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隙膜蒸馏回收绿色氨水性能研究
1
作者 石明菲 刘梦飞 贺清尧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3,122,共7页
回收沼液中的氨氮可实现低成本和低碳足迹的氮肥生产.理论上气隙膜蒸馏能以绿色氨水形式将沼液中氨氮加以回收,然而该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对气隙膜蒸馏以氨水形式回收沼液中氨氮的具体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气隙厚... 回收沼液中的氨氮可实现低成本和低碳足迹的氮肥生产.理论上气隙膜蒸馏能以绿色氨水形式将沼液中氨氮加以回收,然而该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对气隙膜蒸馏以氨水形式回收沼液中氨氮的具体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气隙厚度、进料温度、初始氨氮浓度和进料流速等因素对模拟沼液中氨氮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氨通量和水通量均随着进料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气隙厚度的增加而降低.进料流速为90 mL/min时,氨氮分离因子和氨氮脱除率均为最高值.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采用正交实验探究气隙膜蒸馏回收氨氮的最佳实验变量组合.结果表明,气隙厚度3 mm、进料温度54℃、初始氨氮浓度800 mg/L和进料流速90 mL/min是以氨氮分离因子为评价参数时的最佳实验变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膜蒸馏 氨氮回收 沼液 氨氮 分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流道强化气隙式膜蒸馏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吴江波 马峰 +1 位作者 杜小泽 郭新瑞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7,共7页
膜蒸馏技术属于可用工业低温余热驱动的水回收手段,在废水处理领域极具推广前景.在气隙式膜组件的热料液流道中加入不同尺寸的半圆柱形挡板,构建多种新型流道的膜组件;同时,建立实验台,在冷热料液入口温度和流量不同时对多种新型膜组件... 膜蒸馏技术属于可用工业低温余热驱动的水回收手段,在废水处理领域极具推广前景.在气隙式膜组件的热料液流道中加入不同尺寸的半圆柱形挡板,构建多种新型流道的膜组件;同时,建立实验台,在冷热料液入口温度和流量不同时对多种新型膜组件的膜通量和热效率开展系统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热料液入口温度、流量和冷料液流量都与膜通量正相关,冷料液入口温度与膜通量负相关,热料液入口温度与热效率正相关.随着热流道中半圆柱形挡板的尺寸增大,相比未添加挡板的膜组件,新型膜组件的膜通量分别增大了4.3%、6.4%和8.7%,热效率分别提高了2.4%、3.4%和4.8%.由此说明,新型膜组件的构型具有膜通量大、热效率高的优势,可为高效气隙式膜蒸馏组件的开发提供优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蒸馏 传热传质 新型流道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隙式膜蒸馏技术研究现状和应用
3
作者 杜永亮 梁卓彬 +3 位作者 龚耀煦 毕豪杰 徐志远 苑宏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5-1666,共12页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下,膜蒸馏技术作为一种兼具优异分离性能和节能潜力的新型分离技术而备受重视。气隙式膜蒸馏作为一种高热效率的膜蒸馏形式,其节能优势更为显著。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与气隙式膜蒸馏技术相关的研究进展,从传质传热模...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下,膜蒸馏技术作为一种兼具优异分离性能和节能潜力的新型分离技术而备受重视。气隙式膜蒸馏作为一种高热效率的膜蒸馏形式,其节能优势更为显著。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与气隙式膜蒸馏技术相关的研究进展,从传质传热模型、数值模拟和膜组件结构几个方面指出了膜蒸馏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介绍了膜蒸馏过程优化的研究和技术应用现状。膜蒸馏过程优化包括通过膜组件结构设计优化、使用改性膜、外加物理场等方式以提高膜通量或减小膜污染。在应用方面,气隙式膜蒸馏技术主要应用于海水淡化、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和浓缩加工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蒸馏 组件 分离 数值模拟 结构优化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隙式膜蒸馏处理模拟放射性废水 被引量:10
4
作者 金畅 喻翠云 +2 位作者 肖德涛 冯旭 李超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0,共6页
对采用自制气隙式膜蒸馏装置净化处理质量浓度为1g/L Sr2+和离子质量浓度均为10g/L的Co2+、Sr2+、Na+、Ca2+四种离子混合模拟放射性废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膜蒸馏技术对1g/L Sr2+料液中Sr2+截留率可以达到99.999%以上,去污系数(DF)在... 对采用自制气隙式膜蒸馏装置净化处理质量浓度为1g/L Sr2+和离子质量浓度均为10g/L的Co2+、Sr2+、Na+、Ca2+四种离子混合模拟放射性废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膜蒸馏技术对1g/L Sr2+料液中Sr2+截留率可以达到99.999%以上,去污系数(DF)在105以上;处理离子质量浓度均为10g/L的Co2+、Sr2+、Na+、Ca2+四种离子混合料液时,膜蒸馏对Sr2+、Co2+截留率均接近100%,DF(Sr2+)达1×106,DF(Co2+)达1×107;料液温度和料液流速对膜通量有一定影响,无论是提高料液温度,还是增加料液流速,均可以有效提高膜通量。在保证净化效果的情况下,在料液温度75℃,料液流速7L/min时,处理1g/L Sr2+膜通量可以达到4.15kg/(m2·h)。对离子质量浓度均为10g/L的Co2+、Sr2+、Na+、Ca2+四种离子混合料液进行处理时,膜通量也达到3.88k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蒸馏 放射性废水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隙式膜蒸馏传递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阎建民 袁其朋 马润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9-114,共6页
本文用气隙式膜蒸馏装置测定了膜两侧流体的温度、流量及料液浓度对膜蒸馏通量的影响,并从理论上描述了传热、传质过程,建立了可以预测膜蒸馏过程渗透通量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吻合较好。
关键词 传递过程 分离 传质 传热 气隙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蒸馏过程传递机理研究进展(Ⅱ)气隙式膜蒸馏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殿忠 赵之平 +1 位作者 马方伟 刘文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8-92,98,共6页
在国内外近十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气隙式膜蒸馏在传递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气隙式膜蒸馏过程的传热、传质机理,分析了温度、流速、气隙宽度、膜结构参数等因素对传质、传热过程的影响,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气隙蒸馏 传热机理 传质机理 温度极化 浓度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隙式膜蒸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智 张新妙 +1 位作者 栾金义 彭海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19,21,共5页
介绍了当前气隙式膜蒸馏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对气隙式膜蒸馏使用的膜材料和膜组件、太阳能气隙式膜蒸馏系统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气隙式膜蒸馏过程进行了介绍。列举了气隙式膜蒸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认为气隙式膜蒸馏具有热... 介绍了当前气隙式膜蒸馏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对气隙式膜蒸馏使用的膜材料和膜组件、太阳能气隙式膜蒸馏系统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气隙式膜蒸馏过程进行了介绍。列举了气隙式膜蒸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认为气隙式膜蒸馏具有热效率高和技术适应性较强等优势,但同时存在膜通量较低的问题。可以从设计新型膜组件、回收产水中的潜热、提升热效率、结合太阳能集热器及太阳能光伏发电模块等方面进行改进,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使气隙式膜蒸馏过程成功放大并实现其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蒸馏 材料 组件 太阳能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气隙式膜蒸馏组件盐水浓缩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耿洪鑫 吴浩赟 +1 位作者 李凭力 安亚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4-107,共4页
利用新型气隙式膜蒸馏组件对氯化钠溶液进行膜蒸馏试验研究。考察了进料温度、流速、浓度对膜通量、造水比和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通量和造水比随着进料温度T3升高而增大,随着进料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料液流量增加时膜通量增大,造水... 利用新型气隙式膜蒸馏组件对氯化钠溶液进行膜蒸馏试验研究。考察了进料温度、流速、浓度对膜通量、造水比和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通量和造水比随着进料温度T3升高而增大,随着进料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料液流量增加时膜通量增大,造水比降低;试验过程中截留率基本保持不变,稳定在99.8%以上。当料液浓度为3.0%,进料温度T1为30.0℃,T3为95.0℃、流量为7.0 L/h时,膜通量为4.1 L/(m2·h),造水比为7.0,截留率可达99.8%,经过60 d浓缩试验后,膜通量、造水比和截留率均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蒸馏组件 蒸馏 盐水浓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卷式气隙式膜蒸馏组件制备及脱盐过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保安 支星星 +2 位作者 刘军 王琴 李海雷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27-933,共7页
气隙式膜蒸馏具有热效率高和技术适应性强等优势,但其特有的气隙层也会使得传质阻力增加,导致过程膜通量较低.真空膜蒸馏则由于渗透侧为负压环境而具有较大的膜通量.结合聚四氟乙烯(PTFE)平板膜和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换热... 气隙式膜蒸馏具有热效率高和技术适应性强等优势,但其特有的气隙层也会使得传质阻力增加,导致过程膜通量较低.真空膜蒸馏则由于渗透侧为负压环境而具有较大的膜通量.结合聚四氟乙烯(PTFE)平板膜和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换热管的性能特点设计出一种新型卷式气隙式膜蒸馏(SW-AGMD)组件,并在料液的渗透侧引入负压环境,以质量分数3.5%,的氯化钠溶液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膜组件参数和实验操作条件对膜组件脱盐产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膜孔径可有效提高膜通量和造水比;组件有效长度增加,膜通量减小而造水比增加;进料流量、热料液和冷料液进料温度的改变对组件膜通量和造水比的影响显著;渗透侧真空度在一定范围(0~0.04,MPa)内升高,膜通量和造水比均随之增大,超过这一范围后,继续增大真空度,膜通量仍增大,造水比则出现下降趋势.实验过程中产水电导率始终保持在30,μs/cm以下,得到的最大膜通量和造水比分别为16.38,kg/(m^2·h)和3.22,远高于同类型的其他气隙式膜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式组件 气隙蒸馏 蒸馏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浓水预处理对气隙式膜蒸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义明 何清凤 +6 位作者 黄晶晶 李凭力 陈英才 吴浩赟 陆晓咏 耿洪鑫 黄益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91,共6页
针对含有Ca2+、Mg2+及SiO32-的反渗透(RO)浓水,提出了化学除硬→絮凝沉淀→离子交换→超滤处理的新型预处理流程.研究了该预处理方法对RO浓水中易结垢离子的去除效果,及其对气隙式膜蒸馏(AGMD)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该预... 针对含有Ca2+、Mg2+及SiO32-的反渗透(RO)浓水,提出了化学除硬→絮凝沉淀→离子交换→超滤处理的新型预处理流程.研究了该预处理方法对RO浓水中易结垢离子的去除效果,及其对气隙式膜蒸馏(AGMD)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该预处理过程后Ca2+、Mg2+和SiO32-的含量均低于5 mg/L.与常规的除硬处理不同,经过该预处理过程后,RO浓水中的难溶盐CaCO3、Mg (OH)2均未达到饱和,进行膜蒸馏浓缩时,不会立即在膜表面沉积.经预处理后,原RO浓水中的主要成分为NaCl,其可在膜蒸馏浓缩得到结晶固体.未经预处理的RO浓水浓缩7倍时,产水通量衰减了40.55%,电导率增大了22.71%,CODCr含量为40~60mg/L;对于预处理后的浓水,该衰减程度减小24.02%,且产水电导率保持相对稳定,COD含量低于10 mg/L,产水可以用作工业循环冷却水和工业洗涤水,经活性炭吸附后可用作锅炉用水.预处理后的RO浓水进入AGMD装置浓缩168 h,产水通量衰减缓慢,产水电导率一直维持在5 μS/cm以下,整个过程中COD均小于1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浓水 气隙蒸馏 预处理 产水通量 产水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隙式膜蒸馏处理低放废液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玮钰 金畅 肖德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86,共4页
低放废液在放射性废液里占有很大的比例,我国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尤其是对内陆核电站,需要选择更高效的处理技术,有必要研究膜蒸馏处理低放废液后的净化效果。基于气隙式膜蒸馏装置研究对模拟低放废水中微量的Sr^(2+)和Cs+的净化效果... 低放废液在放射性废液里占有很大的比例,我国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尤其是对内陆核电站,需要选择更高效的处理技术,有必要研究膜蒸馏处理低放废液后的净化效果。基于气隙式膜蒸馏装置研究对模拟低放废水中微量的Sr^(2+)和Cs+的净化效果,以及温差和流速对净化效果的影响,对某乏燃料后处理厂里的低放废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膜蒸馏装置对微量的Sr^(2+)和Cs+平均截留率均大于99.99%,去污因子可以达到104量级以上;流速和温差对膜蒸馏装置的净化效果基本没有影响;对没有进行任何预处理后处理厂的低放废液,膜蒸馏装置连续处理4天多,处理后的馏出液的平均总α活度浓度为0.04Bq/L,平均总β活度浓度为15.13Bq/L,远低于该厂的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蒸馏 低放废液 净化效果 Sr^2+ 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隙式膜蒸馏法浓缩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耿洪鑫 程兰 +1 位作者 王芳 李凭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85,106,共5页
利用能量回收气隙式膜蒸馏组件浓缩氢氧化钠溶液,研究了进料温度、流速、浓度对膜通量、造水比和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通量和造水比随着进料温度T_3升高而增大,随着进料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料液流量增加时膜通量增大,造水比降低.当料... 利用能量回收气隙式膜蒸馏组件浓缩氢氧化钠溶液,研究了进料温度、流速、浓度对膜通量、造水比和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通量和造水比随着进料温度T_3升高而增大,随着进料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料液流量增加时膜通量增大,造水比降低.当料液浓度为110g/L,进料温度T_1为40.0℃,T_3为95.0℃、流量为15L/h时,膜通量为6.3kg/(m^2·h),造水比为5.1,截留率可达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蒸馏 氢氧化钠 浓缩 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隙式膜蒸馏处理模拟放射性废液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浩 马夺 +3 位作者 张萌 高杨 李耀睿 矫彩山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9-626,I0005,共9页
采用气隙式膜蒸馏对模拟放射性废液的处理进行了工艺实验研究,以膜通量和Cs^(+)、Sr^(2+)、Co^(2+)、UO_(2)^(2+)的截留率为评价指标,对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丙烯(PP)疏水膜进行了性能比较分析,并重点讨论了料液温度... 采用气隙式膜蒸馏对模拟放射性废液的处理进行了工艺实验研究,以膜通量和Cs^(+)、Sr^(2+)、Co^(2+)、UO_(2)^(2+)的截留率为评价指标,对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丙烯(PP)疏水膜进行了性能比较分析,并重点讨论了料液温度、料液流速、气隙厚度等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料液温度的变化对膜通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升高料液温度可以显著提高膜通量,料液温度从60℃升高到90℃,孔径为0.22μm的PTFE膜通量从4.79 kg/(m^(2)·h)提升到了16.24 kg/(m^(2)·h);增大料液流速可在一定范围内快速提高膜通量,但随着流速的增大,膜通量的提高速率减慢;加大气隙厚度会使膜通量下降;在实验考察的条件范围内,改变工艺条件参数对离子的截留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在上述三种疏水膜中,孔径为0.22μm的PTFE膜对离子的截留性能最佳,对上述离子的截留率均在99.97%以上,是更适合应用到膜蒸馏处理放射性废液过程的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蒸馏 材料 通量 截留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板框气隙式膜蒸馏组件流场的CFD数值模拟
14
作者 许凯 李保安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5,共8页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构造三维计算模型,对新型的热量回收板框气隙式膜蒸馏组件内部热质传递过程进行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进料温度、流速和操作真空度条件下模型内部流体温度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提高进料侧料液流速或者减小渗...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构造三维计算模型,对新型的热量回收板框气隙式膜蒸馏组件内部热质传递过程进行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进料温度、流速和操作真空度条件下模型内部流体温度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提高进料侧料液流速或者减小渗透侧真空度,在同一位置的膜表面温度均增加;渗透侧换热中空纤维从下至上壁面温度呈现递增的趋势,各层中空纤维外表面温度均存在差异,距离膜侧位置越近,中空纤维表面温度越高.研究发现,在不同条件下渗透侧底部区域的蒸汽温度大于热料液主体温度,不利于膜蒸馏过程和热量回收利用;当增加料液温度或者下游侧真空度时,有效膜蒸馏面积增大.结果揭示了新型组件内部直观的参数分布规律,为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蒸馏 计算流体力学 模型设计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气隙式膜蒸馏脱盐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乔稳 朱海霖 +2 位作者 郭玉海 吴益尔 金王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1,共4页
将太阳能加热器与气隙式膜蒸馏耦合,以质量分数3%的NaCl水溶液作为测试料液,进行太阳能气隙式膜蒸馏脱盐实验,研究热料液进口温度和流量、冷料液进口温度以及不同天气条件等对膜蒸馏产水通量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料液进口温... 将太阳能加热器与气隙式膜蒸馏耦合,以质量分数3%的NaCl水溶液作为测试料液,进行太阳能气隙式膜蒸馏脱盐实验,研究热料液进口温度和流量、冷料液进口温度以及不同天气条件等对膜蒸馏产水通量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料液进口温度和流量的增加,产水通量显著增大;而冷料液温度的升高则会使产水通量下降。不同天气条件下膜蒸馏产水通量差异较大,光照条件较好的晴天通量较高,阴天产水较少。当太阳能的集热面积为1.85 m^2、有效膜面积为1 m^2、进料体积流量为150 L/h时,该系统的最大产水通量为2.7 L/(m^2·h),日产水总量最大可达11.7 kg,产水电导率稳定在5~15μS/cm,脱盐率达到99.99%。实验结果对解决我国偏远岛礁的饮水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加热器 气隙蒸馏 PTFE中空纤维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隙式膜蒸馏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COP的优化
16
作者 宋永 李恋 陈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50-155,共6页
针对传统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难以利用低品位热源的问题,将气隙式膜蒸馏(AGMD)技术引入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是使其能够利用低品位热源的一种新的工艺流程。本文根据已有的1H,1H,2H,2H-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FAS)-Al2O3管式复... 针对传统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难以利用低品位热源的问题,将气隙式膜蒸馏(AGMD)技术引入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是使其能够利用低品位热源的一种新的工艺流程。本文根据已有的1H,1H,2H,2H-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FAS)-Al2O3管式复合膜的膜蒸馏性能数据,对典型的基于AGMD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了热力计算。结果发现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COP)值较小,仅为0.280,因而需要对其工艺流程作进一步的优化。经热力学分析确定了优化的方案:在膜发生器浓溶液出口处增加回路,从而改进了原制冷系统的工艺流程。研究结果表明,制冷系统的COP值会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大。当回流比达到8时,COP值可达到0.765,相较于改进前的系统增大了1.74倍,大大改善了制冷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蒸馏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性能系数 优化设计 热力学过程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减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枫 贾晓琳 +2 位作者 王瑞婧 姚鸣铎 侯得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2,共9页
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高效处理已成为市政与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膜滤浓缩液为研究对象,采用“预处理-气隙膜蒸馏”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减量化处理.我们研究了不同组合工艺对浓缩液处理效果的... 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高效处理已成为市政与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膜滤浓缩液为研究对象,采用“预处理-气隙膜蒸馏”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减量化处理.我们研究了不同组合工艺对浓缩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发现从实用性角度考虑,混凝沉淀预处理对于浓缩液的减量化过程具有最佳的运维保障效果,可将膜滤浓缩液的体积减少80%以上.合适的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膜污染的程度,提高膜蒸馏膜通量的稳定性和浓缩倍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 气隙膜蒸馏 滤浓缩液 蒸馏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DLVO理论解析有机物在膜蒸馏过程中的膜污染行为机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可 樊华 +1 位作者 侯得印 王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33,共9页
采用XDLVO(Extended Derjagu-Landau-Verwey-Overbeek)理论对商用微孔疏水膜(PVDF膜)与自制超疏水膜(SH-PVDF膜)在膜蒸馏(MD)处理高盐有机(腐殖酸(HA)、海藻酸钠(SA))废水过程中的膜污染行为机制进行定量解析,评价不同界面相互作用能(... 采用XDLVO(Extended Derjagu-Landau-Verwey-Overbeek)理论对商用微孔疏水膜(PVDF膜)与自制超疏水膜(SH-PVDF膜)在膜蒸馏(MD)处理高盐有机(腐殖酸(HA)、海藻酸钠(SA))废水过程中的膜污染行为机制进行定量解析,评价不同界面相互作用能(范德华(LW)作用能、静电(EL)作用能、路易斯酸碱(AB)作用能)对膜污染的影响程度,并采用气隙式膜蒸馏(AGMD)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LW与EL作用能为正值,AB作用能为负值且在几种作用能中起主导作用、导致总界面相互作用能为负值,污染物与膜界面间表现为吸引作用,说明所考察的几种有机物都会对2种膜材料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膜的受污染程度与膜和污染物的极性性质有关;对于同一种污染物,PVDF膜更容易受到污染;对于同一种膜而言,HA比SA更容易造成膜污染;另外,Ca^(2+)的加入会加重膜污染.AGMD运行实验与计算结果一致,表明XDLVO理论对于有机物在膜蒸馏过程中的膜污染行为解析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DLVO理论 污染 疏水 有机物 气隙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回收式板框膜蒸馏组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云霄 刘芮 李保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3-166,168,共5页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热回收式板框膜蒸馏组件,该组件主要由疏水性平板微孔膜和中空纤维换热丝构成,并对其负压辅助气隙式膜蒸馏过程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进料液温度、进料液流量和透过侧真空度等操作参数对膜组件膜通量、造水比及脱盐率...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热回收式板框膜蒸馏组件,该组件主要由疏水性平板微孔膜和中空纤维换热丝构成,并对其负压辅助气隙式膜蒸馏过程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进料液温度、进料液流量和透过侧真空度等操作参数对膜组件膜通量、造水比及脱盐率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膜通量随着进料液温度、进料液流量及真空度的升高而增大;造水比随进料温度和真空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进料流量的加大而减小。在进料液温度为95℃、进料液流量为70 L/h、真空度为0.05 MPa时,膜通量和造水比最高可达33.0 kg/(m^2·h)和2.050,而脱盐率始终在99.98%以上,与传统膜蒸馏相比,造水比提高1倍以上,表现出了高通量下较好的热回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蒸馏 热量回收 板框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材料影响并接式膜组件渗透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淑娟 杨晓宏 +1 位作者 田瑞 吕海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1-85,共5页
用多层并接式膜组件来进行空气隙膜蒸馏试验,验证4种国产聚四氟乙烯膜在该组件上的应用可行性,考察了不同热工质、同工质不同浓度条件下流量、温差的变化对膜通量的影响,通过比较,在试验所用4种膜中4#膜(PP长丝)是比较适合该组件的聚四... 用多层并接式膜组件来进行空气隙膜蒸馏试验,验证4种国产聚四氟乙烯膜在该组件上的应用可行性,考察了不同热工质、同工质不同浓度条件下流量、温差的变化对膜通量的影响,通过比较,在试验所用4种膜中4#膜(PP长丝)是比较适合该组件的聚四氟乙烯膜。在不同浓度条件下考察了4#膜的膜污染情况,盐水浓度越大,膜通量下降越快,膜污染越严重。增加膜组件的并联层数,用4#膜试验,可使该组件的产水量达到140 kg.d-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蒸馏 聚四氟乙烯 通量 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