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气血瘀滞型胸痹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颖 王国梁 《现代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67-68,共2页
胸痹的病位在"心",心主血脉,能推动和调控血液在人体的运行,流注全身,濡养经脉。临床常见的为气血瘀滞型胸痹。然从生理意义上讲,心为阳脏而主神明,亦称为火脏。心以阳气为用,阳气推动气血运行全身,维持脏腑血脉。气血瘀滞,... 胸痹的病位在"心",心主血脉,能推动和调控血液在人体的运行,流注全身,濡养经脉。临床常见的为气血瘀滞型胸痹。然从生理意义上讲,心为阳脏而主神明,亦称为火脏。心以阳气为用,阳气推动气血运行全身,维持脏腑血脉。气血瘀滞,血行不畅,血脉瘀阻发而为痹。气滞血瘀型胸痹的病机为心阳虚衰,气血瘀阻而致气机不畅、血脉不通,治疗应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为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瘀滞 胸痹 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病源候论》气血瘀滞型转筋导引法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渊 马晓北 《江西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3-14,共2页
现代文献中,通常将转筋分为“脾阳不足”“阴津亏虚”“血虚气弱”和“湿热淫筋”4个证型。针对气滞血瘀型转筋,《诸病源候论》中的导引法可以归纳为3条,即伸腰立踵法、张脚调息法和伸腰立踵调息法。现分别就这3条导引法的原文、操作和... 现代文献中,通常将转筋分为“脾阳不足”“阴津亏虚”“血虚气弱”和“湿热淫筋”4个证型。针对气滞血瘀型转筋,《诸病源候论》中的导引法可以归纳为3条,即伸腰立踵法、张脚调息法和伸腰立踵调息法。现分别就这3条导引法的原文、操作和原理进行探析,为进一步扩大临床诊疗思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筋 诸病源候论 气血瘀滞 导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气血瘀滞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许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0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气血瘀滞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2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6例氯吡格雷,75mg/次,2次/d。治疗组46例复方丹参滴丸,5粒/次,3次/d;西药治疗...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气血瘀滞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2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6例氯吡格雷,75mg/次,2次/d。治疗组46例复方丹参滴丸,5粒/次,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绞痛次数、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3.9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气血瘀滞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真心痛 气血瘀滞 复方丹参滴丸 氯吡格雷 心绞痛次数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筋结点、激痛点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寒湿痹阻、血瘀气滞)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吕红梅 董宝强 +2 位作者 宋杰 王茜 魏雪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7-51,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筋结点、激痛点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寒湿痹阻、血瘀气滞)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三组;穴位注射:曲安奈德10mg+2%利多卡因3m L+甲钴胺1mg+生理盐水20m...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筋结点、激痛点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寒湿痹阻、血瘀气滞)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三组;穴位注射:曲安奈德10mg+2%利多卡因3m L+甲钴胺1mg+生理盐水20m L,直刺入穴位,寻找针感,3穴/次,1.5m L/穴,1次/周,注射后均在院休息20min。对照组30例,肩髃、肩髎、天宗、秉风等。激痛点组30例,患侧肩部肌肉肌腹部按压探查疼痛点,斜方肌在C6~C7和T1棘突及肩胛冈下缘,提肩胛肌激痛点在C1~C4横突后结节与肩胛骨内角,菱形肌在C6~C7和T1棘突及肩胛骨脊椎侧下,超声引导,推注到激痛点肌肉层。筋结点组30例,循患侧上肢及肩关节探查,出现明显压痛并伴条索或局部组织肿胀增厚处为针刺筋结点,主要包括手太阳筋结点肩贞次、臑俞次、肩痛点次;手少阳筋结点肩髎次、天宗次;手阳明筋结点肩髃次、巨骨次、秉风次等,超声引导推注到激痛点肌肉层。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VAS评分、CMS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4周),判定疗效。随访30d,观测VAS指标。[结果]激痛点组治愈9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筋结点组治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临床疗效筋结点组优于对照组(P<0.05),筋结点组与激痛点组、激痛点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VAS评分三组均有改善(P<0.01),激痛点组、筋结点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激痛点组与筋结点组无明显差异(P>0.05);疼痛、ADL、ROM、MMT、总分三组均有改善(P<0.01),激痛点组、筋结点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激痛点组与筋结点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筋结点、激痛点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寒湿痹阻、血瘀气滞),激痛点组、筋结点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激痛点组与筋结点组具有等效性,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 痹症 肩凝 冻结肩 五十肩 寒湿痹阻 激痛点 筋结点 穴位注射 曲安奈德 利多卡因 甲钴胺 VAS评分 CMS评分 随访观测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远本 徐朴翠 耿春芬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7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急性期严格卧硬板床,恢复期佩戴腰围保护及支撑,腰部保暖;饮食控制、加强腰背部肌功能锻炼,心理干...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急性期严格卧硬板床,恢复期佩戴腰围保护及支撑,腰部保暖;饮食控制、加强腰背部肌功能锻炼,心理干预。对照组20例针刺病应穴配委中,L_3~S_1椎间隙正中为病应穴(上一椎间隙正中,下一椎间隙正中,挟上、中、下三个椎间隙正中左右旁开1~1.5寸,共八穴),一次性针灸针(0.25×40mm^0.25×75mm)先直刺一针,然后在上一椎间隙正中,下一椎间隙正中,挟上、中、下三个椎间隙正中左右旁开1~1.5寸处,八个方位各刺一针,1次/d;委中平补平泻,深度1~2寸;连电针,连续波,频率1~2Hz,输出电流强度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min,1次/d;TDP照射。治疗组20例穴位埋线:膈俞(双侧)、肝俞(双侧)、肾俞(双侧)、大肠俞(双侧)、腰眼(双侧),气海、关元、血海(双侧)、足三里(双侧);胶原蛋白线"4-0",左手拇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握住埋线针,据皮下脂肪情况选进针深度埋入穴位,4~5d施行1次。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腰部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30d),判定疗效。随访2年,观测复发人数、埋线处皮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8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临床痊愈6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00%;临床疗效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腰部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1疗程后对照组12例腰部刺痛感仍未缓解,劳累及行走时疼痛明显,3个疗程后明显缓解;1年后腰部疼痛不适对照组12例,治疗组0例;1~2年治疗组3例偶有腰部疼痛不适;两组皮损恢复良好,均未出现疤痕及色素沉着。[结论]穴位埋线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起效快,远期疗效更稳定,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间盘突出症 腰痛 穴位埋线 病应穴 委中 针刺 电针 TDP照射 饮食控制 功能锻炼 心理干预 疼痛评分 焦虑评分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气滞血瘀、肝肾阴虚)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越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7期69-71,7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气滞血瘀、肝肾阴虚)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40例住院患者按病案号抽签随机分两组。对照组70例康复训练,早期牵拉上下肢使其充分放松,后期指导患者对患肢先水平方向移动,...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气滞血瘀、肝肾阴虚)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40例住院患者按病案号抽签随机分两组。对照组70例康复训练,早期牵拉上下肢使其充分放松,后期指导患者对患肢先水平方向移动,以患者肘、膝关节为中心,固定患者肘、膝关节,对患肢被动训练;牵手、拧绳、握拳训练,从充分放松局部关节后,仰卧位,双臂上举过头,下肢充分伸展,直至患者感到舒适后放松;坐位,曲臂上举,嘱患者髋关节不动,以髋关节为中心,上身躯体分别向左、右转动45~90°,左右旋转5次为1组,做3组。治疗组70例,针刺:合谷、三阴交、内庭、足三里等,照海、大陵、内关为配穴;留针30min,每15min行针一次,5次/周;拿法按摩患侧,配合患肢外展、内收等动作,充分松弛肌肉群,手法轻柔、有力,30min/次,1次/d;点揉尺泽、肩井、曲池及膝眼、承山、委中、解溪等;康复训练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5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10%;对照组显效39例,有效2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气滞血瘀、肝肾阴虚),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张力增高 脑卒中 肝肾阴虚 针刺 推拿 康复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改良Ashworth量表(MAS)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血结合耳压治疗原发性痛经血瘀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赖秀娟 王国书 林周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1088-1089,共2页
目的:观察放血结合耳压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气血瘀滞证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予放血结合耳压疗法(耳选内生殖器、神门、皮质下、内分泌等穴按压王不留行籽)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 目的:观察放血结合耳压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气血瘀滞证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予放血结合耳压疗法(耳选内生殖器、神门、皮质下、内分泌等穴按压王不留行籽)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依据痛经症状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痛经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P<0.05)。结论:放血结合耳压疗法可有效改善原发性痛经气血瘀滞证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气血瘀滞 放血疗法 耳穴压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失眠之血府逐瘀汤
8
作者 周庆兵 《中国社区医师》 2014年第25期32-33,共2页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为治疗气血瘀滞的主要方剂,本方系南桃红四物汤(以生地黄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合四逆散(以枳壳易枳实)加牛膝、桔梗等组成。该方在对失眠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现阐述如下。
关键词 血府逐 中医治疗 失眠 《医林改错》 桃红四物汤 气血瘀滞 王清任 生地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防治压疮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玉怀 孙忠人 +3 位作者 仇立波 田洪昭 李佳 张显达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1175-1177,共3页
中医学认为,压疮主要因经络受阻,气血瘀滞,筋脉失养,肉腐脱落,酝酿成疮。针、灸防治压疮操作简单,且临床效果显著,其机理主要是针、灸结合可以舒经活络,扶正祛邪,祛腐生肌。临证时应注意艾灸的燃点,针刺治疗压疮力弱,需配合灸法疗效更佳。
关键词 压疮 针灸疗法 经络受阻 气血瘀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经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邵春芬 杨华莹 +2 位作者 郭莉华 宁静 张娜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第1期18-18,共1页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是由于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气机瘀滞蕴结于乳房胃络,肝气郁久化热,热灼津液为痰,气滞痰瘀即可形成肿块,若冲任失调,气血瘀滞,积于乳房而结块。因此,中医治疗以疏肝理气、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疗效观察 推拿治疗 循经 肝气郁结 气血瘀滞 情志不遂 冲任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疗法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11
作者 张萌萌 王强 孙国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在 颈椎病治疗 中医“痹证” 体质下降 风寒湿邪 气血瘀滞 肝肾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扶阳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晓燕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扶阳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吸氧、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组20例(扶阳法,干姜4... [目的]观察益气扶阳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吸氧、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组20例(扶阳法,干姜45g,附子60g,肉桂12g,黄柏15g,砂仁、仙灵脾、菟丝子、枸杞子、补骨脂各30g,蜈蚣2条,地龙、炙甘草、乌梢蛇各15g),1剂/d,水煎40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6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阳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中风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中风 益气扶阳 降低颅内压 改善微循环 营养脑细胞 气血瘀滞 扩张血管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中医外治法概况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力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第1期95-96,共2页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肺气不清,外受风热,过食辛辣肥甘厚腻,肠胃湿热蕴结或情志不畅,气郁化火,伏于营血,外感毒邪,毒热互结,蕴于肌肤腠理之间,日久阻滞经络,气血瘀滞而成.本病中医外治法具有廉、...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肺气不清,外受风热,过食辛辣肥甘厚腻,肠胃湿热蕴结或情志不畅,气郁化火,伏于营血,外感毒邪,毒热互结,蕴于肌肤腠理之间,日久阻滞经络,气血瘀滞而成.本病中医外治法具有廉、便、效、验的特点,现对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痤疮 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情志不畅 湿热蕴结 气郁化火 气血瘀滞 皮脂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经的中医治疗体会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婵秀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4期139-139,共1页
女子每于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周期性发生小腹部疼痛,甚或痛引腰骶,重则剧痛难忍者,称为痛经。本病发生的机理是素体精亏血少或邪气内状,每当经行前后血液由满而溢,冲任、胞宫生理变化急骤,加重了原有的虚损或阻滞,使虚者更虚,冲任、胞... 女子每于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周期性发生小腹部疼痛,甚或痛引腰骶,重则剧痛难忍者,称为痛经。本病发生的机理是素体精亏血少或邪气内状,每当经行前后血液由满而溢,冲任、胞宫生理变化急骤,加重了原有的虚损或阻滞,使虚者更虚,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或使实者更实,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导致痛经。其病因主要是气血瘀滞,寒湿凝滞。肝郁湿热,气血亏损及肝肾亏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疗 痛经 胞宫气血运行不畅 腹部疼痛 生理变化 不荣则痛 不通则痛 气血瘀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付尧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第3期37-38,共2页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是指沿着坐骨神经的通路及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的疼痛,临床上将其分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又称坐骨神经炎,主要是由于感染或中毒直接损害坐骨神经引起,多与肌...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是指沿着坐骨神经的通路及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的疼痛,临床上将其分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又称坐骨神经炎,主要是由于感染或中毒直接损害坐骨神经引起,多与肌炎、肌纤维组织炎同时发生。其诱发与受寒、受潮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 穴位注射治疗 神经分布区域 肌炎 阳辅穴 夹脊穴 气血瘀滞 环跳穴 临泣穴 秩边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胃痛验方
16
作者 张国英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第8期51-51,共1页
辨证:肝气犯胃,脾胃素虚,气血瘀滞,耗伤胃阴。方名:止痛汤。组成:桂枝10g,甘草6g,芍药12g,生姜10g,白芷10g,延胡索10g,姜半夏10g,党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大枣3个。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胃痛不适,还可... 辨证:肝气犯胃,脾胃素虚,气血瘀滞,耗伤胃阴。方名:止痛汤。组成:桂枝10g,甘草6g,芍药12g,生姜10g,白芷10g,延胡索10g,姜半夏10g,党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大枣3个。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胃痛不适,还可用于因劳累而心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痛 验方 肝气犯胃 气血瘀滞 温中补虚 和里缓急 止痛汤 延胡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证分型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利成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开始2粒/次,3次/d,每日最多不超过6粒;维持剂量可减至1粒/次,3次/d,随餐服...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开始2粒/次,3次/d,每日最多不超过6粒;维持剂量可减至1粒/次,3次/d,随餐服用,用足够量的液体整粒吞服,不能咀嚼。治疗组40例辨证分型,肝郁脾虚(决明子、生山楂、白芍、香附各15g,当归12g,白术、云芩、柴胡各10g,枳壳8g,甘草6g);痰瘀阻络(片姜黄、白术、泽兰各12g,山甲炮、赤芍、当归各10g;地鳖虫炙、乌药、枳壳、胆南星各6g,甘草3g);气血瘀滞(香附12g,蒲黄、桃仁、元胡、五灵脂、枳壳、川芎、赤芍、当归、柴胡各10g,甘草、山甲炮6g),1剂/d,水煎400m L,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9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红素总量(STB)、直接胆红素(DB)、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9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ALT、AST、GGT、STB、DB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辨证分型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积聚 多烯磷脂酰胆碱 肝郁脾虚 阻络 气血瘀滞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鑫一消贴+疼痛定向透疗仪联合三阶梯方案缓解癌性疼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12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正鑫一消贴+疼痛定向透疗仪联合三阶梯方案缓解癌性疼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三阶梯治疗:轻度疼痛给与布洛芬胶囊,0.3g/次,1次/6h,口服。中度疼痛给与氨... [目的]观察正鑫一消贴+疼痛定向透疗仪联合三阶梯方案缓解癌性疼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三阶梯治疗:轻度疼痛给与布洛芬胶囊,0.3g/次,1次/6h,口服。中度疼痛给与氨酚曲马多片,37.5mg/次,3次/d,口服。重度疼痛给与盐酸吗啡缓释片,30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60例在病灶区、穴位及疼痛点贴敷正鑫一消贴,2贴/d,1贴/12h,贴敷后针对该穴(区)直接予疼痛定向透疗仪照射,20min/次。每4d用数字分级法自测疼痛强度及药物副作用。两组均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疼痛程度分级、疼痛缓解度、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镇痛效果治疗组Ⅰ度3例,Ⅱ度5例,Ⅲ度20例,Ⅳ度20例,Ⅴ度12例,缓解率86.60%。对照组Ⅰ度5例,Ⅱ度20例,Ⅲ度15例,Ⅳ度15例,Ⅴ度5例,缓解率58.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鑫一消贴+疼痛定向透疗仪联合三阶梯方案缓解癌性疼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正鑫一消贴 疼痛定向透疗仪 三阶梯方案 气血瘀滞 热毒 肝肾阴虚 镇痛效果 生活质量评分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除痤疮痘印有妙方
19
作者 李前进 《求医问药》 2013年第3期39-39,共1页
痤疮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此病患者的感染症状若较重或经常挤压患处,其面部皮肤上就可出现较明显的痘印。若不进行有效的治疗,这种痘印永远不会消除,从而会损害其形象,使患者出现较重的心理负担。中医认为,痤疮所致的痘印大多是因... 痤疮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此病患者的感染症状若较重或经常挤压患处,其面部皮肤上就可出现较明显的痘印。若不进行有效的治疗,这种痘印永远不会消除,从而会损害其形象,使患者出现较重的心理负担。中医认为,痤疮所致的痘印大多是因局部组织气血瘀滞所导致的,应采取活血化瘀、通络散结的方法进行治疗。下面就介绍几种可消除痤疮痘印的外治验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感染症状 面部皮肤 心理负担 气血瘀滞 局部组织 活血化 通络散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清除疤痕的妙方
20
作者 李前进 《求医问药》 2012年第11期43-43,共1页
在发生烧伤、烫伤或进行外科手术后,人的皮肤上容易出现较明显的疤痕。这些疤痕如果长在显眼的地方,就会影响人体的美观。中医认为,疤痕大多是因局部组织气血瘀滞所导致的,应采取活血化瘀、通络散结的方法进行治疗。
关键词 疤痕 外科手术后 气血瘀滞 局部组织 活血化 通络散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