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地区两次沙尘暴对典型大城市的影响——以兰州市和北京市为例
1
作者 李佳宸 巨天珍 +3 位作者 李丙南 邱玉梦 曹亚群 王佳琦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9-800,共12页
沙尘暴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不仅是颗粒物形成和分布的主导原因,也会对交通运输、农牧业及人群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基于HYSPLIT、小波相干和随机森林模型,探究中国北方地区2021年3月10—25日(SD1)和2023年3月16—28日(SD2)2次强沙尘... 沙尘暴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不仅是颗粒物形成和分布的主导原因,也会对交通运输、农牧业及人群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基于HYSPLIT、小波相干和随机森林模型,探究中国北方地区2021年3月10—25日(SD1)和2023年3月16—28日(SD2)2次强沙尘暴的传输路径,以及气象因素对城市PM_(10)影响。结果表明:(1)2次沙尘暴事件中,中国北方地区形成了一条覆盖新疆、甘肃、陕西和山东等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高值带,主要原因为蒙古气旋的南移和新疆的强西风环流。(2)气流传输方向整体为西北到东北,城市表现为兰州易受新疆气旋影响,北京则受蒙古气旋影响显著。SD1期间,兰州的气流主要来源为青海和新疆,北京53.64%的气团传输至中国东北地区,延伸至俄罗斯东北部;SD2期间,兰州气流的51.16%来源于内蒙古,北京49.41%的气流传输至山东和江苏等地区。(3)SD1的PM_(10)变化在长时间尺度上表现出更高的气象因素敏感性,而SD2则在短时间尺度上展现出更多气象因子的变化。(4)兰州是2个气旋的碰撞点,表现为气压和气温的不稳定变化,北京则为沙尘暴输入终点,主要受气温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形成机制,并有助于理解气象因素和颗粒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谷歌地球(GEE) 路径分析 小波相干性 气象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