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让食品检验更高效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珍珍 《中国食品》 2020年第8期114-115,共2页
一、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的特点和优势1.气相色谱法的特点。气相色谱属于一种采用色谱法的分离技术,流动相就是气体,无论是各种物质的流动相还是固定相,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流出色谱柱的时间也不一样,因此,针对不同的物质能够有效地进... 一、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的特点和优势1.气相色谱法的特点。气相色谱属于一种采用色谱法的分离技术,流动相就是气体,无论是各种物质的流动相还是固定相,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流出色谱柱的时间也不一样,因此,针对不同的物质能够有效地进行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食品检验 相色谱 流动相 特点和优势 色谱柱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富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聚醚中3,5-二新丁基-4-羟基-甲苯 被引量:2
2
作者 田玉平 吴建军 +1 位作者 郭卫荣 查月珍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49-750,753,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测定了聚醚中3,5-二新丁基-4-羟基-甲苯(BHT),并采用顶空富集方法,与溶剂萃取富集法比较,此文中提出的顶空分离法具有不需用大量萃取溶剂,简化了操作步骤,加快了分析速度等优点,而所测得的结果与溶剂萃取法相... 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测定了聚醚中3,5-二新丁基-4-羟基-甲苯(BHT),并采用顶空富集方法,与溶剂萃取富集法比较,此文中提出的顶空分离法具有不需用大量萃取溶剂,简化了操作步骤,加快了分析速度等优点,而所测得的结果与溶剂萃取法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顶空富集 3 5-二新丁基-4-羟基-甲苯 聚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酵母对贵人香干白葡萄酒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彦妮 王璞 +2 位作者 吴玉文 段长青 潘秋红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9年第3期28-31,34,共5页
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了LVCB、FW和QA23酵母对贵人香干白葡萄酒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酵母发酵的贵人香干白酒中主要香气的组成基本相似,但不同香气物质含量存在差异。酵母LVCB和FW的产酸... 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了LVCB、FW和QA23酵母对贵人香干白葡萄酒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酵母发酵的贵人香干白酒中主要香气的组成基本相似,但不同香气物质含量存在差异。酵母LVCB和FW的产酸、产酯能力以及总体产香性能要优于酵母QA23;酵母FW总体产醇能力最差;与FW发酵的干白葡萄酒相比较,LVCB发酵的葡萄酒中酯类总量较低,但主要的酯类物质含量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为不同香型葡萄酒的酿造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干白葡萄酒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与手工酿造方式下酒糟品质与香气成分初步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轩 周健 +4 位作者 明红梅 张宿义 李德林 罗杰 俞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10-216,共7页
为探究机械化酿造和手工酿造各环节酒糟的理化指标及风味成分差异,运用理化检测及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对各操作环节中酒糟进行测定,再结合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酒... 为探究机械化酿造和手工酿造各环节酒糟的理化指标及风味成分差异,运用理化检测及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对各操作环节中酒糟进行测定,再结合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酒糟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机械化酿造中入窖酒糟水分含量、淀粉浓度和酸度浓度均符合生产工艺要求;手工酿造中入窖酒糟除淀粉外,水分含量、酸度浓度略高于规定参数;2种酿造方式下出窖酒糟水分含量、酸度浓度、淀粉浓度和酒精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机械化酿造和手工酿造各环节中酒糟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出窖酒糟共有39种风味物质,风味物质总含量较入窖时分别增长了108.95%和153.17%,而且都含有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己酸、丁酸、戊酸、正己醇、糠醇和3-羟基-2-丁酮等特征化合物。因此,机械酿造和手工酿造出窖酒糟中白酒典型特征风味物质种类基本一致,酒糟的风味物质总含量有较大差别,其原因主要与窖池窖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手工酿造 酒糟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 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反应器对浓香型白酒糟醅及其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周林 袁思棋 +7 位作者 周帅 税梁杨 杨明永 刘君 莫玉婷 王浩杰 王程 范宏筠 《酿酒》 CAS 2024年第3期38-45,共8页
目前,白酒酿造新型生物反应器已经在泸州产区实践生产应用,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为了探究新型生物反应器对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以传统窖池和新型生物反应器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糟醅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糟醅的风... 目前,白酒酿造新型生物反应器已经在泸州产区实践生产应用,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为了探究新型生物反应器对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以传统窖池和新型生物反应器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糟醅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糟醅的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将新型生物反应器(实验组SY)生产工艺与传统窖池生产工艺(对照组CT)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实验组SY糟醅升温幅度更大,顶温更高;(2)实验组SY糟醅淀粉消耗量更多,糟醅发酵程度更彻底;(3)实验组SY糟醅中风味物质的种类更丰富,即实验组SY糟醅风味物质达到48种,均高于对照组CT。由此说明,新型白酒生物反应器相较于传统窖池在糟醅的风味物质和理化性质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为进一步优化白酒酿造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新型生物反应器 工艺优化 风味特征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药刺山柑果实挥发油和脂肪酸成分的GC-MS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谢丽琼 马东建 +1 位作者 薛淑媛 田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2-264,共3页
目的:为了研究刺山柑果实挥发油和脂肪酸的成分。方法:使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对刺山柑果实的挥发油和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46种挥发油,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约占总含量的83.14%;9种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含量为63.06%,出油率为15.6... 目的:为了研究刺山柑果实挥发油和脂肪酸的成分。方法:使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对刺山柑果实的挥发油和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46种挥发油,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约占总含量的83.14%;9种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含量为63.06%,出油率为15.6%。结论:GC-MS分析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 挥发油 脂肪酸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稻花香水稻代谢产物差异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冯玉超 杨宏志 +3 位作者 安宇 张舒 盛亚男 王长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0,共11页
基于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对黑龙江省宁安市和五常市两个产地的水稻代谢产物与代谢差异进行研究。使用SIMCA软件和R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地对稻花香水稻代谢物的数量、含量、种类及种类占比均... 基于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对黑龙江省宁安市和五常市两个产地的水稻代谢产物与代谢差异进行研究。使用SIMCA软件和R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地对稻花香水稻代谢物的数量、含量、种类及种类占比均具有影响,两产地水稻样本共定性到127个代谢物,筛选出22个差异代谢物,且发现产地对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含量的影响最明显。代谢途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水稻代谢差异机制主要在于脂肪酸类物质的代谢,亚油酸、棕榈酸和富马酸是三种关键代谢物。本研究从代谢产物组成方面对不同产地的稻花香水稻代谢差异进行分析,可为水稻产地区分及农产品溯源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地 代谢组学 水稻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 差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叶苦丁茶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武宏伟 赵丽元 +2 位作者 郑宜婷 相婷 李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097-7099,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品种或产地木犀科小叶苦丁茶老叶及芽中挥发油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不同品种或产地的小叶苦丁茶中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结果]共鉴定55个化合物,7个不同...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品种或产地木犀科小叶苦丁茶老叶及芽中挥发油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不同品种或产地的小叶苦丁茶中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结果]共鉴定55个化合物,7个不同批次小叶苦丁茶老叶及芽中的成分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以芳樟醇(48.34%~79.25%)为主的单萜类成分,其他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α-松油醇、香叶醇何橙花醇等。[结论]该方法为小叶苦丁茶的质量控制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苦丁茶 挥发油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凤冈锌硒茶对正常大鼠机体代谢调节规律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晓宁 赵茹茹 张建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105,共7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凤冈锌硒茶对正常大鼠机体代谢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给予正常大鼠口服灌胃一蒸水(10 m L/kg/d,对照组)、高剂量(1 g/kg.d)、低剂量(0.5 g/kg.d)的凤冈锌硒茶6周,取肝脏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取大鼠血浆...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凤冈锌硒茶对正常大鼠机体代谢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给予正常大鼠口服灌胃一蒸水(10 m L/kg/d,对照组)、高剂量(1 g/kg.d)、低剂量(0.5 g/kg.d)的凤冈锌硒茶6周,取肝脏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取大鼠血浆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BSTFA)衍生血浆样品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血浆中代谢物含量的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揭示凤冈锌硒茶对大鼠代谢物轮廓的影响,并筛选差异代谢物,分析凤冈锌硒茶影响大鼠机体调节的代谢通路。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与给茶组大鼠肝脏无明显病理变化。给茶4周后,高、低剂量组的MDA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给茶后的代谢物中丁酸、L-脯氨酸、琥珀酸、肌醇、硬脂酸等较对照组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磷酸肌醇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等三条代谢通路。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凤冈锌硒茶通过磷酸肌醇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等代谢途径影响大鼠机体代谢调节的生物代谢机制,为凤冈锌硒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凤冈锌硒茶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