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氧燃烧模拟烟气中SO_2和H_2O对Fe_2O_3/γ-Al_2O_3气相砷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月 王春波 刘慧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46-1752,共7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法制备Fe_2O_3/γ-Al_2O_3吸附剂,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在模拟富氧燃烧烟气条件下研究了烟气组分CO_2、SO_2以及H2O对Fe_2O_3/γ-Al_2O_3吸附剂脱除气相砷的影响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O_2/CO_2燃烧方式下,高浓度CO_2极... 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法制备Fe_2O_3/γ-Al_2O_3吸附剂,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在模拟富氧燃烧烟气条件下研究了烟气组分CO_2、SO_2以及H2O对Fe_2O_3/γ-Al_2O_3吸附剂脱除气相砷的影响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O_2/CO_2燃烧方式下,高浓度CO_2极大的抑制了吸附剂对气相砷的吸附,而高浓度的H2O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吸附进程。O_2/CO_2气氛中,一定范围内SO_2浓度的升高对Fe_2O_3/γ-Al_2O_3吸附气相砷具有促进作用,当吸附气氛中的SO_2超过一定浓度时,则对气相砷的吸附产生抑制,此时吸附气氛中O_2浓度的提高有助于缓解高浓度SO_2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CO2燃烧 气相砷 吸附剂 SO2 H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氛对氧化物吸附气相砷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梓谦 余圣辉 +3 位作者 张成 许豪 方庆艳 陈刚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4期190-195,共6页
燃煤是有害重金属砷进入大气环境的主要途径,通过矿物质氧化物吸附气相砷是炉内控制砷减排的有效方式。但燃煤烟气中含有大量酸性气体,包括CO2、HCl、SO2等,会与矿物质氧化物结合,占据吸附剂活性位点,减少气相砷的吸附容量。为了探究烟... 燃煤是有害重金属砷进入大气环境的主要途径,通过矿物质氧化物吸附气相砷是炉内控制砷减排的有效方式。但燃煤烟气中含有大量酸性气体,包括CO2、HCl、SO2等,会与矿物质氧化物结合,占据吸附剂活性位点,减少气相砷的吸附容量。为了探究烟气中不同酸性气氛对氧化物吸附气相砷的影响特性,选取燃煤飞灰中部分矿物质氧化物CaO、MgO、Fe2O3为吸附剂,在两段式固定床反应器中开展700/900℃模拟烟气气氛、O2/CO2气氛及含有HCl、SO2气氛的模拟烟气条件下氧化物吸附气相砷试验。样品吸附砷含量经HCl酸液提取后由原子荧光光度计测量,吸附剂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特性由BET分析获得,样品微观形貌经SEM分析获得。结果表明,CaO对气相砷的吸附效果最好,其次是MgO,900℃模拟烟气中CaO和MgO吸附气相砷量高于700℃烟气,而Fe2O3在700℃吸附气相砷较多。O2/CO2气氛下,MgO和CaO对气相砷的吸附量少于相应燃烧气氛,而Fe2O3的气相砷吸附量高于模拟烟气气氛。酸性气氛对氧化物吸附气相砷的影响与温度和氧化物种类有关:O2/CO2气氛对CaO和MgO吸附气相砷起抑制作用,对Fe2O3起促进作用;烟气中HCl抑制CaO吸附气相砷,对MgO和Fe2O3吸附气相砷在700℃表现为抑制作用,在900℃时为促进作用;烟气中SO2对CaO和MgO起抑制作用,对Fe2O3无明显影响。CaO、MgO和Fe2O3对气相砷以化学吸附为主,Fe2O3比表面积最大,对气相砷吸附作用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砷 矿物质氧化物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浸渍法制备Fe_2O_3/γ-Al_2O_3吸附剂脱除气相As_2O_3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月 李文瀚 +3 位作者 王春波 刘慧敏 张永生 潘伟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34-1141,共8页
使用超声波辅助浸渍法制备Fe2O3/γ-Al2O3吸附材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前驱液浸渍浓度、载体粒径、吸附温度、吸附气氛等因素对脱除气相As2O3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液浸渍浓度、载体粒径等会对吸附剂表面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砷... 使用超声波辅助浸渍法制备Fe2O3/γ-Al2O3吸附材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前驱液浸渍浓度、载体粒径、吸附温度、吸附气氛等因素对脱除气相As2O3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液浸渍浓度、载体粒径等会对吸附剂表面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砷吸附性能;吸附温度升高增强了其化学吸附能力,然而,温度过高反而造成吸附性能的下降;吸附气氛中的SO2促进了Fe2O3/γ-Al2O3对气相砷的吸附,气氛中的NO对气相砷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砷 吸附剂 吸附温度 SO2/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改性Fe_(2)O_(3)/γ-Al_(2)O_(3)脱除气相As_(2)O_(3)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翔 张月 +3 位作者 邢佳颖 郭雨生 许桐 王春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5250-5257,共8页
以活性氧化铝为载体,通过超声波辅助浸渍法制备一系列Fe-MnOx/γ-Al_(2)O_(3)吸附剂。考察该系列吸附剂的砷吸附性能,研究反应温度、O_(2)和SO_(2)对Mn改性后Fe_(2)O_(3)/γ-Al_(2)O_(3)砷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浸渍浓度会影响吸... 以活性氧化铝为载体,通过超声波辅助浸渍法制备一系列Fe-MnOx/γ-Al_(2)O_(3)吸附剂。考察该系列吸附剂的砷吸附性能,研究反应温度、O_(2)和SO_(2)对Mn改性后Fe_(2)O_(3)/γ-Al_(2)O_(3)砷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浸渍浓度会影响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孔径、氧化性能从而影响砷吸附性能,适量Mn的引入有利于吸附剂对气相砷的吸附,Mn-Fe摩尔比为0.5时吸附性能最佳;吸附温度升高增强了吸附剂的砷吸附性能,当温度过高时造成吸附剂表面结构恶化反而造成吸附性能的下降;SO_(2)会影响吸附剂表面性质促进对As_(2)O_(3)的吸附,O_(2)能补充反应消耗的晶格氧促进As_(2)O_(3)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2)O_(3)/γ-Al_(2)O_(3) Mn改性 吸附剂 气相砷 吸附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改性铁基吸附剂对气相As_(2)O_(3)的吸附–氧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艳丽 张月 +3 位作者 王春波 邢佳颖 方远 霍亚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7134-7142,共9页
铁基吸附剂中掺杂一定比例的锰氧化物可以提高气相砷的吸附量以及总砷中氧化态砷的比例,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吸附剂改性方式。为探究气相As_(2)O_(3)在锰改性铁基吸附剂(Mn-Fe_(2)O_(3))表面的吸附氧化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该... 铁基吸附剂中掺杂一定比例的锰氧化物可以提高气相砷的吸附量以及总砷中氧化态砷的比例,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吸附剂改性方式。为探究气相As_(2)O_(3)在锰改性铁基吸附剂(Mn-Fe_(2)O_(3))表面的吸附氧化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该吸附剂的表面结构,发现Mn在Fe_(2)O_(3)(001)表面的掺杂可以改变该表面的结构和电荷分布,使表面活性增强,其中Mn在Fe3f位点掺杂时,Fe_(2)O_(3)(001)表面的晶格氧原子得到一定程度的活化;吸附能以及能量差的计算结果表明,Fe_(2)O_(3)(001)表面Mn的掺杂主要促进As_(2)O_(3)的吸附,而对As_(2)O_(3)氧化起的直接作用很小;O_(2)作为烟气的重要组分会在Mn-Fe_(2)O_(3)(001)表面形成吸附态氧分子,并进一步解离为活化氧原子,两者均会促进As_(2)O_(3)的氧化,其中活化氧原子与Mn-Fe_(2)O_(3)体系中的Mn相互配合,对As_(2)O_(3)的吸附氧化起主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Mn-Fe_(2)O_(3) 吸附剂 气相砷 吸附氧 吸附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μm gate-length InP-based InGaAs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 by men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成 李海鸥 +1 位作者 黄姣英 刁胜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444-3448,共5页
InGaAs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 (HEMTs) on InP substrate with very good device performance have been grown by men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OCVD). Room temperature Hall mobilities of the 2-D... InGaAs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 (HEMTs) on InP substrate with very good device performance have been grown by men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OCVD). Room temperature Hall mobilities of the 2-DEG are measured to be over 8 700 cm^2/V-s with sheet carrier densities larger than 4.6× 10^12 cm^ 2. Transistors with 1.0 μm gate length exhibits transconductance up to 842 mS/ram. Excellent depletion-mode operation, with a threshold voltage of-0.3 V and IDss of 673 mA/mm, is realized. The non-alloyed ohmic contact special resistance is as low as 1.66×10^-8 Ω/cm^2, which is so far the lowest ohmic contact special resistance. The unity current gain cut off frequency (fT) and the maximum oscillation frequency (fmax) are 42.7 and 61.3 GHz,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are very encouraging toward manufacturing InP-based HEMT by MOC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morphic device men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 InP substrate INGA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