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鉴定清炖猪肉汤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 被引量:29
1
作者 徐永霞 陈清婵 +3 位作者 吴鹏 徐晓云 王可兴 潘思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74-277,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清炖猪肉汤的香气成分,并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进行分析。采用GC-MS分析鉴定得到4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酸类、醇类、烃类和呋喃类化合物;通过GC-O分析出1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清炖猪肉汤的香气成分,并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进行分析。采用GC-MS分析鉴定得到4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酸类、醇类、烃类和呋喃类化合物;通过GC-O分析出19种香气活性成分,根据香气强度的大小,确定己醛、(E,E)-2,4-壬二烯醛、2-十一烯醛、1-辛烯-3-醇、1-辛醇和保留指数值为912的未知化合物为清炖猪肉汤中的关键香味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味化合物 质联用技术(GC-MS)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 清炖肉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分析美味牛肝菌风味活性物质 被引量:17
2
作者 曹蓓 齐玉刚 +5 位作者 张春霞 刘安军 王丽霞 郑捷 白云 宋晓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3-137,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鉴定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成分及主要风味物质。通过实验鉴定出5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29种成分对美味牛肝菌的...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鉴定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成分及主要风味物质。通过实验鉴定出5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29种成分对美味牛肝菌的风味有贡献,还有3种呈味物质气相色谱检测不到。其中己醛、甲基吡嗪、3-甲硫基丙醛、2,6-二甲基吡嗪、1-辛烯-3-醇、2-戊基呋喃、2-乙基-6-甲基吡嗪、3-辛烯-2-酮、苯乙醛等化合物是美味牛肝菌主要的风味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 相色谱-质谱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 挥发性化合物 特征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和香气活度值解析及调控鸡蛋干关键风味物质 被引量:8
3
作者 董园园 李睿佳 张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20-225,共6页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对鸡蛋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olfactometry 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技术和香气活度值(odor act...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对鸡蛋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olfactometry 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技术和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其关键风味物质,实现对关键风味物质含量的调控。结果表明,鸡蛋干的关键风味物质为壬醛和正己醛,在整体风味中贡献油脂香、清香等气味。添加黄油和全脂奶粉均能显著提高鸡蛋干中2种关键风味成分的含量,其中黄油的作用尤为显著,黄油添加量为7%时,正己醛含量达最大值1 945.5 ng/g,比对照组提高了8.28倍(P <0.05),添加1%黄油时测定到壬醛最高含量524.2 ng/g,比对照组提高了71.8%(P <0.05)。利用R语言绘制Heatmap图分析结果显示,添加全脂奶粉和黄油组能显著改善鸡蛋干的风味,产生更多的醛类、醇类等阈值较低的芳香物质,可作为鸡蛋干特征风味强化的配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干 风味活性物质 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 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相色谱技术结合气相色谱-闻香技术解析中国传统晒露酱油香气活性成分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莉 陈双 +1 位作者 王栋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37-244,共8页
为解析形成我国传统晒露酱油独特香气特征的香气活性成分,应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技术(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萃取其挥发性组分,进一步采用正相色谱技术将挥发性组分萃取... 为解析形成我国传统晒露酱油独特香气特征的香气活性成分,应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技术(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萃取其挥发性组分,进一步采用正相色谱技术将挥发性组分萃取液分离为11个组分.通过气相色谱-闻香(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GC-O)技术在传统晒露酱油挥发性组分萃取液中共鉴定出80种香气活性成分,其中,香气强度较大(≥3)的3-甲硫基丙醛、乙酸乙酯、1-辛烯-3-醇、2-甲基丁酸、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香兰素、2-羟基-3-甲基-2-环戊烯-1-酮、葫芦巴内酯、HEMF(5-ethyl-4-hydroxy-2-methyl-3(2H)furanone)、HDMF(4-hydroxy-2,5-dimethyl-3(2H)-furanone)以及糠醇可能是中国传统晒露酱油潜在的关键香气活性成分.此外,3-甲基-4-戊内酯、泛内酯、芳樟醇、柠檬烯和双(2-糠基)二硫作为香气活性成分首次在我国传统晒露酱油中被鉴定到.研究结果丰富了对我国传统晒露酱油风味奥秘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晒露酱油 液液萃取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相色谱技术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O技术的景观设计用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分析
5
作者 沈熙为 曾彬 +1 位作者 葛梦婷 王敬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169,共11页
【目的】鉴定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及气味特征并分析其来源和释放机制,为马尾松气味数据库的构建及其作为景观木材在景观设计中的科学利用提供指导。【方法】以不同含水率的马尾松心、边材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GC-MS-O)... 【目的】鉴定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及气味特征并分析其来源和释放机制,为马尾松气味数据库的构建及其作为景观木材在景观设计中的科学利用提供指导。【方法】以不同含水率的马尾松心、边材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GC-MS-O)技术分析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释放特性。【结果】马尾松木材常温状态下释放的气味化合物共25种,主要有α-蒎烯(浓松木香)、莰烯(薄荷香,刺激)、柠檬烯(柠檬香,清香)、长叶烯(清凉)和(+)-环苜蓿烯(清香)等。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主要组分为萜类、醇类、烃类和醛类等,萜类占气味化合物总量的90.99%~96.58%(质量浓度)。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以薄荷樟脑、清香花香和木香为主,伴有果香和甜香,偶有较弱的杏仁和皮革混合香气味。随着含水率降低,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总质量浓度和气味强度呈先升后降趋势。边材气味化合物的种类、质量浓度和气味强度大于心材,含水率30%时,边材气味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和气味强度分别是心材的6.76和1.77倍。马尾松边材中含萜类、醇类、烃类和醛类等气味化合物,心材中仅萜类和烃类气味化合物稳定存在,偶有少量醇类化合物。单体气味化合物质量浓度与木材含水率相关,但相关性在心、边材中有所不同。单体气味化合物质量浓度与单体气味强度总体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因化合物种类、木材位置和木材含水率不同差异较大。【结论】薄荷樟脑、清香花香和木香是马尾松木材的主要气味,果香和甜香起气味修饰作用,整体上马尾松木材气味可带给人们舒缓、放松、愉快等心理感受。马尾松木材用作景观材料,对使用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均有积极作用,适宜用于大部分城市公园、儿童公园以及疗愈景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材料 马尾松 味化合物 味特征 环境健康 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O分析滇绿茶特征香气物质 被引量:6
6
作者 杨雪 王静 +2 位作者 胡月朦 韦朝领 翟小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5-565,共11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HS-SPME/GC-MS/O)技术,对滇绿茶的香气物质进行定性、相对定量以及感官分析。将26个茶样根据产地分为四组,通过绿茶传统感官审评和香气定量描述性分析(QDA)筛选出3个品质突出的滇绿茶样品。HS...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HS-SPME/GC-MS/O)技术,对滇绿茶的香气物质进行定性、相对定量以及感官分析。将26个茶样根据产地分为四组,通过绿茶传统感官审评和香气定量描述性分析(QDA)筛选出3个品质突出的滇绿茶样品。HS-SPME/GC-MS/O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3个样品中共鉴定出83种挥发性成分,总相对含量为10.694%,主要为醛、酮和芳香族化合物,对应的主要香气物质有22种。综合仪器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得出,香气强度最高的化合物有2,3-辛二酮(奶香)、月桂烯(柑橘香/花香)、(E,E)-2,4-庚二烯醛(花香)、苯甲醛(杏仁味)、芳樟醇(柑橘香/花香)、二氢芳樟醇(柠檬味/甜香)、香叶醇(玫瑰香/柑橘味)、柠檬烯(柑橘味)、香叶基丙酮(青草味)、二甲基硫醚(玉米香)、3-甲基丁醛(麦芽香)、6-甲基-5-庚烯-2-酮(爆米花香/烘烤香)、别罗勒烯(罗勒草香)、己醇(青草味/杏仁味)、水杨酸甲酯(清凉/薄荷味)、β-大马士酮(煮苹果味)、茉莉酮(花香)和β-紫罗兰酮(花香),上述化合物为滇绿茶特征香气成分。该研究为滇绿茶香气品质提升和工艺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绿茶 特征香 顶空固相微萃取 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GC-MS/O)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TA和GC-MS-O的不同牧场牛奶感官特性及香气活性物质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韩颢颖 王亚东 +5 位作者 韩兆盛 王蓓 付翠霞 赵爽 乔琳雅 姚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9,共7页
采用勾选所有适合项(check-all-that-apply,CATA)法、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以及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技术对影响4个牧场牛奶感官差异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CATA问卷结果显示,奶香味、奶油味、香甜味、奶腥味、塑... 采用勾选所有适合项(check-all-that-apply,CATA)法、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以及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技术对影响4个牧场牛奶感官差异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CATA问卷结果显示,奶香味、奶油味、香甜味、奶腥味、塑料味、蒸煮味、金属味在4个牛奶样品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一牧最受参与者喜欢,三牧和四牧的喜好度评分较低。4个牧场牛奶样品通过嗅闻得到14种气味强度不低于1的香气活性物质。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将感官数据、香气活性物质以及牛奶样品进行关联,结果显示:一牧奶香味和奶油味较为突出,与2-庚酮、丁酸、癸酸、己酸等化合物相关性强;二牧具有香甜味,这可能与柠檬烯的浓度有关;三牧的金属味、塑料味、奶腥味突出,与1-辛烯-3-醇有关。四牧与蒸煮味有关,该气味特征主要来自己醛和苯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场 勾选所有适合项 活性物质 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和GC-O联用法分析佛手精油关键香气成分 被引量:23
8
作者 杨君 郜海燕 +5 位作者 储国海 李泽桦 牛云蔚 蔡铭 胡安福 蒋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94-197,共4页
研究佛手精油的挥发性物质和关键香气成分。佛手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对挥发性物质和香气成分进行分析... 研究佛手精油的挥发性物质和关键香气成分。佛手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对挥发性物质和香气成分进行分析。GC-MS-O检测出3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34.69%)、γ-松油烯(20.42%)、β-甜没药烯(4.59%)。采用稀释法和强度法分析发现D-α-蒎烯、D-柠檬烯、β-芳樟醇、别罗勒烯、4-松油醇、α-佛手柑烯具有较大的香气强度;D-α-蒎烯、β-蒎烯、β-罗勒烯、橙花乙酸酯、α-佛手柑烯具有较大风味稀释因子。综合分析认为D-α-蒎烯和α-佛手柑烯是佛手精油的关键特征香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精油 成分 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O联用分析不同加工工艺亚麻籽油特征香气成分 被引量:30
9
作者 于文龙 郝楠 +3 位作者 吴凯晋 桑亚新 宋春丽 王向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66-272,共7页
以河北省张家口地区不同加工工艺的亚麻籽油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对亚麻籽油香气成分进行萃取分离,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分析热榨亚麻籽油和冷榨亚麻籽油的挥发性物质构成,并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技术对2 种不同加工... 以河北省张家口地区不同加工工艺的亚麻籽油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对亚麻籽油香气成分进行萃取分离,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分析热榨亚麻籽油和冷榨亚麻籽油的挥发性物质构成,并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技术对2 种不同加工工艺的亚麻籽油关键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出热榨亚麻籽油特征性香气成分共16 种,包括7 种醛类、4 种杂环类、3 种醇类、1 种酸类、1 种酯类。冷榨亚麻籽油共鉴定出14 种特征性香气成分,包括6 种醛类、4 种醇类、3 种酸类、1 种酯类,冷榨亚麻籽油和热榨亚麻籽油共有香气成分7 种。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E)-2-己烯醛是热榨亚麻籽油特有香气成分,是其烤香味、油脂味的重要来源;乙酸是冷榨亚麻籽油特有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 热榨 冷榨 成分 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E-GC-O-MS鉴定浓香葵花籽油香气活性物质 被引量:14
10
作者 师瑞 尹文婷 +2 位作者 马雪停 汪学德 王岸娜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3-117,共5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萃取浓香葵花籽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GC-O-MS)对香气活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SDE的最佳萃取条件为:二氯甲烷40 mL,加油量40 g,水添加量200 mL,萃取时间3 h。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9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萃取浓香葵花籽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GC-O-MS)对香气活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SDE的最佳萃取条件为:二氯甲烷40 mL,加油量40 g,水添加量200 mL,萃取时间3 h。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9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醛类(29.29%)、杂环类(29.10%)、萜烯类(26.79%)、醇类(3.08%)、烯烃类(1.78%)、酮类(1.47%)、烷烃类(0.57%)、酯类(0.43%)和酸类(0.25%)。GC-O鉴定出24种香气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吡嗪类物质,赋予浓香葵花籽油烤香味;萜烯类物质,赋予其包括松针味的植物清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油 同时蒸馏萃取 挥发性风味物质 活性物质 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GC-O的不同地区红茶特征香气及分子感官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郑芳玲 甘诗雅 +8 位作者 赵蕾 陈颖琦 赵潇奕 姜青 邱桐 张莹 郑鹏程 夏涛 戴前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62-268,共7页
为探究不同地区红茶特征香气差异,采用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嗅闻联用技术,并计算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合感官评价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安徽省祁门红茶、湖北省宜昌红茶、云南省滇红和广东省英德... 为探究不同地区红茶特征香气差异,采用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嗅闻联用技术,并计算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合感官评价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安徽省祁门红茶、湖北省宜昌红茶、云南省滇红和广东省英德红茶的特征香气的感官属性及化学基础。结果表明,4个地区红茶在花香、甜香、草药香等7种特征香气感官属性上存在差异,并筛选出24种具有香气活性的关键差异化合物(P<0.05,OAV>1)。香叶醇对红茶香气贡献度最高,在祁红中OAV高达16581.33,其次依次是宜红(7463.65)、滇红(2832.13)和英红(467.96)。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β-紫罗酮、香叶醇和吲哚等化合物形成了祁红的花香和甜香,叶醇、α-松油醇等形成了滇红的果香和木质香,(Z)-呋喃型氧化芳樟醇、2-庚醇等形成了英红的草药香。在分子水平上,阐明了4个地区红茶特征香气轮廓及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香 差异挥发性化合物 相色谱-嗅闻仪联用技术 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O-MS技术的植物肉风味特征及像真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涵 李佳颖 +3 位作者 刘娜 董婷 孙媛霞 邢竹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47-258,共12页
为探究市售植物肉的风味特征及像真性,本实验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对3类国产植物肉产品及对应种类动物肉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识别和差异分析。在植物鸡肉、植物牛肉、植物猪肉中分别定性检出30,35和30种... 为探究市售植物肉的风味特征及像真性,本实验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对3类国产植物肉产品及对应种类动物肉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识别和差异分析。在植物鸡肉、植物牛肉、植物猪肉中分别定性检出30,35和30种风味活性物质。仪器测定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明确构成三类植物肉的关键风味物质均以醛类物质为主,分别为庚醛(橡胶味、肉脂香)、(E)-2-辛烯醛(清香、肉脂香)、(E)-2-壬烯醛(肉脂香、咸味、酱香)、(E,E)-2,4-癸二烯醛(肉脂香)。此外,植物鸡肉组的关键风味物质还有壬醛(芹菜味)、癸醛(蒜味、酸味)和(E,E)-2,4-壬二烯醛(肉脂香、酱香);植物牛肉组的关键风味物质还有:癸醛(豆腥味、烤葱香)、乙基麦芽酚(油脂味)、甲基糠基二硫醚(焙烤香)和(E,E)-2,4-壬二烯醛(肉脂香);植物猪肉组的关键风味物质还有:(E)-2-十一烯醛(煎烤香)、(E,Z)-2,4-癸二烯醛(酱香)和2-乙酰基噻唑(生豆味)。本研究表明醛类物质是组成植物肉整体香气特征的关键呈香物质,加工过程中香辛料风味物质具有掩蔽和模拟作用,为进一步优化和增强植物肉风味特征的像真性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特征 植物肉 动物肉制品 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 植物肉像真性 相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枣花挥发性物质的分析及特征香气成分的鉴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瑜 代晨曦 +2 位作者 史学伟 张煜晨 程卫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73-280,共8页
以沙枣花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其中的香气物质,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技术确定沙枣花中特征香气成分,应用主成分分析与感官评价确定沙枣花不同感官属性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对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沙枣花挥... 以沙枣花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其中的香气物质,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技术确定沙枣花中特征香气成分,应用主成分分析与感官评价确定沙枣花不同感官属性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对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沙枣花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筛选出对沙枣花特征风味起决定作用的特征成分。结果表明通过GC-MS分离分析,鉴定出139种物质,通过GC-O检测出63种沙枣花香气成分,包括13种醛类、7种酮类、14种酯类、11种醇类、4种酚类、5种酸类和9种其它物质,其中香气强度高的物质17种。通过GC-O及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15种风味活性物质,其中关键性风味物质(香气强度> 3)包括肉桂酸乙酯、肉桂酸甲酯、苯乙酸乙酯、苯乙醇、苯甲醛、苯乙醛、异戊醛、桂酸异丙酯、叶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枣花 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 主成分分析 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牛肉贮藏过程中气味活性化合物变化及异味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潘晓倩 周慧敏 +9 位作者 李素 张顺亮 赵冰 刘梦 朱宁 吴倩蓉 王守伟 乔晓玲 臧明伍 刘博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40-248,共9页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气味活性值研究卤牛肉常温贮藏期间(0、3、6、9、12个月)气味活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感官评价综合分析异味相关的特征化合物。结果表明:共有52种气味活性值不小于0.1的气味活性...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气味活性值研究卤牛肉常温贮藏期间(0、3、6、9、12个月)气味活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感官评价综合分析异味相关的特征化合物。结果表明:共有52种气味活性值不小于0.1的气味活性化合物,其中醛类物质最多(13种);醛类和醇类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4.53%~70.55%和27.72%~57.91%。贮藏期间卤牛肉色泽变暗,弹性降低,贮藏后期香气逐渐减弱,异味明显加重,可接受度降低,主成分分析可较好地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的卤牛肉样品。相关性分析发现,分别有16、12种气味活性化合物与风味感官评分和贮藏时间显著相关,结合气相色谱-嗅闻鉴定,1-辛烯-3-醇、庚醛、正辛醛、壬醛、癸醛、反,反-2,4-癸二烯醛、2-壬酮、辛酸可能是产生异味的主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牛肉 吹扫捕集-热脱附-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 味活性化合物 异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特征香气成分的鉴定及感知交互作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牛云蔚 马一玮 +3 位作者 肖作兵 洪鎏 赵伟 蔡昊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2-300,共9页
对红茶的特征香气挥发性化合物进行鉴定,之后对红茶的香气轮廓进行深入剖析,继而对重要特征化合物进行香气感知交互作用的探索,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矢量模型以及Steven定律在此体系上的应用。以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溶剂辅助蒸发萃取结合气... 对红茶的特征香气挥发性化合物进行鉴定,之后对红茶的香气轮廓进行深入剖析,继而对重要特征化合物进行香气感知交互作用的探索,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矢量模型以及Steven定律在此体系上的应用。以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溶剂辅助蒸发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对化合物的香气进行评估,得到了51种较为特征的香气化合物,红茶最主要的香气物质是醇类和醛类,其中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以及香气强度记录结果显示了芳樟醇、苯乙醇、(Z)-3-己烯醇、香叶醇以及水杨酸甲酯等化合物具有较高的香气贡献。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关联化合物与香气特征,基于灰色关联度法将电子鼻传感器与香气轮廓进行匹配,以达到全面剖析红茶香气的目的,继而利用Feller加和模型进行香气感知交互作用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修正矢量模型以及Steven定律在此体系上的应用,10组二元化合物中有8组表现了掩盖作用,2组表现为协同作用。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达到为红茶重要风味物质研究提供参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 溶剂辅助蒸发萃取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 感知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暗纹东方鲀蒸制鱼肝中特征气味物质的鉴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秦晓 王锡昌 陶宁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57-62,68,共7页
通过比较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固相萃取整体捕集法(MMSE)对暗纹东方鲀鱼肝的挥发性物质的提取效果,选用固相萃取整体捕集技术(MMS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含量以及主体风味物质... 通过比较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固相萃取整体捕集法(MMSE)对暗纹东方鲀鱼肝的挥发性物质的提取效果,选用固相萃取整体捕集技术(MMS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含量以及主体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6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醛类10种,含氮含硫化合物14种,酮类5种,醇类5种,芳香族11种,烷烃类15种,酸类1种,酯类2种。进一步分析表明,共8种物质对养殖暗纹东方鲀蒸制鱼肝的挥发性风味有较大贡献,分别是1-戊烯-3-醇、1-戊烯-3-酮、2-乙基呋喃、异戊酸、1,3-辛二烯、苯乙烯、2-乙基吡啶和苯甲醛。MMSE-GC-MS结合GC-O来分析养殖暗纹东方鲀蒸制鱼肝的风味是非常便捷和高效的,并且为开发产品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鱼肝 同时蒸馏萃取 固相萃取整体捕集技术 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GC-MS-O)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苔浸膏中关键气味活性化合物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璟琳 李娟 +3 位作者 王娟 孙宝国 刘玉平 黄明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87-1394,共8页
香气是评价浸膏品质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浸膏中的香气成分可以为浸膏的应用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两种方法结合GC-MS对树苔浸膏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AE... 香气是评价浸膏品质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浸膏中的香气成分可以为浸膏的应用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两种方法结合GC-MS对树苔浸膏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AEDA)对树苔浸膏中的香气活性物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利用SPME和SAFE两种前处理方法共鉴定出102种挥发性成分,香气活性成分为27种,其中香气稀释因子(flavordilutionfactor,FD因子)较高(FD≥9)的为β-苔黑酚羧酸甲酯、戊酮酸乙酯、苔黑酚羧酸乙酯、赤星衣酸乙酯、壬酸乙酯、庚酸乙酯、苯乙酸乙酯。进一步的定量及气味活度值(OAV)计算确认关键气味活性化合物为β-苔黑酚羧酸甲酯、苔黑酚羧酸乙酯、庚酸乙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苔浸膏 固相微萃取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相色谱-嗅闻检测技术 关键味活性化合物 香料与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段式婴儿配方奶粉香气特征及主要香味物质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馨予 李若彤 +5 位作者 张文欣 王春光 蒋士龙 张永久 朱保庆 李懿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0-329,共10页
婴幼儿配方奶粉成为母乳外广泛应用的婴儿食品,其香气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产品的感官质量,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按照不同月龄,婴幼儿配方奶粉可以分为1段(0~6个月)、2段(6~12个月)、3段(12~24个月)等段式。本研究组合应用定量描... 婴幼儿配方奶粉成为母乳外广泛应用的婴儿食品,其香气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产品的感官质量,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按照不同月龄,婴幼儿配方奶粉可以分为1段(0~6个月)、2段(6~12个月)、3段(12~24个月)等段式。本研究组合应用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技术及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rbitrap-mass spectrometry,GC-Orbitrap-MS)等技术研究了不同段式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香气特征及主要香味物质。结果表明,不同段式的奶粉的香气轮廓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奶香味、鱼腥味、豆腥味、整体腥味等4种属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甜香、谷物味等2种属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GC-OMS分析共鉴定到24种关键化合物,其中醛类化合物达到15种,酮类化合物有4种,醇类化合物4种及1种呋喃类化合物;对3个样品进行GC-Orbitrap-MS分析,共鉴定到包括18种醛类、9种酮类、6种醇类等在内的47种化合物,覆盖了GC-O-MS鉴定到的所有化合物;GC-Orbitrap-MS鉴定的化合物中有41种化合物在3个段式样品间具有显著差异。综上,不同段式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香气轮廓和主要呈香组分存在差异,本研究的开展为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感官品质控制和提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奶粉 定量描述分析(QDA) 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GC-O-MS) 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GC-Orbitrap-MS) 醛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远东产落叶松木材的气味释放
19
作者 张思琪 沈隽 +1 位作者 王伟东 陈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3-202,共10页
【目的】我国木材资源相对匮乏,每年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针叶木材,其中俄罗斯远东产落叶松占有很大的比例。落叶松木材以其生长迅速、耐腐蚀性高、力学强度大、纹理美丽等优点,成为常见的建筑、家具和人造板用材。拟将俄罗斯远东产落叶... 【目的】我国木材资源相对匮乏,每年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针叶木材,其中俄罗斯远东产落叶松占有很大的比例。落叶松木材以其生长迅速、耐腐蚀性高、力学强度大、纹理美丽等优点,成为常见的建筑、家具和人造板用材。拟将俄罗斯远东产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丰富常用木材加工树种木材的气味物质数据库。【方法】以俄罗斯远东产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技术探究不同温度环境条件下木材所释放的挥发性、极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组分、浓度和气味特征。【结果】俄罗斯远东产落叶松木材共释放出94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11种极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包括91种气味活性化合物,芳香族类和烯烃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气味活性组分。木材关键气味活性化合物分别为1-甲基-2-(1-甲基乙基)-苯、苯、对二甲苯、1R-à-蒎烯、α-蒎烯、1-甲基-4-(1-甲基亚乙基)-环己烯、莰烯、à-石竹烯、柠檬烯、乙醛、醋酸,这11种物质对俄罗斯落远东产叶松木材的气味特征影响最大。根据积分效应,鉴定到的气味共分为芳香调、木质调、甜香调、辛辣调、刺鼻调和其他调6种香型。【结论】随着温度的升高,木材释放气味活性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和气味强度明显增大,甜香调和芳香调始终为主要香型,为整体气味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 俄罗斯远东产落叶松木材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极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味活性化合物 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草果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洪锦 吴长喜 +3 位作者 田应菊 赵志静 葛长荣 肖智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71-278,共8页
为研究新鲜草果营养成分及风味特征物质。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色谱-嗅闻对新鲜草果营养成分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新鲜草果中水分含量最高,为70.61%,粗脂肪为2.35%,粗蛋白为2.76%,总灰分... 为研究新鲜草果营养成分及风味特征物质。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色谱-嗅闻对新鲜草果营养成分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新鲜草果中水分含量最高,为70.61%,粗脂肪为2.35%,粗蛋白为2.76%,总灰分为5.94%。新鲜草果中共检测到30种脂肪酸,含量在0.10~3.45 mg/mL之间,其中,饱和脂肪酸12种,占总量的57.99%,不饱和脂肪酸18种,占总量的47.23%。在检测到的9种氨基酸中,赖氨酸的含量最高,缬氨酸的含量最低。通过与标准品的香气特征、质谱、保留指数进行比对,从中鉴定出4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中,柠檬醛、(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E)-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反-2-十二烯醛、反-2-辛烯醛等物质含量较高。根据香气强度值及其气味活性值确定新鲜草果的关键香气成分为反-2-十二烯醛、(E,Z)-2,4-癸二烯醛、反-2-辛烯醛、正辛醛、4-异丙基甲苯、(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E)-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柠檬醛、桉叶油醇9种物质。研究结果为新鲜草果干燥加工、产品开发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草果 氨基酸 脂肪酸 相色谱-嗅闻联用技术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