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对广西农业干旱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陆甲 李广海 +3 位作者 李艳兰 何洁琳 李耀先 廖雪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07-2013,共7页
【目的】分析改进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M_CI)对广西农业干旱的监测评估效果,探讨改进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对广西农业干旱监测评估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广西89个台站的气象资料,使用农田土壤水分平衡方程(FSWB)、改进综合气象干旱指数... 【目的】分析改进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M_CI)对广西农业干旱的监测评估效果,探讨改进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对广西农业干旱监测评估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广西89个台站的气象资料,使用农田土壤水分平衡方程(FSWB)、改进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M_CI)分别模拟监测1961-2010年的广西农业干旱情况,对比分析两种指数的应用效果。【结果】IM_CI对农业干旱的历史灾情、典型过程的旱情演变、季节干旱频率的时空特征及季节的干湿特点有较好的描述,总体优于FSB。【结论】IM_CI对广西农业干旱的监测评估效果较好,适用于广西农业的干旱监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农田土壤水分平衡 改进综合气象干旱指数 干旱监测评估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与评估
2
作者 谢五三 张强 +2 位作者 李威 姚世博 赵琳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03-1214,共12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的干旱研究,对于该工程水资源调度及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所有气象站1961—2023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开展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的干旱研究,对于该工程水资源调度及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所有气象站1961—2023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开展水源区和受水区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与评估。结果表明:水源区和受水区干旱日数常年值分别为101 d和114 d,总体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受水区河南北部、河北南部为干旱日数高值区;水源区大部、受水区河南大部以及河北东部干旱日数呈增多趋势,而受水区河北北部、西部与南部及北京和天津大部干旱日数呈减少趋势。基于动态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识别出研究区1961年以来共发生97次区域性干旱过程,采用百分位数法对区域性干旱过程强度指数进行划分,得到不同强度等级对应的阈值,进而计算出研究区共发生4次特强、15次强、30次较强、48次一般等级的区域性干旱过程;最强3次区域性干旱过程依次发生在1968年、2001年和1997年,环流特征差异致使这3次过程在干旱日数时空分布以及各等级干旱站数占比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针对研究区97次区域性干旱过程,其中54.6%为水源区不旱而受水区干旱,此种情况有利于工程调水;同时有些年份全区一致干旱或水源区干旱而受水区不旱,不利于工程调水,因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调度需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干旱过程 识别 评估 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气象农业综合干旱指数构建及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郭盛明 粟晓玲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3期7-15,共9页
为更全面地对干旱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熵权法联合气象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农业干旱指数(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构建气象农业综合干旱指数,采用线性趋势、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小波分析及反距离权... 为更全面地对干旱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熵权法联合气象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农业干旱指数(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构建气象农业综合干旱指数,采用线性趋势、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小波分析及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分析黑河流域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河流域21世纪初10a的旱情最轻;流域存在21a与33a的长振荡周期、9~14a的中振荡周期及2~6a的短振荡周期;中、上游旱情呈减缓趋势,下游旱情呈加重趋势;中、上游轻中旱的发生频率高于下游,下游重特旱的发生频率高于中、上游;历史旱情验证表明,气象农业综合干旱指数的验证效果优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说明基于熵权法的气象农业综合干旱指数是一种有效的干旱监测指数。此研究结果可为黑河流域的防旱抗旱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气象农业综合干旱 干旱指数 干旱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异常干旱气候事件及其对农业影响评估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翠金 《灾害学》 CSCD 1999年第1期65-69,共5页
分析了华北地区旱灾的特点;采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和干旱指数分别确定了单站及区域于旱等级标准,并对近37a这一地区各年主要干旱事件强度(等级)进行了评定,最后建立了干旱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评估模式。
关键词 干旱指数 评估模式 华北地区 旱灾 农业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变量综合干旱指数在渭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悦璐 张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38,共8页
为解决传统单变量干旱指数在实际中不通用、而多变量干旱指数在赋权上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偶然性的问题,本文以4种常用的典型单变量干旱指数,通过熵权法、模糊评价法、经验法三重赋权,构建可描述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的综合干旱指数MHDI。... 为解决传统单变量干旱指数在实际中不通用、而多变量干旱指数在赋权上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偶然性的问题,本文以4种常用的典型单变量干旱指数,通过熵权法、模糊评价法、经验法三重赋权,构建可描述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的综合干旱指数MHDI。结果表明:综合干旱指数MHDI在渭河流域可有效识别典型干旱事件和极端干旱事件,1960-2010年渭河流域年代际尺度流域干旱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年际尺度流域呈现逐年变干趋势,其中泾河流域、渭河中游、渭河下游对流域变干起主要贡献,年内尺度流域呈现春、秋两季显著干旱的特征,其中4、11月最旱;在2010-2020年,各子流域MHDI指数的Hurst系数计算结果均小于0.5,流域旱情将有所缓解。本文的研究方案可为流域工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干旱指数 水文干旱指数 气象干旱指数 风险评估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春玉米气象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晓梅 袁淑杰 +2 位作者 王劲松 张碧 罗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7,92,共10页
利用四川省1961-2014年147个地面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与四川省春玉米观测资料,运用气象干旱对农业影响评估综合指数,建立四川省春玉米生育期气象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模型,研究了四川省春玉米播种-出苗期、拔节-孕穗期、抽雄开花-吐丝期、... 利用四川省1961-2014年147个地面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与四川省春玉米观测资料,运用气象干旱对农业影响评估综合指数,建立四川省春玉米生育期气象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模型,研究了四川省春玉米播种-出苗期、拔节-孕穗期、抽雄开花-吐丝期、乳熟-完熟期及全生育期气象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玉米需水关键期发生特、重、中、轻概率的空间分布不同;春玉米抽雄开花-吐丝期气象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较大,拔节-孕穗期次之,播种-出苗期较小;春玉米全生育期气象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盆西北至资阳北部较高,高原西南部河谷地带次之,盆地西南部、凉山州东北部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气象干旱对农业影响评估综合指数 气象干旱致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模拟模型在农业气象业务应用中的研究初探 被引量:42
7
作者 马玉平 王石立 王馥棠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303,共11页
针对农业气象业务的需求,利用东北地区1971~2000年5个代表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和作物资料,应用玉米生长模拟模型评估东北区域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了作为评价标准的平均气候状态下平均模拟生物量的确定方法,提出... 针对农业气象业务的需求,利用东北地区1971~2000年5个代表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和作物资料,应用玉米生长模拟模型评估东北区域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了作为评价标准的平均气候状态下平均模拟生物量的确定方法,提出了从生物量变化、温度和水分条件影响等方面进行实时动态评价和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综合评价的方法,给出了实际评价个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模拟模型 业务应用 农业气象业务 农业气象条件 2000年 气象资料 东北地区 产量形成 生长发育 模型评估 生长模拟 气候状态 评价标准 综合评价 全生育期 动态评价 条件影响 气象 东北区 生物量 玉米 平均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森林火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兰明才 周莉 +4 位作者 刘红武 周盛 丁玄 彭月 周长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9期174-179,共6页
利用1971—2016年长沙市常规气象资料,计算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分析长沙地区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成因,并利用2003—2015年森林火灾资料进一步研究干旱对森林火灾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6年来长沙地区干旱频率有所下降,干旱的年代际变... 利用1971—2016年长沙市常规气象资料,计算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分析长沙地区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成因,并利用2003—2015年森林火灾资料进一步研究干旱对森林火灾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6年来长沙地区干旱频率有所下降,干旱的年代际变化明显,呈三峰型。最长干旱持续天数和干旱总日数的年变化对应较好,长沙、浏阳、宁乡3站年际变化基本一致,且3站干旱分级特征具有较高的空间一致性。长沙地区以夏秋干旱最为常见,持续时间最长,最主要的气象原因为大气环流的影响。干旱情况下,森林等植被含水率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森林火灾容易发生。最长干旱持续日数和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受灾面积的相关系数超过0.05信度水平。2007年的火灾情况分析表明,森林火灾多发生在干旱条件下的连晴时段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 森林火灾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2年长江流域高温干旱复合极端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41
9
作者 梅梅 高歌 +3 位作者 李莹 王国复 代潭龙 陈逸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0,共9页
2022年长江流域高温干旱复合特征显著,给水资源、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等带来重大影响。基于1961~2022年长江流域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分析了长江流域极端高温、干旱以及高... 2022年长江流域高温干旱复合特征显著,给水资源、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等带来重大影响。基于1961~2022年长江流域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分析了长江流域极端高温、干旱以及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长期趋势和相互关系,给出了基于频次、强度、持续时间和影响面积的综合危险性指数评估结果。研究表明:(1)四川盆地东部和长江中下游干流沿线及以南地区是2022年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相对影响最大的地区,同时上述地区也是高温干旱复合风险增加趋势显著的地区。(2)在局地复合事件持续时间增加以及上游复合事件风险增大的叠加作用影响下,长江中下游干流周边水文干旱风险可能增加。(3)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复合极端事件将变得更为极端,特别在四川盆地东部和长江流域东南部最为显著;高温事件增加是复合事件增加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干旱事件与高温关联;长江上、中游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高温事件强度对复合事件强度起主要贡献的年份明显增多。(4)从综合危险性来看,长江全流域强高温事件并发的年份较多,而严重干旱常在上、中、下游中的两个区域内发展演变;21世纪以来,6~10月发生高危险性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且影响范围覆盖长江全流域的有2006,2013,2019年和2022年。研究成果可为认识长江流域高温干旱复合极端事件规律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复合极端事件 气象干旱综合指数 综合风险评估 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