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喉罩通气道在儿科应用的并发症观察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怡绮 许文音 +2 位作者 许文妍 季晨松 陈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喉罩(LMA)通气道用于学龄前儿童的并发症。方法选择ASAⅠ~Ⅲ级,年龄3个月~6岁的患儿120例。手术涉及骨科、泌尿外科以及普外科非胃肠道的择期手术。按体重分为Ⅰ组(5~10 kg),Ⅱ组(10~20 kg)和Ⅲ组(20~30 kg),每组40例。所... 目的观察喉罩(LMA)通气道用于学龄前儿童的并发症。方法选择ASAⅠ~Ⅲ级,年龄3个月~6岁的患儿120例。手术涉及骨科、泌尿外科以及普外科非胃肠道的择期手术。按体重分为Ⅰ组(5~10 kg),Ⅱ组(10~20 kg)和Ⅲ组(20~30 kg),每组40例。所有患儿在插入LMA后,保留自主呼吸,然后给予外周神经阻滞、骶管阻滞、脊髓麻醉或局部麻醉。记录围术期生命体征和相关并发症,包括LMA置入过程中发生体动,气道反应活跃,憋气、呛咳、喉痉挛以及多次操作;通气过程中发生的一过性低氧(SpO_2<95%)和P_(ET)CO_2升高(>45 mm Hg);手术过程中LMA移位以及拔除LMA后低氧、舌下坠或喉痉挛等。结果插入LMA时体动、气道反应活跃以及多次操作等情况在各组中均有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术中一过性低氧(12.5%)以及P_(ET)CO_2升高(37.5%),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中发生LMA移位(10%),另两组中无发生。拔除LMA后,舌下坠、气道梗阻等情况均高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低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除LMA后共有5例发现血迹,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 kg以下患儿使用LMA时并发症相对较多,在麻醉方法的选择与麻醉处理过程中应十分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副作用 喉面罩 呼吸 人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