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在异味气体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侯畅 袁孟韬 +6 位作者 陈佳 尤巍 赵一凡 管航 李开开 郭磊 谢剑炜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46-1855,共10页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加速,异味气体污染成为重要环境问题,其低嗅觉阈值和多途径暴露对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威胁。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GC-MS)技术因其准确鉴定和灵敏定量能力,成为目前异味气体分析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文在近15年...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加速,异味气体污染成为重要环境问题,其低嗅觉阈值和多途径暴露对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威胁。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GC-MS)技术因其准确鉴定和灵敏定量能力,成为目前异味气体分析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文在近15年间的文献计量分析基础上,针对性总结了TD-GC-MS技术特征及发展趋势,继而对TD-GC-MS在不同来源异味气体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天然源、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消毒源等在内多类来源异味的特征识别和来源追溯进行了系统探讨。未来研究可聚焦人工智能数据模型构建、与电子鼻技术联用及便携式设备开发等方向,以提升异味气体自动化分析能力与现场监测效率,为环境污染防控和公共健康保障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异味 污染源解析 健康风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在遗传代谢病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兆群 江涛 +1 位作者 王晓榕 葛许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82-1284,共3页
遗传代谢病是氨基酸、糖、脂肪、激素、有机酸等多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的总称。该类疾病临床少见,个体差异性较大,且大多数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诊断较困难,因此需引起重视。目前,随着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等新项目的开展,这类... 遗传代谢病是氨基酸、糖、脂肪、激素、有机酸等多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的总称。该类疾病临床少见,个体差异性较大,且大多数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诊断较困难,因此需引起重视。目前,随着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等新项目的开展,这类疾病越来越多得到了早期的明确诊断。南京儿童医院儿科重危病人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4例遗传代谢疾病患儿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得到了明确的诊断,并进行相应的综合性治疗。现将本组患儿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遗传代谢病 儿科重危病人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姜油树脂中的挥发性及非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7
3
作者 战琨友 王超 +1 位作者 徐坤 尹洪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用超临界CO2萃取生姜根茎中的姜油树脂,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成分分析。从姜油树脂中分析出77种化合物,其中挥发油成分50种,主要是α-姜烯(22.29%)、β-倍半水芹烯(8.58%)、α-法尼烯(3.93%)、β-没药烯(3.87%)和α-姜黄... 用超临界CO2萃取生姜根茎中的姜油树脂,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成分分析。从姜油树脂中分析出77种化合物,其中挥发油成分50种,主要是α-姜烯(22.29%)、β-倍半水芹烯(8.58%)、α-法尼烯(3.93%)、β-没药烯(3.87%)和α-姜黄烯(2.63%)等倍半萜类化合物;姜辣素成分27种,主要成分为6-姜酚(9.38%)、6-姜烯酚(7.59%)和分析过程中由姜酚类或姜烯酚类化合物受热分解而形成的姜油酮(9.24%)。在姜辣素成分中,6-异姜酚、(Z)-10-异姜烯酚和(E)-10-异姜烯酚3种化合物是新发现的未见报道的化合物。实验中对这3种新化合物进行了质谱裂解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萃取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姜油树脂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顶空分析总状土木香精油成分
4
作者 严志宏 许金娣 +3 位作者 张臣 顿珠次仁 张宁方 罗珍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以产自四川的总状土木香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总状土木香精油的提取,建立总状土木香精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GC-MS)分析方法,并以顶空进样法进行挥发性成分的GC×GC-MS分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 以产自四川的总状土木香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总状土木香精油的提取,建立总状土木香精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GC-MS)分析方法,并以顶空进样法进行挥发性成分的GC×GC-MS分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精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径0.850 mm、浸泡时间6 h、提取时间10 h、液料比10∶1(mL∶g),该条件下精油得率为1.02%。利用GC×GC-MS对2种不同提取方式下的总状土木香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水蒸气蒸馏法共鉴定30个成分,而顶空进样共鉴定82个成分,共有成分8个,均主要以倍半萜类为主。而所得的总状土木香挥发性成分和含量有所差异,水蒸气蒸馏鉴定的主要精油成分和GC含量分别为土木香内酯29.65%、β-榄香烯28.11%、β-瑟林烯12.88%,顶空进样鉴定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和GC含量分别为土木香内酯46.34%和异土木香内酯4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状土木香 精油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恰好标度法的消费者评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植物乳的风味品质
5
作者 徐昕蓥 杨傲林 +7 位作者 郭洋帆 王颖 金泽源 张檬 王瑛瑶 王蓓 张秦 李玲楠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40-248,共9页
本实验以5种不同市售植物乳为样品,首先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植物乳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植物乳样品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随后通过专家感官评价小组定量描述... 本实验以5种不同市售植物乳为样品,首先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植物乳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植物乳样品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随后通过专家感官评价小组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找出气味和QDA属性之间相关联特征;结合消费者测评进行惩罚分析,探究各产品优先改进的感官属性及改进方向。通过GC-MS技术在5种不同的植物乳样品中共鉴定出9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香气化合物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是醛类、醇类和吡嗪类,这几类挥发性化合物为植物乳提供花生味、苦杏仁味、核桃味等多种坚果味。最后惩罚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植物乳无需改进,由单一植物来源制成的乳制品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定量描述分析 惩罚分析 植物乳 感官属性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分析不同残糖含量蓝莓酒体风味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利萍 丁昱文 +3 位作者 吴颜欣 邱树毅 戴怡凤 周鸿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4-300,共7页
蓝莓酒的风味会影响其质量与感官评价,因此研究蓝莓酒中的风味物质十分必要。该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研究2种半甜、2种半干蓝莓酒风味,发现4种蓝莓酒的苦味、涩味均表现出随残糖含量下降而逐渐升高的趋... 蓝莓酒的风味会影响其质量与感官评价,因此研究蓝莓酒中的风味物质十分必要。该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研究2种半甜、2种半干蓝莓酒风味,发现4种蓝莓酒的苦味、涩味均表现出随残糖含量下降而逐渐升高的趋势,酸味、后苦味、后涩味无显著性差异。4种蓝莓酒中,半甜型蓝莓酒中酯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半干型蓝莓酒,而半干型蓝莓酒中醇类化合物高于半甜型蓝莓酒。乙酸乙酯、萜品油烯、月桂酸乙酯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在半甜型蓝莓酒中含量较高,肉桂酸乙酯、苯甲酸乙酯、苯乙酸乙酯等化合物在半干型蓝莓酒中含量较高,正辛醇、乙酸与发酵程度无显著性关联。此外,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分析发现4种蓝莓酒中13种潜在差异标志物,并结合香气活度值研究发现meso-2,3-丁二醇与芳樟醇分别仅为半甜型与半干型的整体风味做出贡献,而大马酮、苯乙醇、异戊醇、乙酸的香气活度值> 500,为不同残糖含量蓝莓酒的整体风味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蓝莓酒 顶空固相微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电子舌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松针中6种常见微塑料 被引量:6
7
作者 韩卓 刘禹慧 +2 位作者 魏晓菲 李彭辉 宋善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9-1256,共8页
该研究基于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可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6种常见微塑料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3~... 该研究基于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可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6种常见微塑料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3~1.11μg,相对标准偏差为4.0%~12%(n=3),加标回收率为80.4%~93.3%。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来自武夷山、青海湖、大兴安岭等12个采样点的松针样品进行分析,得到6种微塑料的浓度范围为0.01~3.15μg·mg^(-1)。此外,样品中6种塑料均有检出,检出率依次为PE、PP和PS(100%)、PET(92%)、PC(60%)、PVC(8%)。该方法可为我国微塑料环境污染评估及环境行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 微塑料 松针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MS技术对红酸汤特征香气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莉 董玮 +1 位作者 严红光 袁玮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91,共8页
为明确红酸汤的特征香气成分,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贵州地区5种市售红酸汤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电子鼻结果表明,氮氧化合物、短链烷烃、无机硫化物、醇醚醛酮类化合物、有... 为明确红酸汤的特征香气成分,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贵州地区5种市售红酸汤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电子鼻结果表明,氮氧化合物、短链烷烃、无机硫化物、醇醚醛酮类化合物、有机硫化物为5种红酸汤的主要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5种红酸汤的特征香气成分可归为3类(W样品、H和G样品、Y和L样品)。运用GC-MS检测到5种红酸汤中含有醇类、酯类、酸类、烷烃类、酚类、醛类、酮类、醚类、烯烃类和其他类共157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经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分析,共筛选出乙醇、乙酸、十六酸乙酯、苯乙醇、1-丙醇、乙酸乙酯等25个VIP值>1的红酸汤关键特征香气物质。综上,利用两种检测技术进行协同分析,可获得较全面的红酸汤特征香气物质,研究结果可为改进红酸汤的风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物质 电子鼻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四特酒香气成分 被引量:12
9
作者 蒋玉洁 申明月 +3 位作者 谢明勇 刘倩 梅江 王玉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2-96,共5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四特酒中香气物质组成,研究盐离子浓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对四特酒香气物质萃取的影响,并阶段性优化分析条件。结果表明:当氯化钠浓度为0.2 g/m L、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四特酒中香气物质组成,研究盐离子浓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对四特酒香气物质萃取的影响,并阶段性优化分析条件。结果表明:当氯化钠浓度为0.2 g/m L、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30 min、解析时间为7 min时,萃取头吸附酒中香气成分的能力最好。在此实验条件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能够从四特酒中萃取到29种香气物质,其中酒中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酯类和醇类,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0.012%和38.166%。乳酸乙酯作为四特酒特征性香气物质,对形成其特香型风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测定了四特酒中各香气成分的组成及贡献模型,为全面了解特香型白酒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特酒 固相微萃取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葫芦巴净油的热裂解产物 被引量:8
10
作者 叶荣飞 程侠 +4 位作者 宋森川 李峰 黄飞 任成龙 宋化灿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3-88,共6页
采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氦气氛围中葫芦巴净油在300、400、500、600、700、800℃下的热裂解行为。结果表明:1在上述条件下共鉴定出86种裂解产物,主要是酯、酸、醇、烯烃类化合物;2裂解温度低于500℃时,... 采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氦气氛围中葫芦巴净油在300、400、500、600、700、800℃下的热裂解行为。结果表明:1在上述条件下共鉴定出86种裂解产物,主要是酯、酸、醇、烯烃类化合物;2裂解温度低于500℃时,检测到的成分基本相同;3裂解温度从600℃升至800℃,检测到危害性的苯系物种类增多、相对含量增大。此外,对葫芦巴净油裂解产物的致香机理和苯系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简单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葫芦巴净油 热裂解 致香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隔离开关故障气体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黎晓淀 左新宇 +1 位作者 黄成吉 姚唯健 《广东电力》 2011年第2期68-69,共2页
以广州华润热电有限公司220kV润洲联线隔离开关气室的故障为例,介绍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metal enclosed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GIS)故障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气相色谱... 以广州华润热电有限公司220kV润洲联线隔离开关气室的故障为例,介绍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metal enclosed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GIS)故障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图分析GIS故障时SF6的分解产物,根据分解产物的特征性判断设备的故障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隔离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土壤中芥子气及其降解产物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绪英 谢剑炜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5-47,28,共4页
建立了土壤样品中的芥子气(HS)及其降解产物硫二甘醇(TDG)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选择二氯甲烷为土壤中HS的萃取剂,亚氟蒸馏水为TDG的萃取剂,HS和TDG的萃取率分别为89.4%和93.2%,相对标准偏差为4.18%和4.32%。土壤样品中HS... 建立了土壤样品中的芥子气(HS)及其降解产物硫二甘醇(TDG)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选择二氯甲烷为土壤中HS的萃取剂,亚氟蒸馏水为TDG的萃取剂,HS和TDG的萃取率分别为89.4%和93.2%,相对标准偏差为4.18%和4.32%。土壤样品中HS和TDG含量分别为0.38~0.48μg/g和3.04~3.88 μg/g,最低检出限为0.004μg/g和0.02 μg/g(3σ,n=5)。应用GC/MS对染毒土样品中HS和TDG进行了检测,初步探讨了其质谱裂解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土壤 芥子 HS 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解析房县黄酒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慧杰 王娟 +4 位作者 王忠朝 黄明泉 刘永国 吴继红 张璟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49-255,I0005-I0010,共13页
为明晰房县黄酒的风味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感官评价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GC-MS)分析了... 为明晰房县黄酒的风味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感官评价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GC-MS)分析了房县发酵3 d的洑汁、干型黄酒、甜型黄酒中的香气轮廓及其挥发性成分,并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挥发性物质与香气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房县黄酒的香气主要为米香、醇香、花香、果香、甜香、酸香、糟香和烤香,浓郁的米香、果香、花香是房县黄酒的特色香气。在3种黄酒中共定性出205种挥发性成分,发酵3 d的洑汁挥发性成分的质量浓度最高(20867.26μg/L),其次是干型(16020.60μg/L)和甜型黄酒(14287.75μg/L)。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发现,β-苯乙醇、3-甲硫基-1-丙醇、丙酸乙酯、3-甲基丁醛、1-辛烯-3-醇、4-乙基苯酚、乙酸乙酯、壬醛、3-甲基-1-丁醇、1-丙醇、3-甲基丁酸、2-甲基-1-丙醇、乙酸苯乙酯与米香和甜香呈显著正相关,丁二酸二乙酯、乳酸乙酯、乙酸异戊酯、4-辛酮、十五酸乙酯与酸香、果香、糟香、醇香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县黄酒 顶空固相微萃取 全二维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和香气活度值解析及调控鸡蛋干关键风味物质 被引量:8
14
作者 董园园 李睿佳 张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20-225,共6页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对鸡蛋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olfactometry 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技术和香气活度值(odor act...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对鸡蛋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olfactometry 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技术和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其关键风味物质,实现对关键风味物质含量的调控。结果表明,鸡蛋干的关键风味物质为壬醛和正己醛,在整体风味中贡献油脂香、清香等气味。添加黄油和全脂奶粉均能显著提高鸡蛋干中2种关键风味成分的含量,其中黄油的作用尤为显著,黄油添加量为7%时,正己醛含量达最大值1 945.5 ng/g,比对照组提高了8.28倍(P <0.05),添加1%黄油时测定到壬醛最高含量524.2 ng/g,比对照组提高了71.8%(P <0.05)。利用R语言绘制Heatmap图分析结果显示,添加全脂奶粉和黄油组能显著改善鸡蛋干的风味,产生更多的醛类、醇类等阈值较低的芳香物质,可作为鸡蛋干特征风味强化的配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干 风味活性物质 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 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同时分析蔬菜或水果中189种农药残留化合物 被引量:21
15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7-520,共4页
农产品的全球化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普遍关注,促进了相关部门加快进行旨在加强对农药残留物分析方法专属性和增加测试样品数量方面的计划.这些需求使得我们必须开发可以从一次萃取的样品中,分析多种农药化合物的可靠而快速的分析方法.许... 农产品的全球化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普遍关注,促进了相关部门加快进行旨在加强对农药残留物分析方法专属性和增加测试样品数量方面的计划.这些需求使得我们必须开发可以从一次萃取的样品中,分析多种农药化合物的可靠而快速的分析方法.许多已经开发的分析方法只是适合于有限的农药残留化合物,例如用ECD,NPD等检测器,结果需要多次进样,而且需双柱进行分析确认. 多种农药残留的GC/MSD分析方法,由于其具有可以同时测定多种食品中的多种农药残留及代谢物的优点而越来越受到重视.此种方法准确、灵敏度高、快速及相对成本较低.本文着重介绍了GC/MSD技术及其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质谱联合技术 蔬菜 水果 农药残留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结合保留指数法测定普洱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27
16
作者 申明月 刘玲玲 +5 位作者 聂少平 谢建华 李昌 毛雪金 王远兴 谢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106,共4页
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技术对普洱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在利用NIST质谱检索库检索的基础上,结合保留指数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共鉴定出30种香气成分,同时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各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普... 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技术对普洱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在利用NIST质谱检索库检索的基础上,结合保留指数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共鉴定出30种香气成分,同时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各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普洱茶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烃类5类物质,其中醇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分别占总香气物质成分的47.73%和40.97%。样品中含量较高的6个化合物相对标准偏差在4.11%-6.59%之间,本法可为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成分 保留指数 顶空分析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有机磷杀虫剂的残留量 被引量:42
17
作者 帅琴 杨薇 +1 位作者 郑岳君 郑楚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276,共4页
建立了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 质谱(SPME GC/MS)联用测定水样中有机磷杀虫剂残留量的方法。探讨了影响SPME萃取效果的萃取头类型、萃取时间、解吸时间、离子强度等诸因素,优化了GC MS仪器条件。在优化的GC MS条件下,杀虫剂的响应值与浓... 建立了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 质谱(SPME GC/MS)联用测定水样中有机磷杀虫剂残留量的方法。探讨了影响SPME萃取效果的萃取头类型、萃取时间、解吸时间、离子强度等诸因素,优化了GC MS仪器条件。在优化的GC MS条件下,杀虫剂的响应值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敌敌畏0 40μg/L、甲基对硫磷0 01μg/L、马拉硫磷0 025μg/L、对硫磷0 004μg/L。方法用于实际水样分析,结果令人满意,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4 7%~110 0%。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预处理简单易行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测定 有机磷杀虫剂 农药残留量 水样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荔枝籽中脂肪酸的提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唐迪 赵婷 +1 位作者 邹烨 仰榴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86-289,共4页
目的:对番荔枝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和脂肪酸组成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番荔枝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甲酯化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番荔枝籽油得率为(24.17±1.08)%,番荔枝籽油脂中含有16种脂肪酸,主... 目的:对番荔枝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和脂肪酸组成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番荔枝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甲酯化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番荔枝籽油得率为(24.17±1.08)%,番荔枝籽油脂中含有16种脂肪酸,主要的脂肪酸为油酸(42.91%)、亚油酸(38.53%)、2,6,10,14-四甲基十五烷酸(15.43%)、十八碳三烯酸(1.33%)、花生油酸(1.27%)和十七烷酸(0.52%)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2.77%以上。结论:番荔枝油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籽 脂肪酸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大鼠脑部的神经甾体 被引量:8
19
作者 闫彩珍 侯艳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5,共4页
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大鼠脑部神经甾体的测定方法。游离型甾体和甾体硫酸酯分两步萃取。第一步用乙酸乙酯提取游离型甾体,第二步用氯仿/2 丁醇提取甾体硫酸酯,然后经固相萃取纯化。甾体硫酸酯进行溶剂解形成游离型甾体。游... 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大鼠脑部神经甾体的测定方法。游离型甾体和甾体硫酸酯分两步萃取。第一步用乙酸乙酯提取游离型甾体,第二步用氯仿/2 丁醇提取甾体硫酸酯,然后经固相萃取纯化。甾体硫酸酯进行溶剂解形成游离型甾体。游离型甾体和甾体硫酸酯分别经七氟丁酸酐衍生化后进行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经初步研究雄性大鼠脑部游离型神经甾体孕烯醇酮(PREG)、黄体酮(PROG)、别孕烯醇酮(AP)和脱氢表雄酮(DHEA)的含量分别为(8 53±1 11)ng/g,(7 01±2 60)ng/g,(1 17±0 19)ng/g,(0 92±0 20)ng/g。甾体硫酸酯孕烯醇酮硫酸酯(PREGS)和脱氢表雄酮硫酸酯(DHEAS)的含量分别为(5 94±2 03)ng/g和(1 93±0 92)ng/g。每一种神经甾体都有好的线性关系和准确度。该法适合同时测定大鼠脑部游离型和结合型甾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部 神经甾体 含量测定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游离型 结合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芝麻油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2
20
作者 陈俊卿 王锡昌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9-50,13,共3页
建立了采用顶空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芝麻油中的气味成分的方法。结果表明 :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 ,共检出并确定 47种成分 ,可归纳为 6组物质 ,分别为含氧的醇、醛、酯类、吡嗪类、噻唑类、噻吩类、呋喃类... 建立了采用顶空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芝麻油中的气味成分的方法。结果表明 :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 ,共检出并确定 47种成分 ,可归纳为 6组物质 ,分别为含氧的醇、醛、酯类、吡嗪类、噻唑类、噻吩类、呋喃类、硫醇及硫醚类、烃类。其中以吡嗪类、噻唑类、呋喃类为芝麻油中气味成分的主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质谱 顶空萃取 芝麻油 挥发性成分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味成分 数据库检索 NIST 分离鉴定 噻唑类 呋喃类 噻吩类 物质 吡嗪 含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