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3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聪明汤联合针刺对气血两虚型眩晕的临床运用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丹 栗楠 +2 位作者 喻家莲 钟高童丽 肖海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聪明汤联合针刺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气血两虚型眩晕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通过简单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针刺治疗4周,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聪明汤联合针刺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气血两虚型眩晕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通过简单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针刺治疗4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聪明汤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收缩期最大流速、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分,在疗程结束时,按照《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38.00%(19/50)和18.00%(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C、Fib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血流收缩期最大流速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其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气聪明汤联合针刺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较单纯应用针刺治疗效果更佳,能显著提升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收缩期最大流速,且具有较高安全性,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聪明汤 针刺 气血两虚型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模态影像技术对气血理论的现代诠释
2
作者 刘蕾 刘蓓 +4 位作者 钟利群 邹忆怀 李小圳 赵天佐 陈正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2-658,共7页
气血理论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部分,阐释了气与血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该理论中某些概念的抽象性,使得对其深入理解和研究面临挑战。近年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进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脑多模... 气血理论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部分,阐释了气与血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该理论中某些概念的抽象性,使得对其深入理解和研究面临挑战。近年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进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脑多模态MRI不仅能提供丰富的结构、代谢和功能信息,还具有高时间、空间分辨率,以及多参数分析的优势。利用这一技术对中医气血理论与脑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病理观察及功能连接(FC)研究,可为中医气血理论提供具象化、可视化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气血理论 现代化 脑功能 脑灌注 脑白质纤维素 机遇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气血失调”到“形质结构”论治噎膈的沿革和中医学模式的转变
3
作者 孙天恒 秦英刚 +1 位作者 刘瑞 花宝金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1-1398,共8页
噎膈是指食物吞咽噎塞不顺的病证,其重症对应食管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疾病。早期中医医家多从气机失常、胃阴亏耗、气虚阳微等“气血失调”层面论治疗噎膈。自朱震亨至张锡纯等历代医家在前代医家的基础上,逐步阐释了“瘀”“痰”在噎膈病... 噎膈是指食物吞咽噎塞不顺的病证,其重症对应食管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疾病。早期中医医家多从气机失常、胃阴亏耗、气虚阳微等“气血失调”层面论治疗噎膈。自朱震亨至张锡纯等历代医家在前代医家的基础上,逐步阐释了“瘀”“痰”在噎膈病中形成积聚并对脘管的“形质结构”造成改变的病机。而在以噎膈为代表的癌肿类疾病的认知过程中,中医学也体现了从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发展到机械论医学模式的部分转变。本文基于中医学认识噎膈病的历史沿革,通过分析中医学从“气血失调”到“气血失调-形质结构”并重的诊治思路,探讨中医学对肿瘤形质类、积聚类疾病的认识过程,为日后进一步优化对噎膈病病因和辨证的认识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失调 形质结构 噎膈病 吞咽困难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血健康对妊娠后期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奔 张屹 +3 位作者 王勇 徐邦伟 任慧波 杜丽飞 《今日畜牧兽医》 2025年第7期4-7,共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口服补充气血产品对妊娠后期母猪产程、血清指标和仔猪初生重的影响。将159头妊娠后期母猪(胎次2~5胎)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产前15 d开始饲喂,分娩结束后停止。对照组母猪仅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 本试验旨在研究口服补充气血产品对妊娠后期母猪产程、血清指标和仔猪初生重的影响。将159头妊娠后期母猪(胎次2~5胎)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产前15 d开始饲喂,分娩结束后停止。对照组母猪仅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10 g/头·d的剂量添加补充气血产品。试验期为产前15 d饲喂至母猪分娩结束,准确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平均总产程明显降低,掏产次数、难产比例明显减少,母猪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略有提高,近贫血母猪比例略有减少,仔猪初生重明显提高。研究表明,给妊娠后期母猪口服补充气血产品15 d后,可以较好地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缩短产程,降低母猪贫血风险,提高仔猪初生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充气血产品 妊娠后期母猪 产程 血红蛋白 仔猪初生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荣汤联合针灸对乳腺癌术后气血两虚证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CGA、slCAM-1、GDF3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闫明 任璐璐 任士珂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43-246,共4页
目的 研究益气养荣汤联合针灸对乳腺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嗜铬粒蛋白A(granin A,CG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factor-1,slCAM-1)、人生长分化因子3(human growth differentiation ... 目的 研究益气养荣汤联合针灸对乳腺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嗜铬粒蛋白A(granin A,CG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factor-1,slCAM-1)、人生长分化因子3(human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3,GDF3)水平的影响。方法 乳腺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患者92例均由2020年5月-2023年5月于医院接受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CEF方案化疗治疗,试验组在CEF方案化疗的基础上予以益气养荣汤联合针灸治疗,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个周期后生命质量、血清CGA、slCAM-1、GDF3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及治疗4个周期后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较治疗前,治疗4个周期后两组功能维度、总体生命质量评分升高,且试验组更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个周期后症状维度评分及血清CGA、slCAM-1、GDF3水平降低,且试验组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个周期后两组均降低,且试验组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个周期后试验组全血CD4^(+)、CD4^(+)/CD8^(+)水平升高,对照组全血CD4^(+)、CD4^(+)/CD8^(+)水平降低,试验组更高(P<0.05);试验组全血CD8^(+)水平降低,对照组全血CD8^(+)水平升高,试验组更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4个周期后的总有效率(61.36%,27/44)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83.33%,35/42)更高(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因治疗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益气养荣汤联合针灸可调节乳腺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抑制血清CGA、slCAM-1、GDF3表达,控制癌细胞异常增殖,提高生命质量,疗效确切,降低术后化疗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气血两虚证 益气养荣汤 针灸 T淋巴细胞亚群 嗜铬粒蛋白A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人生长分化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期母猪气血两虚证候及防治措施
6
作者 李艳芝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9期75-77,共3页
围产期母猪气血两虚的证候主要表现为母猪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生殖能力减弱,还可能导致产后不发情、脱肛、蹄子裂、产前产后便秘、不食、产程过长、产后瘫痪、奶水不足或质量差等问题,显著降低母猪的繁殖性能,缩短其生产寿命,导致新... 围产期母猪气血两虚的证候主要表现为母猪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生殖能力减弱,还可能导致产后不发情、脱肛、蹄子裂、产前产后便秘、不食、产程过长、产后瘫痪、奶水不足或质量差等问题,显著降低母猪的繁殖性能,缩短其生产寿命,导致新生仔猪存活率下降。在母猪围产期,通过中药+西药联合保健可以增强母猪体质,改善母猪气血状态,缩短产程,提高仔猪成活率与母猪使用年限,保障猪场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气血两虚 母猪 产程延长 产后缺乳 发情障碍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气血津液探析代谢组学在中医辨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梁国英 吉万理 李庆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7-220,共4页
气血津液辨证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之一,是中医辨证论治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活动中,气血津液辨证因其辨证范围及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代谢组学可以从“微观辨证”的角度拓宽气血津液辨证的应用范围,提高临... 气血津液辨证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之一,是中医辨证论治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活动中,气血津液辨证因其辨证范围及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代谢组学可以从“微观辨证”的角度拓宽气血津液辨证的应用范围,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提高中医辨证体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了实现中医证型的标准化,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气血津液辨证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章对近年来代谢组学在气血津液证型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辨证提供新思路及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津液 中医辨证 代谢组学 代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气血同治探讨慢性气道疾病的异病同治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卫华 刘南飞 +1 位作者 李尤佳 邵良碧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3-1296,共4页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同属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在病机和治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其都可通过调节气血以恢复肺气宣肃,行使正常生理功能。针对肺的生理功能和气血的关系,探讨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的共同病机:支气管哮喘的...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同属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在病机和治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其都可通过调节气血以恢复肺气宣肃,行使正常生理功能。针对肺的生理功能和气血的关系,探讨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的共同病机: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病机是痰伏于肺,外邪引动,痰气互结,肺失宣降,并可兼有瘀血阻络之象;慢阻肺的病机以久病肺虚为本,加之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使得肺失宣降,本虚标实的病机随病程持续进展;进而从气血同治角度探讨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2种慢性气道疾病的异病同治,得出“气血同治,畅通气道”的治疗理念。结合成药的应用,分析以此病机为指导的丹龙口服液组方特点和功效主治,为丹龙口服液异病同治2种气道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病同治 慢性气道疾病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血同治 丹龙口服液 肺朝百脉 瘀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瘟败毒饮加减对小儿川崎病(气血两燔证)的临床改善及对患儿血清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张小平 杨蕊华 +2 位作者 杜丽芳 孙晔 马晓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39,共5页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加减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气血两燔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医院心内科治疗的22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予...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加减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气血两燔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医院心内科治疗的22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阿司匹林联合丙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心功能变化。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0.91%(100/110),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8.18%(108/11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发热等典型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1)。干预完成后,观察组患儿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干预前两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完成后,观察组患儿CD_(4)^(+)和CD_(4)^(+)/CD_(8)^(+)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升高,而CD_(8)^(+)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D_(3)^(+)水平有上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的心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完成后,观察组患儿血清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及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干预过程中所有患儿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轻微,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瘟败毒饮加减联合丙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干预效果较好,对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心脏功能、调节免疫功能、不良反应有较好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瘟败毒饮 小儿川崎病 气血两燔证 丙种球蛋白 免疫功能 炎症水平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血水火理论从三焦论治肺纤维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松 张立山 +3 位作者 孙放 伍照楚 王婧 徐雨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2-825,共4页
肺纤维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于中医“肺痿”“肺痹”范畴,与痰饮、瘀血、火热等密切相关。基于唐宗海在《血证论》中提出的气血水火理论,通过总结气血水火与三焦的联系,结合肺纤维化的病位在三焦腠... 肺纤维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于中医“肺痿”“肺痹”范畴,与痰饮、瘀血、火热等密切相关。基于唐宗海在《血证论》中提出的气血水火理论,通过总结气血水火与三焦的联系,结合肺纤维化的病位在三焦腠理,临床上从气血水火的角度出发,根据气病治火、气病治水、血病治火、血病治水的不同治法,探讨从三焦论治肺纤维化的治疗思路。临床上可选用柴胡类方合用其他方剂,以达到通利三焦、调气和血的目的,从而治疗肺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肺痿 肺痹 气血水火理论 三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PM_(2.5)暴露肺泡气血屏障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梦菲 王国镇 +7 位作者 侯潇楠 唐铎 刘紫佳 盛超 郑雨晨 宗琪 李文可 周志祥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9-858,共10页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在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暴露肺泡气血屏障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10周龄、体质量24~27 g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n=6):对照组(气管滴注生理盐水)、PM_(2.5)低剂量组与PM_(2.5)高剂量组(...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在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暴露肺泡气血屏障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10周龄、体质量24~27 g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n=6):对照组(气管滴注生理盐水)、PM_(2.5)低剂量组与PM_(2.5)高剂量组(在实验第1、4、7天气管滴注PM_(2.5)样品悬液,染毒浓度分别为1.8和16.2 mg/kg体质量),末次染毒24 h后检测PM_(2.5)暴露后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总蛋白(total protein,T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释放水平以及肺组织中F4/80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小鼠肺泡气血屏障的损伤效应及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以肺泡上皮细胞A549和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构建体外肺泡气血屏障模型,结合THP-1巨噬细胞模型,将PM_(2.5)上清、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和PM_(2.5)-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分别与屏障模型孵育24 h,通过检测屏障模型跨膜电阻值(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荧光素钠透过率和屏障细胞LDH释放情况,确认PM_(2.5)暴露诱导屏障受损过程中巨噬细胞的促进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PM_(2.5)暴露后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和IL-8的表达情况,探究巨噬细胞在PM_(2.5)暴露中炎性应激效应。结果PM_(2.5)暴露可引起小鼠肺组织损伤,且随染毒剂量增加,BALF中TP、LDH、AKP含量及肺组织中巨噬细胞数量随之增加,PM_(2.5)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体外肺泡气血屏障模型暴露结果显示:与150、300μg/mL PM_(2.5)上清或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单独作用于屏障模型相比,将150、300μg/mL PM_(2.5)-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暴露于屏障后,屏障TEER显著降低(P<0.01),透过率显著增加(P<0.01),且300μg/mL PM_(2.5)-巨噬细胞上清处理的组别可以明显提高上皮和内皮屏障细胞LDH的释放(P<0.01)。150、300μg/mL PM_(2.5)刺激后巨噬细胞中TNF-α、IL-1β、IL-6、IL-8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巨噬细胞促进PM_(2.5)引起的肺泡气血屏障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PM_(2.5) 气血屏障 肺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从气血相关角度论治心律失常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红蓉 高美兰 +1 位作者 张洁晗 吴以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4-1012,共9页
气和血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两大基石,络病理论构建了以“气血相关”为突出特色的学术体系,指导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的防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络运行经气,脉络运行血液,气络与脉络的关系本质上是气与血的辩证关系。气血在络脉中... 气和血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两大基石,络病理论构建了以“气血相关”为突出特色的学术体系,指导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的防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络运行经气,脉络运行血液,气络与脉络的关系本质上是气与血的辩证关系。气血在络脉中发挥络属调节、温煦濡养、供血供气、津血互换等功能,络脉结构功能正常是维持各脏腑结构功能正常的关键因素。络脉入脏腑为脏腑之络,在心则分为心之脉络和心之气络。心之脉络渗灌濡养心脏组织,为维持心脏结构功能提供物质基础,与现代医学冠脉系统和心脏微血管具有同一性;心之气络络属调控心脏功能,维持心脏的舒缩搏动,与心脏传导系统和调节机制具有同一性。心之脉络病变和心之气络病变相互影响,均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原发性心律失常。根据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心律失常的治疗关键为通畅络脉、调和气血,对于心律失常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心律失常的治疗不仅要祛除致病因素,改善心脏传导功能,还应注意保护心脏微循环,尤其是对于无明确器质性病变的心律失常,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律失常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络病理论 气血相关 气络 脉络 微血管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气血屏障损伤与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可心 刘杨 田燕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9-213,I0008,共6页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危害公众健康。肺气血屏障主要由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组成,是肺内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对于保持肺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肺气血屏障的功能与肺“主气,司呼吸”的生理机能高度相通,参与调节肺的气血津液,...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危害公众健康。肺气血屏障主要由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组成,是肺内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对于保持肺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肺气血屏障的功能与肺“主气,司呼吸”的生理机能高度相通,参与调节肺的气血津液,其损伤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基于中西医对气血屏障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对肺气血屏障与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急性肺损伤、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关系及中医药治疗进展做一概述,为气血屏障参与呼吸系统疾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屏障 呼吸系统疾病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气血津液理论的皮肤屏障损伤与修复 被引量:4
14
作者 柳赛赛 白彦萍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皮肤作为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屏障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多种皮肤病的发病与皮损屏障功能的损伤相关,皮肤屏障的修复却始终依赖于持续性外源物质的补充。中医自古有皮肤腠理卫外功能的理论,气血津液体系的正常... 皮肤作为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屏障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多种皮肤病的发病与皮损屏障功能的损伤相关,皮肤屏障的修复却始终依赖于持续性外源物质的补充。中医自古有皮肤腠理卫外功能的理论,气血津液体系的正常运转维持了皮肤屏障功能的稳态,其紊乱的相关机制是多种皮肤病发病的关键病机。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生理学以人体作为共同的认知对象,为人类健康谋福祉,二者一体两面,殊途同归。白彦萍教授作为岐黄学者,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皮肤屏障功能“砖墙结构”,提出以精和津液分别作为“砖块”和“灰浆”构成皮肤屏障的基本结构,血为皮肤屏障提供营养供给和排出代谢废物,气发挥主要的防御功能,精气血津液共同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的正常运转,形成“以精和津液为基,以血为养,以气为用”的皮肤屏障功能理论模型,并初步阐释其联络内外导致皮肤病伴随症状的理论依据,为皮肤病精气血津液层面的诊疗提供了更加详细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屏障 气血津液 皮肤病 砖墙结构 中医药 经验传承 中西医结合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气血汤治疗中风病-中经络效果观察
15
作者 黄永军 安红伟 周哲屹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 分析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患者应用中风气血汤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328例中风病-中经络患者加以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 目的 分析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患者应用中风气血汤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328例中风病-中经络患者加以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联用中风气血汤治疗;分析两组总有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 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 scale, MBI)、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ale, NIHSS)评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凝血相关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u time, APTT)、D-二聚体(D-dimer, D-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96.95%(159/164)vs 90.24%(148/164)]。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NIHSS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hs-CRP及TNF-α水平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AR、D-D水平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PTT水平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风气血汤治疗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MBI、NIHSS评分,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效调节凝血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中经络 气虚血瘀证 中风气血 Barthel指数量表 NIHSS评分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毛脉合精”理论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的诊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月 刘陆阳 +7 位作者 李汇博 苏克雷 顾晓通 周凯龙 杨漪 仲伟伟 梁帅 孙慧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43,共4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是多种肺系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结果,病机虚实夹杂,病程迁延难愈,病情复杂多变。缓解期的治疗决定疾病的转归预后,是治疗此病的关键。“毛脉合精”理论出自《黄帝内经》,是指气...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是多种肺系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结果,病机虚实夹杂,病程迁延难愈,病情复杂多变。缓解期的治疗决定疾病的转归预后,是治疗此病的关键。“毛脉合精”理论出自《黄帝内经》,是指气血相合。肺主气,心主血,生理情况下气血相关、心肺互用;病理情况下毛脉失和,气血不畅,正气亏虚,病情渐重。日久致心肺重构,表现出一系列心肺功能失常的症状。基于CPHD缓解期核心病机,治宜扶正化痰祛瘀。补气养血、益气滋阴、培元固本以扶正;化痰通络、活血化瘀以祛邪。如此,通调毛脉,则气血和,心肺畅,病可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 肺胀 毛脉合精 气血相合 扶正化痰祛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筋气血理论指导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被引量:17
17
作者 孟凡萍 胡志俊 +2 位作者 钱雪华 唐占英 施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25-1427,共3页
文章从经筋气血理论及动静力平衡失调来综述颈椎病发病病理及针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依据,概述了近年来针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概况,认为"经筋失衡,气血失和"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生的根本病理机制。针刀能够松解了软... 文章从经筋气血理论及动静力平衡失调来综述颈椎病发病病理及针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依据,概述了近年来针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概况,认为"经筋失衡,气血失和"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生的根本病理机制。针刀能够松解了软组织、血管神经的粘连,疤痕和挛缩,达到"舒经理筋,调和气血,恢复平衡"的作用。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较好的临床疗效显示了针刀疗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 气血 针刀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气血流通”探析通补理论 被引量:31
18
作者 吴振起 王贵帮 +1 位作者 王雪峰 刘光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1-383,共3页
“通补”理论追溯于内经“六腑以通为用”,经后世医家发挥,通补理论思想可见于各朝代。通补之法义在寓通于补,以通为补,以补为通,其根本在于气血之流通。人之生理与病理状态皆与气血之盛衰和运行息息相关,气血之流通与脏腑和经络... “通补”理论追溯于内经“六腑以通为用”,经后世医家发挥,通补理论思想可见于各朝代。通补之法义在寓通于补,以通为补,以补为通,其根本在于气血之流通。人之生理与病理状态皆与气血之盛衰和运行息息相关,气血之流通与脏腑和经络相辅相成,亦是治病之关键,通过内外之治,使气血调和,畅流于经络,恢复脏腑之司,可达阴平阳秘之效。从气血生理功能和病理机要探析通补理论和气血流通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流通 通补法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和阴阳 畅达气血治疗高血压病——史大卓治疗高血压病经验举隅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付长庚 龙霖梓 +1 位作者 谢琛 高铸烨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92-1893,共2页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其冲和之性,而非肝阳上亢一端。史大卓教授临证治疗高血压病,注重辨阴阳虚实和病位、病势、病性,以调和阴阳、畅达气血为总则,灵活运用平肝潜阳、活血化瘀、升阳散风、调和冲任等法...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其冲和之性,而非肝阳上亢一端。史大卓教授临证治疗高血压病,注重辨阴阳虚实和病位、病势、病性,以调和阴阳、畅达气血为总则,灵活运用平肝潜阳、活血化瘀、升阳散风、调和冲任等法,临床常有较好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阴阳 气血 证治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病气血辨证与血清锌铜铁钙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献平 周小舟 +2 位作者 袁肇凯 范伏元 谢小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49-150,共2页
观察78例中医心病患者血清锌(Zn)、铜(Cu)、铁(Fe)、钙(Ca)含量变化,并与肺病(34例)、肝病(58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心病三组Zn、Ca含量及Zn/Cu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心气虚证... 观察78例中医心病患者血清锌(Zn)、铜(Cu)、铁(Fe)、钙(Ca)含量变化,并与肺病(34例)、肝病(58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心病三组Zn、Ca含量及Zn/Cu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心气虚证组和心血虚证组Fe含量下降(P<0.01),心脉瘀阻证组Fe值上升(P<0.05)。心病各组间比较,心脉瘀阻证组Zn、Cu、Fe、Ca含量明显高于心气虚证组和心血虚证组(P<0.05或P<0.01),心气虚证组Ca明显低于心血虚证组(P<0.01);另外心病与肺病、肝病患者比较,心气虚Zn、Fe、Ca含量明显低于肺气虚组(P<0.05或P<0.01),心血瘀组四元素含量明显高于肝血瘀组(P<0.05或P<0.01)。提示,血清Zn、Cu、Fe、Ca含量的变化与中医辨病辨证,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病 气血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