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上游地区气象水文要素变化趋势研究
1
作者 徐杨 蒋韵秋 兰峰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3期211-214,共4页
为分析不同区域的气象水文要素演变规律,基于统计数据及水量平衡法,文章对长江上游地区不同经度、纬度的水文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得出地域变化对该地区的水文要素变化趋势影响显著,且当纬度大于31°时,其影响程度较为明显的结论。经... 为分析不同区域的气象水文要素演变规律,基于统计数据及水量平衡法,文章对长江上游地区不同经度、纬度的水文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得出地域变化对该地区的水文要素变化趋势影响显著,且当纬度大于31°时,其影响程度较为明显的结论。经纬度较小时,经度变化对于该地区全年平均降水量的影响较大,当经纬度较大时,纬度对于该地区的全年平均降水量影响较大。研究可为该地区水文气象变化特征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水文要素 水量平衡法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气象水文要素演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璐 蒋明伟 +3 位作者 杨彬林 占挺 陈佳蕴 刘子铮 《高原农业》 202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黄河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高原地区的气候、地形和水文特征对黄河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研究采用M-K检验和小波分析法,开展黄河上游12个气象站及4个水文站气温、降雨以及径流的突变、趋势和周期分析,揭示了黄河上游气... 黄河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高原地区的气候、地形和水文特征对黄河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研究采用M-K检验和小波分析法,开展黄河上游12个气象站及4个水文站气温、降雨以及径流的突变、趋势和周期分析,揭示了黄河上游气象水文要素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黄河上游气温以0.336℃/10 a的速率增长,气温的突变发生在1996年;降水量以6.07 mm/a速率减少,减少速率较低,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突变发生在1982年,主周期为16 a;黄河沿站流量上升速率为0.23(m^(3)s^(-1))/a,唐乃亥、青铜峡、头道拐站流量下降速率分别为1.23(m^(3)s^(-1))/a、1.41(m^(3)s^(-1))/a和3.83(m^(3)s^(-1))/a,径流量总体波动较小。最后,采用R/S重标极差法预测了未来气象水文要素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的可持续性不强;而径流发展具有反持续性,未来的趋势将可能与过去相反,其中唐乃亥站流量的反持续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流域 水文气象要素 趋势 突变 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量平衡的长江上游地区气象水文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玉婷 许继军 +2 位作者 姚立强 田甜 袁喆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0,共8页
基于1980—2019年长江上游地区的逐月气温、降水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F趋势检验、水量平衡分析、质心识别等方法,揭示了长江上游地区近40 a来气象水文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上游地区年均气温、年均降水... 基于1980—2019年长江上游地区的逐月气温、降水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F趋势检验、水量平衡分析、质心识别等方法,揭示了长江上游地区近40 a来气象水文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上游地区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年均蒸发量的空间分布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趋势,年均土壤蓄水变化量有着较大的空间差异。②1980—2019年期间长江上游地区气温上升的趋势较为明显,变化率为0.39℃/(10 a);年降水量整体变化不大,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金沙江石鼓以上;整个长江上游地区年均蒸发量变化率为6.08 mm/(10 a),其中,金沙江石鼓以上、金沙江石鼓以下、嘉陵江流域和岷沱江流域增加趋势明显;年均土壤蓄水变化量整体有略微下降,变化率为-6.144 mm/(10 a)。③长江上游地区气温质心经度、纬度变化的倾斜率分别为-0.03°/(10 a)和0.01°/(10 a),蒸发质心经纬度变化的倾斜率分别为-0.04°/(10 a)和0.02°/(10 a);降水质心和土壤蓄水变化量质心的经度倾斜率分别为-0.06°/(10 a)和-0.01°/(10 a)。各气象水文要素空间质心均呈现出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说明从空间分布上来看,西北地区的气温、降水、蒸发和土壤蓄水变化量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水文要素 水量平衡 时空分布 变化趋势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水文要素的洪涝灾害损失评估 被引量:6
4
作者 胡俊锋 杨月巧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1,共6页
洪涝灾害损失评估是我国洪涝灾害救助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灾害科学研究和救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洪涝灾害损失与气象水文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建立了历史气象水文要素和受灾面积、财产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财产损失率... 洪涝灾害损失评估是我国洪涝灾害救助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灾害科学研究和救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洪涝灾害损失与气象水文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建立了历史气象水文要素和受灾面积、财产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财产损失率和固定资产本底数据,评估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用于灾前预评估和灾后快速评估。以淮河流域中游安徽段为例,选取2007年淮河洪水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与实际上报数据进行了比对,表明该评估方法可行,评估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水文要素 洪涝灾害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 灾前预评估 灾后快速评估 淮河流域 洪灾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上游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郝振纯 袁伟 +3 位作者 陈新美 王加虎 朱敏 杨兆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8,107,共5页
为揭示气候变化对干旱地区水文气象要素的影响,在对黑河上游莺落峡站以上地区1960~2010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径流、年平均日照时数、年降水及年平均相对湿度资料进行线性趋势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K非参数统计检验对其显著性进行判断,运用... 为揭示气候变化对干旱地区水文气象要素的影响,在对黑河上游莺落峡站以上地区1960~2010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径流、年平均日照时数、年降水及年平均相对湿度资料进行线性趋势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K非参数统计检验对其显著性进行判断,运用小波变换探讨了各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采用R/S法分析了流域各序列的持续性,估算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以定量估计未来序列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气温和径流均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径流、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具有一致的主周期和次周期;黑河上游径流成分由降雨和融雪径流组成,同时受降雨和气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上游 水文气象要素 M-K检验 小波分析 R/S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岚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演变及响应关系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国庆 唐雄朋 +2 位作者 刘佩瑶 刘翠善 王建云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67-70,83,共5页
变化环境对区域水文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以山西省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方法和有序聚类方法,诊断了1955—2015年水文气象要素演变规律以及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不同阶段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来,实测... 变化环境对区域水文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以山西省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方法和有序聚类方法,诊断了1955—2015年水文气象要素演变规律以及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不同阶段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来,实测径流量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平均线性减少率为-0.917 mm/a;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气温却呈现显著性升高趋势;径流突变主要发生在1968年和1982年,上静游站径流系列可划分为4个阶段:天然阶段(1955—1968年)、轻微人类活动影响阶段(1969—1982年)、中等人类活动影响阶段(1983—2000年)和强人类活动影响阶段(2001—2015年)。不同阶段内降水-径流关系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21世纪以来,相同降水量条件下的产流量明显偏少,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区域水文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岚河流域 水文气象要素 演变趋势 阶段性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气象要素周期的模糊统计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惠成 陈守煜 王本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57-462,共6页
根据模糊集理论和双因素常规方差分析原理,提出了水文气象要素周期的模糊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单要素模糊推理法的周期m值的选取,且对模糊分析与随机分析相结合的问题具有参考意义。文后给出了计算实例与分析。
关键词 水文气象要素 周期 模糊推理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流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历史演变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翟然 王国庆 +2 位作者 刘翠善 鲍振鑫 刘艳丽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5期7-12 19,19,共7页
利用清流河流域1961-2012年的降水、气温、蒸发和径流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系统诊断了不同尺度水文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清流河流域夏季气温呈非显著升高趋势,年与其它季节气温呈显著性升高趋势,在2007年之后,... 利用清流河流域1961-2012年的降水、气温、蒸发和径流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系统诊断了不同尺度水文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清流河流域夏季气温呈非显著升高趋势,年与其它季节气温呈显著性升高趋势,在2007年之后,年和季节气温均存在下降的态势。年降水量和夏、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春、秋季节降水量呈非显著性减少趋势。年水面蒸发量和除春季之外的季节水面蒸发量呈减少趋势,在清流河流域蒸发悖论现象突出。径流量的演变趋势与降水的演变特征总体一致,年和季节径流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冬季径流量增加趋势显著;年和季节降水径流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65以上,降水是径流量变化的主要驱动要素,因此,未来气候变化特别是降水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气象要素 演变特征 年内分配 清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许叶新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3-16,共4页
根据黄河源头地区的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气象要素多年变化资料,并结合20世纪70~90年代的卫星影像资料的分析,认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极大地改变了黄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的格局,是影响黄河源头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水文气象要素 气候特征 黄河源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洮儿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尹雄锐 王晓妮 +1 位作者 侯琳 王勇 《东北水利水电》 2012年第1期45-47,72,共3页
文章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对洮儿河流域1958-2006年水文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洮儿河流域1958-2006年各季节及年平均气温大多数都以显著增温为主;流域降水总体有减小的趋势,但是趋势不显著,冬季降水有微弱增加的趋势... 文章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对洮儿河流域1958-2006年水文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洮儿河流域1958-2006年各季节及年平均气温大多数都以显著增温为主;流域降水总体有减小的趋势,但是趋势不显著,冬季降水有微弱增加的趋势,从上游到下游降水减小幅度增加;河道年平均流量减少的趋势显著;各季节及年平均径流量减少的趋势十分显著,以夏季和秋季减少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气象要素 非参数检验 气候变化 趋势分析 洮儿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河谷地区气候水文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以宝鸡地区为例
11
作者 刘引鸽 罗紫薇 +3 位作者 郭慧君 李丹丹 林茂琦 吕欣怡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94,共14页
[目的]探究不同分区气候水文多要素变化特征,为该地水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区域性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50-2021年的卫星遥感数据,选取宝鸡地区9个县区的气温、地表温度、降水量、蒸发量、低层云量、总云量、紫外强度、相对... [目的]探究不同分区气候水文多要素变化特征,为该地水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区域性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50-2021年的卫星遥感数据,选取宝鸡地区9个县区的气温、地表温度、降水量、蒸发量、低层云量、总云量、紫外强度、相对湿度、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11种要素,采用自适应噪声经验模态分解法(CEEMDAN)和重标极差R/S分析方法,分析了近70年该区域多气象水文要素时空特征及区域差异,探讨了不同分区气候水文要素变化的延续性及未来趋势。[结果](1)区域仅年气温和地温呈上升趋势,其余要素的年均趋势均呈下降趋势,各要素趋势率分别为0.27℃/10 a,0.25℃/10 a,-40.97 mm/10 a,-0.59 mm/10 a,-1.14%/10 a,-0.17%/10 a,-4060.4 J/(m^(2)·10 a),-0.99%/10 a,-3.6 mm/10 a,-1.61 mm/10 a和-1.94 mm/10 a。季节变化上,冬季气温和地温上升趋势最大,夏季降水减少幅度最大,紫外强度仅在春季表现为上升趋势,春季相对湿度减小最大,低层云量春季减小最大,径流和地表径流夏季的下降趋势最大,地下径流秋季的下降趋势最大。千陇丘陵区各要素的变率都较大;(2)空间上,年气温、地温、蒸发量和紫外强度的高值多分布于千陇丘陵区和渭河川塬区,年降水量、低层云量、总云量、相对湿度、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高值区多分布在秦岭关山区。除凤县和眉县的蒸发量外,其他要素在各县区的升降趋势均与其在整个地区的趋势一致;(3)各气象水文要素具有2~3 a,4~5 a,7~9 a,11~13 a,19~35 a为主的年代际振荡周期;(4)未来宝鸡地区各气象水文要素均延续历史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但延续时长不同,其中千陇丘陵区、渭河川塬区和秦岭关山区均存在最长延续时长10 a和最短延续时长4 a。[结论]宝鸡地区气候整体朝暖干化方向发展,各分区气候水文变化具有明显差异,且均存在明显振荡周期和正持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水文要素 时空变化 自适应噪声分解法 重标极差分析法 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兰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龙 《广西水利水电》 2014年第4期26-29,共4页
根据台兰水文站1957-2010年降水、气温、径流资料,应用多种数理统计法对各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降水量年际变幅增大,但多年平均值基本稳定,总体呈上升趋势;气温以1980年为分界,以前呈显著降低趋势以后有着显著上... 根据台兰水文站1957-2010年降水、气温、径流资料,应用多种数理统计法对各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降水量年际变幅增大,但多年平均值基本稳定,总体呈上升趋势;气温以1980年为分界,以前呈显著降低趋势以后有着显著上升趋势,总体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径流表现出较明显的增多趋势,初步判断得出在春季气温是影响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而在夏秋冬季降水与气温共同影响着径流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兰河流域 水文气象要素 M-K趋势检验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娘子关泉域水文气象要素演变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阔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3年第5期12-14,共3页
娘子关泉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也是阳泉市的主要水源。选取降雨量、气温、径流量、泉流量4个指标,分别计算各指标5年滑动平均值.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趋势线。对序列进行Mann—Kendall检验。结果表明:1951~2000年娘子关泉域面... 娘子关泉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也是阳泉市的主要水源。选取降雨量、气温、径流量、泉流量4个指标,分别计算各指标5年滑动平均值.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趋势线。对序列进行Mann—Kendall检验。结果表明:1951~2000年娘子关泉域面平均雨量、径流量和泉流量均存在显著下降趋势,年均气温存在显著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娘子关泉 水文气象要素 降雨量 径流量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植被覆盖度及其分布结构对水文气象要素的响应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伟泽 胡鹏 +3 位作者 王建华 杨泽凡 刘欢 杨钦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97,共9页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乌裕尔河尾闾,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芦苇湿地,也是丹顶鹤等珍稀鸟类重要的繁育场所和栖息地。基于遥感、气象和水文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法反演植被覆盖度,分析了扎龙湿地核心区2005-2017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乌裕尔河尾闾,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芦苇湿地,也是丹顶鹤等珍稀鸟类重要的繁育场所和栖息地。基于遥感、气象和水文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法反演植被覆盖度,分析了扎龙湿地核心区2005-2017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究径流、降水和气温3项水文气象要素对湿地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的影响,为科学开展湿地生态需水核算和芦苇植被保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湿地中高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区域主要分布于乌裕尔河来水和人工补水形成的河道及周围地区,2005-2017年,中高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区域面积总体呈增长趋势,于2015年达到峰值,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占比达到87.48%,湿地植被生态质量整体改善。乌裕尔河来水及人工补水量与第二年湿地高植被覆盖区域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555,P<0.05),表明径流量对湿地植被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特别是对高、中高覆盖度区域面积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且存在年际滞后性;温度升高有利于湿地核心区内植被覆盖度整体的提高,但促进作用并不明显;降水对湿地核心区植被覆盖无明显影响,乌裕尔河来水及人工补水量是影响扎龙湿地核心区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像元二分法 植被覆盖度 水文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及响应关系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成凤 鲍振鑫 +4 位作者 杨晓甜 刘酌希 管晓祥 王国庆 刘翠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5-19,共5页
黄河源区作为黄河的水塔,其水量的丰枯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至关重要。采用M-K秩次相关检验和有序聚类法分析了1961—2013年来黄河源区气温、降水和径流的演变特征,分阶段研究了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3年间,黄... 黄河源区作为黄河的水塔,其水量的丰枯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至关重要。采用M-K秩次相关检验和有序聚类法分析了1961—2013年来黄河源区气温、降水和径流的演变特征,分阶段研究了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3年间,黄河源区气温显著升高,降水增加趋势微弱,实测径流整体呈微弱下降趋势;实测径流序列在1989年发生突变,由于兴建了生态保护工程,将实测径流系列划分为1961—1989年、1990—2000年和2000—2013年3个阶段,不同阶段的降水-径流相关性较好,阶段性差异明显,2000年以后的点群位置明显靠下,表明其他非降水因素对河川径流量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水文气象要素 演变趋势 阶段性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15年叶尼塞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雨凝 李杨 +3 位作者 鞠琴 宁忠瑞 王国庆 鲍振鑫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2,40,共7页
叶尼塞河是亚洲北部具有代表性的河流之一。以叶尼塞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方法、小波分析法和滑动T检验,诊断了该流域1951—2015年水文气象要素的演变规律以及变化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1951—2015年,该流... 叶尼塞河是亚洲北部具有代表性的河流之一。以叶尼塞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方法、小波分析法和滑动T检验,诊断了该流域1951—2015年水文气象要素的演变规律以及变化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1951—2015年,该流域的实测流量和降水量均呈现显著性增加趋势,平均线性增加率分别为437(m^(3)/s)/(10年)和5.2 mm/(10年);气温呈显著性升高趋势,平均线性增加率为0.283℃/(10年);年平均流量要素序列的突变主要发生在1983年,流域年平均流量、降水量和气温都存在一个3~4年的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尼塞河流域 水文气象要素 演变趋势 阶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07年墨累-达令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演变 被引量:2
17
作者 陆晨越 杜付然 +3 位作者 孙晋秋 徐斌 黄福贵 刘翠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48,95,共9页
墨累-达令流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系统,其干旱与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因此,探讨该区域径流与降水、气温的长期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该流域的代表性站点,采用M-K检验、小波分析和小波相干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51—2007年... 墨累-达令流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系统,其干旱与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因此,探讨该区域径流与降水、气温的长期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该流域的代表性站点,采用M-K检验、小波分析和小波相干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51—2007年间其气温、降水和径流的演变趋势及时频特征,并分阶段研究了此三要素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及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51—2007年间,研究区域的气温显著升高,降水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而径流深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在2002年发生突变。径流深存在5、22年左右的主周期;气温存在12、24年左右的主周期;降水量存在5、22、33、40年左右的主周期。在整个时间域上,径流深与降水量存在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而径流变化滞后于气温变化,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将所研究的时段1951—2007年划分为3个阶段:墨累-达令流域委员会成立前为第1阶段(1951—1988年);从1989年到径流时间序列发生突变的年份为第2阶段(1989—2002年);从2002年到序列资料终止年份为第3阶段(2003—2007年)。不同阶段降水-径流关系差异明显,第3阶段的产流量显著降低,说明非降水因素对河川径流量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累-达令流域 水文气象要素 小波分析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沱沱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唐雄朋 吕海深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40,共4页
为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对沱沱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采用累积距平法、M-K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沱沱河流域1961~2010年以来的气温、降水和径流深序列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以来,沱沱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深序列均呈不... 为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对沱沱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采用累积距平法、M-K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沱沱河流域1961~2010年以来的气温、降水和径流深序列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以来,沱沱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深序列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且分别以0.32℃/10a、8.7mm/10a、4.1mm/10a的速度上升;气温、径流深序列均有显著上升趋势,而降水的上升趋势不太显著;气温、降水、径流深序列分别在1999、2004和2007、2004和2007年发生突变;沱沱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呈现出多年周期不同尺度的振荡特性,气温、降水和径流深年代年际变化周期分别以25、20、22年为第一主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气象要素 累积距平法 M-K检验 小波分析 沱沱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亚加拉河1951—2016年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及其响应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琳 龚丽飞 +3 位作者 李杨 舒章康 李晨希 贺瑞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0,共8页
尼亚加拉河是世界第一大瀑布的水源地,其水量的变化对于美国和加拿大的水力资源利用至关重要。分别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有序聚类法、小波功率谱法研究尼亚加拉河流域1951—2016年间的气温、降水、径流的时空演变特征,同时以径... 尼亚加拉河是世界第一大瀑布的水源地,其水量的变化对于美国和加拿大的水力资源利用至关重要。分别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有序聚类法、小波功率谱法研究尼亚加拉河流域1951—2016年间的气温、降水、径流的时空演变特征,同时以径流深突变点分阶段分析了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6年间,尼亚加拉河流域的气温自1997年后显著升高;降水量自1964年之后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且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表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流域径流深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根据突变点将径流深序列划分为1951—1967年、1968—1997年、1998—2016年3个阶段,第Ⅱ阶段的流域径流深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表明在此阶段其他非降水因素对径流深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亚加拉河 水文气象要素 时空演变 阶段性变化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沟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关系变异诊断 被引量:6
20
作者 覃姗 岳春芳 +1 位作者 何兵 李艺珍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50-56,共7页
为了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金沟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选取内陆干旱区金沟河流域八家户水文站1964-2016年实测年径流资料和同步实测气象(气温、降水)资料,在采用累积距平法、R/S分析法、M-K趋势检验法分析水文气象要素序列演... 为了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金沟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选取内陆干旱区金沟河流域八家户水文站1964-2016年实测年径流资料和同步实测气象(气温、降水)资料,在采用累积距平法、R/S分析法、M-K趋势检验法分析水文气象要素序列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径流与气温、降水间的相关性,将偏相关系数法与数据滑动窗口技术相结合,分析径流与气象要素(气温、降水)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异特征,最后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对变异点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金沟河流域1964-2016年年径流量以极其微弱的趋势波动增加,增加趋势不显著(0 <U=1. 0 <Uα/2=1. 96),并且未来一段时间内年径流量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H=0. 68>0. 5);同时段气温具有极显著的增加趋势(U=4. 33> Uα/2=2. 56> 0),未来气温将呈现出明显的持续增加趋势(H=0. 78> 0. 5);同时段降水具有显著的增加趋势(U=2. 13> Uα/2=1. 96> 0),未来降水将持续增加(H=0. 54> 0. 5);相关性分析表明,气温是影响金沟河流域径流的主要气象因子;滑动偏相关系数法分析表明,径流-气温联合序列变异点为1985年,采用双累积曲线法进行验证,结果与其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诊断 水文气象要素 偏相关系数 数据滑动 金沟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