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烷及其同系物δ^(13)C值反序排列特征的数值模拟与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探讨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春园 王先彬 夏新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06-311,共6页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天然气中甲烷及其同系物的δ13C排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具正序分布特征的生物成因天然气混合后可产生具反序分布特征的天然气。相应地,两种具反序分布特征的非生物成因天然气混合后也可产生具...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天然气中甲烷及其同系物的δ13C排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具正序分布特征的生物成因天然气混合后可产生具反序分布特征的天然气。相应地,两种具反序分布特征的非生物成因天然气混合后也可产生具正序分布特征的天然气。对于前者而言,作为混合的两个端元天然气,它们必须具有不同的成因或来源,或它们是明显不同的演化阶段的产物。关于松辽盆地昌德气藏若干口天然气井甲、乙、丙、丁烷碳同位素排序特征的讨论表明,用两种生物成因天然气混合的观点很难解释这种反序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同系物 δ^13C排序特征 气藏成因 天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气田气藏特点、成因与成藏有利条件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安定 代金友 王文跃 《海相油气地质》 2010年第2期45-55,共11页
靖边气田的成藏特点表现为:(1)气源为双向供给,二源混合;(2)储层空间以膏溶孔隙、白云石化孔隙为主,以裂缝为辅;(3)以地层和岩性圈闭为主,古构造决定了充注方向;(4)气藏流体具非均一性和负压特征;(5)地层水为有水不见水层,分隔"卧... 靖边气田的成藏特点表现为:(1)气源为双向供给,二源混合;(2)储层空间以膏溶孔隙、白云石化孔隙为主,以裂缝为辅;(3)以地层和岩性圈闭为主,古构造决定了充注方向;(4)气藏流体具非均一性和负压特征;(5)地层水为有水不见水层,分隔"卧底"保存。探讨了形成这些特征的机理。同时提出促使成藏的主要地质因素是四项"合理搭配":(1)封闭海域与宽阔坪台搭配造就有利生储相带;(2)剥蚀脊与侵蚀沟搭配形成层状溶蚀水流;(3)切割与充填、溶蚀与充填搭配形成地层、岩性遮挡;(4)孔隙空间与裂隙网络搭配使得储产兼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 混源 碳酸盐岩储层 低渗透储层 气藏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新场气田中、浅层气藏特征及立体勘探开发的技术思路 被引量:33
3
作者 符晓 邓少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19,共6页
新场气田是在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陆相碎屑岩领域中发现的构造—岩性非常规、多气藏复合型大气田。中、浅层为红色碎屑岩“次生”气藏,纵向分布跨度为500~2700m,目前已明确的四套开发层系有侏罗系蓬莱镇组上组合、蓬莱镇组... 新场气田是在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陆相碎屑岩领域中发现的构造—岩性非常规、多气藏复合型大气田。中、浅层为红色碎屑岩“次生”气藏,纵向分布跨度为500~2700m,目前已明确的四套开发层系有侏罗系蓬莱镇组上组合、蓬莱镇组中组合、沙溪庙组和千佛崖组。经过近几年的勘探和开发,控制含气面积约100km2,各类储量总计超过300×108m3。在实践中经不断认识,总结出了各气藏的“共性”与“个性”,初步建立起气田隆升“气化”、富集成藏的基本地质模型,并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该气田地质特征的立体勘探开发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浅层 气藏成因 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沿海平原第四系生物气特征和成藏条件 被引量:5
4
作者 林春明 朱嗣昭 +1 位作者 黄志诚 蒋维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86-295,共10页
研究了第四纪生物气特征、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结果表明,河漫滩和近岸浅海泥质沉积物既是气源岩,又是盖层,后者可作为区域盖层.气源岩有机碳一般大于0.4%,但由于其埋藏浅,有机质属于未成熟阶段,尚未大量裂解成烃.盖层的孔... 研究了第四纪生物气特征、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结果表明,河漫滩和近岸浅海泥质沉积物既是气源岩,又是盖层,后者可作为区域盖层.气源岩有机碳一般大于0.4%,但由于其埋藏浅,有机质属于未成熟阶段,尚未大量裂解成烃.盖层的孔隙水压力可能对生物气藏保存起着最主要的封闭作用.分布在下切河谷内的河漫滩砂质透镜体为唯一具工业价值的储气层,气藏岩性圈闭,属自生自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第四纪 生物 气藏成因 条件 天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平安地区CO2气藏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郑长远 张徽 +2 位作者 师延霞 胡丽莎 张超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48-154,共7页
地质安全性评定是碳储工程开展的重要依据,研究天然CO_2气藏成藏模式可以从反向思维上论证深部咸水层碳储工程的可行性。对其泄漏的监测工作可以作为突发状态下碳储工程地质安全性评定的一种论证。以青海平安地区天然CO_2气藏为研究对象... 地质安全性评定是碳储工程开展的重要依据,研究天然CO_2气藏成藏模式可以从反向思维上论证深部咸水层碳储工程的可行性。对其泄漏的监测工作可以作为突发状态下碳储工程地质安全性评定的一种论证。以青海平安地区天然CO_2气藏为研究对象,采用CO_2捕集、利用与储存(CCUS)的理念,对其气藏的成因、运移和成藏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青海平安地区天然CO_2气体属无机壳源成因,由高含CO_2气体间歇性高压自喷井(ZK10)首次揭露了青海东部白垩系地层中CO_2气水混合层,区内晚白垩纪民和组和古近纪系西宁群2套地层为理想的CO_2地质储存储层。区内断裂及之间相互沟通关联的次级断裂构成了CO_2气藏的疏导网络,断裂相交的位置更是高纯度CO_2气藏发育的有利区,也是本区域最有利于以后碳储工程开展的深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CO2地质封存 气藏成因分析 青海平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2
6
作者 陶瑞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15,共6页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部拗陷中部,经近20年的勘探,已证实是个富含凝析气的凹陷。该凹陷分为5个二级构造带,沉积地层以第三系为主,主要烃源岩为始新统平湖组煤系。凝析气藏富集在凹陷的西部斜坡带和中央褶皱背科带南段,前...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部拗陷中部,经近20年的勘探,已证实是个富含凝析气的凹陷。该凹陷分为5个二级构造带,沉积地层以第三系为主,主要烃源岩为始新统平湖组煤系。凝析气藏富集在凹陷的西部斜坡带和中央褶皱背科带南段,前者已发现2个油气田和3个含油气构造,凝析气产自平湖组砂岩;后者已发现4个含气构造,主要产气层为渐新统花港组中部砂岩。区内的油气富集主要受3个因素控制:①区域构造发展及局部构造形成期与生、排烃期在时空上的配合;②具有利的储盖组合;③在构造应力场中造成断层的封闭性和开启性。勘探证明,西湖凹陷必将成为我国海上的重要产气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盆地 西湖凹陷 构造演化 气藏成因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天然气成藏生-运-聚动态模拟——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思博 李美俊 +4 位作者 王延山 肖洪 黄双泉 康武江 王方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3-84,共12页
有效判识天然气来源和生-运-聚特征对天然气资源潜力评价,以及天然气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解决断陷湖盆烃源岩非均质性强、天然气成因类型多样导致的气源判识和资源评价具有多解性的问题,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欢喜岭地区为例... 有效判识天然气来源和生-运-聚特征对天然气资源潜力评价,以及天然气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解决断陷湖盆烃源岩非均质性强、天然气成因类型多样导致的气源判识和资源评价具有多解性的问题,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欢喜岭地区为例,根据典型断陷湖盆有效烃源岩分类和天然气成因类型判识方法,开展了气源研究,并基于典型剖面烃源岩生气、运聚动态模拟,总结了天然气动态成藏模式,并指明下步天然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和沙河街组四段是主要烃源岩层,不同构造位置形成的烃源岩类型不同,包括腐殖型、腐泥型烃源岩,分别生成了油型气、煤型气;②形成的各类天然气在复杂断裂、砂体和不整合面构成的输导体系中运移、汇聚,形成混合成因天然气气藏;③欢喜岭地区具有2个运聚系统,系统Ⅰ为西部斜坡带-双台子构造带上的砂四上亚段运聚系统,为油型气近源成藏,其余区域为系统Ⅱ,为油型气和煤型气远距离运移成藏;④欢喜岭地区天然气藏为单凹陷、多源晚期成藏,气源岩空间差异分布和复杂的断裂系统共同控制了该区气藏成因类型多样性和分布复杂性。结论认为,断陷湖盆天然气成藏生-运-聚动态模拟明确了辽欢喜岭地区的天然气气源,指明了靠近洼陷内部的东部陡坡带为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其成果也为其他断陷湖盆的天然气勘探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源对比 天然成因类型 生-运-聚模拟 有效烃源岩 混合成因 辽河坳陷欢喜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第四系泥岩气藏成藏模式 被引量:4
8
作者 宋德康 刘晓雪 +5 位作者 邵泽宇 姜振学 侯栗丽 王昱超 贺世杰 刘冀蓬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4期495-504,共10页
研究三湖坳陷生物成因泥岩气藏形成的条件和成藏模式,有利于完善生物气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对指导第四系泥岩气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三湖坳陷第四系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可溶解有机碳分析、孔隙度测定、色谱质谱分析等实... 研究三湖坳陷生物成因泥岩气藏形成的条件和成藏模式,有利于完善生物气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对指导第四系泥岩气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三湖坳陷第四系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可溶解有机碳分析、孔隙度测定、色谱质谱分析等实验,明确了三湖坳陷第四系泥岩气藏成藏条件,建立了第四系泥岩气藏的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三湖坳陷第四系泥岩可溶解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为草本腐殖型,气温极低、气候干旱,有利于生物成因气的生成;三湖坳陷第四系具有高孔低渗的特征,发育大量微纳米孔隙,为生物成因气的赋存提供了大量孔隙空间;气体运移方式以菲克扩散和滑脱流动为主,由于泥岩自封闭作用,生成的生物成因气在原位聚集成藏。在晚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影响下,泥岩自封闭性被破坏,受浮力作用,生物成因气向上运移,在相邻的构造高部位泥岩中重新聚集成藏,在纵向上与常规砂岩生物气藏相互叠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因泥岩 形成条件 模式 三湖坳陷 第四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马五段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景贵 张谦 +2 位作者 崔明中 张中宁 程学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7-21,共5页
马五段是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下奥陶统主力气源岩中的主力生烃层段。通过对比4口井23个样品下奥陶统马五段气源岩氯仿沥青“A”、氯仿沥青“C”含量,族组成及饱和烃馏分生成物标记化合物地化特征,认为该段气源岩氯仿沥青“A”... 马五段是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下奥陶统主力气源岩中的主力生烃层段。通过对比4口井23个样品下奥陶统马五段气源岩氯仿沥青“A”、氯仿沥青“C”含量,族组成及饱和烃馏分生成物标记化合物地化特征,认为该段气源岩氯仿沥青“A”和氯仿沥青“C”具同源性,但前者成熟度略高于后者,前者含量及其总烃含量随样品有机碳值增高而增大;相反,后者含量及其总烃含量随样品有机碳值增大而减小;二者的沥青转化率和烃转化率都随TOC值增大而变小。根据二者含量、总烃含量以及沥青转化率和烃转化率与样品有机碳关系的综合研究,提出马五段碳酸盐岩气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可确定为0.04%。最后认为,评价高、过成熟阶段碳酸盐岩大中型气田气源岩不仅要依据有机质丰度的高低,氯仿沥青“A”的数量和质量,还必须考虑到氯仿沥青“C”的数量和质量,此外还要结合沥青转化率和烃转化率加以综合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气藏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黄龙灰岩背斜圈闭成藏体系及其勘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子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4-18,共5页
本文在建立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灰岩背斜圈闭成藏体系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低势常压带的东区是一个最有潜力的战略勘探区;其中的云安厂构造带,从地质风险、资源潜力和投资效益来评价,是最有勘探价值的目标。
关键词 黄龙石灰岩 气藏成因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开发技术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马力宁 王小鲁 +3 位作者 朱玉洁 华锐湘 李江涛 孙虎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80,共4页
青海气区是我国陆上的大气区之一,现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046.57×108m3,可采储量1619.31×108m3。该区的主力气田——涩北气田为第四系生物成因气田,具有特殊的地质条件,主要表现在气藏埋藏浅、储层岩性疏松、含气井段长... 青海气区是我国陆上的大气区之一,现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046.57×108m3,可采储量1619.31×108m3。该区的主力气田——涩北气田为第四系生物成因气田,具有特殊的地质条件,主要表现在气藏埋藏浅、储层岩性疏松、含气井段长、气层层数多、气水分布复杂、气田开发难度大。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积极探索和试验新工艺、新技术,气田开发水平得到了提高。为此,系统总结了2001年以来青海气区天然气开发技术的进展:低阻气层识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天然气增储效果显著;疏松砂岩取心技术的突破,完成了大批岩心分析试验项目,推动了储层评价、气水关系等深入研究;开发层系及射孔单元的划分、井网部署、多层合采射孔层位优化、多层合采气井合理配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使气藏工程研究及方案设计水平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天然 田开发 技术 进步 疏松砂岩 第四纪 生物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加里东期后构造演化及其与古生界天然气的关系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江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88-495,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古生代加里东期后的构造演化在总体上呈稳定、继承性发展,但于不同时期或不同区块,在古生代内幕构造形态及变迁演化上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加里东风化面后期构造沉降和埋藏的演化规律可以看出,该构造演化存在时间上...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古生代加里东期后的构造演化在总体上呈稳定、继承性发展,但于不同时期或不同区块,在古生代内幕构造形态及变迁演化上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加里东风化面后期构造沉降和埋藏的演化规律可以看出,该构造演化存在时间上的阶段性和形态上的迁移性,表现为晚古生代时期的均衡沉降和均匀埋藏,中生代则有差异沉降和埋藏上的分异性,燕山中幕的构造变动最为重要和突出,造成了古生代盆地形态的重大变化。这也是古生界天然气运聚的重要时期,对天然气的形成、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构造演化 天然 气藏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石化火山岩储层精细研究获得新进展
13
作者 谭蓉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火山岩储层 中石化 烃源岩评价 长岭断陷 中国石化 形成机理 微观特征 气藏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