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ST评估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婷婷 谭峰 +1 位作者 徐丽红 黎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0-1232,共3页
目的:通过三重刺激技术(TST)评估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中风病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探讨传统名方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方法:收集中医辨证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 目的:通过三重刺激技术(TST)评估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中风病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探讨传统名方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方法:收集中医辨证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运用TST技术检测患者患侧肢体TST剩余值从而了解早期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通过中药辨证施治疗后分析不同黄芪剂量补阳还五汤患者TST剩余值检测结果的规律及变化程度。结果:(1)治疗前对照组与各组的TST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各组治疗前后TST差值比较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各个治疗组间差异显著(均P<0.01);30 g组与120 g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与60 g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120 g组与60 g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4)。结合均数60 g组效果最好,其次为120 g组、30 g组。结论:TST能够客观、真实反映脑梗死患者中药治疗前后皮质脊髓束功能,为临床医生评估患者治疗后恢复程度提供可靠的数据评估;不同黄芪剂量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影响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刺激技术 急性 补阳还五汤 黄芪剂量 运动功能 气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2
作者 杨铭 林海燕 傅志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探讨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黄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黄芪... 目的:探讨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黄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冻干粉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用血塞通冻干粉进行临床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5 d。结合放射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 d、15 d时的血清hs-CRP水平、IL-1β、IL-6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在梗死7 d时为最高,随后则逐渐降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相关指标检测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 d和15 d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IL-1β、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够有效地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可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缺损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 急性 细胞因子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罗世希 陈虹年 张相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2050-2053,共4页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在遵义市中医院中医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在遵义市中医院中医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以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FMA(FuglMeyer)评分,血栓弹力图指标及外周血P-选择素浓度变化。结果:补阳还五汤可更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能力,同时其延长R值和K值,下调α角、MA及CI数值,并且抑制了外周血P-选择素的水平。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高凝状态,其可能是该方发挥临床疗效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气虚 高凝状态 栓弹力图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降糖复瘫汤联合针灸在脑梗死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气虚血瘀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彭天忠 黄学娣 +4 位作者 林星镇 袁娟 周峰 胡思彦 朱满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90-1894,1900,共6页
目的:探讨解毒降糖复瘫汤联合针灸在脑梗死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气虚血瘀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脑梗死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气虚血瘀型)均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就诊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69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解毒降糖复瘫汤联合针灸在脑梗死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气虚血瘀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脑梗死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气虚血瘀型)均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就诊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6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解毒降糖复瘫汤及针灸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均升高;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6、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降低;Barthel指数(BI)均升高,改良Rankin评分(mR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VEGF、BDNF等指标水平更高;MMP-9、IL-6、FBG、2 h PG、HbA1c更低;BI更高,mRS、NIHSS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0%(65/69),高于对照组的84.06%(58/69)(P<0.05)。结论:联合解毒降糖复瘫汤及针灸治疗有助于促进脑梗死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气虚血瘀型)脑部供血,纠正氧化应激失衡,调控血糖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降糖复瘫汤 针灸 急性期合并糖尿病 气虚 IL-6 MMP-9 VEGF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补中益气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合老十针对老年气虚血瘀型脑梗死衰弱患者营养状态及神经功能影响
5
作者 王一斯 矫翠翠 +1 位作者 滕倩 徐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4-198,共5页
目的观察老年气虚血瘀型脑梗死衰弱患者治疗中加味补中益气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合老十针对其营养状态、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气虚血瘀型脑梗死衰弱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加味补中益气活血汤+常规针刺)6... 目的观察老年气虚血瘀型脑梗死衰弱患者治疗中加味补中益气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合老十针对其营养状态、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气虚血瘀型脑梗死衰弱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加味补中益气活血汤+常规针刺)60例,试验组(常规治疗+加味补中益气活血汤+醒脑开窍针合老十针)6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营养状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神经元核抗原(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N)、全血黏度(Blood viscosity,BV)、全血还原黏度(Blood reduction viscosity,BRV)、血浆黏度(Plasma visocosity,PV)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均较常规组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ini nutrition assessment,MNA)评分、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均较常规组升高(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及总有效率均较常规组升高(P<0.05)。常规组无明显不良反应,试验组1例针刺部位红肿,未干预即好转。结论老年气虚血瘀型脑梗死衰弱患者治疗中加味补中益气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合老十针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营养状态,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气虚 加味补中益气活 开窍针 老十针 营养状态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智能光灸及“俞募配穴”针刺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程慧娟 柳雯 +1 位作者 李维超 周兰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62-1765,共4页
目的 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智能光灸及“俞募配穴”针刺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智能光灸及“俞募配穴”针刺治疗,疗程... 目的 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智能光灸及“俞募配穴”针刺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智能光灸及“俞募配穴”针刺治疗,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肢体运动及吞咽功能(MAS评分、FMA评分、SSA评分)、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FIB)、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IL-6、IL-1β)、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MAS评分、SSA评分、FIB、血清炎症因子降低(P<0.05),FMA评分升高、APTT、PT、TT增加(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智能光灸及“俞募配穴”针刺可安全有效地缓解气虚血瘀型脑梗死临床症状,改善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吞咽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阳还五汤 智能光灸 俞募配穴 气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镜像疗法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脑侧支循环建立及肢体康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林瑜 许健 周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镜像疗法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脑侧支循环建立及肢体康复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镜像疗法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脑侧支循环建立及肢体康复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及镜像疗法治疗,疗程为4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MoCA)、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S100钙结合蛋白B(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B,S100B)、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福格-米勒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分及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0%(34/5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0.00%(45/50)(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DG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DF-1、S100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镜像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水平,促进脑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形成,并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全面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镜像疗法 气虚 后偏瘫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桃花四物汤合复遂汤联合针刺对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梗死恢复期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琨 任静 +2 位作者 于文琪 徐大伟 孙慧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7-1872,共6页
目的探讨参芪桃花四物汤合复遂汤联合针刺对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梗死恢复期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2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桃花四物汤合复遂... 目的探讨参芪桃花四物汤合复遂汤联合针刺对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梗死恢复期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2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桃花四物汤合复遂汤,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学指标(Glu、GABA、Glu/GABA、Gly、HCY、ASP)、神经功能指标(BDNF、NGF、NT-3)、NIHSS评分、FMA评分、MAS评分、Barthel评分、表面肌电信号(Hmax、Mmax、Hmax/Mmax)、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GABA、Gly、神经功能指标、FMA评分、Barthel评分升高(P<0.05),中医证候评分、Glu、Glu/GABA、HCY、ASP、NIHSS评分、MAS评分、表面肌电信号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桃花四物汤合复遂汤联合针刺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梗死恢复期痉挛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降低中医证候评分、痉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桃花四物汤 复遂汤 针刺 常规治疗 痉挛性瘫痪 恢复期 气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安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对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丛珊 张士存 +2 位作者 胡玉娇 赵磊 李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55-3659,共5页
目的探讨脑安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对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安滴丸,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炎症因子(TNF-α... 目的探讨脑安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对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安滴丸,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炎症因子(TNF-α、IL-6、IL-4)、VEGF、NSE、BDNF、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RI、Vm、PI)、SS-QOL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炎症因子、NSE、RI、PI、NIHSS评分降低(P<0.05),VEGF、BDNF、Vm、SS-QOL评分、BI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脑安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脑部血流动力学、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调节血清TNF-α、IL-6、IL-4、VEGF、NSE、BDNF水平,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滴丸 常规治疗 恢复期 气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蛭汤促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冯容 刘启华 +3 位作者 陈永斌 蔡志玲 何泉 蒙家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84-1087,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自拟方龙蛭汤对气虚血瘀证脑梗死大鼠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管新生及促血管生成因子HIF-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 目的:探讨自拟方龙蛭汤对气虚血瘀证脑梗死大鼠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管新生及促血管生成因子HIF-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只。3组均采用力竭游泳14天+改良线栓法建立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予生理盐水、补阳还五汤和龙蛭汤灌胃并比较给药前、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zea-longa评分)。在第7、14天两时间点取大鼠缺血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D34、HIF-1α、Ang-2蛋白表达水平,并测定微血管计数(microvessel count,MVC)。结果:(1)给药前3组大鼠zea-longa评分无明显差异(均P>0.05),第7、14天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第7、14天治疗组MVC、HIF-1α、Ang-2均明显高于模型组,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第7、14天,治疗组CD34、Ang-2、HIF-1α均明显高于模型组,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龙蛭汤能促进气虚血瘀证脑梗死大鼠急性期神经功能恢复和缺血脑组织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上调促血管生成因子HIF-1α、Ang-2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 急性 龙蛭汤 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MMP-9、EPCs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侯凌波 乔利军 郭建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73-2378,共6页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的影响,了解其促血管新生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案,连续选取4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的影响,了解其促血管新生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案,连续选取4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分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7d。治疗前和后进行中医症征积分(SSTCM)、血瘀证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比较;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7天的VEGF、MMP-9、EPCs血清学水平比较。结果 (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SSTCM、血瘀证积分、NIHSS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明显(P<0.05)。(2)血清VEGF、MMP-9、EPCs水平随时间变化显著(P<0.05);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血清VEGF在治疗后第3天明显增高,治疗7 d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第7天VEGF仍呈继续上升趋势;血清MMP-9在治疗3 d后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明显抑制血清MMP-9水平增高(P<0.05),之后逐渐回落,但仍高于正常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对照组血清EPCs水平均逐渐升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后第7天EPCs与VEGF呈线性正相关(r=0.561,P=0.010);EPCs与MMP-9呈线性负相关(r=-0.449,P=0.047)。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可促进VEGF高表达,降低MMP-9血清学水平,从而动员外周血EPCs,促进血管新生,保护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注射液 急性 VEGF MMP-9 EPCS 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宋洋 杨仁义 +5 位作者 周德生 傅馨莹 刘利娟 颜思阳 陆展辉 陈瑶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2562-2569,共8页
目的:利用GEO芯片数据及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获取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差异基因及中医药防治方剂,并分析其作用机制,为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中医药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等多学科交叉方法,对气虚... 目的:利用GEO芯片数据及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获取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差异基因及中医药防治方剂,并分析其作用机制,为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中医药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等多学科交叉方法,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中医药防治策略进行探讨。整合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GeneCards、PubChem、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TRING、WebGestalt、DAVID多数据库资源及Cytoscape、R语言软件工具,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疾病靶点、中药靶点进行筛选,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的角度,对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数据挖掘获取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基础方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获取2542个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疾病靶点,其中差异基因结果显示HIF1A、PIK3CA、PIK3R1、TP53、NFKB1、HSP90AA1、CREBBP、CASP8、IL6、TNF、ITGB等表达上调,APOE、IGF1、CXCL5、SRC、ADCY5、PTGS2等表达下调,可作为疾病诊断治疗的潜在靶点。58首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方剂的用药规律,包括频次、关联及新方组合,获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基础方剂,由黄芪、川芎、当归、地龙、党参、西洋参、白术、桃仁、赤芍、枳实10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行气化痰的功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差异基因以多组分、多功能、多途径的方式,主要通过HIF-1、TNF、NF-kappa B、Apoptosis、PI3K-AKT等通路发挥作用。结论: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中医药防治当以差异基因靶点为中心,筛选出临床基础方,根据临床辨证施治加减中药,同时可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方剂从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层面进行临床与实验验证。本研究为中医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提供了方法理论上的指导,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 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 差异基因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文小敏 袁晓清 贺运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的防治作用。方法46例气虚血瘀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3例,全部病例均予以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方。结果治疗5d后,治疗...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的防治作用。方法46例气虚血瘀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3例,全部病例均予以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方。结果治疗5d后,治疗组多个时间点的血清肌酸激酶、心型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峰值前移。结论益气活血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的损伤,可能与其减少心肌酶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益气活 气虚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辅助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及对血管内皮功能、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崔春丽 李文磊 骆守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899-902,共4页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辅助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作...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辅助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天麻钩藤饮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lthel指数评分、血管内皮功能、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 16%)高于对照组(70. 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 05),而Bal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增加(对照组:t=13. 427、17. 445,观察组:t=22. 986、22. 959,P <0. 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al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t=17. 375、12. 702,P <0. 05)。2组治疗后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NO水平较治疗前增加(对照组:t=11. 236、7. 209,观察组:t=16. 042、19. 336,P <0. 05);观察组治疗后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而NO水平高于对照组(t=8. 159、7. 801,P <0. 05)。2组治疗后血清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t=10. 854、8. 630、12. 002,观察组:t=24. 812、20. 559、18. 890,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t=10. 642、12. 775、10. 884,P <0. 05)。结论:天麻钩藤饮辅助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阻络 急性 疗效 管内皮功能 半胱氨酸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通络方对气虚血瘀兼阴虚型急性脑梗死疗效及3-MST、AngⅡ、VEGF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栗昭生 那丽莎 +2 位作者 杨贺然 张忠敏 李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91,共3页
目的分析加味通络方对气虚血瘀兼阴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MST)、血管生成素-Ⅱ(Ang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 目的分析加味通络方对气虚血瘀兼阴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MST)、血管生成素-Ⅱ(Ang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加用加味通络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7、14 d后NIHSS评分(11.02±3.57)分、(7.48±3.23)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7 d时侧支循环代偿改善率(26.53%,13/49)和治疗14 d时侧支循环代偿改善率(42.86%,21/49)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3-MST、AngⅡ、VEGF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4 d后3-MST、AngⅡ、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7、14 d后中医证候积分(9.21±2.28)分、(6.65±0.84)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通络方治疗气虚血瘀兼阴虚型急性脑梗死可促进患者脑侧支代偿血管的建立,调节3-MST、AngⅡ、VEGF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通络方 气虚兼阴虚 急性 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 管生成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塞脉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80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树平 陈荣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通塞脉片 安胶囊 气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补中益气汤、针灸联合常规治疗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1
17
作者 徐焕杰 周业渊 +1 位作者 黄英媛 陈启慧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84-3188,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针灸联合常规治疗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抑酸护胃、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 目的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针灸联合常规治疗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抑酸护胃、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补中益气汤、针灸(前顶、百会、悬厘、前神聪),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NIHSS评分、ADL评分、肝肾功能指标(ALT、AST、Cr)、炎性因子(PCT、IL-6、TNF-α、hs-CRP)、vasostatin-2、sICAM-1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炎性因子、sICAM-1降低(P<0.05),ADL评分、vasostatin-2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针灸联合常规治疗可升高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血清vasostatin-2水平,降低血清sICAM-1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中益气汤 针灸 常规治疗 气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通汤辨证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偏瘫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杨小梅 张转霞 蔡霞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315-317,共3页
目的:研究脑梗通汤辨证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研究脑梗通汤辨证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脑梗通汤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效果,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价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明显上升;且观察组FMA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通汤辨证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能有效改善其偏瘫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汤 宁注射液 恢复期 气虚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8
19
作者 王琳 聂容荣 +3 位作者 秦凤玲 张丹华 莫华兰 齐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490-1492,1497,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气虚血瘀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气虚血瘀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58/64),高于对照组的76.6%(49/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双侧脑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Vm)及收缩期值(Vs)均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血清学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气虚 恢复期 证候积分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瘀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的随机观察及部分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玉鹏 刘云诗 +2 位作者 余青龙 吴昊 王栋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535-1538,共4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瘀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部分机制的探讨。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瘀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瘀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部分机制的探讨。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瘀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Brunnstrom六阶段分期标准评分、改良Fugl-Meyer肢体运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同时使用ELISA法检测2组外周血HO-1及CO的活性。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2组的Brunnstrom六阶段分期标准评分、改良Fugl-Meyer肢体运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比较2组外周血HO-1浓度治疗后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升高的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治疗前比较2组外周血CO活性治疗后明显上调,其中治疗组上调的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明显提高瘀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的肢体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HO-1蛋白表达,增加CO的合成和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络 恢复期 补阳还五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