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升降散穴位贴敷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状态气郁化火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瑞娟 任胜洪 +7 位作者 伉奕 石燕芳 刘军兵 程惠 王玥 周瑜 张巧玲 伍玲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期37-42,共6页
目的:观察升降散穴位贴敷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状态气郁化火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状态气郁化火证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最终60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完成30例。治疗组采用升降散... 目的:观察升降散穴位贴敷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状态气郁化火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状态气郁化火证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最终60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完成30例。治疗组采用升降散膏方贴敷两侧期门、神门、内关、郄门治疗,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穴位贴敷,取穴和贴敷方法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原基础疾病的西医药物治疗方案不变。14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期前收缩总数、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3%(19/30),高于对照组的13.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SA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期前收缩总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散穴位贴敷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状态气郁化火证患者,可有效改善其焦虑状况和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穴位贴敷 稳定型心绞痛 胸痹心痛 焦虑状态 郁证 气郁化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郁化火”证治琐谈 被引量:4
2
作者 艾霞 高强强 《现代中医药》 CAS 2005年第3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肝脏 气郁化火 病因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对调神颗粒治疗气郁化火证失眠40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红权 王玉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261-1263,共3页
目的观察五对调神颗粒对失眠(气郁化火证)的临床前瞻性研究。方法 80例失眠(气郁化火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艾司唑仑1 mg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以五对调神颗粒口服,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 目的观察五对调神颗粒对失眠(气郁化火证)的临床前瞻性研究。方法 80例失眠(气郁化火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艾司唑仑1 mg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以五对调神颗粒口服,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生活质量测定评分、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疗效分级评定情况。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及疗效评定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证候疗效情况、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对调神颗粒可用于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尤其能够改善气郁化火证失眠患者的相关中医临床证候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对调神颗粒 气郁化火 失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9例古代情志病证气郁化火证医案用药规律 被引量:3
4
作者 裘晓红 周莺 +1 位作者 罗汀 何伟珍 《江西中医药》 2011年第5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证型气郁化火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筛选的古代医籍中的109例古代情志病证气郁化火证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数分析法、关联规则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案涉及药物224种,主要为清肝类、健脾类、理气... 目的:探讨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证型气郁化火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筛选的古代医籍中的109例古代情志病证气郁化火证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数分析法、关联规则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案涉及药物224种,主要为清肝类、健脾类、理气类、养血类等。气郁化火证关联规则方:竹茹、半夏、生姜、陈皮、柴胡、黄连、丹皮、郁金、栀子、生地、茯苓、甘草、白术、人参、当归、白芍。结论:古代中医治疗情志病证的组方用药具有一定的规律,并受到历代经典名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病证 医案 中药 气郁化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气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佳丽 吴清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7期1334-133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气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针刺联合加味丹栀逍遥散,对照组口服黛力新,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中...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气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针刺联合加味丹栀逍遥散,对照组口服黛力新,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中医证候量化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焦虑程度评分,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2组患者治疗后进行不良反应评定。结果:2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及中医证候量化表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HAMA评分临床疗效有效率76.67%,对照组73.33%;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有效率83.33%,对照组80%;治疗4周,2组TES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刺联合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气郁化火型焦虑症有明确疗效,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联合加味丹栀逍遥散 广泛性焦虑症 气郁化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降散治疗气郁化火型偏头痛临床初探
6
作者 何佳乐 刘育伟 +1 位作者 陈树婷 袁智先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5期870-874,共5页
目的:综合分析古代先贤对升降散的论述以及现代关于升降散治疗气郁化火型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探究升降散治疗气郁化火型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研究血管学说、三叉神经学说、炎症介质学说等三大主流学说中... 目的:综合分析古代先贤对升降散的论述以及现代关于升降散治疗气郁化火型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探究升降散治疗气郁化火型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研究血管学说、三叉神经学说、炎症介质学说等三大主流学说中偏头痛的病理机制及辨证,探析气郁化火型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分析升降散的现代药理机制及功效,从而归纳升降散治疗偏头痛的治法原则。结果:气郁化火型偏头痛的病机为“气机郁滞,久郁化火,上扰清窍,而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升降散可“宣郁泄热,降阴中之浊阴,升阳中之清阳”,从而改善偏头痛。结论:升降散可“通利上下,调和内外”,对气郁化火型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气郁化火型偏头痛 病因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气郁化火致郁证的辨证施治
7
作者 刘燕红 《江西中医药》 2007年第12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气郁化火 郁证 辨证施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浊毒内生,扰及心神”理论分期论治失眠
8
作者 万书润 朱陵群 +4 位作者 常静玲 陈燚 卓于迪 罗玮伯 施怡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1期114-117,共4页
“浊毒内生,扰及心神”是结合王永炎院士提出的“浊毒”理论和阳虚生浊理论形成的一个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性观点,可用于进一步分期探讨失眠的辨证及治疗方法。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将失眠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失眠初期以阳虚... “浊毒内生,扰及心神”是结合王永炎院士提出的“浊毒”理论和阳虚生浊理论形成的一个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性观点,可用于进一步分期探讨失眠的辨证及治疗方法。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将失眠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失眠初期以阳虚失养、神失御摄为辨证要点,治疗从心阳虚着手,治以温补心阳、养正以御神。第二阶段,失眠进展期,在此时期致病因素较多,相对复杂,一方面阳虚气滞,郁而化火扰神,立足肝阳虚,治以疏肝行气,开郁安神;另一方面阳虚津液不行,聚而成痰,痰蒙清窍扰及心神,脾主一身津液的运行,从脾阳虚出发,治以温补脾阳,化痰开窍;其次阳虚血停,聚而成瘀,瘀阻脑窍神职失司,肾阳者身阳气之根本,从肾阳虚出发治以温肾补阳、活血化瘀。第三阶段,失眠终末期,阳虚已极加之火、痰、瘀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和积聚,日久阳虚浊毒盛,阳气虚不能抗邪,浊毒盛严重扰及心神,导致严重失眠。此时在治疗上温阳和抗邪并重,调节各脏腑功能。该理论为临床上治疗失眠开辟了崭新的思路,旨在提高临床治疗失眠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阳虚 气郁化火 痰浊 瘀血 浊毒 毒扰心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卫平解郁泻火辨治胃脘痛 被引量:2
9
作者 石建军 董丹 +1 位作者 冯君梅 马卫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3期9-10,共2页
马卫平教授认为胃脘痛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病因常见为寒邪、饮食、情志、药物等。提出解郁泻火,和胃止痛治疗大法,疏郁结之气,泻怫郁之火,使胃气顺降及肝胃调和,达到肝胃协调平衡、功能恢复。药宜轻量、气清、薄味之品,常以越鞠丸加减,... 马卫平教授认为胃脘痛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病因常见为寒邪、饮食、情志、药物等。提出解郁泻火,和胃止痛治疗大法,疏郁结之气,泻怫郁之火,使胃气顺降及肝胃调和,达到肝胃协调平衡、功能恢复。药宜轻量、气清、薄味之品,常以越鞠丸加减,胸痞不利加瓜蒌皮,胁痛、嗳气加降香、赭石、丝瓜络,痛甚加延胡索,大便干燥加决明子、莱菔子,失眠、心悸不安加酸枣仁、远志、柏子仁、合欢皮、首乌藤,头痛加川芎、钩藤,胃胀加槟榔、草果。附胃脘痛-气郁化火(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解郁泻 越鞠丸 气郁化火 慢性浅表性胃炎 马卫平 老中医经验 中药复方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6S期11-12,共2页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谷维素,30mg/次,3次/d;美多心安,25mg/次,2次/d。治疗组45例辨证施治,分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阴虚火旺、...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谷维素,30mg/次,3次/d;美多心安,25mg/次,2次/d。治疗组45例辨证施治,分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阴虚火旺、心脾两虚、痰浊内阻。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起效与治疗时间、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8%。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5.5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起效与治疗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神经症 辨证治疗 郁结 气郁化火 阴虚 心脾两虚 痰浊内阻 谷维素 美多心安 随机平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中医外治法概况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力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第1期95-96,共2页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肺气不清,外受风热,过食辛辣肥甘厚腻,肠胃湿热蕴结或情志不畅,气郁化火,伏于营血,外感毒邪,毒热互结,蕴于肌肤腠理之间,日久阻滞经络,气血瘀滞而成.本病中医外治法具有廉、...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肺气不清,外受风热,过食辛辣肥甘厚腻,肠胃湿热蕴结或情志不畅,气郁化火,伏于营血,外感毒邪,毒热互结,蕴于肌肤腠理之间,日久阻滞经络,气血瘀滞而成.本病中医外治法具有廉、便、效、验的特点,现对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痤疮 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情志不畅 湿热蕴结 气郁化火 血瘀滞 皮脂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铃子散临床新用
12
作者 陈锐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39期10-10,共1页
组成金铃子、延胡索各30g。功效疏肝泄热。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滞,气郡化火所致的胸腹胁肋疼痛或痛经,时发时止,烦躁不安,食热物则痛增,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9g,酒或开水送下。亦常按原方用量比例酌... 组成金铃子、延胡索各30g。功效疏肝泄热。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滞,气郡化火所致的胸腹胁肋疼痛或痛经,时发时止,烦躁不安,食热物则痛增,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9g,酒或开水送下。亦常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定,单独或同其他方药煎服。方解本方所治诸痛,系由肝气郁滞,气郁化火所致。肝藏血,而喜条达,主疏泄,其经脉布两胁,肝郁气滞则疏泄失常,血行不畅,可引起心腹胁肋诸痛等。又因肝气最易受情志变化所影响,故疼痛时作时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铃子散 临床 郁滞 胁肋疼痛 疏肝泄热 止痛 烦躁不安 气郁化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选穴特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鹏飞 陈勤 +2 位作者 孙若晗 方剑乔 陈益丹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8期1253-1255,共3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的疼痛。中医学将此病归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范畴,认为此病多因余邪残留,导致经脉瘀阻,不通则痛。或因日久缠绵不愈,肝气郁结,气郁化火,...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的疼痛。中医学将此病归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范畴,认为此病多因余邪残留,导致经脉瘀阻,不通则痛。或因日久缠绵不愈,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长期郁热导致阴虚血少,筋脉失养,不荣则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缠腰 气郁化火 郁结 筋脉失养 蛇串疮 瘀阻 不通则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郁病 被引量:13
14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5期142-142,共1页
诊断依据:(1)忧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胀,善太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易怒善哭等症。(2)有郁怒、多虑、悲哀、忧愁等情志所伤史。(3)经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疾病。(4)应与癫病、狂病鉴别。证候分类:(1)肝气郁结:精神抑... 诊断依据:(1)忧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胀,善太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易怒善哭等症。(2)有郁怒、多虑、悲哀、忧愁等情志所伤史。(3)经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疾病。(4)应与癫病、狂病鉴别。证候分类:(1)肝气郁结:精神抑郁,胸胁作胀,或脘痞,嗳气频作,善太息,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2)气郁化火: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头痛目赤,口苦,嘈杂泛酸,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躁易怒 郁结 气郁化火 精神抑郁 善太息 脉弦 舌红 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肾结石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季伟 《求医问药》 2010年第11期8-9,共2页
中医认为,肾结石属于“淋病”的范畴。此病的外部诱因多为火邪内浸,郁于下焦或湿热内浸,蕴于膀胱经,其内部诱因多为脾’肾两虚、气滞血瘀。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可将此病分为4个类型,即下焦湿热蕴结型、肝经气郁化火型、脾肾... 中医认为,肾结石属于“淋病”的范畴。此病的外部诱因多为火邪内浸,郁于下焦或湿热内浸,蕴于膀胱经,其内部诱因多为脾’肾两虚、气滞血瘀。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可将此病分为4个类型,即下焦湿热蕴结型、肝经气郁化火型、脾肾元气虚损型和肾虚气阴不足型。下面就介绍一下各型。肾结石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施治 肾结石 分型治疗 湿热蕴结型 阴不足型 滞血瘀 气郁化火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温胆汤临床治验举隅
16
作者 王彦华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1年第2期26-27,共2页
作者运用河南省中医学院李振华教授所拟定的加减温胆汤治疗郁癫等证,疗效卓著,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白术10克、茯苓15克、橘红10克、半夏10克、香附10克、西茴10克、石菖蒲10克、胆南星10克、栀子10克、莲子心5克。
关键词 治验举隅 温胆汤 李振华 胆南星 香附 气郁化火 运化水湿 大便秘结 舌苔白腻 顺痰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的辨证施护
17
作者 朱育红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第6期92-92,共1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加之临证施护,对防治冠心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本病的发生多因胸阳不足,病邪入侵,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而成胸痹。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加之临证施护,对防治冠心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本病的发生多因胸阳不足,病邪入侵,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而成胸痹。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损伤胃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阻脉络,气滞血瘀,胸阳不舒,或因情志不舒,肝郁气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成痰,均可使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滞,胸阳不运,心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出现胸部闷痛,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施护 饮食不节 寒凝 气郁化火 情志不舒 滞血瘀 痰阻 脾失健运 聚湿生痰 心脉痹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弞老中医治验二则
18
作者 杨克文 《西部中医药》 1990年第2期43-43,共1页
我院老中医王弞,行医近40载,临床经验丰富,辨证准确,治内科杂症,独具匠心,兹整理验案二则,介绍如下:一、痰郁互结案李某,女,39岁,1977年5月11日初诊。患者心悸失眠,头昏目眩,易怒善惊,胸痛脘闷,进食发噎,似有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我院老中医王弞,行医近40载,临床经验丰富,辨证准确,治内科杂症,独具匠心,兹整理验案二则,介绍如下:一、痰郁互结案李某,女,39岁,1977年5月11日初诊。患者心悸失眠,头昏目眩,易怒善惊,胸痛脘闷,进食发噎,似有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痰多粘稠,颈部疼痛已三月之久。曾服中药及西药无明显效果,遂来就诊。见患者精神抑郁,面色萎黄不泽,腹胀嗳气,两胁疼痛,喉结左下可触及3×3 cm^2大小肿物,周围界线欠清晰,有压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此乃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灼液成痰,为痰郁互结之象。治宜解郁化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验 痰郁 情志不遂 面色萎黄 颈部疼痛 气郁化火 心悸失眠 梦交 脉弦 舌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履秋糖尿病治验
19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19期20-20,共1页
养肺肾 清胃火 标本兼顾 糖尿病,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恣食肥甘、五志过极、劳欲过度所致。嗜食肥甘酒醴,积热于内,燥热内蕴;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气郁化火;劳欲体虚,肾精亏损,水亏火旺,亦可致燥热内生。燥热内盛,则阴津更加亏损;阴津不足... 养肺肾 清胃火 标本兼顾 糖尿病,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恣食肥甘、五志过极、劳欲过度所致。嗜食肥甘酒醴,积热于内,燥热内蕴;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气郁化火;劳欲体虚,肾精亏损,水亏火旺,亦可致燥热内生。燥热内盛,则阴津更加亏损;阴津不足,则燥热更甚,两者互为因果。故阴虚燥热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且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汪履秋 阴虚燥热 治验 阴津不足 标本兼顾 情志失调 气郁化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发热42例
20
作者 王媞 王浩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第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丹栀逍遥散 加减治疗 发热 肝郁 情志抑郁 气郁化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