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 被引量:80
1
作者 张顺利 陶诗言 +1 位作者 张庆云 张小玲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2-457,共16页
文章分析了 1 998年夏季我国长江、嫩江、珠江流域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6月中、下旬珠江、长江、嫩江流域出现了持续性强降水 ,局部地区下了大暴雨 ;7月下旬长江流域出现了“二度梅” ,湖南、湖北和江西省普... 文章分析了 1 998年夏季我国长江、嫩江、珠江流域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6月中、下旬珠江、长江、嫩江流域出现了持续性强降水 ,局部地区下了大暴雨 ;7月下旬长江流域出现了“二度梅” ,湖南、湖北和江西省普降暴雨 ;8月上半月嫩江流域再次出现持续性强降水。频繁的强降水使长江、嫩江、华南西江等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 ,支流河水不断涌入干流 ,使得干流洪峰迭起。雨水和洪峰迭加 ,引发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1 998年 7月副热带高压南落是造成长江流域“二度梅”的主要原因。副热带高压、南海季风涌、中高纬冷空气和从青藏高原东移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等 4个因子的最佳组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流域 洪涝灾害 气象水文特征 季风涌 1998年 夏季 中国 长江流域 嫩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伙房水库汛期气象水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静 何俊仕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5-47,共3页
洪水具有利害两重性,将洪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对增加流域可利用水资源量、提高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汛期水文气象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大伙房水库汛期日平均降水量及日平均入库流量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 洪水具有利害两重性,将洪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对增加流域可利用水资源量、提高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汛期水文气象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大伙房水库汛期日平均降水量及日平均入库流量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汛期各旬平均降雨量、暴雨发生频率及汛期各旬平均入库流量的变化规律。根据汛期日平均入库流量资料,采用模糊集合分析法对大伙房水库流域汛期分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汛期具有明显的分期特性,可将6月1日至7月11日作为前汛期,7月12日至8月26日作为主汛期,8月27日至9月30日作为后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水文特征 数理统计法 模糊集合分析法 汛期 大伙房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淮河暴雨洪涝的气象水文特征 被引量:26
3
作者 矫梅燕 金荣花 齐丹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7-264,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和水文资料,分析了2007年淮河洪涝期间的气象水文特征,探讨了淮河暴雨致洪原因。结果表明:2007年淮河入梅后经历了7次暴雨和大暴雨过程,其中导致淮河洪涝的强降雨主要出现在2007年6月29日—7月10日的4场强暴雨过程。大尺度... 利用常规气象和水文资料,分析了2007年淮河洪涝期间的气象水文特征,探讨了淮河暴雨致洪原因。结果表明:2007年淮河入梅后经历了7次暴雨和大暴雨过程,其中导致淮河洪涝的强降雨主要出现在2007年6月29日—7月10日的4场强暴雨过程。大尺度的环流分析表明:淮河的强降水出现在大尺度环流形势相对稳定的梅雨形势下,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对于强雨带的建立影响最明显;淮河干流的水位流量变化呈现出上游水位高,汛情严重的特征。王家坝的水位经历了两次快速上涨后超过保证水位,水位的变化与淮河强降雨、尤其是淮河上游强降雨过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与历史上淮河洪涝年比较发现:2007年淮河梅雨期的总降水量低于历史上淮河洪涝年的1954年、1991年和2003年的降水量,为历史第4位;淮河干流的水位则超过了1991年和2003年,为历史第2位,上游降水量大导致了淮河出现1954年以来的高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洪涝 气象水文特征 致洪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长江上游严重洪涝的气象水文特征
4
作者 高琦 徐明 +1 位作者 彭涛 万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3-233,共11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水文实况观测资料,分析了2018年6—7月长江上游严重洪涝期间的气象水文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长江上游洪涝期间发生了三次强降水过程,降水落区在长江上游北部地区高度重叠,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大尺...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水文实况观测资料,分析了2018年6—7月长江上游严重洪涝期间的气象水文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长江上游洪涝期间发生了三次强降水过程,降水落区在长江上游北部地区高度重叠,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大尺度的环流形势分析表明,中高纬低槽、副热带高压、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均较历史同期异常偏强,副热带高压的南北摆幅较大,当副热带高压每次北跳后,都会与槽后冷空气在长江上游遭遇,形成一次强降水过程。大尺度环流的“鞍”型场配置有利于孟加拉湾及南海的水汽输送到长江上游地区,并在该地区与中纬度西风带水汽辐合形成强降水。历史对比结果表明:2018年长江上游的降水具有面上强度大、北部支流降水极端性强、降水时间集中的特点。2018年长江上游北部的沱江、涪江、嘉陵江等流域在水位和超警戒时间上均高于2012年。2018年长江上游总的降水量及洪峰流量虽未超过2012年,但在长江上游北部的沱江、涪江、嘉陵江引发的洪涝灾害可超过201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气象水文特征 致洪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