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服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卢昌均 安红伟 +1 位作者 鹿俊磊 韦冰心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评价加服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52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补阳还五汤,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中... [目的]评价加服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52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补阳还五汤,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改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气虚 补阳还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俊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0期184-185,共2页
目的:探讨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序贯综合平衡法分为依达拉奉组(EDR组,n=32)与中西医结合组(TCA组,n=32).... 目的:探讨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序贯综合平衡法分为依达拉奉组(EDR组,n=32)与中西医结合组(TCA组,n=32).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对TCA组患者进行治疗,用依达拉奉对EDR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TC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EDR组患者,治疗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EDR组患者,P<0.05.结论: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对其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依达拉奉 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辅助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任高权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0期5663-5665,共3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辅助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上蔡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气虚血瘀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联合组...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辅助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上蔡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气虚血瘀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PV)]。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28/30)]较常规组[73.33%(22/30)]高(P<0.05)。治疗3个疗程后,常规组和联合组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FMA评分高于常规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3个疗程后,常规组和联合组Fib、ESR、PV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Fib、ESR、PV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辅助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ACI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气虚 补阳还五汤 针刺 神经功能 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通脉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美刚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19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通脉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通脉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BI)指数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BI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脉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保护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气虚 益气通脉汤 依达拉奉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钙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杜俊霞 《江西中医药》 2018年第6期53-54,共2页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9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日常活动能力及神...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9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77.7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提高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气虚 补阳还五汤 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帆 《北方药学》 2017年第6期22-23,共2页
目的: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40例)以及在西医基... 目的: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40例)以及在西医基础上加入补阳还五汤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40例),两组均治疗14d,对两组治疗情况、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治愈10例(25.0%),显效19例(47.5%),有效8例(20.0%),无效3例(7.5%),总有效率92.5%。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治愈6例(15.0%),显效14例(35.0%),有效10例(25.0%),无效10例(25.0%),总有效率75.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CSS评分以及BI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入针灸与中药治疗,能够提升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气虚 急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各项血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江雯涵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3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用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其各项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n=40)和乙组(... 目的:探讨用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其各项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n=40)和乙组(n=40)。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乙组患者加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血脂指标、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结果:接受治疗后,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血清HDL-C的水平均更高,其血清TC、血清TG、血清LDL-C的水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清Hcy及血清hs-CRP的水平均更低,P<0.05。结论:用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其各项血液指标,提高其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气虚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火灸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继发偏瘫合并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评估
8
作者 曹亚中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3期432-434,共3页
目的:研究雷火灸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继发偏瘫合并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78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继发偏瘫合并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雷火灸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继发偏瘫合并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78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继发偏瘫合并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关节围度、周径、肿胀程度、关节运动功能和肢体平衡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肢体各关节维度、周径、肿胀程度和各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患侧肢体BB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掌指关节和跖趾关节围度、腕关节和踝关节周径和肿胀程度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腕关节、踝关节的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患侧肢体BB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雷火灸治疗气虚血瘀性急性脑梗死继发偏瘫合并肢体肿胀患者可明显降低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减轻患侧各关节围度、周径,改善肢体关节功能,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气虚 急性 偏瘫 肢体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玲 张国庆 +6 位作者 陈赟 朱玲玲 张君宇 童婷婷 汪俊丽 柳刚 张闻东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9-44,共6页
目的评估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联... 目的评估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联合通调针刺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简化Fugl-Meyer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对比两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脱落2例患者,对照组脱落1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MA量表评分和ADL量表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TF和NGF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FMA量表评分和ADL量表评分及血清TF和NGF水平升高程度、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运动障碍 气虚 通调针刺 转铁蛋白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PCT术后再灌注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欢亮 李建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心肌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92例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均接受PCI治疗,...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心肌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92例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均接受PCI治疗,术后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均持续4周。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疗效;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还原型谷胱甘肽(L-glutathione reduced,GSH)、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Mb)和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Ⅰ,cTnI)水平;采用超声仪监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对比2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60.87%)(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痛、胸满闷、心悸心慌、气短气促、神疲乏力、咳嗽痰多、手足麻木、口干不欲饮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清SOD、GSH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CK-MB、cTnI、Mb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LVESD(26.65±2.69)mm低于对照组(30.54±3.33)mm(P<0.01)、观察组LVEDD(41.36±3.64)mm低于对照组(45.73±3.41)mm(P<0.01),观察组LVEF(66.54±5.04)%高于对照组(61.43±6.26)%(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患者的疗效确切,可减少患者机体中氧自由基,改善心功能及中医症状,降低CK-MB、cTnI、Mb活性,增加SOD、GSH活性,对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MIRI)的心肌微血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益气滴丸 气虚 急性心肌后再灌注损伤 心肌微管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针灸法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11
作者 沈雨莎 马安枫 董国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5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探讨温阳针灸法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TLR)、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210例气虚血瘀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 探讨温阳针灸法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TLR)、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210例气虚血瘀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通络扶正汤治疗)、对照组2(温阳针灸法治疗)与联合组(温阳针灸法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各70例。三组均治疗8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TLR2、TLR3、IL-6水平,评估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三组各症候积分、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血清TLR2、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治疗后,三组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清TLR3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针灸法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期 气虚 温阳针灸法 通络扶正汤 TOLL样受体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12
作者 徐晖 林燕 +1 位作者 何渊 石一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4期144-147,共4页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5例。A组使用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B组使用补阳还五汤+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5例。A组使用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B组使用补阳还五汤+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高于A组的66.7%,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45),与B组的6.7%(3/45)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QOL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且B组NIHSS评分(5.6±2.7)分低于A组的(8.7±2.2)分,QOL评分(77.7±11.2)分、Barthel指数(59.5±10.2)分均高于A组的(57.5±10.0)、(39.7±7.9)分,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与胞磷胆碱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 补阳还五汤 不良反应 胞磷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归通络颗粒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方无杰 鲍勇 朱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4年第5期475-476,共2页
目的:研究和评价院内制剂芪归通络颗粒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急性期且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相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芪归通络颗粒,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中医证候... 目的:研究和评价院内制剂芪归通络颗粒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急性期且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相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芪归通络颗粒,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中医证候学、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情况并对比。结果:2组在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学、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芪归通络颗粒能显著提高脑梗死(急性期)且中医证候类型为气虚血瘀型者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归通络颗粒 急性 气虚 临床症状 中医证候学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泰方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血浆TXB_2、6-Keto-PGF_(1α)及血清TNF-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贺运河 葛金文 +1 位作者 成战鹰 郝晓元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6-17,共2页
目的:研究脑泰方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脑泰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有效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放免... 目的:研究脑泰方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脑泰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有效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放免法检测36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用脑泰方前后血清TNF-α及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含量,并与36例未用脑泰方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结果:用药3周后,治疗组降低血清TNF-α及血浆TXB2含量和升高血浆6-Keto-PGF1α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脑泰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疗效机理与其具有降低患者血清中增高的TNF-α含量及调节血管内皮/血小板功能平衡有关,且优于尼莫地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方 气虚 尼莫地平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塞脉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80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树平 陈荣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通塞脉片 安胶囊 气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虚血瘀证脑梗死动物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郭建队 杨秀清 陈梅 《现代中医药》 CAS 2005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多因素复合法结合线栓法制作气虚血瘀证脑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对宏观体征、神经病学评分、脑梗死灶体积、血清SOD、MDA变化的观察,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 目的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多因素复合法结合线栓法制作气虚血瘀证脑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对宏观体征、神经病学评分、脑梗死灶体积、血清SOD、MDA变化的观察,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方法先复制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再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线,从颈外动脉插入颈内动脉,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结果通过对一般体征和微观指标的观测,发现模型大鼠基本符合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特点和现代医学脑梗死的病理变化规律。结论该方法可成功复制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本动物模型可用于中医药防治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 动物模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艳华 朱连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4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研...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28 d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神经受损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共有脱落患者2例,均为研究组中的男性患者。治疗后两组上、下肢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步行能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促使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气虚 肢体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素娟 董永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11期1972-1973,共2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有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气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通络汤影响痰瘀痹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海侨 黄涛 彭烈标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3期79-81,91,共4页
目的研究化痰通络汤对于痰瘀痹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痰瘀痹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方式;... 目的研究化痰通络汤对于痰瘀痹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痰瘀痹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采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汤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以及血液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脑ACA、MCA及VA血流速度均有明显增快,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大脑ACA、MCA及VA血流速度增快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其各项血黏度检测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能够有效改善痰瘀痹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改善患者脑部循环,减少神经组织的损伤,减轻病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络汤 痹阻急性 流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通络汤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霍华英 张永康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7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通络汤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黄芪通络汤治疗,疗程为4周... 目的:观察黄芪通络汤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黄芪通络汤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和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黏度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通络汤可改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期 中风 气虚 黄芪通络汤 液流变学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