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日用品及食品中9种凉味剂的含量 被引量:3
1
作者 林晨 王李平 +6 位作者 吴凌涛 蔡大川 张方圆 林泽鹏 方丽 李雪莹 张志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0-1014,共5页
建立了日用品及食品中薄荷脑等9种新型凉味剂含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经乙醇超声提取后,用DB-1701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进行质谱检测。在优化分析条件下,9种凉味剂分离良好,其在0... 建立了日用品及食品中薄荷脑等9种新型凉味剂含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经乙醇超声提取后,用DB-1701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进行质谱检测。在优化分析条件下,9种凉味剂分离良好,其在0.25~250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除薄荷氧基-1,2丙二醇(0.26μg/g)外,其余凉味剂的检出限均小于0.1μg/g;在3个不同加标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2.8%~103.5%,相对标准偏差(RSD,n=6)均不高于3.7%。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能较好地分离薄荷脑等9种凉味剂,具有分析时间短、抗干扰性好、定量准确等优点,可为含薄荷(清凉)口味食品的质量控制及未知凉味剂含量样品的分析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凉味剂 日用品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4种苯酚类抗氧剂迁移量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继才 李少飞 +6 位作者 熊小婷 佘文勋 陈意光 刘德云 谭建华 李慧勇 席绍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5-819,共5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2,6-二甲基苯酚、对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迁移量的方法。采用水、4%(体积分数)乙酸、50%(体积分数)乙醇和异辛烷作为食品模拟物,样品经食品模拟物浸泡...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2,6-二甲基苯酚、对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迁移量的方法。采用水、4%(体积分数)乙酸、50%(体积分数)乙醇和异辛烷作为食品模拟物,样品经食品模拟物浸泡:水基模拟物浸泡液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后测定,异辛烷浸泡液则直接测定。采用DB-1701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进行分离,选择离子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4种苯酚类抗氧剂在0.1~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LOD)均为0.01 mg/L,定量下限(LOQ)均为0.03 mg/L。在0.1、1.0、10.0 mg/L 3个加标水平下,方法的回收率为91.5%~110%,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9%~9.3%。该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4种苯酚类抗氧剂迁移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类抗氧剂 食品模拟物 食品包装材料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牛乳中乙草胺的研究
3
作者 李琳瑶 田成新 +4 位作者 满朝新 娄彬彬 牛婕婷 张立东 姜毓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4-37,共4页
建立了牛乳中残留农药乙草胺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方法。牛乳样品经乙腈振荡提取,氮吹浓缩,基质分散剂(基质分散剂由无水硫酸镁、PSA和Cleanert PestiCarbX;墨化炭黑组成)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外标法定量... 建立了牛乳中残留农药乙草胺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方法。牛乳样品经乙腈振荡提取,氮吹浓缩,基质分散剂(基质分散剂由无水硫酸镁、PSA和Cleanert PestiCarbX;墨化炭黑组成)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乙草胺在5-3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1,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3.42%-98.82%,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2.00%-2.61%,乙草胺在4℃条件下30d内稳定性良好。该方法简单、灵敏、实用性强,适用于牛乳中乙草胺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乙草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纺织品中的8种多环芳烃 被引量:9
4
作者 裴德君 连秋燕 +3 位作者 施点望 薛建平 杨瑜榕 叶谋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3-447,共5页
建立了同时快速测定纺织品中8种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样品经正己烷-丙酮(1∶1)超声波提取,氮吹浓缩后采用DB-17MS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选择离子模式采集,外标法定量。研究了纺织品中8种多环芳烃的提取方法,并对... 建立了同时快速测定纺织品中8种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样品经正己烷-丙酮(1∶1)超声波提取,氮吹浓缩后采用DB-17MS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选择离子模式采集,外标法定量。研究了纺织品中8种多环芳烃的提取方法,并对色谱和质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多环芳烃的浓度在0.05-1.00 mg/L或0.10-1.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LOD)为0.02-0.05 mg/kg,方法定量下限(LOQ)为0.05-0.10 mg/kg。在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1.2%-106.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8.5%。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定量准确,适用于纺织品中8种多环芳烃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纺织品 多环芳烃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5-亚乙基-2-降冰片烯的迁移量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少飞 熊小婷 +6 位作者 佘文勋 陈意光 刘德云 杨培 谭建华 李慧勇 席绍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44-1348,共5页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5-亚乙基-2-降冰片烯(ENB)迁移量的方法,对前处理方法(溶剂提取-直接进样和气液平衡-顶空进样)、顶空平衡温度、顶空平衡时间进行了优化。以水、4%(体积分数)乙酸、50%(体积分...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5-亚乙基-2-降冰片烯(ENB)迁移量的方法,对前处理方法(溶剂提取-直接进样和气液平衡-顶空进样)、顶空平衡温度、顶空平衡时间进行了优化。以水、4%(体积分数)乙酸、50%(体积分数)乙醇和橄榄油作为食品模拟物,样品经食品模拟物浸泡,于顶空气液平衡后进样,经DB-5 MS色谱柱(30 m×0. 25 mm×0. 25μm)分离后,采用选择离子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在优化实验条件下,ENB在0. 1~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 999,在0. 1、1. 0、10 mg/L 3个加标水平下,方法的回收率为92. 0%~108%,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 9%~4. 0%,检出限(LOD)为0. 01 mg/kg,定量下限(LOQ)为0. 03 mg/kg。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ENB迁移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亚乙基-2-降冰片烯(ENB) 食品模拟物 食品接触材料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纺织品及皮革中9种有机溶剂的残留 被引量:16
6
作者 汤娟 齐琰 +1 位作者 丁友超 曹锡忠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5,共7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同时检测纺织品及皮革中乙二醇二乙醚(CET)、乙二醇单甲醚(2-ME)、乙二醇单乙醚(2-EE)、乙二醇乙醚醋酸酯(CAC)、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1,2,3-三氯丙烷(TCP...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同时检测纺织品及皮革中乙二醇二乙醚(CET)、乙二醇单甲醚(2-ME)、乙二醇单乙醚(2-EE)、乙二醇乙醚醋酸酯(CAC)、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1,2,3-三氯丙烷(TCP)、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三甘醇二甲醚(TCE)9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样品经10 mL甲醇超声提取后,直接由优化好的GC/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9种有机溶剂校正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方法检出限为0.12~0.23 mg/kg.以阴性的棉涤、麻、丝和皮革作为样品基质,分别做3次水平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1.5%~97.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5.1%.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纺织品 皮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牛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7
作者 张琳 陈志周 尹国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2-54,共3页
建立同时检测牛奶中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GC-MS方法。该方法前处理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利用超声萃取,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对样品进行富集净化。测定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均为0.5~8.0 m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最低检... 建立同时检测牛奶中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GC-MS方法。该方法前处理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利用超声萃取,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对样品进行富集净化。测定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均为0.5~8.0 m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最低检出限在0.018~0.022 mg/kg之间,回收率为82.1%~126.4%,RSD值均小于5%,该方法具有方便、快捷、准确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PAE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固相萃取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乳粉中2种单氯丙二醇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金梅 周钧 +3 位作者 周荣杰 丁玉珍 王炳英 刘钢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58,共5页
本文研究建立一种适用于乳粉中3-氯-1,2-丙二醇(3-MCPD)和2-氯-1,3-丙二醇(2-MCPD)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浓缩后,加入20%氯化钠溶液复溶,正己烷脱脂后无需进一步净化,通过乙酸乙酯萃取,并加入苯基硼酸作... 本文研究建立一种适用于乳粉中3-氯-1,2-丙二醇(3-MCPD)和2-氯-1,3-丙二醇(2-MCPD)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浓缩后,加入20%氯化钠溶液复溶,正己烷脱脂后无需进一步净化,通过乙酸乙酯萃取,并加入苯基硼酸作为衍生化试剂,浓缩后采用DB-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下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4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LODs)均为0.002 mg/kg,定量限(LOQs)均为0.005 mg/kg;在定量限、3-MCPD限量值及介于二者之间的3个浓度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96.3%~103.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9%~8.36%。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且灵敏度好,准确性高,可为乳粉的风险监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 2-丙二醇 2--1 3-丙二醇 乳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绿茶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学 刘飞 +1 位作者 黄先智 杨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38-242,共5页
为研究桑叶绿茶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进行成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桑叶绿茶香气成分中醛类含量最高;不同季节制成的桑叶绿茶有39种共有香气化合物,主要为苯甲醛、1-辛烯-3-醇、6-甲基-5-庚... 为研究桑叶绿茶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进行成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桑叶绿茶香气成分中醛类含量最高;不同季节制成的桑叶绿茶有39种共有香气化合物,主要为苯甲醛、1-辛烯-3-醇、6-甲基-5-庚烯-2-酮、(E,E)-2,4-庚二烯醛、2-乙基-己醇、壬醛、癸醛、β-环柠檬醛、1-甲氧基-4-(1-丙烯基)-苯、香叶基丙酮、β-紫罗兰酮、十七烷等;其他化合物中α-法尼烯、β-罗勒烯、苯甲酸-(Z)-3-己烯-1-酯、吲哚、雪松醇、萘及其衍生物、植醇、正己醛等物质在各样品中相对含量差异明显,其原因与桑叶采摘的季节有关;而正己醛、(Z)-2-庚烯醛、1-辛烯-3-醇等可能与桑叶绿茶香气中夹杂的豆腥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绿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对水酶法提取胡麻油香气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永瑞 吴俊芳 +3 位作者 徐宇丽 王丹 朱敏敏 魏长庆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38,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水酶法提取的胡麻油进行鉴定,共检测出香气成分72种。其中检测出烯烃类物质2种、醛类物质11种、醇类物质27种、酯类物质4种、酸类物质5种、酮类物质4种、杂环类物质10种、...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水酶法提取的胡麻油进行鉴定,共检测出香气成分72种。其中检测出烯烃类物质2种、醛类物质11种、醇类物质27种、酯类物质4种、酸类物质5种、酮类物质4种、杂环类物质10种、烷烃类物质7种、其他香气物质2种,香气成分主要以醇类和醛类物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籽油 水酶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质联用的保元汤抗缺氧作用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茜 黄荣清 +1 位作者 肖炳坤 杨建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53-1458,共6页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中药名方保元汤的抗缺氧作用及途径进行研究,寻找生物标记物,阐明代谢通路。方法: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保元汤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12天后,将小鼠放入密闭...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中药名方保元汤的抗缺氧作用及途径进行研究,寻找生物标记物,阐明代谢通路。方法: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保元汤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12天后,将小鼠放入密闭具塞广口瓶中,以死亡时间作为抗缺氧能力指标。收集血液进行血常规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数据通过软件分析寻找差异性代谢物,并对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保元汤各剂量组抗缺氧死亡时间比较模型组均有明显延长,代谢组学分析中共找到25个内源性标志物。结论:保元汤具有显著性抗缺氧作用,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找到4条代谢通路,包括(1)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路径,(2)氨酰-tRNA合成通路,(3)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代谢路径,(4)β-丙氨酸代谢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元汤 气相色谱-质谱联 代谢组学 常压抗缺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官审评和GC-MS检测的春雨二号白茶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汤志飞 周小芬 +1 位作者 郜秋艳 祝凌平 《中国茶叶》 2021年第7期40-47,共8页
以春雨二号茶树品种不同嫩度、不同萎凋工艺和不同茶树品种加工的白茶为样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测定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结合感官评价,为春雨二号茶树品种的白茶产品开发提供数... 以春雨二号茶树品种不同嫩度、不同萎凋工艺和不同茶树品种加工的白茶为样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测定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结合感官评价,为春雨二号茶树品种的白茶产品开发提供数据支持。试验从13种白茶茶样中分析得到了40种香气物质,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基本均以β-芳樟醇、氧化芳樟醇Ⅱ (呋喃型)、氧化芳樟醇Ⅰ (呋喃型)、水杨酸甲酯、香叶醇、反-3,7-芳樟醇氧化物Ⅱ、苯乙醇、苯甲醇、反-3-己烯醇和苯甲醛等为主;其中春雨二号白茶样品醇类香气组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茶树品种茶样。春雨二号白茶样品香气随原料嫩度的提高而增加,茶样香气浓郁,花蜜香明显,滋味清鲜甘醇,有花果香。3种萎凋工艺处理加工茶样其感官审评总分无显著性差异,采用红光补光萎凋和广谱光补光萎凋,可以较好地替代日光萎凋,解决日光萎凋易受天气影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雨二号 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白茶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GPC-GC/MS同时测定鱼肉中9种羟基类兽药残留 被引量:14
13
作者 薛良辰 蔡勤仁 +8 位作者 郑璇 刘陆 凌芸辉 李忠 彭玉芬 陈敬 蔡德琳 蔡杰 黄晶 《质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5-663,共9页
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和在线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PC-GC/MS)快速测定鱼肉中9种羟基类兽药残留。采用在线凝胶色谱进行在线净化,除去鱼肉中大部分... 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和在线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PC-GC/MS)快速测定鱼肉中9种羟基类兽药残留。采用在线凝胶色谱进行在线净化,除去鱼肉中大部分油脂,有效缩短了样品前处理时间,结合选择离子监测采集方式,可减少基质干扰,提高方法的选择性。样品经乙腈提取,分散基质固相萃取方式净化后,使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经方法学验证,9种羟基类兽药在0.5~20.0μg/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63.5%~90.2%,相对标准偏差为3.6%~15.4%,方法检出限为0.3~1.0μg/kg。将该方法应用于10批实际样品的检测,其中1批样品的氯霉素检测结果呈阳性,含量为6.1μg/kg。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可用于鱼肉中9种羟基类兽药的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类兽药 QUECHERS 在线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PC-GC-MS) 鱼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在不同子产区香气特征的差异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李媛媛 李德美 +2 位作者 张亚东 王燕 王宗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6-262,268,共8页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5个不同子产区石嘴山市、银川市贺兰县、西夏区、永宁县和吴忠市红寺堡区的17款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5个不同子产区石嘴山市、银川市贺兰县、西夏区、永宁县和吴忠市红寺堡区的17款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酒样的香气物质以及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具有感官贡献的香气物质,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5个子产区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酒样香气物质在组成上具有一致性,主要是醇类和酯类物质。此外,大马士酮香气贡献最为突出,使得宁夏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主要具有花香和果香特征。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植物香指数和脂香指数可区分不同子产区的香气特征,辛酸甲酯、乙酸苯乙酯、月桂酸乙酯;2,4-二叔丁基苯酚;苯乙醇;大马士酮和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分别对石嘴山市、银川市贺兰县、西夏区、永宁县和吴忠市红寺堡区葡萄酒香气有重要贡献。聚类结果表明,石嘴山市和银川市西夏区葡萄酒香气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产区 子产区 赤霞珠干红葡萄酒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 味活性值(O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加工方式对即食乳扇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廖紫玉 魏光强 +1 位作者 田洋 黄艾祥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21,共8页
以生食、油炸和空气煎炸乳扇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其挥发... 以生食、油炸和空气煎炸乳扇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关键风味物质,并测定其色泽、质构特性及蛋白质、脂肪、水分和丙烯酰胺含量。结果表明:生食、油炸和空气煎炸乳扇中分别鉴定出62种、69种和8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17种醛类、23种醇类、22种酮类、12种酯类、17种酸类和4种醚类。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表明加工方式明显影响即食乳扇风味成分的产生。在生食、油炸、空气煎炸乳扇中分别有16、18、21种关键香气成分,从油炸和空气煎炸乳扇中鉴定了15种共有的关键香气化合物(如3-甲基丁醛、1-辛烯-3-醇、1-戊醇、2-壬酮等)是热加工乳扇高感官接受度的关键成分。热加工处理提升了乳扇浓郁的奶香味,赋予了乳扇金黄的色泽、酥脆的口感,且两种热加工乳扇中均未检出丙烯酰胺。研发的营养丰富、香味浓郁、食用安全的即食乳扇产品,有利于促进云南民族特色乳制品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加工乳扇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主成分分析(PCA)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测定黄酒和食用酒精中的氨基甲酸乙酯 被引量:8
16
作者 华颖 茅佩卿 刘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96-202,共7页
建立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快速测定黄酒和食用酒精中氨基甲酸乙酯(ethylcarbamate,EC)的分析方法。以黄酒和食用酒精为研究对象,样品经过碱性硅藻土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后,用GC-MS进... 建立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快速测定黄酒和食用酒精中氨基甲酸乙酯(ethylcarbamate,EC)的分析方法。以黄酒和食用酒精为研究对象,样品经过碱性硅藻土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后,用GC-MS进行测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氨基甲酸乙酯在10~600μ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 3。加标水平为5、100、250μg/kg 3个浓度条件下,在黄酒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1.2%~89.5%,每个加标水平测定6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7%~5.0%;在食用酒精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1.2%~99.4%,每个加标水平测定6次的RSD为3.1%~4.1%。方法的检出限为1.0μg/kg,方法的定量限为3.0μg/kg。该方法定量准确、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黄酒和食用酒精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食用酒精 氨基甲酸乙酯(ethylcarbamate EC)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rimination of 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 from two habitats based on GC-MS fingerprinting and LASSO-PLS-DA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莎莎 张冰洋 +3 位作者 陈练 章晓娟 任达兵 易伦朝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063-1075,共13页
This study is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chemical differences of 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 (AT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wo habitats, Sichuan and Anhui provinces, China.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w... This study is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chemical differences of 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 (AT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wo habitats, Sichuan and Anhui provinces, China.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was applied to establishing the quantitative chemical fingerprints of ATRs. A total of 104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with the information of mass spectra and retention index (RI). Furthermor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 a sparse regulariz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subsampling was employed 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ability of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 After variable selection by LASSO, three chemical markers,β-elemene, α-selinene and α-asarone,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ATRs from two habitats, and the total classification correct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82.76% to 96.55%. The proposed LASSO-PLS-DA method can serve as an efficient strategy for screening marked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geo-herbalism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香水石斛花香成分及DeTPS6的克隆与表达
18
作者 孔兰 叶秀仙 +3 位作者 钟声远 林榕燕 林兵 钟淮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95-2105,共11页
花香是评价石斛商业价值的重要性状之一。为探究石斛花香物质的形成机理,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转录组测序和PCR技术分析了不同花期澳洲香水石斛花香物质变化及其与萜类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间... 花香是评价石斛商业价值的重要性状之一。为探究石斛花香物质的形成机理,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转录组测序和PCR技术分析了不同花期澳洲香水石斛花香物质变化及其与萜类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澳洲香水石斛中共检测到17种花香物质,其中1,4-二甲氧基苯、α-蒎烯和苯乙醇的含量相对较高,盛花期的花香释放量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和组织特异性。基于转录组数据,筛选到77个与萜类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成功克隆DeTPS6的全长,为1749 bp。DeTPS6蛋白具有萜类合成酶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属于TPS-b亚家族。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显示,DeTPS6定位于胞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结果显示,DeTPS6在澳洲香水石斛的盛花期中高表达,且呈现显著的昼升夜降的变化趋势,与花香物质的含量呈正相关。本研究为DeTPS6生物学功能的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花香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 萜类合成酶基因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石斛萜类合成酶基因DkTPS7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9
作者 孔兰 叶秀仙 +2 位作者 林榕燕 林兵 钟淮钦 《生物技术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0-169,共10页
【目的】萜类合成酶(terpene synthase,TPS)是参与萜类物质合成的关键酶,在植物花香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探究TPS基因在石斛花香气形成中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不同时期石斛花香气的动态变化及其形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 【目的】萜类合成酶(terpene synthase,TPS)是参与萜类物质合成的关键酶,在植物花香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探究TPS基因在石斛花香气形成中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不同时期石斛花香气的动态变化及其形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不同时期澳洲石斛花的香气成分差异;利用RT-PCR技术克隆DkTPS7,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系统检测其亚细胞定位;利用RT-qPCR技术检测其在不同品种、不同花发育时期和日变化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澳洲石斛中共检测到523种香气物质,萜类化合物是该品种香气中最丰富的挥发物。DkTPS7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797 bp,编码598个氨基酸,含有3个萜类合成酶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属于TPS-b亚家族;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DkTPS7定位于质体。RT-qPCR结果显示,DkTPS7的表达具有品种特异性,在澳洲石斛中高表达,‘杂交紫花’和麝香品种中几乎不表达;DkTPS7在始花期的澳洲石斛花中的表达量最高,盛花期次之;1 d中,DkTPS7基因表达量变化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从澳洲石斛花中克隆得到DkTPS7基因,其表达具有品种和时空特异性,且其表达模式与单萜类香气物质的积累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 萜类合成酶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榛子果仁中脂肪酸的成分及含量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席海源 梁锁兴 张芳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5期17-21,共5页
【目的】对不同品种榛子果仁中脂肪酸的成分及含量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检测晋榛1号、晋榛2号、辽榛3号、辽榛7号、辽榛8号、平欧48号、野生平榛和达维共8个榛子品种果仁中的脂肪酸成分和含量,并采用SP... 【目的】对不同品种榛子果仁中脂肪酸的成分及含量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检测晋榛1号、晋榛2号、辽榛3号、辽榛7号、辽榛8号、平欧48号、野生平榛和达维共8个榛子品种果仁中的脂肪酸成分和含量,并采用SPSS 22统计分析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脂肪酸种类丰富、含量较高,其中,油酸含量(71.62%±6.23%)>亚油酸含量(17.25%±5.55%)>棕榈酸含量(4.89%±0.46%)>硬脂酸含量(1.85%±0.44%),并且8个品种中的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略有差异,但其成分的相关性差异不显著。辽榛7号的脂肪酸总含量最高(98.44%),辽榛8号榛子果仁的油酸含量最高(78.76%),野生平榛果仁中亚油酸含量最高(25.51%)。8个品种榛子果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达到82%及以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达到63%以上。【结论】研究可为榛子新品种的选育、榛子果仁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为榛子加工品的品质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子 脂肪酸 SPSS 22 PEARSON相关性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