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多卡因气管内滴注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治猛 赵继明 +2 位作者 蒲朝辉 吴慧 郭曲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09-1010,共2页
经口气管插管是麻醉科常见的全身麻醉必要操作,以保证麻醉过程中患者开放大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便于呼吸道管理。手术顺利完成送入麻醉复苏室后,当患者麻醉苏醒时,对气管导管不耐受,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经口气管插管是麻醉科常见的全身麻醉必要操作,以保证麻醉过程中患者开放大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便于呼吸道管理。手术顺利完成送入麻醉复苏室后,当患者麻醉苏醒时,对气管导管不耐受,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呛咳反应明显,甚至患者自己拔气管导管,引起气管粘膜和声带的损伤、环勺关节脱位,术后声音嘶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卡因 麻醉复苏 气管导管 经口气管插管 关节脱位 浅麻醉 呼吸抑制 血流动力学 气管内滴注 喉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博来霉素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小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张欣欣 谢铱子 +6 位作者 黄慧婷 江勇 李航 廖钢 温武金 詹少锋 黄秀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3-683,共11页
目的 探讨气管内滴注不同浓度的博来霉素(bleomycin, BLM)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小鼠的建立与评价。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低(1.5 mg/kg BLM)、中(2.5 mg/kg BLM)、高(3.5 mg/kg ... 目的 探讨气管内滴注不同浓度的博来霉素(bleomycin, BLM)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小鼠的建立与评价。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低(1.5 mg/kg BLM)、中(2.5 mg/kg BLM)、高(3.5 mg/kg BLM)剂量组。采用一次性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构建IPF小鼠,比较不同组小鼠的一般状态、体质量、生存率和肺系数,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羟脯氨酸、纤维化标志物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低、中、高剂量组生存率降低,体质量呈下降趋势,肺系数均显著增加;模型低、中、高剂量组肺组织出现炎性浸润(P<0.01)和胶原沉积(P<0.0001);肺组织和血清中的羟脯氨酸显著升高(P<0.05);纤维化标志物α-Sma、Fn1和Col1a1的mRNA水平表达上调(P<0.001),相应蛋白表达也显著上调(P<0.05),炎症因子Tgfb1的mRNA表达增加(P<0.0001)。结论 1.5、2.5和3.5 mg/kg的博来霉素均可诱导C57BL/6J小鼠IPF,结合生存率、体质量和肺系数变化、肺组织大体观和病理学改变、纤维化和炎症相关指标等结果,2.5 mg/kg博来霉素为诱导的IPF小鼠的最适宜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博来霉素 小鼠 气管内滴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注射硫化氢逆转脂多糖诱导大鼠肺动脉对硫化氢的低反应性
3
作者 张晓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92-1992,共1页
关键词 大鼠 NaHS 血红素氧合酶 ZNPP 气管内滴注 舒张反应 硫氢化钠 动脉环 锌原卟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肺气肿模型的建立及全反式维甲酸干预作用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马晋 刘荣玉 +2 位作者 周文勤 郭亚利 汪伟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1-62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对猪胰蛋白酶复制的大鼠肺气肿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猪胰蛋白酶(porcine pancreatic elastase,PPE)复制的大鼠肺气肿模型,将体重170-220g的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对猪胰蛋白酶复制的大鼠肺气肿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猪胰蛋白酶(porcine pancreatic elastase,PPE)复制的大鼠肺气肿模型,将体重170-220g的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模型组(P)、小剂量ATRA治疗组(R1)、中剂量ATRA治疗组(R2)、大剂量AT-RA治疗组(R3)、棉籽油组(C)各10只。后5组向大鼠气管内滴注1U·g^-1PPE,N组同样滴注等量生理盐水,饲养76d,治疗组和棉籽油组分别向大鼠腹腔内连续注入大、中、小剂量ATRA和棉籽油14d。测量干预前后的大鼠肺体积,血气分析和病理形态学图像分析了解不同浓度ATRA对于PPE复制的大鼠肺气肿模型的治疗效果。结果R1、R2、R,组、P组、C组的大鼠肺体积明显大于N组(P〈0.01),C组和P组的肺体积无差异,各治疗组的肺体积较P组有差异,各治疗组之间的肺体积无差异。肺泡形态学结果显示R1、R2、R3组、P组、C组与N组比较,每个视野内的肺泡数(Na)明显减少,平均肺泡面积(MAA)增大,平均内衬间隔(MLI)较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R1、R2组相对于P组Na增加,MAA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之间无差别;R3组、C组和P组的各指标无明显差别。血气分析结果P组、R1、R2、R3组和C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N组升高,P组、C组和R,组的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值明显低于N组,R1、R2组的PaO2、SaO2值与N组无差异,与P组也无差异。结论中、低剂量组的ATRA对肺气肿模型的治疗在肺泡修复上明显效果,但肺功能的改善不明显;大剂量组ATRA治疗后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肿模型 全反式维甲酸 SD大鼠 干预作用 ATRA 气管内滴注 病理形态学 肺泡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CPAP预防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杰 刘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455-1456,共2页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2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lowbirthweightinfamt,ELBWI)气管内滴注单剂预防量PS后使用CPAP通气方式,并与2...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2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lowbirthweightinfamt,ELBWI)气管内滴注单剂预防量PS后使用CPAP通气方式,并与20例未用PS及CPAP的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预防组给予预防量PS后使用CPAP通气方式,其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明显改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9.5±6.9)d,(2.6±3.8)d和(80.8±17.8)d。而对照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13.1±6.5)d,(4.3±3.2)d和(98.8±27.8)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S预防性给药并联合鼻塞CPAP可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激发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重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鼻塞CPAP 机械通气时间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 weight 临床对照研究 氧疗时间 住院天数 通气方式 血气指标 临床症状 气管内滴注 预防性给药 临床价值 PS low 前瞻性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纤维化初期大鼠肺动脉反应性的变化
6
作者 胡晓杰 陈晓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66-1966,共1页
关键词 肺纤维化 病理学变化 肺间质 模型组 博莱霉素 肺动脉血管 氯化乙酰胆碱 内皮细胞 血管反应性 气管内滴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