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管造口术后气管套管内口贴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容华娟 李华 +2 位作者 陈文玉 陈桂英 廖游玩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8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造口术后气管套管内口贴壁现象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10例气管切开造口术后出现气管套管内口贴壁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并探讨相关对策。结果气管套管内口贴壁原因分别为: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3例,管道护理不当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造口术后气管套管内口贴壁现象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10例气管切开造口术后出现气管套管内口贴壁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并探讨相关对策。结果气管套管内口贴壁原因分别为: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3例,管道护理不当2例,气管套管不合适2例,操作者缺乏经验2例,患者烦躁1例。结论为预防气管切开造口术后气管套管贴壁现象的发生,应减少气管切开造口术后并发症、做好管道护理、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选择有经验的操作者及适当镇静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气管套管内口贴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患者气管套管内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向军 孙珍 +2 位作者 夏俊星 宋菲 郇京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2-565,共4页
目的观察鲍曼不动杆菌在烧伤患者气管套管(ETT)内细菌生物膜(BF)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方法烧伤患者ETT内壁取样(临床菌株),Vitek2快速细菌自动鉴定仪分离鉴定9株鲍曼不动杆菌且均为泛耐药菌株。临床菌株分别于体外培养12、24、48、72h,... 目的观察鲍曼不动杆菌在烧伤患者气管套管(ETT)内细菌生物膜(BF)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方法烧伤患者ETT内壁取样(临床菌株),Vitek2快速细菌自动鉴定仪分离鉴定9株鲍曼不动杆菌且均为泛耐药菌株。临床菌株分别于体外培养12、24、48、72h,改良微孔法进行BF半定量黏附试验;FITC-ConA/PI荧光双染色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并测定成熟BF厚度;以标准菌株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作为对照。于ETT拔除时收集并制备套管内壁标本,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BF半定量黏附试验结果显示,临床菌株黏附力在体外培养24~48h时达到高峰,且各时相点均显著大于标准菌株(P<0.05);CLSM动态观察发现,临床菌株在体外培养48h左右形成成熟BF,其厚度均显著大于标准菌株(P<0.05);ETT内壁扫描电镜观察可见成熟BF呈团状簇集,细菌被大量胞外多糖复合物包埋并融合呈片状。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能在烧伤患者ETT内壁形成BF,且具有成熟早、数量多、黏附能力强的特点,是烧伤后ETT相关感染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 细菌生物膜 气管套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套管内管消毒时间间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俊华 梁慧 李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6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合理的气管套管内管消毒间隔时间。方法随机选择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因喉咽疾病而行气管切开术后带气管套管的住院患者共119例,双月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共67例,消毒内管1次/8h;单月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共52例,消毒内管1次/6h。结果... 目的探讨合理的气管套管内管消毒间隔时间。方法随机选择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因喉咽疾病而行气管切开术后带气管套管的住院患者共119例,双月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共67例,消毒内管1次/8h;单月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共52例,消毒内管1次/6h。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达86%,睡眠时间和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管消毒时间间隔8h符合患者的临床需要,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套管 内管 时间间隔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气道喷药转换器应用于气管套管内用药
4
作者 刘爱丽 袁琳 +1 位作者 李玲 贡亦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喷药转换器在人工气道患者气管套管内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使用气管套管的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19例和转换器组19例。常规组直接用喷药剂喷口对准气管套管口给药,转换器组使用人工气道喷药...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喷药转换器在人工气道患者气管套管内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使用气管套管的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19例和转换器组19例。常规组直接用喷药剂喷口对准气管套管口给药,转换器组使用人工气道喷药转换器连接喷药剂喷口给药,定时记录两组患者痰液量及性状、肺部啰音情况。结果转换器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使用人工气道喷药剂转换器治疗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可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气管套管 喷雾剂 人工气道喷药转换器 给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气管套管联合自制堵管对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审绥 田旭东 +1 位作者 王伟丽 唐正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患者使用带气囊套管、金属气管套管联合自制堵管对气切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6月~2023年8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气管切开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其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患者使用带气囊套管、金属气管套管联合自制堵管对气切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6月~2023年8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气管切开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其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带气囊套管组(47例)和气囊套管+金属套管组(53例),两组均使用自制堵管,统计临床资料、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肺炎的临床分析、治疗方法、致病菌,总结气切后发生肺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气管切开术后,术后肺炎发生率为36.00%。气囊组相比于气囊+金属组,发生率为2.12%(P<0.0001),出血发生率为1%,皮下气肿1%。气囊组未出现脱管,而气囊+金属组脱管发生率为20%。所有患者未出现呼吸困难,拔管困难及气管食管瘘。此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及饮酒史的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炎的发生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拔气管套管时间的长短及气管套管类型是气切后发生肺炎的综合危险因素(OR=0.021,95%CI:0.002~0.19,P<0.0001)。结论:在口腔颌面部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常规使用气囊套管联合自制堵管,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及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气管套管 肺炎 自制堵管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实用型一次性气管套管防护罩介绍 被引量:4
6
作者 郭珂清 张振清 梁俊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4期937-937,共1页
临床上,很多危重病人如呼吸困难、重症昏迷等排痰及通气障碍病人需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后的病人从切开处放置气管套管,病人从气管套管处呼吸。气道处于开放状态,为防止吸入粉尘临床上常用湿纱布覆盖于气管套管口。虽然起到了防... 临床上,很多危重病人如呼吸困难、重症昏迷等排痰及通气障碍病人需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后的病人从切开处放置气管套管,病人从气管套管处呼吸。气道处于开放状态,为防止吸入粉尘临床上常用湿纱布覆盖于气管套管口。虽然起到了防尘和让病人吸入湿润空气的作用,但同时存在病人呼吸时容易将纱布吸入气管套管内引起窒息,病人吸入的湿润空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气管套管 防护罩 实用型 预防性气管切开 环保 呼吸困难 气管切开后 气管套管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管更换护理策略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瑜 周春兰 +3 位作者 周君桂 邓水娟 吴艳妮 王润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69,共4页
目的评价与总结长期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管更换护理策略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提出循证问题,并系统检索BMJ循证医学库、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 目的评价与总结长期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管更换护理策略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提出循证问题,并系统检索BMJ循证医学库、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气管套管更换的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2篇指南、1篇临床决策、1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总结得出长期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管更换护理策略最佳证据20条,包括换管时机的识别与观察、常规换管频率、换管评估、换管人员及场所、换管前准备、换管过程配合及换管后维护等7个方面。结论本研究可为长期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管的更换提供参考,应用前还需考虑特定的医院科室临床背景,结合患方意愿,审慎明智地选用证据,从而降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气管套管 更换 护理策略 最佳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套管的选择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丽静 伦丽芳 +2 位作者 张拔山 刘小红 李珍珍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8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用不同类型气管套管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昏迷气管切开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不带气囊的金属气管套管;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低压气囊气管套管,均予气管切开术...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用不同类型气管套管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昏迷气管切开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不带气囊的金属气管套管;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低压气囊气管套管,均予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两组分别在气管切开后第3天、第15天,从气管套管内留取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两组气管切开术后第15天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气管切开术后15d总菌株少于对照组(P<0.01);第3天与第15天总菌株比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低压气囊气管套管能有效降低昏迷气管切开术患者的肺部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气管切开 气管套管 肺部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早期更换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套管对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家朋 覃红梅 +1 位作者 吴先荣 庞武成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912-914,共3页
目的:研究采用改良方法早期更换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套管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2例早期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常规换管组(A组)和改良早期换管组(B组),B组采用无气囊气管导管作为支架在发现气管切开套管漏气时即予更换,观察一... 目的:研究采用改良方法早期更换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套管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2例早期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常规换管组(A组)和改良早期换管组(B组),B组采用无气囊气管导管作为支架在发现气管切开套管漏气时即予更换,观察一次性换管成功率、换管时间、漏气期间与换管后3d内平均每天发生气促次数、发现气囊漏气时及发现漏气后5d取痰行细菌培养并行床边胸部X线拍片以了解肺部感染情况、漏气期间及换管后均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气囊漏后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现气囊漏气后ICU停留时间等指标。结果:改良早期更换组一次性换管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换管时间亦短于常规组、换管期间SpO2下降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局部出血少于常规组(均P<0.05)。换管后肺部细菌感染发生率、漏气后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停留时间,B组均明显少于A组(均P<0.05)。结论:采用无气囊气管导管为支架更换早期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套管安全、可靠、有效,有利于改善氧合,可减少人机对抗,可更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气管套管 气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气管套管置入后呼吸困难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伟红 兰金山 +1 位作者 潘秋兰 李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60-1461,共2页
气管切开术最初仅用于解除喉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随着对呼吸道的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围有很大的扩展,尤其是颅脑外伤出血致昏迷及肺气肿的患者行气管切开术能将下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从而改善肺内气体交换.减轻呼吸阻力,减少呼... 气管切开术最初仅用于解除喉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随着对呼吸道的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围有很大的扩展,尤其是颅脑外伤出血致昏迷及肺气肿的患者行气管切开术能将下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从而改善肺内气体交换.减轻呼吸阻力,减少呼吸道解剖无效死腔及呼吸次数,避免肺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困难 一次性气管套管 临床分析 下呼吸道分泌物 置入后 气管切开术 肺内气体交换 病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套管护理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1
作者 刘则杨 李家育 侯军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2期160-160,F003,共2页
关键词 气管套管 消毒 气管切开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套管外口纱布覆盖新法 被引量:43
12
作者 李军 孙焕银 马海兰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2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气管套管 纱布 护理技术 局部湿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套管配型与清洗灭菌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敏 胡碧霞 袁玉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53-53,共1页
气管套管主要用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借助气管套管以维护患者正常的呼吸功能0]。通常情况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将气管套管的外套管和内套管插入患者气管内,8h后取下内套管,刷洗干净后煮沸30min,冷却后套入外套管内,存在一定的... 气管套管主要用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借助气管套管以维护患者正常的呼吸功能0]。通常情况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将气管套管的外套管和内套管插入患者气管内,8h后取下内套管,刷洗干净后煮沸30min,冷却后套入外套管内,存在一定的弊端。2007年1月,我院将气管套管配型加以改进,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套管 配型 清洗灭菌 革新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套管漏气与气囊压力和注气量的关系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
14
作者 申雪琴 武强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4期70-71,共2页
目的判断气管套管漏气与气囊压力和注气量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气管套管不漏气组(32例)和套管漏气组(28例)的机械通气患者的实际气囊压力和注气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相比,气管套管漏气组的气囊压力明显小于气管套管不漏气组(P<... 目的判断气管套管漏气与气囊压力和注气量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气管套管不漏气组(32例)和套管漏气组(28例)的机械通气患者的实际气囊压力和注气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相比,气管套管漏气组的气囊压力明显小于气管套管不漏气组(P<0.01),两组间实际气囊注气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气管套管漏气的主要原因是气囊压力低,应该重视气囊压力而不是注气量对气管套管漏气的影响;并对气囊压力和注气量定期进行精确测量和调整,可有效地防止气管套管漏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套管 气囊压力 护理 注气量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PVC气管内套管应用乙醇浸泡消毒的临床研究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涂颖 宗媛 董玉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乙醇对透明PVC气管内套管的消毒效果,以及乙醇最佳更换时间。方法第一阶段:选择2011年4—7月使用透明PVC气管内套管的患者58例,对不同时间段(乙醇新开启时及开启后12、24、48、72 h)浸泡消毒透明PVC气管内套管的乙醇浓度及含菌... 目的探讨乙醇对透明PVC气管内套管的消毒效果,以及乙醇最佳更换时间。方法第一阶段:选择2011年4—7月使用透明PVC气管内套管的患者58例,对不同时间段(乙醇新开启时及开启后12、24、48、72 h)浸泡消毒透明PVC气管内套管的乙醇浓度及含菌量进行检测(乙醇连续使用72 h)。第二阶段:选择2011年7—11月使用透明PVC气管内套管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新流程:浸泡罐和乙醇每48 h更换1次)和对照组(原流程:浸泡罐和乙醇每24 h更换1次),比较两组1个月内的更换频次、人力、费用及感染发生率。结果乙醇新开启时的浓度与开启后12、24、48 h的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启后72 h,乙醇浓度显著低于新开启时[(71.82±0.77)%vs(72.98±0.83)%](t=17.60,P<0.05)。不同时间段乙醇消毒效果均符合标准。实验组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56.70±9.30)元vs(178.20±4.70)元],人力亦显著低于对照组[(37.20±5.80)人次/月vs(120.30±6.70)人次/月](均P<0.05);感染发生率,实验组(13.04%)与对照组(17.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05)。结论乙醇浸泡消毒透明PVC气管内套管是一种保证效果、成本低、操作简便、安全的消毒方法。在临床,乙醇罐密闭情况良好且开启频次低的情况下,可持续使用48 h后更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套管 气管切开 乙醇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在重度颅脑外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龚华 张丽娜 艾宇航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6-737,共2页
关键词 经皮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 重度颅脑外伤 气管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8mm气管套管堵管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娄皓 柏亚玲 +1 位作者 孟涛 齐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2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气管套管 堵管 临床观察 剧烈咳嗽 套管 患者 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气管内套管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兴玉 侯秋华 陈春丽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9期2268-2268,共1页
气管切开是临床经常遇到的急症手术,传统方法是用煮沸法清洗气管内套管,程序繁琐。自2008年以来,我科对全院的气管内套管实行集中回收管理,改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气管内套管后,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超声波清洗机 气管套管 应用 急症手术 气管切开 回收管理 煮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套管吸氧湿化转接装置的制作与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容 刘婧桓 +1 位作者 薛云娜 霍春暖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使用人工气道病人,在脱机过程中,常使用湿化气道和给氧方式用以辅助病人进行呼吸与气管的湿化,如果湿化不到位,可造成排痰不畅,痰痂形成,进而发生肺部感染,
关键词 气管套管 气道湿化 给氧 导管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套管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改进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茂芳 余芳 李爱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2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气管套管 高压氧 治疗 安全性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