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和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林琳 刘俊岐 +5 位作者 杨洋 刘羽 王晨旭 刘拓 于馨 贾绪计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9-576,共8页
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基于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和自杀的缓冲假设,考察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探讨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及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反刍思维量表、修订版生活倾向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对1... 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基于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和自杀的缓冲假设,考察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探讨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及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反刍思维量表、修订版生活倾向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对1191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表明:(1)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反刍思维和自杀意念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具有中介作用;(3)气质性乐观对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的中介过程存在调节作用,相对于气质性乐观水平较高的大学生,中介效应仅在气质性乐观水平低的大学生中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事件 自杀意念 反刍思维 气质性乐观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元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宗奎 刘丽中 +1 位作者 田媛 牛更枫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5-663,共9页
采用元分析方法考察了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经过文献搜索和筛选,共63篇文献符合研究主题的元分析标准。其中,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文献46篇;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文献30篇,所包... 采用元分析方法考察了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经过文献搜索和筛选,共63篇文献符合研究主题的元分析标准。其中,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文献46篇;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文献30篇,所包含的独立样本共计110项(N=45084)。通过随机效应模型的元分析结果发现: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性乐观 心理健康 青少年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气质性乐观、适应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被引量:24
3
作者 齐晓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82,174,共6页
采用气质性乐观问卷、大学生适应性问卷及生活满意度问卷,对3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气质性乐观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大学生适应性在两者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适应性、气质性乐观与生活满意度均处于中等水平上下... 采用气质性乐观问卷、大学生适应性问卷及生活满意度问卷,对3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气质性乐观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大学生适应性在两者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适应性、气质性乐观与生活满意度均处于中等水平上下,且整体上性别差异均不显著。(2)气质性乐观与大学生适应性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气质性悲观与两者均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生适应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3)大学生气质性乐观和适应性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气质性悲观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适应性在气质性乐观与生活满意度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4)气质性乐观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既存在直接的影响,也以"个体定向适应"及"社会定向适应"为中介而产生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适应 气质性乐观 生活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生气质性乐观与其情绪调节策略关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卉 傅丽萍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18-22,共5页
采用《生活定向量表》(LOT)和《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调查问卷》对156名初中生气质性乐观、情绪调节策略进行测试,探讨初中生气质性乐观与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气质性乐观的乐观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初... 采用《生活定向量表》(LOT)和《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调查问卷》对156名初中生气质性乐观、情绪调节策略进行测试,探讨初中生气质性乐观与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气质性乐观的乐观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气质性乐观的乐观维度与其情绪调节策略的情绪知觉、情绪评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应用情绪调节策略、情绪控制和情绪调节反思六个维度呈现出显著正相关;气质性乐观的悲观维度与其情绪调节策略的应用情绪调节策略维度呈正相关,与其情绪调节策略的情绪调节反思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气质性乐观 情绪调节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陆世仪“气质性善”人性论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陆元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6,共7页
在复兴"朱学"的思潮中,明末清初思想家陆世仪不唯力推"朱学"的流衍,而且还改造和完善了"朱学",于人性论方面尤为突出。陆世仪立足于气质论性,提出不少新的观点:"义理即在气质",义理是"气... 在复兴"朱学"的思潮中,明末清初思想家陆世仪不唯力推"朱学"的流衍,而且还改造和完善了"朱学",于人性论方面尤为突出。陆世仪立足于气质论性,提出不少新的观点:"义理即在气质",义理是"气质中之合宜而有条理者","即恒处便是善","性兼理气";人与物之根本区别在于"人可以学问",可以"变化气质",而"物不可以学问"。陆世仪实现了对程朱"义理、气质"人性二元论的系统改造,从而建立起"气质性善"人性一元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儒家人性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世仪 义理之 气质 朱熹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震对程朱“气质之性”的批判与重释
6
作者 张盈盈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5,共8页
戴震以批判程朱“气质之性”为基础提出气质之性是人的本然之性。程朱以“理”为人之性善的本体论根据,将人性“恶”的来源归于“气质之性”。戴震论性的思想模式不同于程朱,力主“气质之性”为善。天道观上,他在“天道—天德”中建构... 戴震以批判程朱“气质之性”为基础提出气质之性是人的本然之性。程朱以“理”为人之性善的本体论根据,将人性“恶”的来源归于“气质之性”。戴震论性的思想模式不同于程朱,力主“气质之性”为善。天道观上,他在“天道—天德”中建构“气”与“善”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命论上,他从人性结构内部推导出由“血气”之自然到“善”之必然;心知论上,他以“血气心知”为人性的基本实体,通过对“心的本质为气”“心能扩充”的诠释,揭示心知觉道德的能力来源于气,“心”通“事物之则”不惑乎所行。他强调“气质之性”不仅为“善”而且有创造善的能力,彰显了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上的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 道德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动态人性论的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慧子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3,共11页
王船山基于对程朱理气二分人性论的批判,提出了“性日生日成”的动态人性论。船山指出“义理之性”说不能成立,因为善不能离开阴阳二气而存在,且须在阴阳相继后得以实现,因而并不存在超越气而存在的纯善的义理之性。二气并非全善,二气... 王船山基于对程朱理气二分人性论的批判,提出了“性日生日成”的动态人性论。船山指出“义理之性”说不能成立,因为善不能离开阴阳二气而存在,且须在阴阳相继后得以实现,因而并不存在超越气而存在的纯善的义理之性。二气并非全善,二气五行之理就是人性,因而人性实有善与不善。“气质之性”说亦不能成立,因为气质并非凝固的、先天不可易的,气的变化也可以改变质。不能将人之作恶归因于气禀的优劣与才性的偏全,而应归因于滥用天赋自主权,以及以才之偏为由而不修为。船山超越先天普遍人性论及命定论,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性的变化,既区分了“先天之性”与“后天之性”,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对各种人性论的综合重建,更是具有现代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义理之 气质 动态人 习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之性、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儒家忠德视域下朱熹人性论的三个维度与表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欧阳辉纯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6,共5页
忠德思想和人性论是儒家伦理思想两个重要的议题。朱熹作为理学集大成者,将此两者纳入了他的理学体系之中。在儒家忠德视域下,朱熹的人性论具有三个重要的维度和表征:一是自然之性。它是人性本能,有自然和义理双重性质,但主要还是体现... 忠德思想和人性论是儒家伦理思想两个重要的议题。朱熹作为理学集大成者,将此两者纳入了他的理学体系之中。在儒家忠德视域下,朱熹的人性论具有三个重要的维度和表征:一是自然之性。它是人性本能,有自然和义理双重性质,但主要还是体现为人的本能性,无所谓善与恶。二是天命之性。它是纯善的,是人们应当追求的。在朱熹之前,天命具有"人格化"、"德性化"、"规范化"、"宗教化"的表征,朱熹将天命"天理化"、"规律化",使得他的"天命之性"走向了一条道德经验主义和道德先验主义的路径。三是气质之性。它有善有恶。朱熹认为,人性本善,但是人在经历人生体验和社会经验过程中,用朱熹的话说,就是人在社会上"衮来衮去",会受到善与恶的双重影响,最后形成人性的善与恶的气质之性。因此,为了追求人性的善即天命之性,就要做到"存天理、灭人欲",将人性的善性彰显出来。朱熹的人性论为后世儒家知忠、修忠和行忠提供了理论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自然之 天命之 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支配性男性气质的建构 被引量:4
9
作者 云玲 郭棲庆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99,共4页
本文从R.W.康奈尔男性气质理论切入,通过对约瑟夫.海勒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男性对女性的凝视、控制与物化和对金钱的占有欲以及暴力几个层面的分析,探讨约塞连及其战友们如何建构起支配性的男性气质,成为"自我成就"的男... 本文从R.W.康奈尔男性气质理论切入,通过对约瑟夫.海勒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男性对女性的凝视、控制与物化和对金钱的占有欲以及暴力几个层面的分析,探讨约塞连及其战友们如何建构起支配性的男性气质,成为"自我成就"的男性。这种男性气质的建构是通过权力的运作来实现的,这也是约塞连和他的战友们这些"小人物"对军事集权主义的反抗以及对主流社会价值观的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十二条军规》 支配气质 凝视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长日留痕》中的多重反讽与男性气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5-51,共7页
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在《长日留痕》中,通过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结构反讽的艺术表现形式,使作品呈现含蓄美、张力美和视境美的审美效果,同时,作品深入地探讨了男主人公史蒂文斯如何遭受支配性男性气质的伤害和压抑,如何与支配性... 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在《长日留痕》中,通过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结构反讽的艺术表现形式,使作品呈现含蓄美、张力美和视境美的审美效果,同时,作品深入地探讨了男主人公史蒂文斯如何遭受支配性男性气质的伤害和压抑,如何与支配性男性气质分离,最终获得真正的自我身份认同。《长日留痕》是一部文学性和社会性相互结合的佳作,石黑一雄运用多重反讽的艺术手法批判了社会等级制和支配性男性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日留痕》 反讽 支配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罗洛普《如今世道》中的男性气质建构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耿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8-132,共5页
安东尼·特罗洛普是英国19世纪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男性气质特别是当时中产阶级男性气质的建构问题是贯穿其代表作《如今世道》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于19世纪英国社会存在的两种主要的以"文雅家长"和"自造男人"... 安东尼·特罗洛普是英国19世纪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男性气质特别是当时中产阶级男性气质的建构问题是贯穿其代表作《如今世道》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于19世纪英国社会存在的两种主要的以"文雅家长"和"自造男人"为代表的"支配性男性气质"模式,特罗洛普在抱有一定的留恋的同时也对此持有保留态度,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反思性。本文以康奈尔的多元男性气质和支配性男性气质概念为理论基础,采用历史语境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解读方法,对安东尼·特罗洛普的《如今世道》进行新的解读,探究特罗洛普建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中产阶级男性气质的表现策略,以及对19世纪中期英国中产阶级男性气质主流意识形态的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东尼·特罗洛普 《如今世道》 支配气质 中产阶级 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以言性:朱熹“气质之性”概念的哲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锦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33,共7页
"气质之性"这一概念并非朱熹首创,但朱熹在他理学思想的语境下对它进行了重新的理解、使用和讨论。通过对朱熹"气质之性"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朱熹以"气质"言"性",在其理学视域下突出"... "气质之性"这一概念并非朱熹首创,但朱熹在他理学思想的语境下对它进行了重新的理解、使用和讨论。通过对朱熹"气质之性"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朱熹以"气质"言"性",在其理学视域下突出"性"之本义("生"),并使他关于"性"的诸问题的思考在上贯形上层面的同时也始终着落于现实世界,着落于实处,这彰显出其理学思想的实践品格和迥异于佛老人性论的理论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 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明理学中“气质之性”的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丽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9-422,共4页
宋明理学是一个学术传统,其所讨论的问题,使用的术语,有着鲜明的特色。“气质之性”在宋明儒学中是一个很突出的观念。这一观念在北宋提出,后被朱熹特加表彰,以为极有功于圣学,之后的学者则对气质之性提出了与前人完全不同的看法。这些... 宋明理学是一个学术传统,其所讨论的问题,使用的术语,有着鲜明的特色。“气质之性”在宋明儒学中是一个很突出的观念。这一观念在北宋提出,后被朱熹特加表彰,以为极有功于圣学,之后的学者则对气质之性提出了与前人完全不同的看法。这些学者认为性即是气质之性,而“气质之性”即是气质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 宋明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评胡宏《知言》“善不足以言性”——旨在批评将“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分成两截 被引量:2
14
作者 乐爱国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5期62-72,196,共12页
对于胡宏《知言》所谓“性也者,天地鬼神之奥也。善不足以言之,况恶乎哉”以及胡安国所言“孟子道性善云者,叹美之词,不与恶对”,朱熹作了深入分析。他依据程颢所言“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既讲“本然之性,固浑然至善,不与恶对... 对于胡宏《知言》所谓“性也者,天地鬼神之奥也。善不足以言之,况恶乎哉”以及胡安国所言“孟子道性善云者,叹美之词,不与恶对”,朱熹作了深入分析。他依据程颢所言“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既讲“本然之性,固浑然至善,不与恶对”,又讲“气质之性”之有善恶,认为胡宏所谓“善不足以言性”,是“本然者是一性,善恶相对者又是一性”的“两性”,是“分成两截”,只是讲“本然之性”之至善,而没有讲性之有善恶,因而具有“性无善恶”之意。换言之,朱熹并不是批评胡宏主张“本然之性”无善无恶,而是批评他只讲“本然之性”之至善,而没有讲“气质之性”之善恶对待。尤其是,朱熹明确认为,胡宏讲“本然之性”之至善,在根本上不同于告子讲“性无善无不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胡宏 本然之 气质 至善 无善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明理学中“气质之性”的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丽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7-60,共4页
关于宋明理学与明清哲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宋元明清哲学的现代价值问题的讨论,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肯定明清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并将其看作是中国现代文化的活水源头的部分学者,借用西方近代文化与现代性的话语,努力发掘明... 关于宋明理学与明清哲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宋元明清哲学的现代价值问题的讨论,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肯定明清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并将其看作是中国现代文化的活水源头的部分学者,借用西方近代文化与现代性的话语,努力发掘明清哲学中的新思想因素。而肯定宋明理学的理论价值与现代意义的部分学者,则强调宋明理学对现代中国道德意识培养与人格境界的提升所具有的正面价值。双方又都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而且都有自己的学术名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如何重新反思宋明理学与明清哲学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准确把握宋元明清哲学的现代价值,仍然是一个有着广阔学术前景的话题。本组笔谈,既有吴根友教授就宋元明清哲学研究的范式及其方法诸问题作的深入思考,也有明清哲学研究知名专家许苏民、蒋国保二先生对"明清启蒙说"在学理与史料两方面做出更为新颖论证的作品,还有在宋明理学、明清哲学贯通研究中的新锐郭晓东、魏长宝、姚才刚、张丽华、陈敏荣等人对宋明学说的现代价值,"明清启蒙说"的学理困难等进行新的论证的文章。这些观点对于我进一步思考宋明理学与明清哲学的关系及宋元明清哲学的现代价值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新儒学 气质 牟宗三 中国 古代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元《存性编》人性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世放 黄楚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42,共7页
研究人性论必须区分两个层次:其一是人性的内涵和外延,其二是理想的、先验的人性和现实的、经验的人性,这是澄清人性论之争的关键。颜元《存性编》人性论的主旨是为了倡导尧、舜三事、六府之道,周、孔三物:六德、六行、六艺之学,并批判... 研究人性论必须区分两个层次:其一是人性的内涵和外延,其二是理想的、先验的人性和现实的、经验的人性,这是澄清人性论之争的关键。颜元《存性编》人性论的主旨是为了倡导尧、舜三事、六府之道,周、孔三物:六德、六行、六艺之学,并批判程朱的气质性恶论。实际上颜元的人性论和程朱的人性论在旨趣上是一致的,其差异就在于混淆了先验与经验的区别。从理想、应该的角度而言,人总是要向善,且要抑恶扬善;但从现实、事实的角度而言,人总是会作恶,而且极易作恶。所以人性要修养,要约束,要建设,不能放任自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 善论 气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与技术——学院派音乐文化对影视剧音乐的影响
17
作者 刘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4-25,共2页
影视剧音乐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影视剧艺术的深广传播,也成为影响力越来越大的音乐存在形式。无论是怎样的音乐存在形式,其创作发展与艺术特点的形成都是诸多的社会与音乐因素相互交融的结果,学院派音乐文化正是这诸多因素中对影视... 影视剧音乐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影视剧艺术的深广传播,也成为影响力越来越大的音乐存在形式。无论是怎样的音乐存在形式,其创作发展与艺术特点的形成都是诸多的社会与音乐因素相互交融的结果,学院派音乐文化正是这诸多因素中对影视剧音乐形成显性点所形成的影响来进行探讨和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剧音乐 学院派音乐文化 气质性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程人性论的道家思想渊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固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5,共5页
二程人性论中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理论建构,并非原始儒学的自然延伸,而是受到了当时的道教学者陈景元、张伯端老学思想的影响。可以说,老学为二程理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 二程 天命之气质 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恶成性及其内在困境——张载的人性论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银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9,共5页
张载所言之性包括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天地之性至清、至善,是人性善的来源;气质之性善恶相混,乃恶之发端。气质之恶可变而为善。变化气质,须有立本、学礼、善反等涵养工夫。其人性理论为从根本上阐释道德善恶问题提供了新颖的方法和视... 张载所言之性包括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天地之性至清、至善,是人性善的来源;气质之性善恶相混,乃恶之发端。气质之恶可变而为善。变化气质,须有立本、学礼、善反等涵养工夫。其人性理论为从根本上阐释道德善恶问题提供了新颖的方法和视角,有力地推进了传统哲学及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但在从天地之性到气质之性,又从气质之性反归天地之性的跨越中,他缺乏有力的逻辑推演,从而使得变化气质反归天地之性在理论上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天地之 气质 变化气质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载“气以载性”思想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静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4,共4页
张载苦心探析在气化流行过程中的"太虚"、"性"与"气"的关系,提出了"气以载性"、"气质之性"等理学命题,建构了以"性"为本、"气"为载体、"性""气&... 张载苦心探析在气化流行过程中的"太虚"、"性"与"气"的关系,提出了"气以载性"、"气质之性"等理学命题,建构了以"性"为本、"气"为载体、"性""气"互为表里共同化生万物的宇宙本体思想,为后来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太虚 气化流行 气以载 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