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7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中稻内6优107产量与氮素利用率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1
作者 刘茂 周兴兵 +6 位作者 郭晓艺 蒋鹏 张林 朱永川 郭长春 熊洪 徐富贤 《作物研究》 2024年第6期435-441,共7页
为了探明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2022—2023年以杂交中稻品种内6优107为材料,设计5个播种期(3月5日、3月25日、4月14日、5月4日、5月24日)和2个施氮量(90、180 kg/hm^(2),其中底肥60%、分蘖肥20%、促花肥20%)的两因... 为了探明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2022—2023年以杂交中稻品种内6优107为材料,设计5个播种期(3月5日、3月25日、4月14日、5月4日、5月24日)和2个施氮量(90、180 kg/hm^(2),其中底肥60%、分蘖肥20%、促花肥20%)的两因素试验,对不同处理的稻谷产量、干物质量、氮肥偏生产力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低氮(90 kg/hm^(2))处理相比,高氮(180 kg/hm^(2))处理的稻谷产量、干物质量分别提高17.96%和15.95%,氮肥偏生产力则下降69.57%;2种施氮量处理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差异均不显著;稻谷产量、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肥偏生产力随播种期推迟呈下降趋势;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与稻谷产量、氮肥偏生产力极显著正相关。播种至移栽期日最低气温高、总降水量多,拔节至齐穗期日最高气温低、日最低气温低、日照时数少,齐穗至成熟期降水量多,有利于内6优107稻谷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产量 氮素利用率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果皮蜡质积累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米娟娟 赵娟红 +5 位作者 李治刚 包晗 黄婷 秦垦 杨涓 郑国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4,共13页
【目的】分析不同采摘时期枸杞果皮蜡质含量与成分差异,探究不同采摘时期气象因子与枸杞果皮蜡质积累的关系,为不同采摘时期适宜制干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杞1号’和‘宁杞5号’3个采摘时期(老眼枝时期、七寸枝时期和... 【目的】分析不同采摘时期枸杞果皮蜡质含量与成分差异,探究不同采摘时期气象因子与枸杞果皮蜡质积累的关系,为不同采摘时期适宜制干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杞1号’和‘宁杞5号’3个采摘时期(老眼枝时期、七寸枝时期和秋果时期)的果实为材料,应用GC-MS技术对果皮蜡质含量、组分进行测定与分析,利用JL-18空气温、湿、光照记录仪监测不同采摘时期的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探究果皮蜡质含量及其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1)2个枸杞品种在3个采摘期的青果期、转色期和红果期果实蜡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红果期果实蜡质含量显著高于青果期和转色期,而青果期和转色期果实蜡质含量差异不显著。2)‘宁杞1号’的蜡质成分主要为二十六烷、二十八烷、1-碘代二十八烷、1-碘代三十烷、二十二醇和β-香树精,‘宁杞5号’的蜡质成分主要为二十六烷、二十七烷、1-碘代二十八烷、1-碘代三十烷、二十二醇和2-己基-1-癸醇。3)老眼枝时期,‘宁杞1号’和‘宁杞5号’果皮蜡质含量与光照强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9(P<0.05)和-0.838(P<0.01)。‘宁杞1号’酯类与日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12(P<0.05),‘宁杞5号’酸类和酯类与日均湿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8(P<0.05)和0.739(P<0.05)。‘宁杞1号’和‘宁杞5号’酮类与夜均温度显著正相关,与光照强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P<0.01)和-0.649(P<0.05);烷烃类与日均湿度和夜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2(P<0.01)和0.637(P<0.05);碘代烷烃类与夜均湿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0(P<0.01)。七寸枝时期,‘宁杞1号’烷烃类与夜均温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9(P<0.05);碘代烷烃类与日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24(P<0.05);酸类与日均湿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0(P<0.05)。‘宁杞5号’蜡质含量与夜均湿度和光照强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P<0.01)和0.748(P<0.01);酮类和碘代烷烃类与日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P<0.01)和-0.749(P<0.05)。秋果时期,‘宁杞1号’烷烃类和碘代烷烃类与夜均温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P<0.01)和0.767(P<0.05)。【结论】不同采摘时期的气象因子对宁夏枸杞果皮蜡质含量与成分产生不同影响,温度与碘代烷烃类、酮类和烷烃类积累有关,湿度与酯类、酸类和烷烃类积累有关,光照强度与酯类、醇类积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不同采摘时期 蜡质积累 蜡质组分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子与根系微生物对魔芋套作的协同作用研究
3
作者 李永红 吴杨 +2 位作者 卢秋云 姜学峰 周雅丽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08-312,共5页
为明确魔芋等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细菌种类、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点,更好地研究作物生长过程中有益细菌与气象因子共同发挥作用,有效促进作物的生长或抑制植物病害的发生,采集四川省美姑县主要种植基地的魔芋、花椒和玉米套作地的土壤作... 为明确魔芋等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细菌种类、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点,更好地研究作物生长过程中有益细菌与气象因子共同发挥作用,有效促进作物的生长或抑制植物病害的发生,采集四川省美姑县主要种植基地的魔芋、花椒和玉米套作地的土壤作为样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0块种植地土壤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离鉴定。研究不同的气象因素和根系微生物的协同作用,通过拟合曲线证明,魔芋套作生长发育过程中,根系微生物的丰度分布有明显的时间节律,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利用微生物的抗干旱、解磷、增强植物抵御病原菌等特性,为发现适宜的风速、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可以调控根系中的微生物群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益细菌 气象因子 根系微生物 时间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气象因子对花生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4
作者 张玉松 何柳 +8 位作者 张云云 何晓莹 刘亚俊 刘珏 苏世强 陈晓艳 陆建美 普兴林 原小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6-686,共11页
分析气象因子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栽培生境与花生产量形成的关系,旨在为花生生产布局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9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在云南7个不同生态区连续种植2年,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气象因子对... 分析气象因子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栽培生境与花生产量形成的关系,旨在为花生生产布局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9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在云南7个不同生态区连续种植2年,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气象因子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德宏、大理、东川、临沧和盐津的温度和积温较高,花生结果数多,出仁率和产量较高,是种植花生的适宜区域。方差分析发现花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受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较高的气温和积温有利于缩短花生结荚期进而缩短全生育期天数。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百果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气象因素中以积温的影响最大。温度越高地上部越高大,单株果数和饱果数越多,百果重和百仁重也就越高,从而增加花生产量。光照时间过长和昼夜温差过大不利于地上部生长和分枝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生态区 气象因子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河山区人工林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响应
5
作者 王祥 韩淑颖 +2 位作者 翟家齐 张金萍 王庆明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目的】探究潮河山区人工林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间的响应关系。【方法】通过热扩散探针法(TDP)对河北省丰宁县达袋沟控制站内生长季(5—10月)人工林(落叶松、油松和沙棘)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监测,并同步监测气象因子,研究人工林液流速率... 【目的】探究潮河山区人工林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间的响应关系。【方法】通过热扩散探针法(TDP)对河北省丰宁县达袋沟控制站内生长季(5—10月)人工林(落叶松、油松和沙棘)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监测,并同步监测气象因子,研究人工林液流速率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1)典型晴天落叶松、油松和沙棘各月份树干液流呈“昼高夜低”的单峰型曲线。各树种雨天树干液流较同期晴天明显降低,沙棘液流速率较其他树种更快且更易受降水影响。(2)小时尺度上落叶松、油松、沙棘液流速率与大气温度(T_(a))、饱和水汽压差(VPD)、太阳净辐射(R_(n))和风速(W)正相关,而与降水量(P)和空气相对湿度(R_(h))负相关。R_(n)是影响树干液流的最重要因素,VPD、T_(a)、R_(h)对其影响次之。(3)日尺度上落叶松、油松、沙棘液流速率日均值分别为2.78、1.44、5.27mL/(cm^(2)·h),其中R_(n)、VPD、T_(a)为主要影响因子。(4)整个生长季落叶松、油松、沙棘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间的时滞现象显著。落叶松液流速率变化提前于VPD约20 min,滞后于R_(n)约60 min;油松液流速率变化提前于VPD约40min,滞后于R_(n)约50 min;沙棘液流速率变化提前于VPD约20 min,滞后于R_(n)约50 min。【结论】不同时间尺度下影响潮河山区人工林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为R_(n)和VPD,液流与气象因子间存在明显的时滞现象,表现为液流速率变化提前于VPD,滞后于R_(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特征 气象因子 尺度 时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烤烟上部叶烟碱含量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6
作者 邓昭彬 田峰 +2 位作者 宋浩 戴林建 穰中文 《作物研究》 2024年第5期379-384,共6页
收集2007—2022年湘西3个主要产烟县烤烟生长季(4—9月)的主要气象数据,以及2015与2017—2022年卷烟工业公司调拨取样检测的烟叶化学成分数据,分析湘西烟区上部烟叶烟碱含量特征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湘西烟区3个主产烟... 收集2007—2022年湘西3个主要产烟县烤烟生长季(4—9月)的主要气象数据,以及2015与2017—2022年卷烟工业公司调拨取样检测的烟叶化学成分数据,分析湘西烟区上部烟叶烟碱含量特征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湘西烟区3个主产烟县烤烟生长季的气温总体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但龙山、花垣和永顺8月的积温年际间变异系数分别达到75.17%、75.32%和71.85%;龙山、永顺县6月累积日照时数的年际间变化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43.21%和39.17%,花垣县9月累积日照时数的年际间变化最大,变异系数为36.57%;4—9月降水量的年际间变化相对较大,不同县的降水分布存在差异,龙山县为前期降水偏多,永顺和花垣后期降水偏多。3个主产烟县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偏高和糖碱比偏低的样本所占比例分别为90.5%和85.7%。烤烟生育后期降水量与烟叶烟碱含量显著正相关(r=0.494,P=0.023),8—9月的降水量是解释烟碱含量变化的唯一显著变量,可解释24.4%的烟碱含量变化(偏高)。研究结果可为湘西烤烟烟碱含量的栽培调控以及烟田生育后期的水分管理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上部叶 烟碱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莲藕的蒸散发动态以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嘉俊 宗星宇 +4 位作者 谢亨旺 邓海龙 刘方平 付桃秀 王子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40,共9页
为探究湿地莲藕的蒸散发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大型综合蒸渗测坑和试验小区进行观测试验,对莲藕在不同生育期的每日蒸散发量进行了测定,并与每日净辐射量(R_(n))、日均温度(T)、2 m高风速(U_(2))、饱和水汽压差(VPD)、日均... 为探究湿地莲藕的蒸散发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大型综合蒸渗测坑和试验小区进行观测试验,对莲藕在不同生育期的每日蒸散发量进行了测定,并与每日净辐射量(R_(n))、日均温度(T)、2 m高风速(U_(2))、饱和水汽压差(VPD)、日均湿度(RH)和降雨量等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综合测坑试验和小区试验的结果来看,莲藕的蒸散发量在全生育期呈现“倒U形”变化曲线,其中开花期的日均蒸散发量最高(15.25~18.91 mm),成苗期(2.18~2.51 mm)的日均蒸散发量最低。莲藕蒸散发量与R_(n)、T、U_(2)、VPD呈显著正相关,与RH和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气象因子中提取的两个主成分(Principle components,PCs)可以解释气象因子74.07%的变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则进一步表明,各气象因子可以分别解释小区莲藕和测坑莲藕蒸散发量76.8%和74.6%的变异。总括而言,莲藕的蒸散发规律与其生育期紧密相关;气象因素中,VPD与莲藕蒸散发量相关性最强,即使在高VPD条件下仍可促进莲藕的蒸散发;R_(n)和T与莲藕的蒸散发量在成苗期或开花期的相关性相对较小;RH对莲藕蒸散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株间蒸发过程;U_(2)和降雨量对莲藕蒸散发的影响则相对较小;通过各气象因子可以有效地预测莲藕的蒸散发量。对于科学指导莲藕种植、提高莲藕的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莲藕 气象因子 主成分分析 蒸散发 影响程度 主导因子 日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油橄榄多孔横沟象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侯宝宏 冯刚刚 +1 位作者 陈源 马永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04-108,共5页
采用昆虫诱捕网对陇南市油橄榄多孔横沟象(Pimelocerus perforates Roelofs)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并结合同期气象因子,分析影响其种群动态变化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陇南地区多孔横沟象一年发生2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中越冬,个别... 采用昆虫诱捕网对陇南市油橄榄多孔横沟象(Pimelocerus perforates Roelofs)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并结合同期气象因子,分析影响其种群动态变化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陇南地区多孔横沟象一年发生2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中越冬,个别出现成虫在枝干中越冬,始见成虫为3月中旬,5月上旬和8月中下旬为盛发期,11月中旬开始进入越冬期。统计分析表明,多孔横沟象在不同危害时期主要影响气象因子不同,3月中旬至5月上旬影响成虫数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降雨量(P<0.01),5月中旬至8月下旬成虫数量与平均最高温显著负相关(P<0.01),而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温度(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平均最低温)是该阶段影响成虫数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平均温度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多孔横沟象 种群动态 气象因子 陇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因子的河蟹产量估算
9
作者 吴芳 章雯 +3 位作者 翟晓瑶 龚佳 张自强 袁昌洪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53-60,共8页
为探索基于气象因子的河蟹产量估算方法,现利用2010—2022年兴化市河蟹产量和同期气象数据,与3种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在5个关键生长阶段(放养期、第1~3次脱壳期、第4次脱壳期、第5次脱壳期和成熟捕捞期),构建河蟹产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 为探索基于气象因子的河蟹产量估算方法,现利用2010—2022年兴化市河蟹产量和同期气象数据,与3种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在5个关键生长阶段(放养期、第1~3次脱壳期、第4次脱壳期、第5次脱壳期和成熟捕捞期),构建河蟹产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在河蟹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气象因子估算河蟹产量的精度差异显著。总体来说,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算法所构建的河蟹产量估算模型要优于随机森林回归(RFR)算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预测精度R^(2)在0.95~0.98,RMSE在24.07~35.14 kg/hm^(2)之间变化。在单一生长阶段中,在放养期的估算精度最高,R^(2)为0.98,RMSE为24.07 kg/hm^(2),在全生育期中模型预测精度R^(2)为0.92,RMSE为44.31 kg/hm^(2)。研究结果揭示了气象因子在不同生长阶段下估算河蟹产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产量 气象因子 随机森林回归 支持向量回归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因子的EEMD-BP方法在电网用电量预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震 肖莺 +1 位作者 任永建 陈正洪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目的]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能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使得电网安全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大,也给精准用电量预测带来了新的挑战。电网用电量受众多因子的影响,而气象因子的影响显著,因此,分析气象因子对用电量精... [目的]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能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使得电网安全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大,也给精准用电量预测带来了新的挑战。电网用电量受众多因子的影响,而气象因子的影响显著,因此,分析气象因子对用电量精细化预测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方法]利用2017年逐日用电量以及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数据,采用集合模态经验分解(EEMD)和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方法,探讨气象因子对集合模态经验分解回归模型(EEMD-BP)方法预测用电量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与用电量序列经EEMD分解后的低频分量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而与高频分量和周期分量的相关性较弱。[结论]利用BP回归模型预测的用电量与实况误差较大,引进气象因子后,EEMD-BP得出的预测准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研究表明,基于气象因子的EEMD-BP组合预测方法可有效提高用电量预测的准确率,可为完善短期用电量预测方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模态经验分解 用电量 气象因子 精细化预测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市霜冻日期时空变化及气象因子分析
11
作者 王英 乔丹杨 +1 位作者 王薇 王孜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190-193,共4页
基于1971—2022年咸阳市11个国家气象站逐日地面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相关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霜冻的分布规律及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咸阳各县(区)初霜日出现在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终霜日出现在3月下... 基于1971—2022年咸阳市11个国家气象站逐日地面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相关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霜冻的分布规律及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咸阳各县(区)初霜日出现在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终霜日出现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无霜期北部短、南部长,呈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显著延长趋势;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突变点分别出现在2004、2007、2005年,突变后分别呈显著推迟、提前和延长趋势;初霜期以辐射霜冻最多,云量越少对应的霜冻日数越多,相对湿度和地面最低温度越小,出霜率越低。终霜期以混合霜冻为主,与天空云量关系不大,与初霜期相比湿度偏小,温度偏高,风速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冻日期 时空分布 气象因子 咸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榆林地区影响山地苹果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气象因子变化分析
12
作者 山翠翠 莫振忠 李玲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0-25,共6页
根据1980—2022年43a绥德、米脂、子洲、清涧的国家气象观测站数据,将榆林典型种植区气象条件与苹果气候适宜区指标进行对比,同时对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线性趋势分析,分析影响山地苹果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有利和不利气象因子,提出针对性改善... 根据1980—2022年43a绥德、米脂、子洲、清涧的国家气象观测站数据,将榆林典型种植区气象条件与苹果气候适宜区指标进行对比,同时对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线性趋势分析,分析影响山地苹果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有利和不利气象因子,提出针对性改善提高果树栽培和果实品质的方法和建议。结果表明,榆林山地苹果典型种植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年平均气温和6~8月平均气温都处于适宜标准范围内,且无冻害风险,但有高温热害风险。主要影响苹果生长不利气象因子为降水量,年降水总体偏少,且年降水量虽然呈增长趋势,但数据显示,除清涧外,子洲、绥德、米脂在未来10~20 a之间均处于偏少阶段。榆林典型种植区三个关键生育期温度与优质苹果含糖量、含酸度、硬度的适宜指标相符,故山地苹果果实品质优良,口感甜脆,酸度适宜,且着色期光温条件适宜,山地苹果色泽鲜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 山地苹果 气象因子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因子的广西甘蔗锤度估算模型研究
13
作者 叶骏菲 陈燕丽 +3 位作者 林奕桐 黄璐 刘永裕 黄立宁 《甘蔗糖业》 2024年第6期28-42,共15页
以1981~2020年柳州、崇左等9地市种植的台糖134、桂糖11号、新台糖16号和新台糖22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甘蔗品种区分为新植蔗、宿根蔗,对发育期划分为茎伸长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利用聚类分析、线性拟合、二次项拟合以及多元拟合等方法... 以1981~2020年柳州、崇左等9地市种植的台糖134、桂糖11号、新台糖16号和新台糖22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甘蔗品种区分为新植蔗、宿根蔗,对发育期划分为茎伸长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利用聚类分析、线性拟合、二次项拟合以及多元拟合等方法,构建了基于气象因子的甘蔗锤度估算模型。结果表明:①4个甘蔗品种中新台糖16号甘蔗锤度整体水平最高,新台糖22号甘蔗锤度离散度最小,通过聚类分析,可将甘蔗锤度表现按广西地域划分为4类,其中由红壤与石灰土、赤红壤与石灰土组成的土壤类型地区甘蔗锤度水平最高;②无论是否划分生育阶段,影响甘蔗锤度最主要的因素均为不同甘蔗品种对应的气象因子,且各品种甘蔗锤度影响最显著的气象因子差别较大,台糖134为新植茎伸长期降水日数,桂糖11号为宿根全生育期降水量,新台糖16号为宿根全生育期最低气温,新台糖22号为新植全生育期最小相对湿度;③不同甘蔗品种锤度对不同生育期间气象因子的响应情况不同,台糖134新植成熟期日照时数、桂糖11号宿根全生育期降水量通过二次项估算的效果最好,R^(2)分别达0.563、0.700;新台糖16号全生育期、新台糖22号宿根茎伸长期通过多元拟合估算的效果最好,调整R^(2)分别为0.843、0.996,利用二次项拟合较线性拟合能提高模型估算拟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气象因子 甘蔗锤度 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因子的梨树花期预报模型构建
14
作者 陈志龙 邓锐捷 +1 位作者 蔡欣明 赵桂琼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99-103,共5页
利用1999—2023年成都市新津区梨树物候观测数据与气象资料,基于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筛选梨树花期的相关气象因子,并建立始花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月中旬至2月下旬气温是影响始花期的主要因素,雨日数、降雨量次之,日照时数影响不... 利用1999—2023年成都市新津区梨树物候观测数据与气象资料,基于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筛选梨树花期的相关气象因子,并建立始花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月中旬至2月下旬气温是影响始花期的主要因素,雨日数、降雨量次之,日照时数影响不显著。新津区梨树始花期在3月上旬至3月下旬,当2月上中旬平均气温<7.5℃且平均最高气温<11.5℃时、2月下旬平均最高气温<12℃且平均最低气温<6℃时,始花期出现在3月14日之后的频率为70%。2月上中旬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始花期提前约2 d,2月下旬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始花期提前约1 d。通过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2月上中旬平均气温、2月下旬平均最高气温、1月上中旬平均最高气温、2月中下旬最高气温、2月下旬平均最低气温5个气象因子建立的始花期预报模型准确率为96.1%,可用于成都市新津区梨树始花期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 气象因子 花期 预报 模型构建 成都市新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溪市新平县桔小实蝇成虫种群消长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15
作者 秦余超 王金秀 +3 位作者 杨敏芳 李钊 李有荣 朱选成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05-109,共5页
为了揭示玉溪市新平县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成虫种群消长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于2020—2022年采用甲基丁香酚为诱芯的诱捕器,监测新平县桔小实蝇雄成虫的消长动态,并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分析气象因子与桔小实蝇雄成... 为了揭示玉溪市新平县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成虫种群消长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于2020—2022年采用甲基丁香酚为诱芯的诱捕器,监测新平县桔小实蝇雄成虫的消长动态,并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分析气象因子与桔小实蝇雄成虫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新平县全年皆发生,冬季成虫数量较少,夏季为桔小实蝇成虫暴发期,5月以后种群数量开始增长,种群数量暴发期为6—10月。气象因子显著影响了桔小实蝇雄虫的数量,其中主要受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影响。由此可知,影响新平县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气温、降雨、寄主种类和海拔等,这些因素对桔小实蝇的作用方式、强度和时间各不相同,在成虫种群消长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但通过特定时空下的相互组合,综合决定着新平县桔小实蝇种群消长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 种群动态 消长特征 气象因子 玉溪市新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因子的随机森林算法在塔河地区林火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16
作者 梁慧玲 林玉蕊 +3 位作者 杨光 苏漳文 王文辉 郭福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8,共10页
[目的]应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大兴安岭塔河地区林火发生的预测模型并对比模型预测精度,判断随机森林算法在该地区林火预测中的适应性,为该地区林火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1974—2008年大兴安岭塔河地区森林... [目的]应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大兴安岭塔河地区林火发生的预测模型并对比模型预测精度,判断随机森林算法在该地区林火预测中的适应性,为该地区林火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1974—2008年大兴安岭塔河地区森林火灾发生数据,分别运用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对塔河地区林火发生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减少训练样本分布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将全样本数据随机分成60%的训练样本和40%的测试样本,并且进行5次重复,建立5个中间模型(样本组)。选择在5个中间模型中的3个及以上的显著变量(因子)对全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并分别比较2种模型算法在5个中间模型和全样本模型中的预测准确率。此外,还设计了变量交互试验进一步验证相同变量下2种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日最小相对湿度、细小可燃物湿度码和干旱码3个因子在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中均与林火发生呈显著相关。模型拟合的预测结果显示:在对5个中间模型的预测中,随机森林算法对训练样本(60%)和测试样本(40%)的预测准确率分别高于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8%和10%左右;在全样本模型的预测中,随机森林算法拟合的准确率为85.0%,而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拟合的准确率为76.2%,二者相差10%左右,与之前5个中间模型的预测结果一致;在变量交互试验中,随机森林算法拟合的准确率为86.0%,而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拟合的准确率为72.8%,随机森林算法的预测准确率提高了18.1%左右。[结论]日最小相对湿度、细小可燃物湿度码和干旱码是影响林火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在基于气象因子的塔河地区林火发生预测模型研究中,随机森林算法的预测准确率高于传统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10%左右,具有一定的预测优势和应用价值,可为大兴安岭塔河地区林火预测和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地区 林火发生 气象因子 随机森林算法 逻辑斯蒂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季红壤旱地氨挥发对氮施用量、气象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21
17
作者 周静 崔键 +2 位作者 王国强 何圆球 马友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9-507,共9页
通过红壤旱地种植牧草马唐和蔬菜冬萝卜轮作试验,研究了在春秋二季红壤旱地氨挥发对不同施氮量和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红壤旱地春季牧草实验,氮肥处理N90、N160和N230,氨挥发持续10~17d,在施肥后6~8d达到峰值,峰值(扣除对照N0... 通过红壤旱地种植牧草马唐和蔬菜冬萝卜轮作试验,研究了在春秋二季红壤旱地氨挥发对不同施氮量和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红壤旱地春季牧草实验,氮肥处理N90、N160和N230,氨挥发持续10~17d,在施肥后6~8d达到峰值,峰值(扣除对照N0)分别为N0.11、0.57和1.84kg hm^-2d^-1。秋季氮肥处理N70、N130、N190和N250以基肥和以水带肥追施(基/追比为7∶3)氨挥发持续时间均为10~11d,基肥氨挥发峰值(扣除对照N0)分别为N0.02、0.05、0.06kg hm^-2d^-1和0.09kg hm^-2d^-1;追肥氨挥发峰值(扣除对照N0)分别为N0.05、0.22、0.38kg hm^-2d^-1和0.72kg hm^-2d^-1。不同施氮处理,春季累计氨挥发量为N0.67~5.16kghm-2,占施入肥料N的0.74%~2.24%;秋季累计氨挥发量为N0.37~3.04kghm-2,占施入肥料N的1.31%~3.69%。红壤旱地春秋二季氨挥发量(y)均随施N量(x)的提高而指数递增,其关系式分别为:y=0.1576e^0.0146x和y=0.1826e^0.0112x。显著性检验表明,春秋两季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土壤氨挥发量及挥发通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春秋二季基肥氨挥发总量和通量均与气温、气压、蒸发量和土温等环境气象因子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施氮量 气象因子 氨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其它生理参数及环境微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静 王连喜 +2 位作者 戴小笠 苏占胜 李凤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5-98,共4页
采用英国PPS国际有限公司生产的CIRAS-1型光合作用综合测定仪测定了3a生枸杞6月下旬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阻力等植物生理因子的逐时变化,并同时测定了照度、光合有效辐射、叶温、气温、湿度和田间微风。通过枸杞诸因子与外界环境... 采用英国PPS国际有限公司生产的CIRAS-1型光合作用综合测定仪测定了3a生枸杞6月下旬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阻力等植物生理因子的逐时变化,并同时测定了照度、光合有效辐射、叶温、气温、湿度和田间微风。通过枸杞诸因子与外界环境气象因子的模拟,研究了枸杞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外界光、温、水、气和风的关系。结果表明,枸杞净光合速率除受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因子的影响外,与辐射、温度等环境因素和气象因素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用某些环境气象因子推测植物生理因子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叶片净光合速率 气象因子 药用植物 光照 温度 水分 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不同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变化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韩春丽 赵瑞海 +1 位作者 勾玲 张旺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3-88,共6页
选用不同类型棉花品种,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棉纤维品质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纤维各品质指标受控因子不同,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主要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纤维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除受品种遗传特性影响外... 选用不同类型棉花品种,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棉纤维品质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纤维各品质指标受控因子不同,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主要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纤维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除受品种遗传特性影响外还明显受到气候因子的影响。就影响品质的气象因子而言,不同纤维性状主要受控生态因子是不同的,纤维长度和伸长率主要受制于铃期总日照时数;整齐度、比强度主要受制于铃期≥15℃活动积温;马克隆值主要受铃期最高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纤维品质 气象因子 新疆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典型树种树干液流日际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关系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璇 张会兰 +4 位作者 王玉杰 王云琦 刘春霞 杨坪坪 潘声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0,共10页
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方法,于2012—2015年8—9月对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3个典型优势木(杉木、马尾松、四川山矾)的树干液流进行测定,并运用微型气象站同步监测太阳辐射(ES)、大气温度(T)、大气相对湿度(RH)、风速(W)、饱... 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方法,于2012—2015年8—9月对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3个典型优势木(杉木、马尾松、四川山矾)的树干液流进行测定,并运用微型气象站同步监测太阳辐射(ES)、大气温度(T)、大气相对湿度(RH)、风速(W)、饱和水汽压差(VPD)等气象因子及土壤含水量(SWC),分析3个树种的树干液流在日尺度及典型天气条件(晴、阴、雨)下的差异和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树种间导水能力差异表现为四川山矾〉马尾松〉杉木,阔叶树种蒸腾速率高于针叶树种;3个树种树干液流日变化规律均呈现"昼高夜低"的单峰走势;液流启动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均为山矾最早,杉木最晚;典型天气条件下3个树种液流量均呈现晴天〉阴天〉雨天,与晴天液流量相比较,阴、雨天液流量减少幅度为41%至86%;白天树干液流贡献率表现为晴天(94.74%~98.04%)〉阴天(93.63%~96.71%)〉雨天(81.43%~85.43%),夜晚树干液流贡献率表现为雨天(14.57%~18.27%)〉晴天(3.29%~6.37%)〉阴天(1.96%~5.26%);导致雨天夜间液流贡献率最大的因子为SWC;影响3个树种树干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为ES和VPD;T、RH、W对3个树种的影响程度都很小,且略有不同。气象因子与杉木、马尾松、四川山矾的树干液流多元回归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873、0.873、0.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扩散探针方法 天气条件 液流通量密度 气象因子 夜间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