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顶边水油藏油气协同开发下流体界面运移特征
1
作者 邓博 熊宇豪 +3 位作者 刘威 谷建伟 辛传奇 吕柄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107-7113,共7页
气顶边水油藏的开发,存在明显的油气水互侵现象,导致产量快速递减,开发难度增大。为了防止生产井过早停产,需明确流体界面运移特征,制定油气协同开发生产制度。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月东油田气顶边水油藏实际模型与机理模型,根... 气顶边水油藏的开发,存在明显的油气水互侵现象,导致产量快速递减,开发难度增大。为了防止生产井过早停产,需明确流体界面运移特征,制定油气协同开发生产制度。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月东油田气顶边水油藏实际模型与机理模型,根据气顶与边水作用能量强弱,将油气协同开发区域划分为边水控制区、气顶控制区和气顶边水联合控制区三类进行研究,综合评估气窜、水淹、油侵风险,明确油气、油水界面运移特征并形成运移速度图版。结果表明:随着开发的进行,气顶膨胀导致油气界面从油藏顶部向油井方向运移,边水侵入导致油水界面从油藏底部向油井与气井方向运移,油井存在气窜与水淹的风险,气井存在水淹与油侵的风险,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气顶下部和井间高部位,确定月东油田气顶边水油藏合理采气速度为6%~8%。基于实际与理论研究形成的成果认识为气顶边水油藏油气协同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边水油藏 协同开发 界面运移特征 合理采速度 油藏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顶边水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挖潜对策 被引量:14
2
作者 廉培庆 李琳琳 程林松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103,118,共3页
针对国外某气顶边水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分析了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即隔夹层、气顶、构造高点、井网和井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剩余油的分布模式,纵向分布模式为屋脊油、屋檐油、屋顶油和屋内油4种... 针对国外某气顶边水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分析了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即隔夹层、气顶、构造高点、井网和井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剩余油的分布模式,纵向分布模式为屋脊油、屋檐油、屋顶油和屋内油4种,平面分布模式为朵状和火山锥状剩余油2种。针对不同模式剩余油提出了相应的挖潜对策:屋脊油可以在顶部钻水平井挖潜,屋檐油宜采用水平井底部挖潜,屋顶油建议采用过路井补孔,屋内油采用水平井或直井加密挖潜;开发朵状剩余油应进一步完善井网,采用水平井挖潜底部剩余油,而火山锥状剩余油宜采用局部直井加密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边水油藏 剩余油 分布模式 主控因素 挖潜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顶边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迎春 童凯军 +2 位作者 郑浩 吕坐彬 潘玲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57-61,共5页
结合锦州X油田Es3-I断块气顶边水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建立了典型气顶边水油藏地质模型,通过试验设计方法对6个影响油气采收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各个组合方案进行了模拟运算,进而分析了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 结合锦州X油田Es3-I断块气顶边水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建立了典型气顶边水油藏地质模型,通过试验设计方法对6个影响油气采收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各个组合方案进行了模拟运算,进而分析了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敏感程度,结果表明:油环水平井井数对该类油藏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程度最大,而气顶动用情况则对该类油藏天然气采收率的影响程度最大;油环原油最终采收率对其他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水平段垂向位置、原油采油速度、储层各向异性、气顶动用情况、隔层分布以及隔层分布与气顶动用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边水油藏 水平井 采收率 影响因素 试验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驱-水驱联合特征曲线在气顶边水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岳宝林 王双龙 +2 位作者 祝晓林 刘斌 陈存良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104,共6页
气顶边水油藏进入开发中晚期后,面临着气窜与水侵的双重难题,需要评价开发效果,并基于评价结果调整开发策略,但无法直接应用气驱特征曲线或水驱特征曲线评价该类油藏的开发效果。因此,基于稳定渗流理论,推导了气驱特征曲线关系式,并与... 气顶边水油藏进入开发中晚期后,面临着气窜与水侵的双重难题,需要评价开发效果,并基于评价结果调整开发策略,但无法直接应用气驱特征曲线或水驱特征曲线评价该类油藏的开发效果。因此,基于稳定渗流理论,推导了气驱特征曲线关系式,并与水驱特征曲线关系式联立,建立了计算不同阶段气驱产油量占总产油量比例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计算出气顶边水油藏气驱与水驱的采出程度,并根据计算结果调整开发策略。以锦州X油田3井区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计算出该井区所开发气顶边水油组上部当前气驱采出程度为24.3%,下部当前水驱采出程度为48.4%,发现该油组上部气驱采出程度低,指出应实施屏障注水,提高油组的采收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气驱-水驱联合特征曲线可以评价气顶边水油藏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边水油藏 驱曲线 水驱曲线 屏障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顶边水油藏气/水驱产油量贡献评价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孟智强 葛丽珍 +2 位作者 祝晓林 王永平 朱志强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2-170,共9页
通过对锦州油田S31油藏的油气、油水两相渗流规律研究,结合物质平衡方程,推导建立了气/水驱产油量贡献评价方法,量化了该类油藏气驱和水驱在累计产油量中的贡献,为气顶边水油藏可采储量和开发效果评估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①水平... 通过对锦州油田S31油藏的油气、油水两相渗流规律研究,结合物质平衡方程,推导建立了气/水驱产油量贡献评价方法,量化了该类油藏气驱和水驱在累计产油量中的贡献,为气顶边水油藏可采储量和开发效果评估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①水平井井网将气顶边水油藏分为受气驱作用和受水驱作用2个部分,可分别对其进行可采储量及开发效果评价;②气/水驱产油量贡献评价方法反映了该类油藏气/水驱贡献产油量与生产气油比、含水率存在内在联系,利用生产动态数据可计算出气驱和水驱在累计产油量中的贡献;③利用气驱、水驱贡献累计产油量和生产动态数据,结合气驱、水驱特征曲线,以及气驱、水驱开发效果评价图版,可以评价气顶边水油藏可采储量和开发效果,为油田后续挖潜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产油量贡献 可采储量预测 开发效果评价 挖潜 气顶边水油藏 S31油藏 锦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顶边水油藏中后期开发调整三维物理模拟研究
6
作者 葛丽珍 孟智强 +2 位作者 祝晓林 岳宝林 朱志强 《石油钻探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92,共8页
气顶边水油藏天然能量开发中后期气窜、水锥加剧,地层压力加速下降,产量递减加快,生产形势急剧变差。为探索其后期开发调整方向,以海上气顶边水油藏为例,根据相似理论,设计了气顶边水油藏大型三维物理模型,研究了继续天然能量开发、转... 气顶边水油藏天然能量开发中后期气窜、水锥加剧,地层压力加速下降,产量递减加快,生产形势急剧变差。为探索其后期开发调整方向,以海上气顶边水油藏为例,根据相似理论,设计了气顶边水油藏大型三维物理模型,研究了继续天然能量开发、转屏障注水和转老井侧钻等3种开发调整方式的生产特征及其挖潜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天然能量开发以气顶能量为主,受高渗层气窜影响,水平井上部的中、低渗透率储层为后续挖潜的方向;屏障注水开发可以抑制高渗层气顶气窜,对低渗层增产和稳产效果明显;老井侧钻开发对中等渗透率储层占比大的油藏更为有效。现场优选了1口老井,实施了高部位侧钻,取得了良好的现场试验效果。研究结果可以为提升多种提高采收率方式的调整效果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边水 开发调整 物理模拟 剩余油 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块油藏气顶-边水双向驱油藏筛选标准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维霞 吴义志 +1 位作者 李文静 孙宁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08,156,共5页
为提高断块油藏采收率,提出气顶-边水双向驱的开发方式,即利用注入N2挖潜阁楼油,利用边缘注水挖潜低部位剩余油的双向驱替方式,以此提高波及体积和采油速度。新方法提高采收率的主控因素有待明确,相应的油藏筛选标准尚未建立。运用数值... 为提高断块油藏采收率,提出气顶-边水双向驱的开发方式,即利用注入N2挖潜阁楼油,利用边缘注水挖潜低部位剩余油的双向驱替方式,以此提高波及体积和采油速度。新方法提高采收率的主控因素有待明确,相应的油藏筛选标准尚未建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断块油藏双向驱的理论模型,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双向驱开发效果的敏感性及相应的油藏筛选标准。研究表明:对于含油条带较窄(低于100 m),气顶宽度低于50 m的油藏不推荐进行双向驱;低渗透油藏采用双向驱时应降低注气速度,保持注采平衡;在油层厚度不大于10 m,地层原油黏度小于75 m Pa·s,没有较厚夹层的条件下,双向驱开发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采用该筛选标准选取实际区块,预测双向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4.21个百分点。研究成果对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有效动用和高效波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藏 提高采收率 -边水双向驱 数值模拟 营47斜28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水气顶油藏开发方式物理模拟--以伊拉克哈法亚油田Khasib油藏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汪周华 王涛 +3 位作者 刘辉 李楠 朱光亚 郭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8-556,共9页
基于伊拉克哈法亚油田Khasib油藏油气水分布特征,设计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不同驱替方式、驱替参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边部注水驱替时,先期衰竭开采有利于气顶弹性膨胀,形成“上压下顶”的立体驱替作用,驱油效果较好;顶部注... 基于伊拉克哈法亚油田Khasib油藏油气水分布特征,设计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不同驱替方式、驱替参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边部注水驱替时,先期衰竭开采有利于气顶弹性膨胀,形成“上压下顶”的立体驱替作用,驱油效果较好;顶部注气、边部注水气水协同驱替时,注入时机对高、低部位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不同,考虑整体驱油效率,注入压力应大于原油饱和压力;推荐两种驱替方式合理注入时机为20~25 MPa。注入速度对不同注入介质影响规律一致,适当降低注入速度,有利于驱替前缘稳定,延缓注入介质突破,改善驱油效果,实验条件下水驱合理注入速度为0.075 mL/min,气水协同驱替合理注水速度0.15 mL/min、注气速度0.10 mL/min。气水协同驱替有利于高部位原油产出,原油采收率比边部水驱方式高5.0~14.8个百分点,推荐为Khasib油藏中后期合理开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水油藏 开发方式 水驱 水协同驱替 注入时机 注入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屏障注水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范子菲 李云娟 +1 位作者 王京 王发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4-56,共3页
扎纳若尔油田为气顶边水油田 ,在 2 0 0 0年以前主要靠屏障注水方式开发。应用三维三相全组分数值模拟模型研究该油田的屏障注水机理 ,约有 5 6%的屏障注入水进入油环 ,44 %的屏障注入水进入气顶。通过对比屏障注水、2种周期性屏障注水 ... 扎纳若尔油田为气顶边水油田 ,在 2 0 0 0年以前主要靠屏障注水方式开发。应用三维三相全组分数值模拟模型研究该油田的屏障注水机理 ,约有 5 6%的屏障注入水进入油环 ,44 %的屏障注入水进入气顶。通过对比屏障注水、2种周期性屏障注水 (注半年、停半年和注 1年、停半年 )、取消屏障注水油环衰竭开发 4种开发效果 ,认为扎纳若尔油田仍有继续采用屏障注水的必要性。为了进一步优化屏障注入水形成水障以后的开采方式 ,对比了油环注水加逐步取消屏障注水 ( 5a内逐步取消 )、油环注水(取消屏障注水 )、油环注水加屏障注水 (油环注水量和屏障注水量分别占总注水量的 85 %和 1 5 % ) 3种开采方式 ,结果表明 :油环注水加屏障注水方式采出程度最高 ,既能保持油环压力 ,又能隔离气顶 ,防止气顶气窜入油井 ,降低油井生产油气比。因而建议扎纳若尔油田的开发方式改为油环面积注水 ,油气界面附近继续屏障注水 ,屏障注水量为保持注采平衡总注水量的 1 5 %左右 ,以维持目前形成水障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对扎纳若尔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编制具有指导意义。图 3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屏障注水机理气顶边水油藏 注水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