的研究,提出一种通过改变入口流速来补偿温升带来的湍动能和动压力变化的方法,实验求得了抛光流体温度从20℃到60℃之间的9个均等点对应的最优入口流速值。实验表明,相对未加入气泡时,该抛光方法的加工效率得到提高,而调速补偿明显提升了工件表面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抛光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 微纳米 湍动能 动压力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黏土孔隙气-液-固三相作用下甲烷吸附模型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靖 李相方 +4 位作者 李莹莹 石军太 白艳改 徐敏 赵天逸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80-1587,共8页
实际储层条件下含水页岩的甲烷吸附量低于实验室测定的干燥页岩吸附量,致使页岩气资源量被高估。在考虑页岩黏土孔隙含水的基础上,基于气-固界面Langmuir吸附理论、气-液界面Gibbs吸附理论及土壤吸附学,针对狭缝孔及圆管孔两类黏土孔隙... 实际储层条件下含水页岩的甲烷吸附量低于实验室测定的干燥页岩吸附量,致使页岩气资源量被高估。在考虑页岩黏土孔隙含水的基础上,基于气-固界面Langmuir吸附理论、气-液界面Gibbs吸附理论及土壤吸附学,针对狭缝孔及圆管孔两类黏土孔隙,建立了气-液-固三相作用下甲烷吸附理论模型。该模型可以计算孔隙含水饱和度0~100%的吸附曲线,验证表明:计算结果与分子模拟结果吻合。并进一步揭示了甲烷在黏土水膜表面的气-液界面吸附特征:在低压下,吸附量与压力呈线性变化;在高压下,吸附量趋于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黏土矿物 --三相 甲烷 吸附模型 水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搅拌自吸式浮选机气-液-固三相流场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姗 王发展 +3 位作者 王博 王欣 吴振 王哲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7,共6页
为了研究机械搅拌自吸式浮选机内叶轮转速对浮选动力学环境所产生的影响,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k -ε湍流模型和雷诺时均方程,对有效容积为20 m3机械搅拌自吸式浮选机内部气-液-固三相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3种粒度、3种转速... 为了研究机械搅拌自吸式浮选机内叶轮转速对浮选动力学环境所产生的影响,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k -ε湍流模型和雷诺时均方程,对有效容积为20 m3机械搅拌自吸式浮选机内部气-液-固三相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3种粒度、3种转速所组成的9组模型的三相流体在浮选槽内的速度以及湍流强度的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浮选机叶轮转速在147~196 r/min区间时,液面的湍流强度保持稳定,且该范围内浮选机性能较优。试验结果与模拟预测结果比较吻合,验证了所得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吸式 浮选机 --三相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局部相含率分布 被引量:5
4
作者 曹长青 刘明言 +2 位作者 王一平 秦秀云 胡宗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89-2095,共7页
应用自行开发的微电导探针测试技术,以玻璃珠(dp=0·48mm,ρs=2460kg·m-3)和苯乙烯颗粒(dp=1·45mm,ρs=1264kg·m-3)为固相,空气为气相,水及0·05%、0·20%(质量)SCMC(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为液相,对三相循... 应用自行开发的微电导探针测试技术,以玻璃珠(dp=0·48mm,ρs=2460kg·m-3)和苯乙烯颗粒(dp=1·45mm,ρs=1264kg·m-3)为固相,空气为气相,水及0·05%、0·20%(质量)SCMC(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为液相,对三相循环流化床(TCFB)的各相局部含率进行了同时测定.考察了不同表观液体速度、辅助液体速度、液体黏度及颗粒密度对局部相含率轴径向分布的影响.在不同操作条件下,获得了1286套局部相含率实验数据.给出了局部固含率和局部气含率与操作条件、流体物性及床层轴径向位置的关联式,关联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循环流化床 微电导探针 局部相含率 轴径向分布 局部相含率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流化床液相返混的研究(稳态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宗定 张瑛 黄璐 《化工学报》 EI CAS 1983年第1期78-83,共6页
采用稳态法研究了气速、液速、固体粒子直径及密度和床径对三相流化床液相返混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获得了如下的计算Pe_l的关联式:Pe_l=24.32(U_l/U_t)^(1.2)U_g^(-0.34)D_t^(-0.5)
关键词 三相流化床 返混 -- 稳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器用于产物为气-液-固三相的催化剂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伟莉 侯晋 +3 位作者 王慈林 张帮亮 陈建峰 张鹏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7-811,共5页
通过讨论CuO/ZnO/Al2O3催化剂的合成机理研究了超重力旋转床制备产物为气-液-固三相的材料的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在超重力旋转床改造意见的指导下建造了年产50t的CuO/ZnO/Al2O3催化剂的大型超重力机并用于催化剂的... 通过讨论CuO/ZnO/Al2O3催化剂的合成机理研究了超重力旋转床制备产物为气-液-固三相的材料的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在超重力旋转床改造意见的指导下建造了年产50t的CuO/ZnO/Al2O3催化剂的大型超重力机并用于催化剂的制备。催化剂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的各项理化性能优于现有的醛加氢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反应器 CuO/ZnO/Al2O3催化剂 --三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固-液两相软性磨粒流嵌入式实时测控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计时鸣 兰信鸿 《机电工程》 CAS 2012年第2期131-135,共5页
针对固-液两相软性磨粒流精密抛光方法中流道微小,无法采用常规直接信号传感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信号-加速度振动信号的软性磨粒流监测方法。通过小波包分析提取了振动信号的特征。结合基于有限状态机理论与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 针对固-液两相软性磨粒流精密抛光方法中流道微小,无法采用常规直接信号传感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信号-加速度振动信号的软性磨粒流监测方法。通过小波包分析提取了振动信号的特征。结合基于有限状态机理论与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并发多任务的程序设计方法,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了一种测控软件框架。采用Linux和DSP/BIOSRTOS实施了双操作系统信号处理技术,开发实现了一个面向软性磨粒流的,具有通用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功能的智能化嵌入式实时测控平台。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易扩展与易交互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软性粒流 振动信号 面向对象 小波包 有限状态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喷射床流动特性研究
8
作者 朱家骅 夏素兰 +2 位作者 曹丽淑 胡新辉 石炎福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5期74-77,88,共5页
模型实验研究证明带中心导向管的气-液-固三相喷射床操作稳定,床内液固相具有连续稳定的轴向内循环运动,并可由操作参数求得循环流速为该技术运用于湿法冶金等液固相反应具有能耗低、效率高。
关键词 --三相 流体动力学 喷射床 湿法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通气的沸腾汽-液-固三相搅拌槽中的汽液分散和固体悬浮 被引量:1
9
作者 白丁 包雨云 高正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3-759,共7页
在直径为0.476m的椭圆底搅拌槽中,采用直径为0.238m的单层六叶深凹叶盘式涡轮桨(HEDT),在液位为0.5m的全挡板条件下研究了沸腾状态下,蒸汽、去离子水和玻璃珠组成的汽-液-固体系中搅拌功率、气含率及固体颗粒完全离底悬浮特性,并与常温... 在直径为0.476m的椭圆底搅拌槽中,采用直径为0.238m的单层六叶深凹叶盘式涡轮桨(HEDT),在液位为0.5m的全挡板条件下研究了沸腾状态下,蒸汽、去离子水和玻璃珠组成的汽-液-固体系中搅拌功率、气含率及固体颗粒完全离底悬浮特性,并与常温通空气三相体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沸腾条件下的流体动力学性能与常温通气体系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在沸腾条件下,搅拌功率消耗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有所下降,但HEDT桨具有较高的载气能力,即使在高叶端线速度下,相对功率消耗(RPD)仍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沸腾体系的气含率随单位质量流体输入功率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规律,即存在气含率的极大值,蒸汽成核位置和固体颗粒悬浮特性随搅拌功率增加而改变是造成上述行为的主要原因;沸腾体系中的气含率远远低于常温通空气体系。临界悬浮搅拌转速(NJSG)随固相体积分率的增加略有增加;沸腾体系中蒸汽量的变化对NJSG影响远小于常温通气体系。研究结果对于工业沸腾态三相搅拌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态搅拌槽 --三相体系 含率 临界悬浮 相对功率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磨粒流抛光及其气泡溃灭分布特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计时鸣 葛江勤 +1 位作者 谭大鹏 曾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8-398,共11页
针对软性磨粒流在加工硬脆性材料时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气-液-固三相磨粒流加工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加工流场内注入微尺度气泡群,利用气泡溃灭释放的能量提升磨粒流加工能力。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群体平衡模型耦合计算方法,建立气... 针对软性磨粒流在加工硬脆性材料时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气-液-固三相磨粒流加工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加工流场内注入微尺度气泡群,利用气泡溃灭释放的能量提升磨粒流加工能力。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群体平衡模型耦合计算方法,建立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流体力学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工件表面三相磨粒流形成高速湍流涡旋流场加工特性,得到了工件表面气泡溃灭的分布规律,并探明流体黏度与气泡溃灭之间的关系。图像粒子测速实验表明,通入微尺度气泡群后,平均速度从12.50~13.50m/s提升至15.00~17.00m/s,最高平均速度可达20.00m/s以上。对比加工实验显示,经8h加工后,粗糙度从0.50μm降低到0.05μm。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说明借助微尺度气泡群的溃灭效应可有效提升软性磨粒流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脆性材料加工 软性粒流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 泡溃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包分析识别气液固三相流流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杰 李爱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9,共8页
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因混合均匀、相间接触面积大、传热传质速率快且温度易于控制等优点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但气-液-固三相的流动复杂且难以测定。利用小波包分析方法,计算经4层小波分解后各个频带的能量占比,利用能量占比特征对气-液-... 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因混合均匀、相间接触面积大、传热传质速率快且温度易于控制等优点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但气-液-固三相的流动复杂且难以测定。利用小波包分析方法,计算经4层小波分解后各个频带的能量占比,利用能量占比特征对气-液-固三相流的流型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包多分辨的优点,可以有效提取气-液-固三相流的流型特征;利用小波包能量占比特征可以准确地识别气-液-固三相流流型,有效识别率达90.95%,可为封闭或浑浊体系中气-液-固三相流流型的判别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 流型 小波包分析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粘度对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速度和流型特征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长青 刘明言 +2 位作者 王一平 秦秀云 胡宗定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5-1008,共4页
实验的三相循环流化床以玻璃珠(dp=0.48mm,ρs=2460kg?m?3)和苯乙烯颗粒(dp=1.45mm,ρs=1264kg?m?3)为固相,空气为气相,水、0.05%、0.20%(mass)CMCS(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为液相。实验研究了液体粘度、表观液体速度、表观气体速度、辅... 实验的三相循环流化床以玻璃珠(dp=0.48mm,ρs=2460kg?m?3)和苯乙烯颗粒(dp=1.45mm,ρs=1264kg?m?3)为固相,空气为气相,水、0.05%、0.20%(mass)CMCS(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为液相。实验研究了液体粘度、表观液体速度、表观气体速度、辅助液体速度及颗粒密度对颗粒循环速度的影响。随着液体粘度的增加,颗粒循环速度增加;随着表观液体速度和辅助液体速度增加,颗粒循环速度都增加;随着表观气体速度的增加,颗粒循环速度减小。低密度颗粒系统同高密度颗粒系统相比,低密度颗粒系统能提前从三相传统流型进入三相循环流型。实验还研究了液体粘度对低密度颗粒的起始液体速度和过渡液体速度的影响,为得到三相循环流化床的流型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循环流化床 体粘度 颗粒循环速度 特征速度 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并流体系的流型识别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1-17,共7页
三相并流的流型与系统的动态特征有关。本文将压力信号的检测分析应用于三相并流的流型研究.根据球振动模型的能量分析导出识别模型,同时给出识别参数—压力振动能的概念和表达式,通过信号分析实现模型的量化.结果表明,流型转变时... 三相并流的流型与系统的动态特征有关。本文将压力信号的检测分析应用于三相并流的流型研究.根据球振动模型的能量分析导出识别模型,同时给出识别参数—压力振动能的概念和表达式,通过信号分析实现模型的量化.结果表明,流型转变时,压力振动能变化显著而有规律,依之判别三相并流流型效果显著;适用于三相并流时传质、传热、气含率及压降等研究的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流动 流型 三相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煤浆气化炉洗涤室内气体穿越液池过程颗粒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晅 李铁 +1 位作者 蔡杰 袁竹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5-21,共7页
水煤浆气化炉洗涤室内含固态渣的合成气在穿越液池的过程中得到了洗涤净化。研究气化炉洗涤室内颗粒的运动及其分布规律,对提高合成气的洗涤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将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方法相结合,在Euler-Lagrangian框架... 水煤浆气化炉洗涤室内含固态渣的合成气在穿越液池的过程中得到了洗涤净化。研究气化炉洗涤室内颗粒的运动及其分布规律,对提高合成气的洗涤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将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方法相结合,在Euler-Lagrangian框架下建立三维数学模型,对气化炉洗涤室内的气液固三相流动进行了模拟计算。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揭示了不同运行工况、不同粒径颗粒以及不同颗粒级配下的颗粒数密度分布特性。研究表明:沿洗涤室高度方向颗粒数密度分布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洗涤室液池内颗粒数密度分布存在波动形式;大粒径颗粒在液池中易于沉降,对其具有较好的洗涤分离效果。而小粒径颗粒的沉降性较差,易产生悬浮;颗粒级配的改变对洗涤室液池内颗粒数密度分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炉 洗涤室 --三相 数密度 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R-CCM+的圆形循环水养殖池进水管布设位置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胡佳俊 朱放 +4 位作者 姚榕 桂福坤 刘博 张泽坤 冯德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44-251,共8页
为探究圆形循环水养殖池进水管布设位置对池内的流场分布以及残饵粪便等固体颗粒物排出的影响。该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采用STAR-CCM+软件系统地模拟进水管在常见布设角度(θ=0°、45... 为探究圆形循环水养殖池进水管布设位置对池内的流场分布以及残饵粪便等固体颗粒物排出的影响。该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采用STAR-CCM+软件系统地模拟进水管在常见布设角度(θ=0°、45°),不同布设位置(d=0、1/8 r、1/4 r、3/8 r、1/2 r,d为射流管与池壁的距离,r为养殖池半径)工况下,养殖池内的流场分布特性和固体颗粒物的运动特性,并以固体颗粒物的排出率为主要性能指标,对进水管布设位置进行优化分析。监测了距离池底2、16.5、31 cm(底层、中层、顶层)水层的流场分布特性并利用固-液-气三相流模型详细地模拟了固体颗粒物在养殖池内的运动和汇集过程。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0 min下,进水管设置位置明显影响固体颗粒物的排出率,θ=0°时,当布设距离设置为d=0时,固体颗粒物的排出率最低,其余布设距离工况下,排出率均较高(>90%)且相差不大,在d=3/8 r时取得最大值95.0%;θ=45°时,当布设距离设置为d=1/2 r时,固体颗粒物的排出率最低,其余布设距离工况下,排出率均较高(>90%)且相差不大,在d=0时取得最大值94.3%。因此当进水管布设角度θ=0°时,建议不要贴近养殖池边壁;当进水管布设角度θ=45°时,建议距离养殖池边壁不要超过半径的1/2。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工厂化圆形循环水养殖池的进水管布设距离提供参考,提升循环水养殖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 颗粒物 --三相流模型 排出率 圆形养殖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直径和浓度对水斗式水轮机转轮的磨损特性 被引量:20
16
作者 葛新峰 孙洁 +6 位作者 李阳 张雷 邓朝钟 王金亮 高飞 丁铭泉 郑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025-5033,共9页
含沙水流会对高水头水斗式水轮机转轮造成磨损,影响机组检修和高效安全运行。文采用流体体积模型(volume of fluid,VOF)、SST k-w湍流模型和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对含沙水流进行了固–液–气三相非定常数值模拟,研究了... 含沙水流会对高水头水斗式水轮机转轮造成磨损,影响机组检修和高效安全运行。文采用流体体积模型(volume of fluid,VOF)、SST k-w湍流模型和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对含沙水流进行了固–液–气三相非定常数值模拟,研究了泥沙颗粒的直径、浓度与斗叶内表面磨损量、磨损位置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射流能量的传递,水膜的高压力区逐渐从缺口后移到斗叶根部;分水刃和缺口位置是最容易受到泥沙磨损的部位,与现场电站转轮水斗磨损位置一致;泥沙直径、浓度的增加与磨损率呈正相关;小颗粒泥沙更易对靠近斗叶根部的出水边造成磨损,而大颗粒泥沙更易对靠近分水刃的进水边造成磨损。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水斗式水轮机的制造加工、维护检修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斗式水轮机 泥沙 SST k-w湍流模型 -三相 非定常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气欠平衡钻井水平段环空岩屑运移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翟羽佳 汪志明 张同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3-71,共9页
基于气-液-固三相流理论以及相似理论和量纲分析原理,自主设计并研制了一套水平环空多相复杂流动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对常规或低密度钻井液携岩环空复杂流动的可视化物理模拟。利用该装置开展了充气欠平衡钻井水平段环空岩... 基于气-液-固三相流理论以及相似理论和量纲分析原理,自主设计并研制了一套水平环空多相复杂流动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对常规或低密度钻井液携岩环空复杂流动的可视化物理模拟。利用该装置开展了充气欠平衡钻井水平段环空岩屑运移物理模拟实验;并针对气液体积流量比、钻杆旋转与偏心等因素对岩屑运移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岩屑运移起主导作用的是液相流量,气液体积流量比对岩屑运移的影响相对较小,钻杆偏心或旋转对岩屑运移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但在钻杆处于偏心位置时旋转钻杆,最有利于岩屑的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欠平衡钻井 岩屑运移 --三相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土坡三相流耦合模型验证与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述红 杨天娇 +1 位作者 刘欢 佟可蕙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53-1457,共5页
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考虑孔隙介质可压缩性的二维非饱和土坡固-液-气三相耦合控制方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的PDE平台,将所建立的耦合控制方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经典Liakopoulos砂柱排水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 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考虑孔隙介质可压缩性的二维非饱和土坡固-液-气三相耦合控制方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的PDE平台,将所建立的耦合控制方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经典Liakopoulos砂柱排水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所建立的三相耦合控制方程的正确性,并讨论不同因素对渗流场和位移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渗透率ks对降雨渗流过程的推进起阻滞作用,同时延缓了非饱和土坡的变形,但影响较弱.进气值系数对非饱和土坡变形沉降的过程有一定影响,但总体影响也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三相耦合 渗透率 值系数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流体碱雾发生器烟气脱硫布风结构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冬福 周月桂 +2 位作者 王雷 章明川 宋玉宝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1,15,共6页
在一种新型的多流体碱雾发生器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中 ,碱雾发生器内雾化液滴与脱硫剂颗粒的惯性碰撞是影响整个工艺脱硫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提高液、固颗粒间的碰撞活化效率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 ,对多流体碱雾发生器脱硫剂颗... 在一种新型的多流体碱雾发生器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中 ,碱雾发生器内雾化液滴与脱硫剂颗粒的惯性碰撞是影响整个工艺脱硫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提高液、固颗粒间的碰撞活化效率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 ,对多流体碱雾发生器脱硫剂颗粒及携带风的 2种不同进风型式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均匀性好的圆环进风方式大大增强了雾化液滴与脱硫剂颗粒的碰撞活化作用 ,从而为碱雾发生器布风结构的优化提供合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三相流动 碰撞活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管内湿颗粒空气输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双科 徐旭常 +1 位作者 王光谦 高桥弘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28,共5页
固体物料采用浆体管道输送的情况下 ,本文提出了一种节约管道输送用水的湿颗粒空气输送方法。用管径为 2 5 4mm和 30mm ,粒径为 0 99mm、1 9mm和 2 9mm的安山岩碎石 ,分别进行了输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湿颗粒空气输送的压降 ,与相... 固体物料采用浆体管道输送的情况下 ,本文提出了一种节约管道输送用水的湿颗粒空气输送方法。用管径为 2 5 4mm和 30mm ,粒径为 0 99mm、1 9mm和 2 9mm的安山岩碎石 ,分别进行了输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湿颗粒空气输送的压降 ,与相同输送情况下固体物料水力输送压降相比 ,压降降低程度显著。同时 ,通过沉积界限速度的测定 ,确定了湿颗粒空气输送速度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颗粒 输送 沉积界限速度 压降 --三相 水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