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焦油及其馏分有机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隋海清 王贤华 +3 位作者 邵敬爱 李允超 邹俊 杨海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04-2209,共6页
对取得的木焦油进行特性分析并对成分复杂的木焦油在110-300℃温度范围内进行蒸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技术(GC/MS)对各温度馏分进行分析,测得其中的有机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木焦油水分含量较低4.57%,低位热值... 对取得的木焦油进行特性分析并对成分复杂的木焦油在110-300℃温度范围内进行蒸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技术(GC/MS)对各温度馏分进行分析,测得其中的有机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木焦油水分含量较低4.57%,低位热值为27.96MJ/kg。木焦油及其馏分中含有多种有价值的化工生产原料,表明其在资源化利用方面存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木焦油 特性分析 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米酒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玉堂 牛雅杰 +4 位作者 金宇枭 杨烨 周宝龙 隋兆华 姜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9-63,共5页
以不同酿造工艺制得的3种黑米酒为实验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黑米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对贮藏期间3种黑米酒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黑米酒共鉴定出66种香气成分,其中... 以不同酿造工艺制得的3种黑米酒为实验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黑米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对贮藏期间3种黑米酒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黑米酒共鉴定出66种香气成分,其中10°半干黑谷酒46种、传统型黑米酒51种、12°干红黑谷酒3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醛酮类、酚类以及酸类物质等(醇类最高,酯类次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种黑米酒香气成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传统型黑米酒挥发性成分相对丰富且较为稳定,而采用现代新技术生产的12°干红黑谷酒风味物质变化最大且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黑米酒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花椒果皮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红枚 周先礼 +1 位作者 王绪甲 熊雄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B08期246-249,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花椒果皮挥发油,出油率为0.603%。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从野花椒果皮挥发油中分离出150个色谱峰,鉴定了10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2.96%,主要有1,8-桉油素(17.91%)、柠檬烯(12.66%)β-...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花椒果皮挥发油,出油率为0.603%。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从野花椒果皮挥发油中分离出150个色谱峰,鉴定了10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2.96%,主要有1,8-桉油素(17.91%)、柠檬烯(12.66%)β-榄香烯(9.81%)、α-萜品醇(7.61%)β-芹子烯(4.81%)、β-芹子烯(3.79%)、α-石竹烯(3.71%)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花椒果皮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裂解油催化裂解精制机理研究(Ⅰ)——生物质裂解油及其催化裂解精制油的物性及组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清发 戎欣 +4 位作者 谢丹 许庆利 王复 李洪宇 颜涌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8-161,共4页
通过生物质裂解油和催化裂解精制油的物性和化学分析显示催化裂解精制油的密度、粘度、水含量较生物质裂解油明显降低,而pH值和热值明显提高。催化裂解精制油的碳含量较生物裂解油增加,氧含量降低。催化裂解精制油中的酸、醛、酮、糖和... 通过生物质裂解油和催化裂解精制油的物性和化学分析显示催化裂解精制油的密度、粘度、水含量较生物质裂解油明显降低,而pH值和热值明显提高。催化裂解精制油的碳含量较生物裂解油增加,氧含量降低。催化裂解精制油中的酸、醛、酮、糖和醇含量明显降低,酚和芳烃含量明显增加。说明经过催化裂解精制后的精制油的品质较精制前的生物裂解油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裂解油 催化裂解 精制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花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谢惜媚 陆慧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3-376,共4页
采用无水乙醚超声萃取得到新鲜木荷(Schima superba)花浸膏提取物,顶空固相微萃取富集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中的51个成分,约占相对总含量的99%;挥发性成分中含氧化合... 采用无水乙醚超声萃取得到新鲜木荷(Schima superba)花浸膏提取物,顶空固相微萃取富集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中的51个成分,约占相对总含量的99%;挥发性成分中含氧化合物的含量超过93%,其中主要的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为酮代异佛尔酮(26.33%)、氧化芳樟醇(19.53%)、环氧芳樟醇(8.80%)、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8.23%)、白藜芦素(7.89%)、4-羟基-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6.54%)、2,6,6-三甲基-1,4-环己二酮(4.06%)、苯乙醇(2.17%)、2-甲基-2-壬烯-1-醇(2.04%)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花 挥发性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顶空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香叶树叶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罗维巍 吕琳琳 +1 位作者 孙丽阳 刁全平 《特产研究》 2018年第1期39-43,共5页
采用2种不同方法提取香叶树叶的挥发油,分析比较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水蒸气蒸馏-萃取法(DSE)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2种方法提取香叶树叶挥发油。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香叶树叶挥发油的... 采用2种不同方法提取香叶树叶的挥发油,分析比较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水蒸气蒸馏-萃取法(DSE)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2种方法提取香叶树叶挥发油。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香叶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均有差异,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香叶树叶挥发油鉴定出34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桉树脑,占挥发油总量的38.82%;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香叶树叶挥发油鉴定出39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桉树脑,占挥发油总量的33.00%。本实验为选择合适的香叶树叶挥发油提取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树 挥发油 水蒸蒸馏.萃取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rimination of 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 from two habitats based on GC-MS fingerprinting and LASSO-PLS-DA 被引量:4
7
作者 马莎莎 张冰洋 +3 位作者 陈练 章晓娟 任达兵 易伦朝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063-1075,共13页
This study is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chemical differences of 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 (AT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wo habitats, Sichuan and Anhui provinces, China.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w... This study is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chemical differences of 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 (AT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wo habitats, Sichuan and Anhui provinces, China.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was applied to establishing the quantitative chemical fingerprints of ATRs. A total of 104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with the information of mass spectra and retention index (RI). Furthermor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 a sparse regulariz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subsampling was employed 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ability of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 After variable selection by LASSO, three chemical markers,β-elemene, α-selinene and α-asarone,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ATRs from two habitats, and the total classification correct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82.76% to 96.55%. The proposed LASSO-PLS-DA method can serve as an efficient strategy for screening marked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geo-herbalism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