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和气相离子迁移色谱对谷氨酸-葡萄糖美拉德反应体系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瓮亚楠 马晓蕊 +1 位作者 陈涛 魏超昆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30,共11页
目前对于谷氨酸与还原糖所构建的美拉德反应体系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该研究以谷氨酸和葡萄糖为原料制备美拉德反应产物,发现其产物具有理想的增香提鲜效果。并结合GC-MS和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目前对于谷氨酸与还原糖所构建的美拉德反应体系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该研究以谷氨酸和葡萄糖为原料制备美拉德反应产物,发现其产物具有理想的增香提鲜效果。并结合GC-MS和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不同加热温度下的美拉德反应产物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更全面的检测,以探究其挥发性风味特征。结果表明,GC-MS中共鉴定出挥发性物质72种,GC-IMS中共鉴定出53种;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挥发性物质的含量也逐渐增加,但温度过高(180℃)会导致如5-羟甲基糠醛等物质含量增加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采用活力值确定了14种关键香气物质,主要提供焦甜香、花果香等。结合GC-MS和GC-IMS结果共同鉴定出4种,分别是壬醛、3-糠醛、2-呋喃甲醇和苯甲醛。结果发现采用GC-MS和GC-IMS检测出的基础风味物质种类基本一致,主要是醛类、酯类、醇类、酸类和杂环类,这可为今后探索美拉德反应产物增强食品风味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美拉德反应产物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解析白砂糖和黄油对面包感官品质和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宇薇 高梦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6-72,共7页
以酿酒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剂,探讨白砂糖和黄油对面包感官品质、比容和体积、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砂糖和黄油可显著改善面包的外观、色泽、组织结构、弹性、气味和口感等;可使面包的体积提高13.80%,硬度降... 以酿酒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剂,探讨白砂糖和黄油对面包感官品质、比容和体积、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砂糖和黄油可显著改善面包的外观、色泽、组织结构、弹性、气味和口感等;可使面包的体积提高13.80%,硬度降低35.35%,弹性降低37.91%。在挥发性风味物质主成分方面,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白砂糖和黄油使面包样品形成的风味主成分区域几乎无重叠,显著改变面包样品中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对面包中氮氧化物、硫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芳烃化合物、甲烷类和乙醇等化合物的产生影响显著。在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方面,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检测结果表明,白砂糖和黄油显著影响面包样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其中,乙酸甲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糠醛等物质的含量明显增加。这些酯类物质既是挥发性风味物质,又是发酵香气成分中的主要呈香物质。综上可知,白砂糖和黄油在改善面包的食味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 白砂糖 黄油 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色谱结合感官评价法对植物基杏仁酸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表征及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马杰 周建中 +3 位作者 张婷 张涛 周芷夷 年国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80-287,共8页
为探究不同处理方式对植物基杏仁酸奶品质的影响,该实验以脱皮杏仁为原料,采用原料发酵、蛋白发酵、脱脂发酵和焙烤发酵制备杏仁酸奶,通过感官评价与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结合多... 为探究不同处理方式对植物基杏仁酸奶品质的影响,该实验以脱皮杏仁为原料,采用原料发酵、蛋白发酵、脱脂发酵和焙烤发酵制备杏仁酸奶,通过感官评价与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发酵杏仁酸奶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实现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表征。结果表明,4款植物基杏仁酸奶中共鉴定出55种挥发性有机组分(含单体及二聚体),包括醛类13种、醇类16种、酮类11种、酯类8种、酸类3种、烷烃类2种、呋喃类1种、烯烃类1种。指纹图谱分析显示,4款植物基杏仁酸奶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质存在明显差异,且含量各不相同;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处理方式可显著改变杏仁酸奶的特征风味,该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基本吻合。聚类热图分析直观的验证了指纹图谱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该研究为植物基杏仁酸奶的口感和风味提升提供了研究思路,研究结果为生产高质量的植物基杏仁酸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植物基 杏仁酸奶 指纹图 聚类热图分析 风味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色谱的雪莲菌发酵乳香气与雪莲菌菌群动态变化研究
4
作者 王毛毛 马晓钰 +1 位作者 牛晨 岳田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2-47,共6页
该文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了雪莲菌发酵乳在发酵过程中的动态香气物质变化、菌群结构以及与香气物质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雪莲菌发酵乳有49种香气化合... 该文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了雪莲菌发酵乳在发酵过程中的动态香气物质变化、菌群结构以及与香气物质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雪莲菌发酵乳有49种香气化合物,发酵第2天出现大量挥发性物质,发酵第8天时,带有良好气味的挥发性物质含量,种类达到峰值,持续发酵时其含量均减少。雪莲菌在发酵过程中乳杆菌占主导地位,随着发酵时间延长,醋酸杆菌丰度逐渐增加。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变化对于雪莲菌发酵乳的香气物质有较大的影响,优势菌乳杆菌与苯甲酸甲酯、苯乙酮等呈显著负相关,与异戊醇等呈显著正相关。醋酸杆菌相比乳杆菌对雪莲菌发酵乳的香气影响比较小,与异辛醇、乙酸丁酯、丙酸、2-甲基-1-丙醇等4种物质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对雪莲菌发酵乳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动态调控其香气奠定一定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莲菌发酵乳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高通量测序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结合感官评价对不同药食同源处理低温风干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表征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古丽孜亚·吐尔斯别克 马军 +2 位作者 祖木来提·热西提 丁相宇 巴吐尔·阿不力克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4-302,共9页
为探究不同药食同源处理方式对低温风干羊肉品质的影响,以新鲜本地羊后腿肉为原料,经添加荷叶、葛根药食同源提取物及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进行腌制处理,采用低温风干[(8±1)℃,湿度50%~70%,风速2 m/s],通过感官评价与气相离子迁... 为探究不同药食同源处理方式对低温风干羊肉品质的影响,以新鲜本地羊后腿肉为原料,经添加荷叶、葛根药食同源提取物及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进行腌制处理,采用低温风干[(8±1)℃,湿度50%~70%,风速2 m/s],通过感官评价与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法对不同药食同源提取物处理的风干羊腿挥发性化合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不同处理的低温风干羊肉中共鉴定出52种挥发性有机组分(含单体及二聚体),其中醇类16种、醛类11种、酮类9种、酯类9种、酸类3种、烯烃类1种、吡嗪类1种、腈类2种。指纹图谱分析显示,4种不同处理的低温风干羊肉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质存在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处理方式可显著改变低温风干羊肉的特征风味,该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基本吻合。聚类热图分析直观地验证了指纹图谱及主成分分析结果。研究结果为低温风干羊肉的口感和风味提升以及生产高质量风干羊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低温风干羊肉 药食同源提取物 指纹图 聚类热图分析 风味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色谱分析大鲵不同可食部位挥发性成分指纹差异 被引量:19
6
作者 金文刚 赵萍 +6 位作者 金晶 杨猛 刘俊霞 耿敬章 陈小华 裴金金 陈德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3-309,共7页
为明确大鲵肉腥味成分以及对其进行有效脱腥,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大鲵不同可食部位(头、背、腹、尾、爪和肝)挥发性气味物质差异。结果表明,GC-IMS技术可以对大鲵不同部位... 为明确大鲵肉腥味成分以及对其进行有效脱腥,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大鲵不同可食部位(头、背、腹、尾、爪和肝)挥发性气味物质差异。结果表明,GC-IMS技术可以对大鲵不同部位气味物质实现较好分离。大鲵不同部位共鉴定34种挥发性气味物质,包括酯类9种、酮类9种、醛类6种、醇类7种、酸类2种、吡嗪类1种。主成分分析表明,大鲵不同部位挥发性气味成分GC-IMS呈现出一定差异,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63%,说明基于GC-IMS技术可以实现大鲵不同部位的区分。该研究建立了大鲵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可视化呈现了大鲵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轮廓,对今后大鲵分割肉品质控制、腥味脱除及其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肉 -离子迁移 不同可食部位 挥发性成分指纹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色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大鲵肉烤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11
7
作者 金文刚 赵萍 +4 位作者 刘俊霞 耿敬章 陈小华 裴金金 姜鹏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31-239,共9页
为了解大鲵肉烤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了160℃下不同烤制时间(0、20、40、60、80 min)大鲵肉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GC-IMS技术从不同烤制时间大鲵肉60个... 为了解大鲵肉烤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了160℃下不同烤制时间(0、20、40、60、80 min)大鲵肉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GC-IMS技术从不同烤制时间大鲵肉60个信号峰中鉴定出43种风味物质。与烤制前相比,大鲵肉烤制20 min后,醛类、醇类和酯类含量有所下降,而酮类、烯类、醚类含量有所增加;随着烤制时间从20增加到80 min,大鲵肉醇类、烯类、醚类含量逐渐降低,而酯类、酮类、醛类含量逐渐增加。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建立了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较好的模型,从鉴定的43种风味物质中依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筛选出14种潜在特征标志物(VIP>1),包括醇类4种(丁醇、桉叶油醇单体、戊醇二聚体和2,3-丁二醇)、醛类3种(己醛二聚体、异戊醛和反-2-戊烯醛)、酮类4种(甲基庚烯酮、2-丁酮、3-戊酮和2-戊酮)、烯类2种(α-葑烯和双戊烯)和酯类1种(乙酸乙酯)。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表明这些挥发性成分可用于不同烤制阶段大鲵肉的区分。该研究为今后大鲵烤制调理产品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肉 烤制 挥发性风味物质 -离子迁移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的不同品种番荔枝挥发性成分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涛华 张晴雯 +2 位作者 龚霄 李积华 周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49-254,共6页
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番鬼荔枝、大目番荔枝、红番荔枝、刺果番荔枝四种番荔枝果实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番鬼荔枝、大目番荔枝、红番荔枝、刺果番荔枝四种番荔枝果实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番鬼荔枝、大目番荔枝及红番荔枝中含量较高的是柠檬烯、月桂烯、莰烯、γ-松油烯等萜烯类物质,刺果番荔枝中则以丙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己酯、辛酸甲酯、己酸乙酯等酯类物质为主。四组样品在PCA图中离散性较好,前两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91.986%,PCA能有效区分四个番荔枝样品。通过比较不同番荔枝香气成分,找出其特征香气组分,为番荔枝全品种的品种香气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图 -离子迁移 特征风味 番荔枝 不同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色谱分析不同冻干温度下海胆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傅宝尚 江彩艳 +3 位作者 启航 陈瑶 王书晨 姜鹏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8-263,共6页
为了解不同冻干温度对海胆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了不同冻干温度(30、50、70℃)海胆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情况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GC-IMS技... 为了解不同冻干温度对海胆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了不同冻干温度(30、50、70℃)海胆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情况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GC-IMS技术从不同冻干温度下海胆的40个信号峰中鉴定出24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15种醛类、4种酮类、4种醇类和1种吡嗪类化合物。随着冻干温度从30℃升高至70℃,醛类物质与吡嗪类物质的含量逐渐增加,酮类物质的含量逐渐下降,醇类物质的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冻干温度海胆中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前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6%,说明GC-IMS技术可以对不同冻干温度海胆中的风味物质予以较好的区别。该研究通过GC-IMS技术对不同冻干温度海胆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今后海胆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胆 加工 冻干温度 挥发性风味物质 -离子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大鲵肉冷藏期间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俊霞 赵萍 +2 位作者 金晶 金文刚 姜鹏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69-278,共10页
为探究大鲵肉冷藏期间品质和挥发性成分变化,该研究对大鲵肉冷藏过程中(4℃,0、2、4、6和8 d)定期进行感官评价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测定,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ion mobility spe... 为探究大鲵肉冷藏期间品质和挥发性成分变化,该研究对大鲵肉冷藏过程中(4℃,0、2、4、6和8 d)定期进行感官评价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测定,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ion mobility spectrometer,GC-IMS)分析挥发性气味物质。结果显示,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感官品质逐渐下降,从第6天感官上不可接受;TVB-N含量呈上升趋势,在第6天判定为不新鲜(>20 mg/100g)。通过GC-IMS从不同冷藏时间大鲵肉中鉴定出46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3种酯类、12种醛类、10种酮类、6种醇类、3种醚类和2种酸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32%,能够解释样品大部分信息。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构建了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较好的模型,依据变异权重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筛选出15种潜在的气味标记物(VIP>1),其中2-甲基丁酸乙酯、异丁酸乙酯、丙酸乙酯、乙酸乙酯、2-丁酮、乙醇、苯乙醛单体、丙醇的相对含量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上升趋势;丁酸乙酯二聚体、正己醛、丙酸相对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异戊醛单体、丙酮、异戊醇单体和烯丙基甲基硫醚相对含量在第2、4天达到最大后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异丁酸乙酯、丙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相对含量与冷藏过程中感官评分和TVB-N值显著相关(P<0.05),可作为大鲵肉冷藏期间腐败变质潜在标志物。该研究为大鲵肉冷藏期间新鲜度评价及其品质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迁移 大鲵肉 冷藏 感官评价 挥发性盐基氮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不同贮藏条件下番荔枝的风味变化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李亚会 龚霄 +3 位作者 任芳 程志华 周伟 李积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63-266,272,共5页
采用GC-IMS技术,对25℃、4℃、保鲜剂(1-MCP、SNP)处理下番荔枝不同贮藏时间内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根据指纹图谱及PCA分析获得最佳保鲜方法。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番荔枝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挥发性成分明显增加,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丙醇... 采用GC-IMS技术,对25℃、4℃、保鲜剂(1-MCP、SNP)处理下番荔枝不同贮藏时间内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根据指纹图谱及PCA分析获得最佳保鲜方法。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番荔枝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挥发性成分明显增加,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丙醇、戊醛、2,3-乙酰基丙酮等;在4℃条件下采用,1-MCP和SNP两种保鲜剂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25℃)之间的风味差异较大,直接4℃处理效果不如加入保鲜剂后的效果好,其中1-MCP处理对维持番荔枝果实风味更佳,主要风味物质为丁二酮、苯甲醛、正丁醛、丙酸乙酯等。该结论为番荔枝的贮藏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风味 1-甲基环丙烯 外源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的羊肉掺伪快速鉴别方法 被引量:26
12
作者 孟新涛 张婷 +3 位作者 许铭强 邹淑萍 马燕 张谦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39-1947,共9页
【目的】建立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的羊肉掺伪快速鉴别的新方法,为羊肉及其制品的品质评价和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以市售新鲜羊肉、猪肉及鸡肉为试材,以空气作为... 【目的】建立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的羊肉掺伪快速鉴别的新方法,为羊肉及其制品的品质评价和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以市售新鲜羊肉、猪肉及鸡肉为试材,以空气作为空白样,以纯羊肉、猪肉及鸡肉作为样本对照,分别将猪肉、鸡肉按照5%、10%、15%、20%、25%、30%及40%的质量百分比模拟羊肉掺伪,采用GC-IMS直接对其特征成分进行检测,通过设备自带的LAV(Laboratory Analytical Viewer)分析软件中Reporter和Gallery插件程序构建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图谱,并运用dynamic PCA plug-ins插件程序进行PCA处理。【结果】当羊肉中掺入猪肉比例大于5%时,芝麻酚、2-乙基-1-己醇、2-戊酮等5种特征风味含量的减少和正己醇、2,3-丁二酮、羟基丙酮等39种特征风味含量的增加均可用于羊肉中掺入猪肉的鉴别;当羊肉中鸡肉掺入比例达到10%时,3-甲硫基丙醛、正己醇、反-2-辛烯醛等46种特征风味物质含量的减少和丙醛等16种特征风味的增加均可用于羊肉中掺入鸡肉的鉴别。PCA主成分分析可明显区分羊肉中掺入不同比例的猪肉和鸡肉样本,且不同掺入比例组有其明显的归属区域。【结论】气相离子迁移谱检测方法可以对不同掺伪羊肉特征成分进行检测分析,该方法无需复杂前处理,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适用于羊肉掺伪的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 掺伪鉴别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市售燕盏挥发性物质成分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柯伊 杜方敏 +4 位作者 陈述文 张卓耘 王乾蕾 陈念 高向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1-255,共5页
目的: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GC-IMS)对市售燕盏挥发性物质成分分析。方法:利用GC-IMS技术对8个燕盏样品以及燕盏常用掺假物猪皮进行检测,对比其挥发性物质成分差别。结果:共检测到燕盏中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其他类物质,共5大... 目的: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GC-IMS)对市售燕盏挥发性物质成分分析。方法:利用GC-IMS技术对8个燕盏样品以及燕盏常用掺假物猪皮进行检测,对比其挥发性物质成分差别。结果:共检测到燕盏中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其他类物质,共5大类29种挥发性化合物。与正品燕盏相比,7个燕盏样品与其相似度平均达到89%,但猪皮只有52%。SPSS分析表明燕盏中苯甲醛(10.54%)含量较高,1-壬醇(0.07%)、二甲基三硫(0.36%)、戊醛(0.06%)、2-丁酮(0.05%)、2-己酮(0.05%)含量均较低,其中燕盏中苯甲醛含量为猪皮70倍,而猪皮中2-丁酮含量为燕盏4.6倍。结论:GC-IMS技术通过分析挥发性物质组成可较好的将猪皮和燕盏区分开,本文可为燕窝品质评价和真伪鉴定提供一种新思路和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盏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不同产地“汉中仙毫”气味指纹差异 被引量:26
14
作者 金文刚 陈小华 +2 位作者 耿敬章 姜鹏飞 裴金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1-237,共7页
为便于“汉中仙毫”绿茶质量区分和品牌管理,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ion mobility spectrometer,GC-IMS)分析了不同产地(南郑、勉县、镇巴、西乡、宁强)“汉中仙毫”的气味指纹差异。结果表明,GC-IMS技术可以对不同... 为便于“汉中仙毫”绿茶质量区分和品牌管理,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ion mobility spectrometer,GC-IMS)分析了不同产地(南郑、勉县、镇巴、西乡、宁强)“汉中仙毫”的气味指纹差异。结果表明,GC-IMS技术可以对不同产地“汉中仙毫”气味物质实现较好分离。不同产地“汉中仙毫”中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气味物质,包括醛类30种、酮类12种、酯类7种、醇类6种、呋喃类4种和酸类2种。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汉中仙毫”挥发性气味成分气相-离子迁移谱呈现出一定差异,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3%,说明基于GC-IMS技术可以对“汉中仙毫”进行产地区分。该研究建立了“汉中仙毫”挥发性气味物质指纹图谱,可视化呈现了不同产地茶叶气味物质差异,对今后“汉中仙毫”品质控制、产地区分、质量评估以及品牌管理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迁移 绿茶 味指纹 主成分分析 产地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大鲵尾蒸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特征
15
作者 赵世博 成恺骐 +1 位作者 贺敬媛 金文刚 《肉类研究》 2023年第12期16-22,共7页
为明确大鲵尾蒸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动态变化,在感官评价基础上,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耦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大鲵尾在蒸制过程中(0、2、5、8 min)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鲵尾蒸制5 min时感官评分最高;蒸制过程中利用气相色谱... 为明确大鲵尾蒸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动态变化,在感官评价基础上,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耦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大鲵尾在蒸制过程中(0、2、5、8 min)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鲵尾蒸制5 min时感官评分最高;蒸制过程中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从大鲵尾中测定到29种风味挥发物,其中2种醇类、4种醛类、3种酮类、9种酯类、8种醚类、2种酸类和1种酚类。与蒸制0 min相比,大鲵尾蒸制2 min后,酯类、醚类含量有所下降,而醇类、醛类相对含量有所上升;蒸制时间从2 min延长到8 min时,蒸制大鲵尾中酯类、醛类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而醇类、醚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逐渐增加。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较好的模型,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t in projection,VIP)值从29种挥发性有机物中筛选出10种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VIP值>1),包括1种醇(异戊醇)、1种酚(2-甲氧基-4-甲基苯酚)、3种醚类(烯丙基甲基二硫醚、二丙基二硫醚、异丁基丙基硫醚)、1种酸(3-甲基戊酸)、2种醛类(2-己烯醛、顺-2-甲基-2-丁醛)、2种酯类(乙酸乙酯、水杨酸甲酯)。主成分分析表明,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7.6%,通过这些差异性挥发物可对不同蒸制时间大鲵尾进行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制 风味 挥发性有机物 -离子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不同产区羊肉特征风味成分离子迁移色谱指纹谱的构建 被引量:39
16
作者 孟新涛 乔雪 +3 位作者 潘俨 邹淑萍 张婷 张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18-226,共9页
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对阿勒泰羊、巴什拜羊、巴音布鲁克羊、多浪羊、和田羊及哈萨克羊新疆6个不同产区71份羊肉样本特征风味进行测定与分析,采用LAV软件中插件Matching matrix优选不同产区相似度均不低于85%的52个样本构建羊肉特征风... 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对阿勒泰羊、巴什拜羊、巴音布鲁克羊、多浪羊、和田羊及哈萨克羊新疆6个不同产区71份羊肉样本特征风味进行测定与分析,采用LAV软件中插件Matching matrix优选不同产区相似度均不低于85%的52个样本构建羊肉特征风味指纹图谱,比较不同产区羊肉特征风味之间的差异,分别确定出其主要特征风味、特征峰、特征标记物质及含量,结果表明,2-乙基-1-己醇等为阿勒泰羊肉主要特征风味物质,乙酸乙酯、正丁醛、3-甲基丁醛等为巴什拜羊肉主要特征风味物质,苯甲醛、3-甲基戊酸、5-甲基-2-呋喃甲醇等为巴音布鲁克羊肉主要特征风味物质,乙酸乙酯、辛酮等为多浪羊肉主要特征风味物质,2-辛醇等为和田羊肉主要特征风味物质,羟基丙酮、2-庚烯醛、3-己烯-1-醇等为哈萨克羊肉主要特征风味物质。依据所建立的指纹图谱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产区羊肉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阿勒泰羊、巴什拜羊、巴音布鲁克羊、多浪羊、和田羊及哈萨克羊新疆6个产区羊肉样本特征风味物质具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阿勒泰羊、巴什拜羊、多浪羊及哈萨克羊,表明该风味指纹图谱可用于新疆不同产区羊肉品质评价、产地追溯和掺假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羊肉 特征风味 指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酿制干酒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宝香 秦红艳 +4 位作者 王衍莉 李嘉琪 李昌禹 赵艳 范书田 《特产研究》 2023年第4期112-117,125,共7页
为明确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酿制干酒香气成分,本研究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法对9个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鲜果酿制的系列软枣猕猴桃干酒进行挥发性香气物质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测... 为明确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酿制干酒香气成分,本研究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法对9个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鲜果酿制的系列软枣猕猴桃干酒进行挥发性香气物质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测到56种香气物质,明确了其中46种物质的成分及含量;不同品种酿制干酒的香气组分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说明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果实基本组分含量不同决定了软枣猕猴桃酒香气成分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软枣猕猴桃鲜果 酿制干酒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陈酿对葡萄酒香气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强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54,共6页
本研究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联用技术,比较不同陈酿方式对葡萄酒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干白葡萄酒经过海底陈酿后醛类和酮类挥发性化合物明显减少,醇类和酯类化合物有所... 本研究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联用技术,比较不同陈酿方式对葡萄酒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干白葡萄酒经过海底陈酿后醛类和酮类挥发性化合物明显减少,醇类和酯类化合物有所增加。其中差异最大的成分是乙酸异戊酯和乙酸异丁酯,与普通窖藏相比分别增加了21.78倍和11.06倍。干红葡萄酒经过海底陈酿后醇类、醛类和酯类含量增加,酮类和其他化合物含量减少。其中差异最大的成分是乙酸丁酯和异丁醇,与普通窖藏相比分别增加了293.66倍和44倍。感官品评结果表明,海藏方式有助于葡萄酒的熟化,相较于窖藏的葡萄酒具有更柔顺的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海底陈酿 窖藏 葡萄酒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香粳稻挥发性物质的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国栋 何隆鑫 +5 位作者 陈梦涛 许方甫 刘少强 王睿智 张洪程 魏海燕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7-161,共5页
为研究我国南方香粳稻香味特点,以南粳46、香软玉为实验材料,以茉莉香、巴斯马蒂、象牙香占、稻花香2号为对照,采用GC-IMS对其挥发性物质进行指纹图谱解析,深入分析我国南方香粳稻中挥发性物质与其他香稻品种的差异。研究发现:南方香粳... 为研究我国南方香粳稻香味特点,以南粳46、香软玉为实验材料,以茉莉香、巴斯马蒂、象牙香占、稻花香2号为对照,采用GC-IMS对其挥发性物质进行指纹图谱解析,深入分析我国南方香粳稻中挥发性物质与其他香稻品种的差异。研究发现:南方香粳稻香软玉、南粳46与茉莉香、巴斯马蒂和象牙香占中的挥发性物质具有较大差异。南粳46中2-乙酰基-1-吡咯啉含量高于其他香稻品种。此外,香软玉、南粳46中2-正戊基呋喃、3-甲基丁酸乙酯、1-庚醇、反-2-庚烯醛、反-2-戊烯醛、反-2-己烯醛、1-戊醇、2-庚酮和戊醛等物质的含量高于其它香稻品种。本研究有助于揭示我国南方香粳稻的香味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香粳稻 挥发性物质 指纹图 -离子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番茄采后品质和挥发性物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竞伊 张鹏 +4 位作者 曹森 吴迪 李东华 段玉权 李江阔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74-282,共9页
为明确不同品种番茄采后品质及挥发性物质差异,本文通过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番茄(‘567’‘普罗旺斯’‘优柿3号’‘勇士808’‘美琪’)挥发性物质成分,并对品... 为明确不同品种番茄采后品质及挥发性物质差异,本文通过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番茄(‘567’‘普罗旺斯’‘优柿3号’‘勇士808’‘美琪’)挥发性物质成分,并对品质指标进行探讨。‘567’番茄果实呈现高圆形。‘普罗旺斯’番茄为近圆形,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优柿3号’番茄果实为高圆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果实硬度最大。‘勇士808’番茄为近圆形果实。‘美琪’番茄果实为近圆形,果皮颜色最有光泽,颜色最红,维生素C含量最高。5个品种番茄果实中共检测到5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定性出51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18种、酯类11种、酮类8种、醇类8种、呋喃类2种、萜烯类3种、其他1种。不同品种番茄主要挥发性物质存在差异。5个品种番茄都具有的挥发性物质是丁酸乙酯(苹果味)、反式-2-己烯醛(青香蕉)。正己醇(果味)、丙酸(酸味)、乙酸己脂(果香)是‘美琪’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罗勒烯(热带柑橘味)、乙酰丙酸乙酯(果味)、异丁酸乙酯(甜味)是‘567’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2-甲基丁基乙酸酯(甜香蕉味)是‘普罗旺斯’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此外,(Z)-4-庚烯醛(奶油味)是‘勇士808’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最后,1-辛烯-3-酮(蘑菇味)是‘优柿3号’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因此,本实验明确了不同品种番茄果实采后品质的差异,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可以有效评价其挥发性物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品种 品质 挥发性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