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气制乙苯塔底高沸物组成的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婷婷 姜恒 宫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6-666,共1页
关键词 相色谱 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塔底油高沸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淀粉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春波 刘志华 +4 位作者 陈永宽 钟仙芳 王昆淼 何沛 缪明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65-1269,1273,共6页
应用同步热分析法对淀粉样品进行了热失重研究。分别在氮气和氮氧(91+9,体积比)混合气氛围中,对淀粉样品在动态升温条件下的热重、微分热重和温度变化曲线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将315℃和350℃时所得的热解产物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 应用同步热分析法对淀粉样品进行了热失重研究。分别在氮气和氮氧(91+9,体积比)混合气氛围中,对淀粉样品在动态升温条件下的热重、微分热重和温度变化曲线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将315℃和350℃时所得的热解产物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在氮气和氮氧混合气氛围下共检出并鉴定了51种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热分析 傅里变换红外光 相色谱-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量质摘酒模型的初步探索及应用研究
3
作者 廖丽 张贵宇 +4 位作者 邹永芳 朱雪梅 彭厚博 张维 李雁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0-196,共7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准确的量质摘酒技术,该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不同等级原酒(酒头、中段酒、尾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提取主成分。通过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获取光谱,对其...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准确的量质摘酒技术,该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不同等级原酒(酒头、中段酒、尾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提取主成分。通过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获取光谱,对其进行光谱预处理及波长筛选,结合主成分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并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构建量质摘酒模型。结果表明,PCA提取出17种主成分,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及支持向量回归(SVR)方法构建回归预测模型较优,其决定系数R^(2)与均方根误差(RMSE)均值分别为0.8951、0.03;结合RF构建的量质摘酒模型效果较好,其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分别为99.10%、99.62%、9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变换红外光 相色谱-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量质摘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分析-单滴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考察咖啡酸的热解行为 被引量:7
4
作者 杨继 杨柳 +2 位作者 朱文辉 吴亿勤 曹秋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9-934,共6页
采用热重分析-单滴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TG-SDME-GC-MS)联用系统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咖啡酸的热解行为。设定热重分析仪5℃/min的升温速率及400mL/min的氮气流量,在160~360℃温度范围内,采用乙醇对热解逸出物质进行单滴微萃取... 采用热重分析-单滴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TG-SDME-GC-MS)联用系统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咖啡酸的热解行为。设定热重分析仪5℃/min的升温速率及400mL/min的氮气流量,在160~360℃温度范围内,采用乙醇对热解逸出物质进行单滴微萃取,然后利用GC-MS分离分析,监测了咖啡酸5种主要热解逸出产物相对含量随温度升高的动态变化情况。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咖啡酸所对应各失重点固体剩余物的特征官能团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咖啡酸热失重的主要原因是在240~360℃产生大量的邻苯二酚,在200~220℃热解产生4-乙基邻苯二酚。另外,咖啡酸在230℃下已完全裂解。该方法的建立为温度连续上升模式下的物质热解行为分析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 单滴微萃取 相色谱- 傅里变换红外光 热分解 逸出组分 咖啡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的未知涂料成分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青华 林勤保 +3 位作者 关伟焰 马洪生 魏晓芬 王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71-1579,共9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定性分析了未知涂料的主要化学组成。将涂料恒温烘干成膜,剪裁成条状和碎片状,经乙腈、甲醇超声提取,四氢呋喃溶解后,分别取条状涂膜及其四氢呋喃不溶物进行FT-IR分析,结合吸...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定性分析了未知涂料的主要化学组成。将涂料恒温烘干成膜,剪裁成条状和碎片状,经乙腈、甲醇超声提取,四氢呋喃溶解后,分别取条状涂膜及其四氢呋喃不溶物进行FT-IR分析,结合吸收峰特征、谱库检索定性。结果表明,涂料成膜物质主要是丙烯酸酯。将涂料样品及其乙腈和甲醇提取液,分别进行GC-MS分析并结合保留指数、谱库及文献筛查定性。结果表明,涂料溶剂由2-乙基己醇、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乙酮等组成;可能的助剂成分主要包括1-甲基萘、棕榈酸甲酯、α-甲基苯乙烯、2,4-二叔丁基苯酚、2,4-二甲基-6-叔丁基苯酚、油酸酰胺等;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辛酯是未知涂料中的聚合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 成分分析 傅里变换红外光 相色谱- 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法应用于三种缩叶藓属植物的分类 被引量:3
6
作者 孔黎春 余鹏 程存归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5-409,共5页
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HAT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了3种缩叶藓属植物齿边缩叶藓、多枝缩叶藓和中华缩叶藓的红外谱图,运用离散小波变换对吸收较为相似的3种缩叶藓属植物的红外谱图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分析比较后选择第三,四分... 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HAT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了3种缩叶藓属植物齿边缩叶藓、多枝缩叶藓和中华缩叶藓的红外谱图,运用离散小波变换对吸收较为相似的3种缩叶藓属植物的红外谱图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分析比较后选择第三,四分解层进行特征向量的提取,利用所得到的特征变量进行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训练,再将训练出来的网络对不同产地的3种缩叶藓属植物的红外谱图离散小波提取后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通过对120个不同样本的验证,说明能够采用基于FTIR-离散小波进行数据压缩后进行特征变量的提取及径向基神经网络分类法对3种缩叶属植物齿边缩叶藓、多枝缩叶藓和中华缩叶藓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变换红外光 离散小波特征提取 径向基神经网络 藓属植物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葡萄糖的热分解产物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春波 申钦鹏 +6 位作者 杨光宇 司晓喜 何沛 王昆淼 张宏宇 刘志华 缪明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42-1347,共6页
应用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葡萄糖的热分解产物。葡萄糖样品在同步热分析条件下,分别在氮气和氮氧混合气氛围中进行热解,同时进行红外扫描,根据样品的热重曲线和红外谱图进行判定和选择GC-MS温度点,裂解产物... 应用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葡萄糖的热分解产物。葡萄糖样品在同步热分析条件下,分别在氮气和氮氧混合气氛围中进行热解,同时进行红外扫描,根据样品的热重曲线和红外谱图进行判定和选择GC-MS温度点,裂解产物进入GC-MS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葡萄糖在220℃,300℃,350℃和470℃下的热分解产物中共检出44种化合物;葡萄糖在高温下的热裂解产物中共检出76种化合物。分析结果对葡萄糖在不同温度下的应用有较好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析 傅里变换红外光 相色谱- 热分解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自解卷积-红外光谱分析法应用于中药天麻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成则丰 徐锐 程存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19-1722,共4页
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HATR-FTIR)对不同产地的野生及种植天麻与伪品芭蕉芋、芋及马铃薯进行了测定,并通过傅里叶自解卷积(FSD)进行了转换。在各种带宽因子及增强因子下对真伪品傅里叶自解卷积红外光谱的差异程... 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HATR-FTIR)对不同产地的野生及种植天麻与伪品芭蕉芋、芋及马铃薯进行了测定,并通过傅里叶自解卷积(FSD)进行了转换。在各种带宽因子及增强因子下对真伪品傅里叶自解卷积红外光谱的差异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带宽因子在75.0-76.0,增强因子为3.2时,天麻与伪品的FSD-IR的差异程度最为明显。结果表明,尽管从FTIR中很难发现野生及种植天麻、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天麻之间的差异,但从FSD-IR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异。而天麻正品与伪品之间的FSD-IR差别也较大。因此该法可简便、快速、准确地识别不同的天麻及其伪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变换红外光 傅里自解卷积 天麻 伪品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橡塑海绵的热氧降解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国山 王万卷 +2 位作者 徐晓强 叶元坚 刘志健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91-1494,共4页
采用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TGA-FTIR)研究了空气中橡塑海绵的热氧降解行为。考察了材料在3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并对材料失重过程逸出的气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橡塑海绵有两个失重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材料的失... 采用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TGA-FTIR)研究了空气中橡塑海绵的热氧降解行为。考察了材料在3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并对材料失重过程逸出的气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橡塑海绵有两个失重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材料的失重速率增加,最大失重速率温度有所升高;第一失重阶段是橡塑海绵中丁腈橡胶(NBR)和聚氯乙烯(PVC)官能团的热解,主要生成氯化氢及氰酸类气体;第二失重阶段是橡塑海绵中碳链的热氧降解,主要生成二氧化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傅里变换红外光 橡塑海绵 热氧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喇曼和红外光谱法研究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多晶膜结晶质量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利萍 唐春玖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09-1513,共5页
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多晶膜的宏观性能(颜色和透光性)与微观性能(结晶质量、相纯度和氢杂质含量)之间的关系,喇曼谱与金刚石膜中氢杂质含量(红外光谱测得)的关联性.给出了根据颜色和透明度来区分样本膜质量的实验依据,颜色较深的膜的结... 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多晶膜的宏观性能(颜色和透光性)与微观性能(结晶质量、相纯度和氢杂质含量)之间的关系,喇曼谱与金刚石膜中氢杂质含量(红外光谱测得)的关联性.给出了根据颜色和透明度来区分样本膜质量的实验依据,颜色较深的膜的结晶质量差、相纯度低、氢杂质含量高,1 332cm-1金刚石特征喇曼峰强度低,半峰宽大.由于多晶膜生长不均匀性、多晶以及粗糙度的影响,生长面的微喇曼光谱随采样点变化会产生较大的偏差,而光滑生长界面的喇曼光谱随采样点的变化偏差较小,因此生长界面的喇曼光谱更能反映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金刚石膜的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质量 多晶金刚石膜 傅里变换红外光 微喇曼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PA66/PA6合金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博 谢晓琼 +4 位作者 李卫领 庞承焕 叶南飚 陈平绪 黄险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4-98,10,共6页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建立了聚酰胺66/聚酰胺6(PA66/PA6)合金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选取环戊酮和己内酰胺分别作为聚酰胺66和聚酰胺6的特征裂解产物,建立了PA6在...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建立了聚酰胺66/聚酰胺6(PA66/PA6)合金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选取环戊酮和己内酰胺分别作为聚酰胺66和聚酰胺6的特征裂解产物,建立了PA6在合金中的质量分数与己内酰胺的峰面积比的线性方程,再结合FTIR和DSC定性,实现了PA66/PA6合金中PA6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已知配比样进行验证分析,定量偏差小于5%,此方法无需前处理,测试效率高,准确度好,对尼龙的材质分析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6/聚酰胺6合金 裂解相色谱- 傅里变换红外光 定性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变烟叶的GC-MS和FTIR分析及鉴别
12
作者 叶艳青 张海瑜 +8 位作者 沈迪 乐志伟 吴玉萍 孔光辉 张建荣 田孟玉 陈建华 张承明 王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4,共7页
采用GC-MS和FTIR分析,结合PCA、PLS等多元分析方法,对霉变烟叶进行评价鉴别。GC-MS分析筛选得到2-乙基己醇等9个烟叶霉变标记物。通过4-羟基丁酸内酯等9个关键化合物构建的线性判别方程,可以实现烟叶霉变准确识别,初始验证准确率100%和... 采用GC-MS和FTIR分析,结合PCA、PLS等多元分析方法,对霉变烟叶进行评价鉴别。GC-MS分析筛选得到2-乙基己醇等9个烟叶霉变标记物。通过4-羟基丁酸内酯等9个关键化合物构建的线性判别方程,可以实现烟叶霉变准确识别,初始验证准确率100%和留一交叉验证准确率为98.7%。FTIR研究表明,烟叶霉变过程中消耗了烟叶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等。GC-MS和FTIR,分别结合PCA和PLS-DA能实现霉变烟叶的有效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变烟 相色谱-联机 傅里变换红外光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测定干混砂浆中的聚合物含量
13
作者 毛志毅 刘家臣 +1 位作者 刘彤 王冬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9-253,共5页
采取来自不同厂家和不同型号的干混砂浆产品组分,通过改变灰砂比和掺入添加剂,制备一系列聚合物有效含量不同的干混砂浆标准样品。取干混砂浆实际样品20份和所配制的标准样品80份,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得其所含聚合物的... 采取来自不同厂家和不同型号的干混砂浆产品组分,通过改变灰砂比和掺入添加剂,制备一系列聚合物有效含量不同的干混砂浆标准样品。取干混砂浆实际样品20份和所配制的标准样品80份,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得其所含聚合物的光谱数据,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数据进行校正。分别采用连续小波变换、Savitzky-Golay平滑和求导方法对光谱信号进行预处理,提高所建模型的精密度,其中以信号平滑的效果最好。结合蒙特卡洛无信息变量消除方法优化所建模型,建模集和验证集测定值的均方误差分别由0.213和0.217下降至0.170和0.180,验证集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91。该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全反射-傅里变换红外光 偏最小二乘回归 聚合物含量 干混砂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烤鸭皮色素的组成和结构分析
14
作者 郝敏 夏强 +4 位作者 何俊 孙杨赢 党亚丽 曹锦轩 潘道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9-234,共6页
为探究烤鸭皮上色机理,对烤鸭皮色素进行提取,经超声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色素分离,并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烤鸭皮色泽L*值逐渐下降,a*值和b*值上升。... 为探究烤鸭皮上色机理,对烤鸭皮色素进行提取,经超声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色素分离,并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烤鸭皮色泽L*值逐渐下降,a*值和b*值上升。烤鸭皮色素在波长210 nm处有紫外-可见最大吸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色素中含有长链化合物和官能团为—OH、C=O、—NH2、—CHO和高共轭C=C的化合物。色素中还发现至少含有6种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5.11、301.14、277.22、303.23、353.27、279.23。鸭皮色素由长链脂肪酸酯、齐聚物、氧化还原反应产物、脂肪氧化产生的衍生物以及酰胺和醛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鸭皮色素 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可见光 傅里变换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方法及应用(第二版)
15
作者 汪正范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4,共1页
本书主要介绍了色谱-质谱、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色谱-原子光谱和色谱-色谱联用技术。
关键词 相色谱 第二版 傅里变换红外光 应用 - 联用技术 原子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分析陕西刺五加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8
16
作者 于万滢 张华 +2 位作者 黄威东 陈吉平 梁鑫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6-201,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 /四极杆质谱(GC/qMS)、气相色谱 /正交加速飞行时间质谱(GC/oaTOFMS)和气相色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GC/FTIR)联用技术,对一种陕西产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Rupr. etMaxim. )Harms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采用气相色谱 /四极杆质谱(GC/qMS)、气相色谱 /正交加速飞行时间质谱(GC/oaTOFMS)和气相色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GC/FTIR)联用技术,对一种陕西产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Rupr. etMaxim. )Harms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基于GC/qMS谱库的检索功能,结合GC/FTIR在结构鉴别上的优势和GC/oaTOFMS对质谱碎片离子精确的质量测定功能,成功地实现了对 68个色谱组分的定性分析。与使用单一的联用技术(例如GC/qMS)相比,利用多种色谱联用技术在定性分析上的互补性,可以明显提高对组成复杂的挥发油类样品分析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四极杆质 相色谱/傅里变换红外光 相色谱/正交加速飞行时间质 刺五加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结合神经元网络测定改性沥青SBS含量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康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38-1942,共5页
改性沥青中SBS的含量是评价改性沥青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采用溴化钾压片溶膜技术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对改性沥青中SBS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使用四个梯度SBS含量的改性沥青样品作为训练集、两个特定SBS含量的... 改性沥青中SBS的含量是评价改性沥青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采用溴化钾压片溶膜技术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对改性沥青中SBS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使用四个梯度SBS含量的改性沥青样品作为训练集、两个特定SBS含量的改性沥青样品作为测试集,通过使用溴化钾压片溶膜技术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采集其红外光谱数据,并使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对其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经过数据预处理和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可以对改性沥青中SBS进行定量分析,其结果误差小、准确度高。因此,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可以快速、便捷、准确的对改性沥青中SBS的含量进行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人工神经元网络 压片溶膜技术 傅里变换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R-FTIR光谱技术的原油含水率测量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雨菲 刘翠玲 +3 位作者 孙晓荣 吴经纬 杜馨 史亦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20年第12期134-136,共3页
针对原油含水率的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R-FTIR)光谱技术的检测系统。分别建立以光谱数据作为输入的主成分回归(PCR)模型和以光谱数据与含水率作为输入的偏最小二乘(PLS)模型,探究最优预处理方案下的模型... 针对原油含水率的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R-FTIR)光谱技术的检测系统。分别建立以光谱数据作为输入的主成分回归(PCR)模型和以光谱数据与含水率作为输入的偏最小二乘(PLS)模型,探究最优预处理方案下的模型性能。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结合标准正态变换(SNV)、SG卷积平滑(7点)与二阶导数组合预处理方法的分析模型具有最高的准确率和预测精度。该方法的提出为原油组分快速检测及行业原油质量监督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含水率 衰减全反射-傅里变换红外光 偏最小二乘 主成分回归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指纹和挥发性组分信息融合模型鉴别大米产地来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杜梦佳 毛波 +4 位作者 沈飞 李彭 裴斐 胡秋辉 方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43-248,共6页
为建立一种红外光谱指纹信息和挥发性组分信息融合鉴别模型,提高模型对大米产地的鉴别率。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20份盘锦大米、19份射阳大米和15份五常大米样品中红外光谱吸光度和挥发性组分含量,利用方差分析筛... 为建立一种红外光谱指纹信息和挥发性组分信息融合鉴别模型,提高模型对大米产地的鉴别率。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20份盘锦大米、19份射阳大米和15份五常大米样品中红外光谱吸光度和挥发性组分含量,利用方差分析筛选出特征光谱和挥发性组分,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法建立融合这2种指纹信息的鉴别方法。结果表明,信息融合模型的大米产地鉴别准确率为97.4%,与单一光谱指纹信息模型(92.9%)和挥发性指纹信息模型(88.9%)相比,分别提高了4.5%和8.5%。因此,信息融合技术提高了该模型鉴别效果,采用PLS-DA法信息融合模型对大米产地进行鉴别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大米 产地鉴别 相色谱-联用 傅里红外光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仔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发酵工艺及其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耿彦超 原雪峰 +7 位作者 王馨 包鑫禹 李梦婷 高宇萌 杨华 洪亮 蒲蕾 张建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20-7334,共15页
本试验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仔猪玉米-豆粕型饲粮的菌酶协同发酵工艺,同时对其蛋白质二级结构特性进行研究,为发酵技术在畜禽饲粮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影响因素,而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条... 本试验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仔猪玉米-豆粕型饲粮的菌酶协同发酵工艺,同时对其蛋白质二级结构特性进行研究,为发酵技术在畜禽饲粮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影响因素,而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条件,最后将玉米-豆粕型饲粮按照不同处理方法分为4组,即基础饲粮组(CK组)、乳酸菌组(B组)、酶组(E组)、菌酶协同组(BE组),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发酵前后玉米-豆粕型饲粮的蛋白质二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最佳发酵工艺为菌液接种量6.0%,酶添加量0.036%,发酵温度33.0℃,发酵时间45.0 h,料水比1∶1,蔗糖添加量2.0%。2)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B组、E组和BE组的粗蛋白质含量相较于发酵前分别提高了12.91%、13.42%和17.28%,酸溶蛋白含量从发酵前的1.97%分别提升到3.28%、3.39%和3.83%。3)玉米-豆粕型饲粮经过菌酶协同发酵后分子结构与发酵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BE组酰胺Ⅰ区峰面积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BE组酰胺Ⅰ区峰面积/酰胺Ⅱ区峰面积以及酰胺Ⅰ区峰高/酰胺Ⅱ区峰高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BE组α-螺旋峰面积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且β-折叠峰面积/α-螺旋峰面积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综上所述,菌酶协同发酵提高了玉米-豆粕型饲粮的营养价值,且使其蛋白质更容易被畜禽消化利用;菌酶协同发酵的效果优于单独菌株发酵或单独酶制剂酶解。本试验为从分子结构评价菌酶协同发酵饲料营养价值丰富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玉米-豆粕型饲粮 发酵工艺 傅里变换红外光 蛋白质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