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仪结合气味活力值鉴定槟榔香六堡茶关键香气物质 |
陈国和
胡腾飞
王乐涯
欧行畅
李勤
黄建安
刘仲华
王超
|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8
|
|
|
2
|
基于SBSE-GC-O-MS技术‘梅占’茶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
欧晓西
黄慧清
李秋明
余欣茹
姜能宝
林宏政
郑玉成
孙云
|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3
|
基于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品种羊肉煮制风味特征 |
陈鹏羽
张德权
李少博
王卫
徐乐
张佳敏
张锐
陈丽
|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9
|
|
|
4
|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法分析20种辛香型香辛料香气活性成分 |
曹博雅
蒲丹丹
郑瑞仪
孟瑞馨
孙宝国
张玉玉
|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8
|
|
|
5
|
香气活性值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分析辣椒油的关键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
余进
曾艳
白艳
张良
|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
6
|
SAFE结合GC-MS/O分离分析29种淡香型天然香辛料香气活性成分 |
蒲丹丹
孟瑞馨
曹博雅
郑瑞仪
孙宝国
张玉玉
|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
7
|
基于SBSE-GC-O-MS技术的3个代表性乌龙茶品种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
黄慧清
郑玉成
胡清财
吴晴阳
杨云
欧晓西
赵梦莹
孙云
|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7
|
|
|
8
|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鉴定清炖猪肉汤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 |
徐永霞
陈清婵
吴鹏
徐晓云
王可兴
潘思轶
|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9
|
|
|
9
|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嗅闻法分析异味薏米的异味成分 |
陈光静
郑炯
丁涌波
陈晓龙
夏季
阚建全
|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5
|
|
|
10
|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分析美味牛肝菌风味活性物质 |
曹蓓
齐玉刚
张春霞
刘安军
王丽霞
郑捷
白云
宋晓娣
|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7
|
|
|
11
|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分析红枣白兰地风味成分 |
李树萍
邱诗棋
吴宛芹
张莹
李珊珊
李美萍
张生万
|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3
|
|
|
12
|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分析双孢蘑菇汤的风味活性物质 |
李琴
朱科学
周惠明
|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9
|
|
|
13
|
基于GC-MS和嗅闻仪联用的天然苹果香精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
马永昆
李祥波
蒋家奎
|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0
|
|
|
14
|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分析牦牛肉的“膻味”成分 |
吕玉
史智佳
曲超
贡慧
乔晓玲
|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
15
|
四通道色谱分离仪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烟叶中的多环芳烃 |
马军
滕应
陆引罡
甘信宏
任文杰
马文亭
|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
16
|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法测定不同品牌红腐乳挥发性风味物质 |
刘娜
邓莉
张俊杰
|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
2017 |
18
|
|
|
17
|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分析烟熏液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
吕玉
臧明伍
史智佳
曲超
乔晓玲
|
《肉类研究》
|
2012 |
8
|
|
|
18
|
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仪在石油炼制分析中的应用 |
张月琴
|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
19
|
基于TD-GC-O-MS及感官评价分析医用级聚氯乙烯树脂气味物质 |
邓莹楠
唐毓婧
张桦
孙姝琦
康鹏
李可
|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20
|
基于直接-气相色谱-嗅闻的整体感官评价模式分析泸香型白酒的关键香气成分 |
施珂
孙啸涛
沈才洪
敖灵
郑福平
黄明泉
孙金沅
李贺贺
|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
2020 |
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