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染性法氏囊新城疫病毒二联疫苗株接种后气管黏膜损伤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董俊斌 马学恩 步志高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1-955,共5页
为了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超强毒流行株VP2基因重组新城疫病毒(rlasota-vp2)二联疫苗株的免疫机制,用rlasota-vp2免疫2日龄SPF雏鸡,接种后分别在接种后的1,3,5,10,15,18 d取气管,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病毒在气... 为了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超强毒流行株VP2基因重组新城疫病毒(rlasota-vp2)二联疫苗株的免疫机制,用rlasota-vp2免疫2日龄SPF雏鸡,接种后分别在接种后的1,3,5,10,15,18 d取气管,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病毒在气管内的分布;光镜观察发现,接种后第3 d黏膜下层水肿,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黏膜上皮形成空泡状,表层有数层不成熟的细胞组成;接种后第10 d,腺体腔闭塞。免疫组化染色(IHC)气管固有层细胞呈阳性反应,棕色颗粒出现在胞浆中。电镜观察发现接种rlasota-vp2后第3 d纤毛细胞有脱纤毛现象。接种第3 d杯状细胞破碎,黏液成分增多,黏膜下层的纤维裸露到表面;接种后第10 d,可以看到纤毛细胞纤毛上有球形粒子,杯状细胞、基细胞大量增生;接种后第18 d,纤毛细胞脱纤毛区域进一步增大。这说明气管黏膜的损伤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和免疫机制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2基因 重组新城疫病毒 气管黏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接种后气管黏膜损伤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俊斌 步志高 马学恩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0-394,共5页
为了研究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机理,用rlasota(重组lasota野毒株)免疫2日龄SPF雏鸡,接种后分别在第1,3,5,7,15,18 d取气管,进行电镜、光镜观察,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病毒在气管内的分布;结果发现rlasota接种后第1 d纤毛细胞有脱纤... 为了研究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机理,用rlasota(重组lasota野毒株)免疫2日龄SPF雏鸡,接种后分别在第1,3,5,7,15,18 d取气管,进行电镜、光镜观察,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病毒在气管内的分布;结果发现rlasota接种后第1 d纤毛细胞有脱纤毛现象。接种第3 d杯状细胞破碎,黏液成分增多,黏膜下层的纤维裸露到表面;接种后第7 d,可以看到纤毛细胞纤毛上有球形粒子,杯状细胞、基细胞大量增生;接种后第18 d,纤毛细胞脱纤毛区域进一步增大。光镜观察结果发现,接种后第5 d黏膜下层水肿,淋巴细胞、粒细胞、浆细胞浸润,黏膜上皮形成空泡状,表层有数层不成熟的细胞组成;接种后第7 d,腺体腔闭塞。免疫组化染色气管固有层细胞呈阳性反应,棕色颗粒出现在胞浆中。这说明气管黏膜的损伤可能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和免疫机制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黏膜损伤 接种 新城疫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声门下吸引方式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气管黏膜损伤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金娥 顾芳臣 林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45-1653,共9页
目的:评价持续声门下吸引与间断声门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预防及对气管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EMBASE、中国知网、万... 目的:评价持续声门下吸引与间断声门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预防及对气管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机械通气患者持续声门下吸引与间断声门下吸引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3月31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及Stata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8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间断声门下吸引相比,持续声门下吸引VAP发生率[RR=1.06,95%CI(0.88~1.28),P=0.53]、早发VAP发生率[RR=1.09,95%CI(0.66~1.79),P=0.74]、机械通气时间[MD=0.12,95%CI(-0.49~0.72),P=0.70]、ICU住院时间[MD=-0.16,95%CI(-0.88~0.56),P=0.66]和病死率[RR=0.92,95%CI(0.69~1.23),P=0.58]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持续声门下吸引隐血试验阳性率[RR=2.74,95%CI(1.72~4.37),P<0.0001]高于间断声门下吸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与间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VAP效果方面无差异,但持续声门下吸引较易致气管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门下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管黏膜损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插管方式在右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尧银光 雷李培 +2 位作者 吴炜 羊丽丽 王传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820-2821,共2页
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endobronchiMtube,DLT)已经广泛应用于食管、肺疾病及纵隔的手术中。胸外科手术麻醉.我们利用DLT将双肺隔离,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健侧肺、维持良好通气,而且可以使手术视野清晰,方便手术操作。DLT分为... 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endobronchiMtube,DLT)已经广泛应用于食管、肺疾病及纵隔的手术中。胸外科手术麻醉.我们利用DLT将双肺隔离,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健侧肺、维持良好通气,而且可以使手术视野清晰,方便手术操作。DLT分为左侧和右侧两种,传统插DLT均需要旋转导管,给操作带来一些不便,而且旋转可能增加声带、气管黏膜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插管方式 应用 改良 气管黏膜损伤 手术操作 胸外科手术 D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咽喉部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5
作者 包丽 曲鸣宇 肖昭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1-504,共4页
全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麻醉方式之一。气管插管是全麻的一项常规操作技术,可使患者在麻醉状态下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反流误吸等。同时,气管插管是一项相对侵袭性的操作,可引起气管黏膜损伤、咽喉水肿、声带麻痹、术后咽喉痛(postope... 全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麻醉方式之一。气管插管是全麻的一项常规操作技术,可使患者在麻醉状态下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反流误吸等。同时,气管插管是一项相对侵袭性的操作,可引起气管黏膜损伤、咽喉水肿、声带麻痹、术后咽喉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POST)、声嘶和咳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术后 气管插管 相关并发症 咽喉部 气管黏膜损伤 操作技术 术后咽喉痛 麻醉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