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荒漠区沙冬青茎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3
1
作者 郭树江 徐先英 +4 位作者 杨自辉 李爱德 李得禄 柴成武 王多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3-1010,共8页
采用热平衡包裹式树干液流仪(stem heat balance,SHB)监测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茎干液流日变化,并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日变化,研究沙冬青茎干液流在不同季节和天... 采用热平衡包裹式树干液流仪(stem heat balance,SHB)监测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茎干液流日变化,并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日变化,研究沙冬青茎干液流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1)在夏季沙冬青茎干液流昼夜区别明显,且变幅较大,液流于8:00~9:00开始启动,并迅速于9:00左右达到峰值,然后立即有一个大幅度的下降,后在小幅度波动中维持到19:00左右停止;沙冬青茎干液流在夜间较弱;(2)不同天气条件对沙冬青液流的变化影响较大,沙冬青茎干液流速率的总体变化幅度表现为晴天〉阴天〉沙尘天气;(3)各季节典型天气下沙冬青茎干液流速率表现为夏季〉春季〉冬季;生长季茎干液流启动时间早,液流量大;春季液流启动时间次之,液流量变化平缓,维持时间长;冬季液流启动时间最迟,液流变化速率大且维持时间短;(4)沙冬青茎干液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密切,其中与太阳辐射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影响最小的是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沙冬青 茎干液流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海域大气中重金属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欣睿 叶剑军 +1 位作者 倪志鑫 钟煜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2-640,648,共10页
利用2013—2015年珠江口海域代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溶胶质量浓度资料及同期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得出大气中重金属(Cu、Pb、Zn)质量浓度具有秋季最高,冬季次之,春、夏季较低的季节变化特征,这一特征与气象因子及污染来源... 利用2013—2015年珠江口海域代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溶胶质量浓度资料及同期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得出大气中重金属(Cu、Pb、Zn)质量浓度具有秋季最高,冬季次之,春、夏季较低的季节变化特征,这一特征与气象因子及污染来源关系密切。除春季外,夏、秋、冬季,大气中Cu、Ph、Zn之间具有良好的显著相关性,说明大气中赋存Cu、Pb、Zn的颗粒物一部分来源相同。春、夏季,当主导风向为东南向时,气团较清洁,大气污染物浓度低;秋、冬季,当主导风向为偏东向及北风向时,污染物由内陆源及沿海源输送,大气污染物浓度高。气象条件对大气中重金属含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且其相关性随季节变化明显。通过SPSS19.0软件对大气中Cu、Pb、Zn的质量浓度与近地面风速、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等做曲线回归分析,尝试找出各污染物浓度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春、夏季,当气温〉27℃时,Cu、Pb、Zn的质量浓度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夏季,Cu、Pb、Zn的质量浓度与气压、相对湿度(〉90%)呈显著负相关;秋季,Cu、Pb、Zn的质量浓度与风速和相对湿度(〉65%)具有显著负相关;冬季,当气压在1005.0~1015.0hPa范围内,Cu、Pb、Zn的质量浓度与气压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重金属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珠江口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城市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祁栋林 李晓东 +5 位作者 肖宏斌 肖莲桂 魏鸿业 马明亮 孔维强 金惠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6期5162-5165,共4页
对2001 ~ 2012年青海省西宁和格尔木2个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O2(或NOX)和PM10(或TSP)年际变化趋势和负荷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 2012年期间西宁市PM10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SO2和NO2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PM10和NO... 对2001 ~ 2012年青海省西宁和格尔木2个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O2(或NOX)和PM10(或TSP)年际变化趋势和负荷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 2012年期间西宁市PM10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SO2和NO2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PM10和NO2浓度变化呈现极显著的下降趋势,SO2浓度变化呈现极显著的上升趋势;格尔木市TSP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SO2(2003~2012年)和NOx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TSP和SO2浓度变化的下降趋势显著,NOX浓度变化下降趋势不明显.西宁和格尔木市大气质量指数总体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西宁市12年间大气质量均达到中污染级别,处于警戒水平;格尔木市2008 ~2010年期间达到轻污染级别,符合空气质量标准,2003~2007和2011 ~ 2012年为中污染程度,处于警戒水平,2001和2002年分别达极重和重污染级别,处于紧急和警报水平.西宁市主要污染物分指数的排列顺序是PM10>NO2> SO2,而格尔木主要污染物分指数的排列顺序是TSP> SO2>NOx,2个城市主要污染物均是气溶胶颗粒物,且进入2010年以后SO2和NO2(或NOX)污染负荷系数非常接近.西宁和格尔木2个城市大气污染物与主要气象因子均处于较高的关联水平(0.55 ~0.78),同时也显示出不同区域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灰色关联分析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新地区水面蒸发变化特征及气象成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菲 李晓光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2期10-12,共3页
结合阜新地区东白城子、韩家杖子、彰武水文站1965—2021年实测蒸发皿数据,对阜新地区水面蒸发变化特征进行探讨,并结合区域气象站点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对其和水面蒸发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6 a各水文站水面蒸发均呈现递增变... 结合阜新地区东白城子、韩家杖子、彰武水文站1965—2021年实测蒸发皿数据,对阜新地区水面蒸发变化特征进行探讨,并结合区域气象站点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对其和水面蒸发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6 a各水文站水面蒸发均呈现递增变化,彰武水文站递增趋势通过90%显著性检验水平,东白城子和韩家杖子站水面蒸发递增趋势相对较弱。各站点均在夏季蒸发递增幅度最大。气温是阜新地区各水文站年蒸发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其次为日照时数,各站点水面蒸发和气温、日照时数的偏相关系数均高于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站点 水面蒸发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合区负氧离子时空特征及其与多种气象因子的模型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琳焓 赵虹 +3 位作者 张寅 车宇轩 徐山山 欧阳源源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0期93-98,104,共7页
以南京市六合区3个负氧离子观测点作为监测对象,研究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及温度、相对湿度对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止马岭负氧离子含量日变化呈“双峰型”特征,最大值出现在后半夜到早晨、下午到夜晚... 以南京市六合区3个负氧离子观测点作为监测对象,研究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及温度、相对湿度对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止马岭负氧离子含量日变化呈“双峰型”特征,最大值出现在后半夜到早晨、下午到夜晚时段,日最高值出现在07:00,日最低值出现在15:00;巴山负氧离子浓度为较规律的“波峰波谷交替变化”特征,白天每隔4 h出现一次峰值;金牛湖负氧离子浓度呈“单峰型”特征,夜间到早晨低,傍晚高,日最高值出现在18:00,日最低值出现在10:00。②六合区负氧离子浓度从12月开始逐月增加,3-4月份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小。③止马岭、巴山负氧离子浓度均为冬、春高,夏、秋低,而金牛湖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④3个站点负氧离子浓度的年均值均在1500个/cm^(3) 以上,符合我国森林公园负氧离子浓度康养标准。⑤气温、相对湿度仅对止马岭站春季及全年负氧离子浓度有显著影响,而其他站点和时段影响尚不明晰,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氧离子 时空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近50a气象因子时空变化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罗万琦 崔宁博 +3 位作者 张青雯 冯禹 龚道枝 吕名礼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19,共8页
为深入分析中国西北地区近50 a气象因子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选取西北地区69个站点1966-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使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GIS空间插值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气象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为深入分析中国西北地区近50 a气象因子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选取西北地区69个站点1966-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使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GIS空间插值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气象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来西北地区风速、辐射、相对湿度均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0.105 m/(s·10 a)、0.054 MJ/(m2·d·10 a)和0.378%/(10 a),降水及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4.9 mm/(10 a)、0.427℃/(10 a);各气象因子近50 a来呈"增大-减小"的周期振荡变化,变化主周期均为28 a,且风速、辐射、相对湿度、降水、气温均存在局部突变;各气象因子的空间分布存在区域差异,风速呈不连续的东部大西部小分布趋势,辐射呈中部大东西部较小分布趋势,降水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气温呈由青海省向外扩增趋势;各气象因子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且相互响应关系复杂,其中辐射与风速、降水和气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对湿度与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气象因子 时空变化特征 MANN-KENDALL检验 MORLET小波分析 GIS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PM_(2.5)和PM_(10)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4
7
作者 高振翔 叶剑 +4 位作者 周红根 王晓彬 殷华 王纪 李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1-58,共8页
该文利用江苏省2015-2018年72个环境监测站的颗粒物浓度数据,分析江苏省PM_(2.5)和PM_(10)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江苏省PM_(2.5)和PM_(10)浓度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二者均表现出冬、春季高,夏、秋季... 该文利用江苏省2015-2018年72个环境监测站的颗粒物浓度数据,分析江苏省PM_(2.5)和PM_(10)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江苏省PM_(2.5)和PM_(10)浓度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二者均表现出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季节性特征以及双峰型的日变化特征。PM_(2.5)和PM_(10)浓度在空间上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2)江苏省PM_(2.5)和PM_(10)浓度与气温、湿度、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特别是大部分地区在东风、东南风风向上易出现较高的PM_(2.5)和PM_(10)浓度。该研究结果为江苏省PM_(2.5)和PM_(10)浓度的监测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PM_(10)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东部祁连圆柏树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苏军德 李国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98-102,共5页
采用TDP技术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了祁连山东部祁连圆柏的树干液流,在深入分析其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基础上探讨生态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圆柏树干液流日变化大多表现为单峰型的变化趋势,但在不同天气条件下会出现双峰型和多峰... 采用TDP技术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了祁连山东部祁连圆柏的树干液流,在深入分析其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基础上探讨生态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圆柏树干液流日变化大多表现为单峰型的变化趋势,但在不同天气条件下会出现双峰型和多峰型变化。祁连圆柏树干液流的大小、启动时间、变化趋势、最高峰到达时间等因素在不同月份具有明显的差异,其流通量在各月表现为8月>7月>6月>5月>10月>12月>9月。祁连圆柏树干液流受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但不同环境因子对其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气温是研究区祁连圆柏树干液流的限制因子,而土壤含水量并非是研究区内祁连圆柏生长的限制因子。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祁连山植被变化的驱动机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祁连山植被保护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圆柏 树干液流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相关分析 响应 祁连山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子变化特征对典型地区荒漠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郝新忠 石长春 +5 位作者 高振梁 张瑞丽 高荣 张继平 马雅莉 乔一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6-202,共7页
气象因子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了解荒漠化地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为荒漠化的监测、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气象因子变化特征对典型地区荒漠化的影响。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榆林市西北部的沙质荒漠化土地为研究对象,并布置监... 气象因子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了解荒漠化地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为荒漠化的监测、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气象因子变化特征对典型地区荒漠化的影响。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榆林市西北部的沙质荒漠化土地为研究对象,并布置监测点。基于此,获得该区域的气象因子变化特征、NDVI遥感数据以及土壤变化数据。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监测植被生长状态,估计荒漠化面积,同时使用趋势分析法和Mann-Kendall法分析气象因子变化特征和荒漠化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近10 a来气象因子变化特征较为显著,降水增多、蒸发量减少、沙尘出现的天数也明显缩短,降水量与植被覆盖率和荒漠化面积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82,说明这些气象因子变化特征推动植被盖度呈现出增长变化趋势,有效减少荒漠化面积,说明近年荒漠化治理取得可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变化特征 典型地区 荒漠化 植被指数 植被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德县春季旱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4期174-177,共4页
利用1991—2016年3—5月土壤实测含水量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从不同土层、不同站点对贵德县春季旱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街、尕让春季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较一致,最大值出现在5月底,呈低—高缓... 利用1991—2016年3—5月土壤实测含水量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从不同土层、不同站点对贵德县春季旱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街、尕让春季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较一致,最大值出现在5月底,呈低—高缓慢增长;东山土壤含水量波峰出现在4月,呈低—高—低—高的变化。干土层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呈反向趋势,0~30 cm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变化率明显。3月影响土壤含水量主要因子是风速,4月影响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子是风速和温度,5月份影响主要因子是降水量;气候背景是土壤含水量变化的主因;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各因子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段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旱地 土壤水分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相关关系 贵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近35年农业气象灾害受灾率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史风梅 杨波 +5 位作者 裴占江 王粟 高亚冰 左辛 卢玢宇 刘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0-56,共7页
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和GIS软件分析,黑龙江省1980~2015年农业气象灾害数据。结果表明,1980~2015年,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受灾率呈降低趋势,且降低趋势在95%置信水平下显著;农业气象灾害在近35年内呈周期性... 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和GIS软件分析,黑龙江省1980~2015年农业气象灾害数据。结果表明,1980~2015年,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受灾率呈降低趋势,且降低趋势在95%置信水平下显著;农业气象灾害在近35年内呈周期性震荡变化,受灾率变化主要时间尺度为18a。农业受灾率和受灾面积比重在黑龙江省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在同一纬度上,二者均从西向东呈递减趋势,在同一经度上,从南向北呈先增后减变化。农业气象灾害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时间变化特征 空间分布特征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市沿海地区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12
作者 楚甜 文翔 +1 位作者 田成才 陈新光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1期47-48,共2页
利用2017年乐亭县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唐山市沿海地区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唐山市沿海地区乐亭县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达标率为84.4%,其中夏半年达标率仅为70.2%;夏季平均臭氧质量... 利用2017年乐亭县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唐山市沿海地区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唐山市沿海地区乐亭县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达标率为84.4%,其中夏半年达标率仅为70.2%;夏季平均臭氧质量浓度最高,而冬季最低,6月臭氧质量浓度平均值最高,且日变化幅度最大,1月最低且日变化幅度最小;夜间质量浓度较低,14~17时达到一日内峰值;近地面臭氧浓度较低时,与相对湿度相关性最强,与气温没有显著相关,而浓度较高时则与气温显著相关,与其它气象因子相关性不显著;无日照时只与气温显著相关,而日照充足时则与气象因子均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发皿蒸发量及主要气象因子变化分析——以桂林灌溉试验站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培丽 代俊峰 +2 位作者 李新建 郭纯青 方荣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23,共3页
以广西桂林灌溉试验站1980-2003年气象要素实测资料为例,分析蒸发皿蒸发量及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特点和规律。采用距平百分率法、滑动平均法和Kendall秩次相关法分析了蒸发量、气温、降雨量、风速、日较差、相对湿度的变化特点。分析结... 以广西桂林灌溉试验站1980-2003年气象要素实测资料为例,分析蒸发皿蒸发量及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特点和规律。采用距平百分率法、滑动平均法和Kendall秩次相关法分析了蒸发量、气温、降雨量、风速、日较差、相对湿度的变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农田灌溉试验站1980-2003年的蒸发量、降雨量、日较差和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其中蒸发量和相对湿度上升趋势显著,而降雨量和日较差不显著;风速和气温呈下降趋势,且风速下降趋势显著,而气温下降趋势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 气象因子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地面温度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晓玲 兰晓波 +1 位作者 丁文魁 王锦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3-229,共7页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4个气象站近50 a地面0 cm温度及年气温、蒸发、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等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系数法系统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近50 a地面温度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趋势及极值变化等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中的标准化回...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4个气象站近50 a地面0 cm温度及年气温、蒸发、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等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系数法系统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近50 a地面温度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趋势及极值变化等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中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了影响地面温度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受天气系统、地形地貌以及海拔高度等影响,河西走廊东部地面温度低海拔平原区大于高海拔山区。各地年、年代地面温度呈很显著上升趋势,年地面温度的时间序列存在着6~9 a的准周期变化;月地面温度变化比较一致;各地各季节地面温度也呈上升趋势,春、夏季上升率大于秋、冬季;各地年极端最高和最低地面温度也均呈上升趋势,极端最低地面温度的上升率大于极端最高地面温度的上升率,因此冬季增温对年地面温度升高贡献大于夏季。河西走廊东部地面温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其次是降水、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弱,蒸发的影响最弱。地面温度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相对湿度以及平均风速呈负相关,与蒸发无相关性。影响各地地面温度的主要因子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东部 地面温度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荥阳生态站PM_(2.5)、PM_(10)质量浓度时间变化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俞秀玲 霍宝民 +2 位作者 王晶 杨金橘 职庆利 《河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5-7,43,共4页
2018-2019年在荥阳生态站每月监测3次空气颗粒物PM_(2.5)、PM_(10)(PM)和负氧离子的浓度,分析了荥阳生态站两种PM质量浓度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特征;用监测日的气象因子日均值、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均值与两种PM质量浓度做相关分析,以... 2018-2019年在荥阳生态站每月监测3次空气颗粒物PM_(2.5)、PM_(10)(PM)和负氧离子的浓度,分析了荥阳生态站两种PM质量浓度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特征;用监测日的气象因子日均值、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均值与两种PM质量浓度做相关分析,以期了解PM质量浓度时间变化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两种PM浓度的日变化在8:00~18:00浓度变化呈U型。8:00~9:00浓度较高8:00~17:00浓度呈下降趋势,17:00以后质量浓度上升。月变化中11月至次年4月月平均质量浓度高;5~10月份平均质量浓度为较低。两种PM季节平均质量浓度高低顺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春季和冬季两种PM污染尤为严重。PM_(2.5)质量浓度与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气压呈显著正相关;与负离子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M_(10)呈极显著正相关。PM_(10)质量浓度与气温、气温日较差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PM_(2.5) PM_(10)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负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锦水稻田碳通量变化特征研究
16
作者 邹旭东 李荣平 +3 位作者 曹士民 蔡福 米娜 王笑影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2,97,共10页
为了揭示我国北方水稻田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动态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利用盘锦市水稻田生态系统观测站2018—2020年净碳交换量(NEE)观测数据,分析盘锦市水稻田NEE年变化、日变化特征,以及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对比... 为了揭示我国北方水稻田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动态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利用盘锦市水稻田生态系统观测站2018—2020年净碳交换量(NEE)观测数据,分析盘锦市水稻田NEE年变化、日变化特征,以及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对比NEE与风向、净辐射关系,最后按季节对比地温对植被呼吸(Reco)的影响,计算生态系统呼吸温度敏感性(Q_(10))。结果表明,NEE的年总量都为负值,其中2018年NEE总量最大,为-574.09 g C/(m^(2)·y);NEE的年变化与风速呈正相关,与日照呈负相关;NEE的日变化为“U”型,GPP的日变化为倒“U”型,中午达到峰值,日变化值在夏季最大;NEE高值对应的风向是W、WSW、SW和NE、ENE;NEE低值对应的风向是SSE、S和NNW、NW;NEE绝对值随净辐射的增加而增大,有时出现NEE峰值滞后于净辐射的情况。GPP年值呈下降趋势,Reco年际变化较小。夏季Reco比其他季节高2.0~6.0倍。2019夏季呼吸强度随地温增值达到0.85 g C/(m^(2)·d)。计算2019年夏季Q_(10)值达到4.84。2018年夏季平均气温较高、温度日较差较小、风速较大共同促成了NEE2018年高值。而2020年6—7月降水量偏少造成2020年NEE值偏低。Reco与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指数关系。Q_(10)值在夏季最高,是其他季节的1.9~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碳通量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盘锦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大气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云芸 唐杰 +2 位作者 王璐 王晓雷 李蔚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为深入探究湖南省大气污染过程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对不同首要污染物的影响,利用2015—2021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及气象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68次污染过程的持续时长、分布特征等,并根据污染来源分析结果、传输路径分析结果... 为深入探究湖南省大气污染过程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对不同首要污染物的影响,利用2015—2021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及气象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68次污染过程的持续时长、分布特征等,并根据污染来源分析结果、传输路径分析结果,结合地形特征,进行了污染影响区域划分,对不同首要污染物的气象因子反馈机制进行了细致剖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大气污染过程以颗粒物污染为主,年变化特征呈现为单峰形,单次污染过程持续时长一般不超过3 d;3条主要的污染物传播路径均是由湘北地区进入长株潭城市群;污染来源以本地积累为主,外来输送与本地污染叠加次之;颗粒物污染主要受边界层稳定程度、逆温情况和近地面空气湿度的影响,臭氧污染则主要受紫外辐射、前体物浓度和扩散条件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过程 气象因子 变化特征 区域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臭氧浓度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联性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春辉 刘群 +4 位作者 徐徐 赵晓韵 钟敏文 王琴 马琳达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2-92,共11页
运用2013—2016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臭氧(O3)的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近地面O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近年来贵阳市近地面O3小时浓度均值有逐年升高趋势,增速为1. 1~5. 0μg/(m3·... 运用2013—2016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臭氧(O3)的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近地面O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近年来贵阳市近地面O3小时浓度均值有逐年升高趋势,增速为1. 1~5. 0μg/(m3·a)。O3浓度昼间变化呈明显单峰形分布,08:00左右出现最低值,15:00—16:00达到最大峰值,浓度高值主要分布在12:00—18:00。日照时数每增加1 h,则近地面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增加8μg/m3左右,日照时数大于8 h,则近地面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超过100μg/m3;O3小时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r=0. 724,α=0. 01),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r=-0. 531,α=0. 01)。当日照时数大于8 h、温度超过25℃、相对湿度小于60%时,贵阳市近地面O3容易出现高浓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市 臭氧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5年南宁市霾日数变化特征及气象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苏兆达 白龙 梁岱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26-834,共9页
使用新的霾日判定标准对南宁市2000年以来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南宁市霾日数从2000年逐年上升,到2004年达到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2011年达到最小值,但2012年和2013年则重新呈现上升趋势。(2)旱季的月均霾日均多... 使用新的霾日判定标准对南宁市2000年以来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南宁市霾日数从2000年逐年上升,到2004年达到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2011年达到最小值,但2012年和2013年则重新呈现上升趋势。(2)旱季的月均霾日均多于雨季,其中7月霾天气最少,12月霾天气的严重程度和霾日数都接近全年最高值。(3)霾出现频率和细颗粒物PM/_(2.5)存在显著的日变化特征,而且两者变化趋势较一致。相对较小的风速以及正的小时变压,使得早上的大气水平运动较弱,上空以下沉运动为主,使得空气污染物难以扩散,导致08:00的霾出现频率和细颗粒物PM/_(2.5)值均为全日最高。本文研究有助于霾的预测预警,并可为减少霾的不利影响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霾日数 细颗粒物PM2.5 时间变化特征 气象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学专业学士学位授予率变化特征的分析和讨论
20
作者 陈雪萍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A01期582-586,共5页
分析了南京气象学院1977-1994年级气象学专业学士学位授予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发现影响学位授予率总体特征的2因子是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所激发出的学习动力。指出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是影响学位授予率的关键课程,第... 分析了南京气象学院1977-1994年级气象学专业学士学位授予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发现影响学位授予率总体特征的2因子是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所激发出的学习动力。指出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是影响学位授予率的关键课程,第一学年是影响学位授予率的关键时期。最后讨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学位授予率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授予率 变化特征 关键因子 气象学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