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剑刚 董国菊 +1 位作者 史大卓 王永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3-269,共7页
目的探讨气血并治方水提取物有效组分(CWQB)配伍对载脂蛋E基因敲除(ApoE-)小鼠晚期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周龄ApoE-小鼠,给予高脂饲料,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2.5mg·kg-1组、CWQB 72和360mg... 目的探讨气血并治方水提取物有效组分(CWQB)配伍对载脂蛋E基因敲除(ApoE-)小鼠晚期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周龄ApoE-小鼠,给予高脂饲料,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2.5mg·kg-1组、CWQB 72和360mg·kg-1组。从24周龄起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12周。同时取同龄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36周龄时麻醉处死,检测血脂水平和主动脉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分析主动脉斑块中巨噬细胞内CD68的表达和平滑肌细胞内α-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CWQB及辛伐他汀均能降低小鼠的血脂水平,降低其胆固醇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CWQB大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可见主动脉斑块纤维帽厚度增加,斑块面积和管腔面积的比值下降;斑块中平滑肌细胞内α-肌动蛋白表达增加,巨噬细胞内CD68表达减少。结论CWQB具有一定的消减和稳定主动脉斑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脂水平、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浸润和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并治方 载脂蛋白E类 小鼠 基因敲除 动脉硬化 巨噬细胞 平滑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血并治方组分不同配伍干预高脂血症大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剑刚 马鲁波 +4 位作者 史大卓 董国菊 张红霞 栾连军 程翼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96-1903,共8页
目的:对优化均匀设计的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D、E、F进行不同配伍配比的进一步验证,观察和比较其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病理环节作用强度和作用靶点的差异。方法:采用SD大鼠,100只,其中90只给予高脂饲料喂食7天后,随机分层分组:全方组;D、... 目的:对优化均匀设计的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D、E、F进行不同配伍配比的进一步验证,观察和比较其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病理环节作用强度和作用靶点的差异。方法:采用SD大鼠,100只,其中90只给予高脂饲料喂食7天后,随机分层分组:全方组;D、E原方配伍组;D、E优化配伍组;D、E优全之间组;D、E优化反伍组;原方配伍加F组;优化配伍加F组;气血并治方组分D主要为芍药苷约占49.12%、E组分主要为总黄酮约占30.0%,F组分主要为总酸约占32.07%;阳性药物对照组(血脂康,0.108g·kg-1)和高脂模型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各药物组按药物配伍比例给予灌胃14天后,动物麻醉后取血测定血脂、血小板聚集性、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水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D、E原方配伍组及优化配伍组对胆固醇(TC)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优化配伍组降低TC的水平最低为(3.49依0.86)mmol·L-1;全方组、D、E原方配伍组和优化配伍组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而优化反配伍(D、E反比例)组则无作用;D、E原方配伍组、优化配伍组及优全之间组对6-酮-前列腺素F1琢(6-Keto-GPF1琢)有显著升高作用(P<0.05),D、E优化组对内皮素(ET)有降低作用(P<0.05),其他各组对血管活性物质没有显著影响;全方组、D、E原方配伍加F组对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原方配伍和优化配伍的作用环节及作用强度有一定差异,加入F部位后对炎症水平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并治方 高脂血症 脂质代谢 血小板板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永慧 张佩 +3 位作者 刘剑刚 李澎 张大武 王承龙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2期2017-2023,共7页
目的:观察气血并治方组分配伍(Components of water extract from Qixue Bingzhi Recipe,CWQB)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从而防止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机制。方法:分离、提取... 目的:观察气血并治方组分配伍(Components of water extract from Qixue Bingzhi Recipe,CWQB)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从而防止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机制。方法:分离、提取、培养出生1-2天的SD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缺氧3 h复氧2 h制作H/R模型,分为Control组(正常氧组)、H/R组(缺氧/复氧模型)、TMZ组(缺氧/复氧模型+100μmol/L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和CWQB组(缺氧/复氧模型+1mmol/L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测定各组细胞高能磷酸化合物-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含量并计算总腺苷酸量(Total adenylic acid,TAN)、能荷(Energy charge,E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肌钙蛋白T(Troponin,c Tn T)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早期凋亡率。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早期凋亡率与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与H/R组比较,TMZ组、CWQB组AMP含量下降,ADP、ATP含量和TAN、EC水平均有所升高,其中TMZ组ADP、ATP、TAN升高程度较CWQB组更为显著(p<0.05);TMZ组、CWQB组CK-MB、c Tn T含量显著下降,其中CWQB组c Tn T含量下降更为显著(p<0.05);TMZ组、CWQB组早期凋亡率有所下降,TMZ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K-MB水平与AD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早期凋亡率与AM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ADP、ATP浓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CWQB能够在降低H/R心肌细胞AMP浓度,升高ADP、ATP浓度和TAN、EC水平的同时,减轻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c Tn T含量,抑制心肌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从而发挥对H/R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并治方 有效组分 缺氧/复氧心肌细胞 保护作用 高能磷酸化合物 心肌损伤标志物 早期凋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血并治方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ApoAⅠ、ApoB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小华 关金玲 刘金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气血并治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及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的变化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1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分析气血并治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及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的变化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1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气血并治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93%(51/58),对照组为65.52%(38/5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血管阻力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IMT、颈动脉血管阻力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ApoAⅠ、ApoB、脂蛋白a(LPa)、人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poB、LPa、sCD40L、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ApoAⅠ、IL-8水平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血并治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可调节ApoB、LPa、sCD40L、hs-CRP的表达水平,抑制颈动脉内膜增厚,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并治方 动脉粥样硬化 载脂蛋白AⅠ 载脂蛋白B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设计筛选理气活血中药提取物优化配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剑刚 马鲁波 +3 位作者 张大武 史大卓 王毅 程翼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82-1889,共8页
目的:通过优化的均匀设计方法,以脂质代谢、血小板功能、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因子等药理学指标,对理气活血中药配伍(简称气血并治方)水溶性提取物进行配伍配比,寻找和辨识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组分及最佳配比。方法:将气血并治方水... 目的:通过优化的均匀设计方法,以脂质代谢、血小板功能、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因子等药理学指标,对理气活血中药配伍(简称气血并治方)水溶性提取物进行配伍配比,寻找和辨识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组分及最佳配比。方法:将气血并治方水溶性提取物通过大孔树脂按照不同极性分为6组分,运用优化的均匀设计方法进行不同比例的配伍,观察各配伍组分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血小板聚集性、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比较其作用强度和作用环节的差异。结果:通过优化均匀设计的药理实验和统计分析,与模型组比较,气血并治方水溶性提取物的D组分(主要为芍药苷,约占49.12%)、E组分(主要为总黄酮,约占30.0%)配伍具有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P<0.01),同时对血浆内皮素(ET)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方中F组分(主要为总酸,约占32.7%)具有抑制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作用(P<0.01)。结论:气血并治方中药水溶性提取物不同配伍可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靶点或环节,其全方提取物的有效组分主要是芍药苷、黄酮类、总酸,最佳比例约为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并治方 血府逐瘀汤 高脂血症 血小板功能 炎症因子 血管活性物质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