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顶空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联用技术解析不同品种烘青绿茶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玮轩 解东超 +5 位作者 邵晨阳 张悦 吕海鹏 林智 杜琪珍 朱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48,共12页
通过优化茶叶用量、捕集温度、孵化温度、吹扫总流量、吹扫速率以及干燥速率等动态顶空(dynamic headspace,DHS)提取参数,建立了基于DHS萃取联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的烘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最优提取及分析方法,并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 通过优化茶叶用量、捕集温度、孵化温度、吹扫总流量、吹扫速率以及干燥速率等动态顶空(dynamic headspace,DHS)提取参数,建立了基于DHS萃取联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的烘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最优提取及分析方法,并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技术系统解析不同品种烘青绿茶的关键嗅感物质。结果表明,当茶叶用量为200 mg、捕集温度为70℃、孵化温度为70℃、吹扫总流量为350 mL、吹扫速率为10 mL/min、干燥速率为10 mL/min时,萃取效果最佳。继而对3个代表性品种制备的烘青绿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共鉴定出74种挥发性成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烘青绿茶的香气化学物质基础差别迥异,共18种化合物被鉴定为关键差异性挥发性成分,其中异亚丙基丙酮及芳樟醇在龙井43烘青绿茶中含量最高,6-甲基-5-庚烯-2-酮、辛醛、环己酮、苯乙酮、古巴烯、表荜澄茄油烯醇等在福鼎大白茶中含量最高。进一步的GC-O-MS分析共识别出烘青绿茶中的28种嗅感物质,它们主要呈现青香、清新、花果香、草本香、木香、甜香等气味属性,其中花果香属性的香气强度总和最高,青香、清新属性次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芳樟醇、菖蒲烯、δ-杜松烯、6-甲基-5-庚烯-2-酮和辛醛是3个不同品种烘青绿茶间的关键差异性嗅感物质,芳樟醇在龙井43烘青绿茶中贡献显著,而后四者对福鼎大白茶烘青绿茶的香气品质形成贡献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青绿茶 茶树品种 挥发性成分 动态顶空萃取联合热脱附/相色谱-质谱 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 关键嗅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及其在茶叶活性香气化合物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琳 李瑞利 +1 位作者 周雪芳 童华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96-399,404,共5页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是一种从复杂的香气混合物中选择和评价活性香气化合物的有效方法。国外已经进行了大量关于GC-O技术应用于茶叶香气化合物的研究。对GC-O的原理、GC-O的评价方法以及GC-O对各类茶叶活性香气化合物的检测等方面的...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是一种从复杂的香气混合物中选择和评价活性香气化合物的有效方法。国外已经进行了大量关于GC-O技术应用于茶叶香气化合物的研究。对GC-O的原理、GC-O的评价方法以及GC-O对各类茶叶活性香气化合物的检测等方面的目前国外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嗅觉测量(GC-O) 茶叶 评价方法 活性香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在干酪特征风味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凤华 田怀香 马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39,45,共4页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是将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与人类鼻子的灵敏性相联系,从复杂的混合物中选择和评价气味活性物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它的发展、原理及其在干酪特征风味检测中...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是将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与人类鼻子的灵敏性相联系,从复杂的混合物中选择和评价气味活性物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它的发展、原理及其在干酪特征风味检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 相色谱-嗅觉测量 特征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氘甲烷大气示踪剂测量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绍华 邢丕峰 +1 位作者 罗顺忠 羊衍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9-414,共6页
文章通过系统研究甲烷中痕量全氘甲烷的分析方法、分析条件和检测能力等,证明了脉冲进样四极质谱(QMS)法用于大气扩散实验中全氘甲烷的浓度测量是可行的。同时研究建立了痕量全氘甲烷脉冲进样QMS测量技术。在50 mL/min He流洗、分流比1... 文章通过系统研究甲烷中痕量全氘甲烷的分析方法、分析条件和检测能力等,证明了脉冲进样四极质谱(QMS)法用于大气扩散实验中全氘甲烷的浓度测量是可行的。同时研究建立了痕量全氘甲烷脉冲进样QMS测量技术。在50 mL/min He流洗、分流比1∶100、电子倍增器检测、慢扫描和SIM模式测量条件下,对甲烷中CD4的最小检测量(体积分数)为5.1×10-9。结合天然甲烷与全氘甲烷同位素分离技术,对甲烷中CD4的最小检测量可达到5×10-10,对空气中CD4的探测下限约为8.5×10-15。研究表明:气相色谱-四极质谱(GC-QMS)法对CD4的探测下限约是脉冲进样QMS法的4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技术 示踪剂 全氘甲烷 相色谱-四极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嗅觉指纹技术结合GC-MS的梭子蟹新鲜度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管彬彬 陈彬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68,共5页
首先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梭子蟹储藏过程中的挥发性气体成分变化进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梭子蟹储藏过程中代表新鲜... 首先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梭子蟹储藏过程中的挥发性气体成分变化进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梭子蟹储藏过程中代表新鲜的特征挥发性气体吲哚,其次利用自制的可视嗅觉指纹技术实验平台对不同储藏阶段的梭子蟹挥发性气体进行了整体表征,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可以将梭子蟹样本按照储藏天数分成5类,最后建立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模型来预测梭子蟹中吲哚的含量,结果表明当主成分因子数为10时,预测集中BP-ANN模型预测的梭子蟹中吲哚含量和GC-MS测得的梭子蟹的吲哚含量相关系数Rp值为0.998 6,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作为梭子蟹储藏过程中新鲜度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嗅觉指纹技术 相色谱质谱 梭子蟹 新鲜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GC-MS与SPME-GC-O协同鉴定菇娘果关键香气成分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子豪 王笑园 +2 位作者 傅娆 温馨 倪元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96-303,共8页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e value,OAV)对菇娘果挥发性成分和香气活性成分进行鉴定,综合评价单个挥发性组分对整体香气贡献程度,确...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e value,OAV)对菇娘果挥发性成分和香气活性成分进行鉴定,综合评价单个挥发性组分对整体香气贡献程度,确定关键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菇娘果中有43种挥发性组分,其中有10种主要香气活性物质(OAV>1),主要包括4种醛酮类化合物(正己醛、甲硫基丙醛、反-2-顺-6-壬二烯醛、1-辛烯-3-酮),其香气分别描述为青草味、薯片味、黄瓜味、蘑菇味;5种酯类化合物(甲基-2-甲基丙酸酯、丁酸甲酯、2-甲基丁酸甲酯、丁酸甲基乙基酯、癸酸甲酯),其香气分别描述为花香、果香、苹果香、刺激果香、葡萄酒香;1种呋喃类化合物(2-戊基呋喃),其香气描述为焦糖味。GC-O法中,4名嗅闻人员主要鉴定出“苹果味”2-甲基丁酸甲酯、“薯片味”甲硫基丙醛和“青草味”己醛。通过香气定性和感官定量描述性分析发现,2-甲基丁酸甲酯、甲硫基丙醛和己醛是菇娘果的主要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菇娘果 相色谱-质谱法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HS-SPME/GC-MS/GC-Olfactometry/RI对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香气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0
7
作者 窦宏亮 李春美 +1 位作者 顾海峰 郝菊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60,共10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lfactometry)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RI),鉴定了绿茶和饮料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对二者香气...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lfactometry)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RI),鉴定了绿茶和饮料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对二者香气组成及相对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GC-MS/GC-Olfactometry/RI法能有效地鉴别和确认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中香味化合物的类别、香味强度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的香气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差异,绿茶中有34种嗅感物质,其中叶醇、2-乙基己醇、苄醇、1-辛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是其主要呈香物质;绿茶鲜汁饮料含有37种嗅感物质,主要呈香物质为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香叶醇、橙花醇、橙花叔醇、(Z)-2-庚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绿茶 绿茶鲜汁饮料 分析 相色谱 质谱 相色谱-嗅觉测量 保留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GC-O对镇江香醋特征香气成分的确定 被引量:27
8
作者 孙宗保 赵杰文 +1 位作者 邹小波 李国栋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了镇江香醋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以及化合物的保留指数,鉴定了镇江香醋的主要香气成分;同时利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采用探测频率和探测强度相结合的办法,初步确定了...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了镇江香醋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以及化合物的保留指数,鉴定了镇江香醋的主要香气成分;同时利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采用探测频率和探测强度相结合的办法,初步确定了乙酸、3-甲基丁酸、乙酸乙酯、乙酸-3-甲基-丁酯、乙酸苯乙酯、苯乙醇、2,3-丁二酮、二氢-5-戊基-2(3H)-呋喃酮、2-甲基丙醛、3-甲基丁醛、糠醛、苯甲醛、三甲基恶唑、2,3-二甲基吡嗪、三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16种化合物为镇江香醋的特征香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色谱-嗅觉测量 特征香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干温度对大枣香气成分及理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吕姗 凌敏 +4 位作者 董浩爽 孟明佳 曹真 刘孟军 敖常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为比较不同烘干温度条件下大枣香气成分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metry,GC-MS-O)测量法对80~160℃烘干大枣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对不同烘干温度条件下大枣的总糖、还原糖、氨... 为比较不同烘干温度条件下大枣香气成分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metry,GC-MS-O)测量法对80~160℃烘干大枣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对不同烘干温度条件下大枣的总糖、还原糖、氨基酸及色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MS-O共鉴定出99种物质,其中经嗅觉测量法检测出61种。典型的随温度升高相对含量逐渐升高的物质为糠醛、5-甲基呋喃醛、5-羟甲基糠醛、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糠醇、2-乙酰基呋喃、3,5-二氢-2-甲基-4H-吡喃-4-酮、4-环戊烯-1,3-二酮。酸类物质如醋酸、2-甲基丁酸、正己酸、正庚酸、羊脂酸、苯甲酸、正癸酸、月桂酸随温度升高相对含量逐渐降低。糖与氨基酸含量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色差指数表明当温度超过140℃时,大枣褐变反应剧烈,会产生焦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质谱-嗅觉测量 大枣 烘干 还原糖 氨基酸 色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E-GC-Olfactometry联用研究鲢鱼肉的挥发性气味活性物质 被引量:40
10
作者 张青 王锡昌 刘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07-1409,1425,共4页
[目的]探究鲢鱼肉中的挥发性气味活性物质,并分析各个物质对鱼肉整体风味的贡献大小。[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鱼肉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以及气相色谱-嗅... [目的]探究鲢鱼肉中的挥发性气味活性物质,并分析各个物质对鱼肉整体风味的贡献大小。[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鱼肉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以及气相色谱-嗅觉测量(GC-ol-factometry,GC-O)法对其进行定性分析以及气味特征的评价。由8人组成的评价小组通过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法进行嗅觉测量。[结果]通过GC-MS分析鉴定得到了3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11种化合物具有气味活性,另外,有2种未知物也显示了较强的风味。它们分别具有鱼腥、青味、油脂、蘑菇等气味特征。通过稀释分析法发现,(E)-2-辛烯醛和3-甲硫基丙醛对鲢鱼肉的腥味有很大贡献。[结论]SDE-GC-O法能有效地筛选出白鲢鱼肉中的气味活性物质,并能确定各种物质对鱼肉风味的贡献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同时蒸馏萃取 质联用 相色谱-嗅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O——食品风味化合物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雪 苏平 应丽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0-144,共5页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是一种有效的分析食品风味化合物的检测技术,能够从大量的挥发性物质中挑选出气味活性成分,并衡量其对整体气味的贡献大小。目前国内应用较少,文中简要介绍了GC-O法的分析方法、影...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是一种有效的分析食品风味化合物的检测技术,能够从大量的挥发性物质中挑选出气味活性成分,并衡量其对整体气味的贡献大小。目前国内应用较少,文中简要介绍了GC-O法的分析方法、影响GC-O分析的因素及解决途径和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嗅觉测量 风味化合物 风味 阈值稀释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白菊浸膏中香气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璟琳 李娟 +3 位作者 王娟 孙宝国 刘玉平 黄明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05-1913,共9页
香气是评价浸膏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该文为构建浸膏质量标准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和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两种前处理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杭白菊浸膏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气相色谱-... 香气是评价浸膏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该文为构建浸膏质量标准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和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两种前处理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杭白菊浸膏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气相色谱-嗅觉检测技术(GC-O)和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AEDA)对浸膏中的香味活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前处理方法(SPME和SAFE)结合气质联用仪共检测出119种化合物,醇类30种,酸类6种,酯类28种,醛类4种,酮类12种,烃类36种,其他3种,其中,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为主要化合物,同时SAFE较SPME法检测到的化合物数量更多;GC-O结合AEDA分析共筛选出35种香气活性成分,风味稀释因子(FD因子)较高的活性成分有芳樟醇(2187)、α-石竹烯(729)、苯乙酸乙酯(729)、己酸乙酯(729)、异戊酸乙酯(729)、α-蒎烯(243)、α-松油醇(243)、异戊酸(2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浸膏 固相微萃取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质联用 相色谱-嗅觉检测技术 香味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柴油发动机醇醛排放的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伟 贾宜群 +1 位作者 吕庆胜 郭英男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50,共4页
为了测量乙醇/柴油发动机新的排放物——乙醇和乙醛,对气相色谱分析测试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采样方法和采样条件的比较分析,确定了以去离子水作为吸收液的冰水浴两级吸收采样方法,实现了对发动机尾气中乙醇和乙醛的采样,吸收效... 为了测量乙醇/柴油发动机新的排放物——乙醇和乙醛,对气相色谱分析测试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采样方法和采样条件的比较分析,确定了以去离子水作为吸收液的冰水浴两级吸收采样方法,实现了对发动机尾气中乙醇和乙醛的采样,吸收效率大于96%;通过引入采样系统稀释系数、流量校正系数和吸收效率修正系数的理论计算,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色谱分析方法和色谱标定方法,利用气相色谱仪实现了对样品中乙醇和乙醛的分离定量测试;整个测量系统对排气中的乙醇和乙醛检测限值为0.1×10-6,最大极限误差为0.5×10-6,并在一台实际乙醇/柴油发动机上进行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柴油发动机 乙醇 乙醛 排放测量 相色谱 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乳扇贮存期间关键香气组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亚东 韩颢颖 +5 位作者 韩兆盛 王绒雪 王姣 杨智杰 曹雁平 王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02-209,共8页
为探究新鲜乳扇贮存过程中香气组成及香气成分变化,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以及描述性感官评价,对乳扇贮存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组分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乳扇贮存过程中共鉴定得到70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为探究新鲜乳扇贮存过程中香气组成及香气成分变化,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以及描述性感官评价,对乳扇贮存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组分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乳扇贮存过程中共鉴定得到70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对其中能够嗅闻得到的19种特征风味化合物进行定量并进一步计算其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s,OAV),得到OAV大于1的16种关键香气组分。将乳扇的感官性质、关键香气组分以及贮存时间进行偏最小二乘分析,结果显示,乳扇的贮存期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乳扇贮存的第1天,此时乳扇感官品质最高,这与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等酯类组分的含量较高有关;第2阶段为乳扇贮存的第4、7天,乳扇感官品质温和,具有酒香特征,这可能与丁酸乙酯的含量有关;第3阶段为乳扇贮存的第11、15天,乳扇的感官品质最差,仅有δ-癸内酯的含量未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余酯类和内酯类组分的含量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乳扇 关键香 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 描述性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感官科学的烟用香精关键香气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鹏飞 张增辉 +3 位作者 何春雨 杨靖 贾春晓 毛多斌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42,共9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烟用香精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技术结合香气提取稀释分析确定其香气活性成分,同时对香气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其香气活性值,通过香气重组实验与缺失实...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烟用香精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技术结合香气提取稀释分析确定其香气活性成分,同时对香气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其香气活性值,通过香气重组实验与缺失实验确定烟用香精的关键性香气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在烟用香精中共鉴定出5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有22种香气活性成分;结合香气稀释因子和香气活性值确定了17种重要香气活性成分;最终确定烟用香精中的关键香气活性成分为β-大马酮、芳樟醇、乙基麦芽酚、乙酸芳樟酯、乙酸橙花酯、月桂烯、橙花醇、乙酸香叶酯、D-柠檬烯、苯甲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用香精 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技术 活性成分 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官组学的烤烟烟叶中糯米香特征成分的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舒畅 黄建 +4 位作者 庞夙 李军 刘贯山 庞雪莉 孔凡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17,共13页
【目的】准确鉴定烤烟烟叶中糯米香关键特征成分。【方法】以典型糯米香香韵特征烤烟烟叶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分子感官科学技术,借助气相色谱嗅觉检测/稀释嗅闻技术(GC-O/AEDA)以及多维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GC×GC-QTOF/MS)... 【目的】准确鉴定烤烟烟叶中糯米香关键特征成分。【方法】以典型糯米香香韵特征烤烟烟叶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分子感官科学技术,借助气相色谱嗅觉检测/稀释嗅闻技术(GC-O/AEDA)以及多维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GC×GC-QTOF/MS),对其糯米香关键特征成分进行了筛选和精确鉴定。【结果】利用该技术方法,从糯米香特征烤烟样品中筛选定位到一种具有气味强度高、检测频率高、稀释因子高的糯米香特征成分,结合双色谱柱保留指数、气味属性、一维和二维保留时间(1D Rt和2D Rt)、高分辨质谱信息,成功将该糯米香特征成分鉴定为2-乙酰基-1-吡咯啉(2-acetyl-1-pyrroline,2AP),并通过香味物质添加实验对2AP的糯米香香韵贡献进行了验证。【结论】明确了烤烟烟叶中糯米香特征贡献组分为2AP,该物质在空气中阈值低至0.02×10^(-9),是典型的痕量高效香气化合物。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糯米香烤烟精准评价和基于分子育种的烟叶糯米香特征的调控改良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组学 糯米香香韵 痕量关键香 相色谱嗅觉检测技术(GC-O) 全二维相色谱-四极杆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O法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5
17
作者 张青 王锡昌 刘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287,共4页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是一种从复杂的混合物中选择和评价气味活性物质的有效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它的发展、原理、四类强度分析方法及其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 相色谱-嗅觉测量 味活性物质 风味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O-AEDA法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容 陶宁萍 +1 位作者 刘源 王锡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3-168,176,共7页
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法是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中一种有效地利用稀释因子(FD)具体说明气味活性物质贡献大小的方法。文章介绍它的原理、主要的样品稀释方法及其所对应采用的前处理方法,并综述该技术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 相色谱-嗅觉测量 芳香萃取物分析法 风味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O法在肉制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辉 高瑞萍 +2 位作者 阚建全 周春红 刘方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77-580,共4页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作为肉制品风味物质研究的有力工具,能够确定单一风味组分对整体风味的贡献大小,弥补了MS在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简述了GC-O的原理和分析方法,重...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作为肉制品风味物质研究的有力工具,能够确定单一风味组分对整体风味的贡献大小,弥补了MS在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简述了GC-O的原理和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GC-O在肉制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以使人们对GC-O有所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嗅觉测量 风味分析 应用 肉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味抽提物稀释分析法鉴定国产干酪的关键风味化合物 被引量:10
20
作者 田怀香 衣宇佳 +1 位作者 郑小平 俞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2-136,共5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干酪中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时间,鉴定了国产干酪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采用香味抽提稀释分析法测定了各风味化合物对干酪整体风味的...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干酪中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时间,鉴定了国产干酪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采用香味抽提稀释分析法测定了各风味化合物对干酪整体风味的贡献大小。共鉴定出14种主要的风味化合物,其中异丁酸和3-羟基-2-丁酮对干酪的整体风味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 香味抽提物稀释分析法(AEDA) 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