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牵拉气管法为气管插管病人留置胃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霞 尤汉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7期1759-1759,共1页
关键词 气管插管病人 留置胃管 临床观察 牵拉 气管法 食管狭窄 肠内营养支持 胃管置入 人工气道 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饮食业油烟快速检测——检气管法”地方标准通过鉴定验收
2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4年第2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江苏 “饮食业油烟快速检测-检气管法 地方标准 餐饮业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导管经导管芯塑形钩S形气管插管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郁万友 吕洁 +3 位作者 庆晓峰 陈庆 王琦 向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958-958,共1页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气管导管 管芯 临床 困难气管插管 麻醉医师 成人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导管塑形方法在视可尼喉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中的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许挺 李民 +1 位作者 徐懋 郭向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8-1042,共5页
目的:采用视可尼喉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将导管气管腔开口分别置于塑形后导管远端弯曲的凸面和凹面,比较这两种不同塑形方法在插管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行择期胸外科手术并需进行左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患者,采用视可尼喉镜引... 目的:采用视可尼喉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将导管气管腔开口分别置于塑形后导管远端弯曲的凸面和凹面,比较这两种不同塑形方法在插管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行择期胸外科手术并需进行左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患者,采用视可尼喉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根据气管导管塑形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U组和T组,患者使用的双腔气管导管均沿视可尼喉镜镜杆塑形,T组塑性后导管的气管腔开口置于导管远端弯曲的凸面,U组气管腔开口置于导管远端弯曲的凹面。全麻诱导后,采用塑形后的导管在视可尼喉镜引导下插管,记录患者视可尼喉镜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次数、支气管插管错位、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插管总时间及是否有口唇和牙齿损伤,评估术后1 h及24 h患者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情况。结果:136例患者完成本研究,每组68例。U组患者视可尼插管操作时间少于T组[(35.1±6.1)s vs.39.6±11.8)s,P=0.007],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2.6%vs.88.2%,P=0.5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组插管阻力评分更低;T组支气管插管错位的例数少于U组(4 vs.13,P=0.020),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更短[(44.1±20.9)s vs.(53.6±29.2)s,P=0.032];两组患者插管总时间以及两组口唇、牙齿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声音嘶哑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评估,术后1 h时U组均低于T组;而在咽喉疼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面,术后1 h和24 h时U组均低于T组。结论:使用视可尼喉镜引导左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时,将导管沿视可尼镜杆塑形,使其气管腔开口位于塑形后导管远端弯曲的凹面能够节省视可尼喉镜插管操作时间,并减少术后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这种塑形方法会增加支气管插管错位的发生率以及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导管位置所花费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 气管 喉镜 有效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单易用的逆行气管插管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陶国才 鲁开智 +2 位作者 王秀琼 文欣荣 毕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14-314,共1页
关键词 气管插管麻醉 逆行气管插管 COO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按压法降低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张静华 石燕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2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气管按压法对降低胸部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50例患者手术后第1天需要进行主动咳嗽而不能完成自主排痰者由护理人员用左手托住患者颈后部,右手轻放于颈前部环状软骨下缘沿气管侧壁实施移动式按压至胸骨上窝处。结果4... 目的探讨气管按压法对降低胸部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50例患者手术后第1天需要进行主动咳嗽而不能完成自主排痰者由护理人员用左手托住患者颈后部,右手轻放于颈前部环状软骨下缘沿气管侧壁实施移动式按压至胸骨上窝处。结果45例(90.0%)顺利完成有效排痰,仅2例(4.0%)发生肺部并发症。结论气管按压法可促进患者有效排痰,减少胸部手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手术 气管按压 肺部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T法代替气管导管法做分侧肺功能检查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中宏 许西琳 关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343-3345,共3页
目的:研究侧位肺功能法(LPT法)能否代替气管导管法测定分侧肺功能。方法:选择20例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和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实验组患者均用气管导管法及LPT法测定分侧肺功能,正常组健康人中有11例自愿采用气管导管法检查侧位肺功能。... 目的:研究侧位肺功能法(LPT法)能否代替气管导管法测定分侧肺功能。方法:选择20例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和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实验组患者均用气管导管法及LPT法测定分侧肺功能,正常组健康人中有11例自愿采用气管导管法检查侧位肺功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20例肺癌患者,2例常规肺功能在正常范围内,4例患者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9例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其中有3例出现弥散功能障碍;30例正常组均用LPT法测得分侧肺功能,其中11例同时用气管导管法求得其分侧肺功能,其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20例肺癌患者用气管导管法测得的SVC%与LPT法测得的SVC%的相关分析,呈高度正向直线相关(r=0.976,P<0.001);20例肺癌患者用气管导管法测得的VE%与LPT法测得的VE%的相关分析,呈高度正向直线相关(r=0.926,P<0.001)。结论:初步认为LPT法可以代替气管导管法测定分侧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试验 LPT 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彭亮 张立贤 +2 位作者 曹阳 梁冰 黄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345-2346,共2页
目的:观察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54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术前访视时接受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记录术毕、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血压及心率、苏醒... 目的:观察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54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术前访视时接受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记录术毕、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血压及心率、苏醒时间、躁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躁动评分比较,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血压、心率与术毕时相比均有升高,观察组升高的幅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使循环相对平稳,但对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插管 气管 手术期间 心理支持 苏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导管内壁清理法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松领 彭英 左泽兰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2-26,共5页
目的探索使用气管导管内壁清理法是否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大于48h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三组(... 目的探索使用气管导管内壁清理法是否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大于48h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I给予气管导管内壁清理法1次/d,试验组II给予气管导管内壁清理法2次/d。比较三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气管导管的堵管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长以及住院时间。结果VAP的发生情况:对照组有35例(32.41%),试验组Ⅰ有24例(22.22%),试验组Ⅱ有13例(12.03%),三组间VAP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情况:对照组有生9例(8.33%)堵管,2个试验组均无堵管发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每日2次行气管导管内壁清理法,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并降低气管导管的堵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管导管内壁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腔狭小者气管插管法
10
作者 邹玉梅 李玉兰 高蕾 《护理研究》 2005年第7期1164-1164,共1页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喉腔 呼吸衰竭病人 经口气管插管 常用方 组织水肿 气管切开 效果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腔狭小者胃管引导气管插管新法
11
作者 邹玉梅 李玉兰 高蕾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8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胃管引导 喉腔 呼吸衰竭患者 经口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 常用方 紧急抢救 气管切开 组织水肿 效果满意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新的气管插管固定法
12
作者 李霞 杨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21期47-47,共1页
众所周知,气管插管是抢救患者及复苏时常采用的技术方法,妥善的固定是护理的重点。目前紧急气管插管时的固定方法仍以橡胶胶布交叉固定为主,有时遇到危重患者口腔分泌物较多及皮脂汗腺分泌旺盛时,会因胶布松动失去粘性从而导致气管插管... 众所周知,气管插管是抢救患者及复苏时常采用的技术方法,妥善的固定是护理的重点。目前紧急气管插管时的固定方法仍以橡胶胶布交叉固定为主,有时遇到危重患者口腔分泌物较多及皮脂汗腺分泌旺盛时,会因胶布松动失去粘性从而导致气管插管移位。我们也曾使用透明贴重新粘贴于胶布之上再用寸带固定的方法,但遇有躁动患者时此法也容易松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固定 紧急气管插管 危重患者 口腔分泌物 交叉固定 固定方 汗腺分泌 躁动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内灌洗吸痰法
13
作者 陈庆 宋娟 +1 位作者 崔宁宁 朱林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2期81-81,共1页
对肺部感染又带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于其痰液积存较深,采用雾化吸痰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或效果不明显,我们在医师的指导下,选用对患者痰细菌敏感的液体进行气管内灌洗吸痰,效果佳.注意事项:(1)肺部与其他脏器不同,每次灌洗量应在... 对肺部感染又带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于其痰液积存较深,采用雾化吸痰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或效果不明显,我们在医师的指导下,选用对患者痰细菌敏感的液体进行气管内灌洗吸痰,效果佳.注意事项:(1)肺部与其他脏器不同,每次灌洗量应在5 ml左右,不超过8ml.(2)选择灌洗液前需做痰细菌培养,常规灌洗液为1:5 000呋喃西林溶液和0.9%的氯化钠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灌洗吸痰 肺部感染 呋喃西林溶液 氯化钠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管困难行双管法气管插管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会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85-,共1页
关键词 插管 气管 双管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优先处理法单操作孔胸腔镜右肺上叶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1
15
作者 曲戈 张恒 钱如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35-838,共4页
目的 探讨具备单向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经验的治疗组开展支气管优先处理法单操作孔胸腔镜右肺上叶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手术团队2018年4月~2020年12月连续完成支气管优先处理法单操作孔胸腔镜右肺上叶癌根... 目的 探讨具备单向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经验的治疗组开展支气管优先处理法单操作孔胸腔镜右肺上叶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手术团队2018年4月~2020年12月连续完成支气管优先处理法单操作孔胸腔镜右肺上叶癌根治术98例资料,使用累积和法(cumulative sum, CUSUM)分析学习曲线,并对学习曲线不同阶段围手术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该学习曲线最佳拟合方程为:y=1.512+1.760x-1.775×10-2x2-1.222×10-5x3,拟合优度R2=0.976。根据该方程,连续实施48例本术式后可进入熟练阶段(第49~98例),之前为学习阶段(第1~48例)。熟练阶段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学习阶段(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割缝合器钉匣数均少于学习阶段(P<0.05),2个阶段清扫淋巴结组数、中转开胸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具备单向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经验的治疗组,经过48例手术后可熟练掌握支气管优先处理法单操作孔胸腔镜右肺上叶癌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优先处理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 右肺上叶癌 学习曲线 累积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的两种放置方法在小儿胸科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岚 张建敏 +1 位作者 崔晓环 任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935-938,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小儿单肺通气实施过程中气管导管内外放置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Arndt endobronchial blocker,AEB)的相关指标,为选择更优的放置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择期行胸科手术的患儿60例,其中男童31例,女童29例,年龄3~8岁,ASAⅠ或Ⅱ... 目的通过对比小儿单肺通气实施过程中气管导管内外放置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Arndt endobronchial blocker,AEB)的相关指标,为选择更优的放置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择期行胸科手术的患儿60例,其中男童31例,女童29例,年龄3~8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管内放置5F-AEB(管内组)及管外放置5F-AEB(管外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在常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及AEB置入。记录患儿单肺通气前后PET CO2及气道峰压力(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变化,记录插管时间、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术中肺萎陷程度评分,术中AEB脱落情况以及术中缺氧情况,观察术后24 h受试者声音嘶哑及咽喉痛情况。结果与单肺通气前比较,单肺通气后两组患儿PET CO2和Ppeak均明显增高(P<0.05);与管内组比较,单肺通气后,管外组Ppeak值较管内组升高幅度小(t=4.944,P<0.05)。管外组插管时间和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比管内组用时短(P<0.05);两组患儿肺萎陷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管内放置AEB相比,管外放置AEB在小儿胸科手术实施单肺通气过程中对患儿呼吸影响更小,且更容易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 气管 胸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内吸引法在新生儿肺出血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玲玲 林凯南 周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6-317,共2页
肺出血关键是早期诊断,等到出现口鼻或气管内向外涌血(外显性出血)则为时已晚,死亡率甚高。气道内积血是肺出血唯一具有较高特异性的客观指标,对可疑病例进行气管内吸引,能尽早发现气道内的血液,达到早期诊断,减少漏诊的目的。我们于199... 肺出血关键是早期诊断,等到出现口鼻或气管内向外涌血(外显性出血)则为时已晚,死亡率甚高。气道内积血是肺出血唯一具有较高特异性的客观指标,对可疑病例进行气管内吸引,能尽早发现气道内的血液,达到早期诊断,减少漏诊的目的。我们于1993年3月至1998年7月共实施21例,旨在探讨气管内吸引法在新生儿肺出血诊断中的价值,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出血 诊断 气管内吸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一氧化碳气体快速检测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倩 陈新汧 +3 位作者 余林 麦海燕 成青华 黄应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5-107,共3页
笔者研究了快速监测一氧化碳气体的新方法即一氧化碳被动式检气管法。该方法基于气体分子扩散定律和化学吸收反应原理。检气管内的惰性载体涂渍上对一氧化碳有特效的显色剂:氯化钯—稳定剂G-浓硫酸体系。一氧化碳通过检气管端口扩散进... 笔者研究了快速监测一氧化碳气体的新方法即一氧化碳被动式检气管法。该方法基于气体分子扩散定律和化学吸收反应原理。检气管内的惰性载体涂渍上对一氧化碳有特效的显色剂:氯化钯—稳定剂G-浓硫酸体系。一氧化碳通过检气管端口扩散进入管内,与惰性载体上的显色剂发生反应,从而产生颜色变化。检气管显色长度的平方与一氧化碳浓度及采样时间的乘积在80~800mg/m3范围内(采样一小时)成线性关系,从而求出环境中一氧化碳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该检气管集采样与分析为一体,可快速测定一氧化碳气体的浓度。经过应用实验表明,该检气管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基本上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气体 被动式检气管法 气体分子扩散定律 化学吸收反应原理 显色剂 CO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业油烟监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敏 喻义勇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4年第3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饮食业 油烟监测方 大气监测 国标 纤维滤筒 吸收液 气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kgas和Fastrach气管插管型喉罩用于预测困难气管插管的比较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冬 邓晓明 +4 位作者 佟世义 唐耿志 魏灵欣 隋静湖 王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目的比较Cookgas气管插管型喉罩(CILA)和Fastrach气管插管型喉罩(FT-LMA)在预测困难气管插管处理中使用盲探插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整形外科手术的预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86例,采用Excel软件随机分为CILA组(n=43)和FT... 目的比较Cookgas气管插管型喉罩(CILA)和Fastrach气管插管型喉罩(FT-LMA)在预测困难气管插管处理中使用盲探插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整形外科手术的预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86例,采用Excel软件随机分为CILA组(n=43)和FT-LMA组(n=43)。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CILA或FT-LMA,经CILA或FT-LMA直接盲探气管插管,记录CILA和FT-LMA置入次数和时间、盲探气管插管次数和时间、喉罩拔除时间,以及在实施盲探气管插管前经喉罩插入纤维光导支气管镜(FOB)镜下声门暴露情况,并记录麻醉诱导前、后,喉罩插入后即刻、气管插管后即刻、拔除喉罩后即刻以及插管后5 min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两组8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CILA或FT-LMA,首次置入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LA组35例首次气管插管成功,5和2例分别在第2、3次成功插管,1例插管失败,改用FOB经CILA引导插管;FT-LMA组32例1次插管成功,4例2次成功,3例3次成功,4例失败,其中3例改用FOB经FT-LMA引导插管,1例由FOB引导完成插管。与CILA组比较,FT-LMA组喉罩置入时间[(22.4±18.9)s比(34.2±13.9)s]显著延长(P<0.05),而经CILA和FT-LMA引导盲探气管插管时间[(46.0±26.7)s比(51.8±41.1)s]及喉罩退出时间[(39.3±11.9)s比(35.3±10.4)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ILA和FT-LMA盲探气管插管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预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但CILA置入更容易,盲探气管插管成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面罩 困难气道 气管内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