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子鼻、气质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品牌鱼香肉丝气味差异
1
作者 乔明锋 易宇文 +5 位作者 胡金祥 何莲 蔡雪梅 邓静 王林 杜菊苹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地域、品牌的鱼香调料制备的鱼香肉丝挥发性物质的差异,试验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Trap-GC-MS)结合维恩图、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 为探究不同地域、品牌的鱼香调料制备的鱼香肉丝挥发性物质的差异,试验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Trap-GC-MS)结合维恩图、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不同地域、品牌鱼香调料制备的鱼香肉丝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电子鼻结合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样品的整体气味轮廓存在明显差异。GC-MS分析表明,4个样品分别鉴定出48,46,69,55种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85.01%、85.63%、95.30%和84.30%。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正己醛、庚醛、正辛醛、正己醇、桉叶醇、二甲基四硫醚、乙酸异戊酯、异戊醇、异戊醛对样品的气味形成有重要贡献。E-2-庚烯醛、戊醇、乙酸丁酯、戊醛、反-2-辛烯醛、二甲基四硫醚、松油烯、(-)-莰烯是样品特征风味物质。配料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地域、品牌鱼香调料制备的鱼香肉丝挥发性物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香肉丝 品牌 气质联用技术 电子鼻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品牌道口烧鸡的香气差异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灵霞 李苗云 +4 位作者 靳春杰 朱永乐 柳艳霞 刘欢欢 赵改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8-243,共6页
为比较不同品牌道口烧鸡的香气差异,利用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可实现对不同品牌道口烧鸡香气... 为比较不同品牌道口烧鸡的香气差异,利用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可实现对不同品牌道口烧鸡香气的快速区分;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共检出道口烧鸡中的51种挥发性物质,其在各品牌样品中的组成和比例不同,分别形成了各品牌烧鸡的独特风味;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法(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得到13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包括2种醇类物质、6种醛类物质、4种萜烯类物质和2-戊基呋喃,它们是样品香气差异的主要物质。通过对关键香气化合物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这13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可以区分不同品牌道口烧鸡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口烧鸡 香气 关键香气化合物 电子鼻 气质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馨予 陈芳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0期13-14,16,共3页
综述了气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和环境中的应用,以为气质联用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质联用技术 食品 环境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技术分析鉴定海洋琼胶液化弧菌脂多糖的脂肪酸
4
作者 张运涛 方玉春 +2 位作者 顾谦群 江晓路 管华诗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2-566,共5页
利用气质联用技术 (GC- MS)对海洋琼胶液化弧菌脂多糖的脂肪酸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 ,该脂多糖的脂质 A部分含有 7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 3种 :正十二碳烷酸 ,正十四碳烷酸和正十六碳烷酸 ;不饱和脂肪酸 4种 ,分别为 9... 利用气质联用技术 (GC- MS)对海洋琼胶液化弧菌脂多糖的脂肪酸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 ,该脂多糖的脂质 A部分含有 7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 3种 :正十二碳烷酸 ,正十四碳烷酸和正十六碳烷酸 ;不饱和脂肪酸 4种 ,分别为 9-十六碳烯酸 ,9-十七碳烯酸 ,11-十八碳烯酸和 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联用技术 海洋琼胶液化弧菌 脂多糖 脂肪酸 核心寡糖 海洋药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市售牡丹籽油产品的香气差异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闫鉴 兰天 +4 位作者 王家琪 鲍诗晗 王悦 孙翔宇 马婷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64-270,I0002-I0005,共11页
为了解市售牡丹籽油的香气特征和呈香物质的差异性,选取了10款销量较高的市售牡丹籽油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鼻和GC-MS对其香气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有市售牡丹籽油的香气及呈香物质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牡丹籽油产品中挥发性成分对... 为了解市售牡丹籽油的香气特征和呈香物质的差异性,选取了10款销量较高的市售牡丹籽油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鼻和GC-MS对其香气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有市售牡丹籽油的香气及呈香物质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牡丹籽油产品中挥发性成分对电子鼻传感器的敏感性大致相同,但响应值有所差异,结合线性判别分析可实现对不同牡丹籽油产品整体香气特征的快速区分。GC-MS结果显示,在10种市售牡丹籽油产品中共检出13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在各样品中的组成和比例不同,分别形成了不同牡丹籽油产品的独特风味。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法分析得到3种关键风味化合物和5种修饰性风味化合物,是造成不同牡丹籽油产品香气差异的主要物质。对这些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简单区分不同牡丹籽油产品。研究可为后续牡丹籽油风味物质的研究以及控制和优化其香气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香气 关键香气化合物 电子鼻 气质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技术在葡萄酒香气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孙玉霞 王均光 +1 位作者 王咏梅 杨立英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8年第2期47-49,共3页
受葡萄品种、产地、气候、成熟度、酿造工艺及贮藏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葡萄酒的香气极为复杂多样。近年来,随着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及气质联用(GC-MS)等现代分析方法的发展,已从葡萄酒中鉴定出了600余种气味物质,特别是气质... 受葡萄品种、产地、气候、成熟度、酿造工艺及贮藏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葡萄酒的香气极为复杂多样。近年来,随着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及气质联用(GC-MS)等现代分析方法的发展,已从葡萄酒中鉴定出了600余种气味物质,特别是气质联用技术的应用为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分析鉴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联用技术 香气分析 葡萄酒 应用 现代分析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 葡萄品种 贮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不同来源花椒挥发油成分
7
作者 张超东 刘红宇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2期72-78,共7页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不同来源的九叶青花椒、顶坛花椒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提取并分析组成,结果表明:4种不同来源的花椒挥发油共检测出57种成分,共有组分54种,主要含有烯类、酯类、醇类和少量醛类化合物,其中烯类化合物总的相对...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不同来源的九叶青花椒、顶坛花椒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提取并分析组成,结果表明:4种不同来源的花椒挥发油共检测出57种成分,共有组分54种,主要含有烯类、酯类、醇类和少量醛类化合物,其中烯类化合物总的相对含量最高,酯类醇类次之;同产地不同品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花椒挥发油组分含量有所不同,花椒种类、产地环境对挥发油组分形成有一定影响,双环己烷仅在德江顶坛花椒中发现,德江云南青花椒挥发油中芳樟醇、环己醇、榄香烯含量更高,而D-柠檬烯在德江九叶青花椒中含量更高,乙酸芳樟酯在贞丰顶坛花椒挥发油成分中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 花椒挥发油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养殖暗纹东方鲀肉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32
8
作者 吴容 陶宁萍 +1 位作者 刘源 王锡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2-140,共9页
分别以二氯甲烷和乙醚作溶剂,同时蒸馏萃取(SDE)养殖暗纹东方鲀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气质联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以2,4,6-三甲基吡啶内标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表明:乙醚为溶剂时... 分别以二氯甲烷和乙醚作溶剂,同时蒸馏萃取(SDE)养殖暗纹东方鲀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气质联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以2,4,6-三甲基吡啶内标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表明:乙醚为溶剂时,总共鉴定到了57种成分,含量较高的是十四醛(4 963.71ng/g)、十八醛(1 171.51ng/g)、(Z)-13-十八醛(2 007.21ng/g)、乙酸乙酯(1 148.44ng/g)、十六酸(4 639.90ng/g)等;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时,总共鉴定到了78种成分,主要是十六醛(2 381.77ng/g)、2,3-丁二酮(1 267.40ng/g)、十六酸(545.08ng/g)等。比较得出,二氯甲烷溶剂在定性方面有优势,乙醚溶剂在定量方面效果较好。2种溶剂萃取一共检测出96种化合物,其中醛类29种、酮类11种、醇类16种、含氮含硫及杂环类化合物22种、酯类7种、酸类3种、烷烃类8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 气质联用技术(GC-MS) 电子鼻 同时蒸馏萃取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法(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质联用的带电清洗剂组分及挥发性能测试 被引量:5
9
作者 蔡德华 汤振鹏 +3 位作者 樊亚东 王硕君 高晓剑 王建国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58-1563,共6页
目前厂家生产的带电清洗剂产品性能差异较大,给安全高效开展高压绝缘子带电清洗剂清洗造成了隐患。为此开展了带电清洗剂组分和挥发性测试,利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得到了4种带电清洗剂主要组分和含量,对清洗剂组分的物理性质和化... 目前厂家生产的带电清洗剂产品性能差异较大,给安全高效开展高压绝缘子带电清洗剂清洗造成了隐患。为此开展了带电清洗剂组分和挥发性测试,利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得到了4种带电清洗剂主要组分和含量,对清洗剂组分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比较,并对它们的挥发性进行了测试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种清洗剂中,1号带电清洗剂的组分除四氯乙烯(质量分数为65.35%)外还有二氯甲烷(质量分数为15.69%)、长链烷烃(质量分数为15.05%)及极少量的丁醇(质量分数为0.93%),2号和4号带电清洗剂的组分分别是三氟三氯乙烷和四氯乙烯,3号带电清洗剂的主要组分除了三氟三氯乙烷(质量分数为93.13%)外,还有少量的丙醇(质量分数为6.87%);4种带电清洗剂中,3号带电清洗剂挥发速度最快,4号清洗剂的挥发速度最慢,3号清洗剂在30℃、40℃和50℃时的挥发速度分别为91.0 g/(h·m^2)、136.5 g/(h·m^2)、164.3 g/(h·m^2),4号清洗剂在30℃、40℃和50℃时的挥发速度分别为55.6 g/(h·m^2)、85.9 g/(h·m^2)和139 g/(h·m^2)。研究结果对于认识清洗剂清洗组分、挥发特性及带电清洗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清洗 带电清洗剂 气质联用技术 挥发性测试 挥发速度 高压绝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选择离子扫描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糠醛的含量 被引量:8
10
作者 叶楠 肖作兵 +4 位作者 刘强 冯涛 李智宇 冒德寿 朱建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66-368,371,共4页
利用超声波溶剂提取减压蒸馏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基于气质联用,采用全扫描与选择离子扫描相结合,同时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糠醛、5-甲基糠醛的含量。主要对云南两地烟叶不同部位两种糠醛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昆明红大下部烟叶以及玉溪1云... 利用超声波溶剂提取减压蒸馏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基于气质联用,采用全扫描与选择离子扫描相结合,同时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糠醛、5-甲基糠醛的含量。主要对云南两地烟叶不同部位两种糠醛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昆明红大下部烟叶以及玉溪1云上部烟叶中主流烟气中糠醛含量较其他烟叶相比含量较高。研究了分析标准曲线、精准度、回收率以及不同种类烟草样品中两种物质的含量差别。结果表明,所设定的实验条件下,由于选择定性定量离子的不同,二者之间定量没有干扰,相关系数为0.9995~0.9997,加标回收率为92%~96%,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烟气 气质联用技术 糠醛 5-甲基糠醛 全扫描-选择离子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双石 王晓杰 +2 位作者 彭冲 邱博涵 陈亮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1-442,共2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萃取物,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性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7.05%)和...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萃取物,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性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7.05%)和角鲨烯(21.97%)是构成长蕊石头花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蕊石头花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角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法分析焊膏中助焊剂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昕 王璐 司士辉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57,共5页
助焊剂能在焊料熔化前去除氧化膜、降低液态焊料表面张力,因此,在焊接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可以检测低沸点(300℃以下)的有机物质,本研究采用气质联用法对助焊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析.选用不同的溶剂对进口焊膏... 助焊剂能在焊料熔化前去除氧化膜、降低液态焊料表面张力,因此,在焊接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可以检测低沸点(300℃以下)的有机物质,本研究采用气质联用法对助焊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析.选用不同的溶剂对进口焊膏样品进行溶解,用离心分离的方法分离样品中的金属粉末和助焊剂,并用萃取分离的方法对助焊剂溶液中的复杂组分进行初分后,用GC-MS和红外光谱分析法对分离得到的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测出其所含组分的化学成分.该焊膏中的活性剂主要为松香酸、软脂酸、正辛酸和反油酸,溶剂为三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二丙二醇甲醚,缓蚀剂为苯并三氮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焊剂 气质联用技术 红外光谱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金樱子种子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玫 陈青 +1 位作者 罗江鸿 李佩颍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84-285,共2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贵州产金樱子种子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从金樱子种子中鉴定出2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的92.75%,其中亚油酸18.44%、亚油酸甲酯15.18%、油酸甲酯14.53%、二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贵州产金樱子种子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从金樱子种子中鉴定出2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的92.75%,其中亚油酸18.44%、亚油酸甲酯15.18%、油酸甲酯14.53%、二十七烷14.20%、三十一烷10.75%、棕榈酸甲酯4.67%,它们是构成金樱子种子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樱子 种子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结合主成分分析辨别卷烟基本味觉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叶楠 肖作兵 +3 位作者 刘强 冯涛 李智宇 冒德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79,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烤烟型A、烤烟型B、混合型C、混合型D四种成品烟的主流烟气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对烟气成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筛选主要贡献物质,进而考察主要贡献成分与酸、甜、苦、咸四种味觉的相互关系。主成分分析结...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烤烟型A、烤烟型B、混合型C、混合型D四种成品烟的主流烟气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对烟气成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筛选主要贡献物质,进而考察主要贡献成分与酸、甜、苦、咸四种味觉的相互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成品烟中,混合型C与混合型D的味觉相互接近,其他两种之间差异较大。进一步对四种成品烟进行感官评价,主要对四种味觉强度进行描述评价,结果与气质联用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由此验证了主成分分析与气质联用结合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致香成分 气质联用技术 主成分分析 人工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烟叶的热重-红外-气质联用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燕 刘志华 +3 位作者 刘春波 陈永宽 蒋丽红 王亚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96,共5页
采用热重-红外-气质(STA-IR-GC-MS)联用技术,对上、中、下不同部位烟叶在不同失重点下的裂解产物进行在线检测分析。结果发现:不同部位烟叶在270℃时均能释放出非挥发性多羟基成分,例如甲基-L-吡喃阿拉伯糖甙、甲基葡萄糖甙、甲基-α-D... 采用热重-红外-气质(STA-IR-GC-MS)联用技术,对上、中、下不同部位烟叶在不同失重点下的裂解产物进行在线检测分析。结果发现:不同部位烟叶在270℃时均能释放出非挥发性多羟基成分,例如甲基-L-吡喃阿拉伯糖甙、甲基葡萄糖甙、甲基-α-D-吡喃甘露糖甙等,而在350℃时主要释放气相成分;在不同失重点均能产生粒相物烟碱,但中部烟叶在270℃和350℃时释放出的总成分明显多于上部和下部。此方法前处理省时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红外-气质(STA—IR—GC—MS)联用技术 烟叶 烟气成分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色谱测定四个产地牡丹皮挥发油成分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运霞 李勇慧 +1 位作者 孙东旭 刘贵龙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8期108-110,共3页
为了分析比较陕西、安徽、河南、山东4个产地牡丹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陕西、安徽、河南、山东4个产地的牡丹皮挥发油进行成分鉴定。结果表明,山东、安徽、河南、陕西牡丹皮挥发油的... 为了分析比较陕西、安徽、河南、山东4个产地牡丹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陕西、安徽、河南、山东4个产地的牡丹皮挥发油进行成分鉴定。结果表明,山东、安徽、河南、陕西牡丹皮挥发油的得油率分别是0.26%、0.25%、0.22%、0.27%,丹皮酚相对含量为91.51%、87.83%、53.92%、84.07%,共有的化学成分有丹皮酚、油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产地牡丹皮 挥发油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气质联用色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鉴定清炖猪肉汤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 被引量:29
17
作者 徐永霞 陈清婵 +3 位作者 吴鹏 徐晓云 王可兴 潘思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74-277,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清炖猪肉汤的香气成分,并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进行分析。采用GC-MS分析鉴定得到4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酸类、醇类、烃类和呋喃类化合物;通过GC-O分析出1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清炖猪肉汤的香气成分,并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进行分析。采用GC-MS分析鉴定得到4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酸类、醇类、烃类和呋喃类化合物;通过GC-O分析出19种香气活性成分,根据香气强度的大小,确定己醛、(E,E)-2,4-壬二烯醛、2-十一烯醛、1-辛烯-3-醇、1-辛醇和保留指数值为912的未知化合物为清炖猪肉汤中的关键香味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味化合物 气质联用技术(GC-MS)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 清炖肉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两种玉兰花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晓颍 曹翠玲 +4 位作者 武军凯 刘建珍 潘玉霞 井立军 王子华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3-60,共8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白玉兰花和紫玉兰花挥发性成分,结合自动解卷积鉴定系统软件和NIST11质谱数据库,分别鉴定出71种和56种挥发物。其中,41种挥发物为两者共有,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99.25%和96.45%,表明2种玉兰挥发性成分具有...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白玉兰花和紫玉兰花挥发性成分,结合自动解卷积鉴定系统软件和NIST11质谱数据库,分别鉴定出71种和56种挥发物。其中,41种挥发物为两者共有,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99.25%和96.45%,表明2种玉兰挥发性成分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而特有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30种和15种。两种玉兰花挥发性成分均以萜类为主,分别为59种和43种,分别占93.28%和89.19%,属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其中质量分数大于2%且为两种玉兰所共有的9种挥发物分别为β-月桂烯(7.45%,19.04%)、β-蒎烯(18.07%,16.50%)、α-蒎烯(11.38%,16.01%)、桉叶油素(18.09%,14.58%)、邻伞花烃(5.08%,6.55%)、d-柠檬烯(5.14%,5.71%)、γ-松油烯(6.83%,3.19%)、香桧烯(14.06%,2.57%)、α-松油烯(5.10%,2.50%),含量差别较为明显。从挥发物总量来看,白玉兰花接近紫玉兰花的8倍,具有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兰花 挥发性成分 顶空进样 气质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烹饪时间对大红袍火锅底料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19
作者 何莲 易宇文 +3 位作者 胡金祥 乔明锋 邓静 王林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为探究不同烹饪时间下大红袍火锅底料气味的差异,实验以大红袍火锅底料在烹饪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Trap-GC-MS)结合维恩图、气... 为探究不同烹饪时间下大红袍火锅底料气味的差异,实验以大红袍火锅底料在烹饪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Trap-GC-MS)结合维恩图、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不同烹饪时间下大红袍火锅底料气味物质的差异。电子鼻结果表明不同烹饪时间下样品的整体气味轮廓存在明显差异。GC-MS共检测出82种挥发性物质,烯烃类、醇类和醚类是不同烹饪时间下火锅底料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维恩图显示刚煮沸的样品特有物质较多;OAV分析显示异戊醇、芳樟醇、茴香脑是不同烹饪时间下火锅底料的共有关键挥发性物质;OAV结合OPLS-DA显示糠醇、桧烯、(-)-莰烯、异丁酸乙酯、α-蒎烯、戊醇是样品的差异性特征风味物质。不同烹饪时间下大红袍火锅底料整体气味轮廓和具体特征气味物质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锅 烹饪时间 气质联用技术 电子鼻 气味活度值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和电子鼻技术的武夷岩茶香气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鹏杰 张丹丹 +3 位作者 邱晓红 杨国一 王文震 叶乃兴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8,共3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和电子鼻技术对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奇兰等4个品种的武夷岩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奇兰中鉴定出香气成分分别为59、55、62、58种,以醇类、...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和电子鼻技术对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奇兰等4个品种的武夷岩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奇兰中鉴定出香气成分分别为59、55、62、58种,以醇类、烯类、酯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4个岩茶品种挥发性香气组分差异较明显,采用电子鼻技术可以进行有效区分,这一结果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分析香气成分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将为不同品种岩茶的鉴别以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气质联用技术 电子鼻 香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